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发动机匹配试算与装配设计)-汽服11403班

更新时间:2024-04-23 00: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序号 (学号):

281140303

长 春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

(发动机匹配试算与装配设计)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沈姗姗 车辆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 1140303 李未(教授)

2015 年 5 月 20 日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 (发动机匹配试算与装配设计)

摘 要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由各个大学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的一项比赛。各参赛车队严格遵循比赛规则,在一年内自主设计和生产出一辆在各方面优秀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进行比赛。

本文是对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发动机系统的匹配试算和结构设计,通过了解发动机的性能参数、结构参数,运用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等知识,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对发动机进行选择。文章主要论述如何改进发动机的进排气及冷却系统,使发动机达到预想的状态,且符合大赛的规定。我将采用GT-Power、FLUNT等软件对排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四个分置的进气歧管,避免了由于进排气时间不同而出现挣气现象,使得进排气更加顺畅,发动机在动力方面更出色。建议进气系统使用限流阀这样可以使赛车更加安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如何改进进气系统,做成两头锥的形状,使得进气无死角,又符合大赛规定。应用流体力学设计谐振腔,使得进气量多。

关键词:方程式赛车(FSAE),发动机,匹配,进排气

Design of FSAE

(trial matching and assembly design of engine)

ABSTRACT

Contest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formula car is by each team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ar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 game. Each participating team strictly follow the rules of the game, the independent design and production in one year out of a good in all aspects of small single leisure car, for the game.

This article is on college students' formula engine system matching of the trial and the structure design, through understanding engin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tructure parameters, using the principle of automobile design, engine, automobile structure, such as knowledge, through the Internet query information of engine to choos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inlet and exhaust and cooling system of engine, the engine the desired stat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competition. I will use the GT - Power, FLUNT optimize the exhaust system design of software, such as the four division of the intake manifold,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make gas due to different inlet and exhaust time, makes the exhaust more smoothly and the engine better in terms of Power. Suggested that the air intake system use flow-limiting valve so that we can make cars safer, this can let students learn how to better improve the air intake system, make it two of the shape of the nose cone, making intake no dead Angle, and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competition.

Applic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cavity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air inflow.

Keywords: formula (FSAE), engine, match, into the exhaust

目 录

第一章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简介 .................................................................................... - 1 -

§1.1 赛事简介 ..................................................................................................... - 1 - §1.2 愿景与使命 .................................................................................................. - 1 - 第二章 发动机的匹配 ....................................................................................................... 1

§2.1 发动机的匹配 .................................................................................................. 1

§2.1.1 匹配的定义 ........................................................................................... 1 §2.1.2 发动机匹配的应用场合 ........................................................................ 2 §2.2 发动机的机械匹配技术 ................................................................................... 3

§2.2.1 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选型和匹配 ............................................................. 4 §2.2.2 设计与分析 ........................................................................................... 2 §2.3 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其开发技术 ........................................................................ 2

§2.3.1 发动机管理系统 .................................................................................... 2 §2.3.2 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技术 ..................................................................... 3 §2.4 发动机的标定技术 .......................................................................................... 3

§2.4.1 发动机标定 ....................................................................................... - 3 - §2.4.2 发动机标定软件 .................................................................................... 3 §2.4.3 发动机标定设备 .................................................................................... 3 §2.4.4 发动机标定试验 .................................................................................... 3 §2.5 其它相关电气系统的开发 ............................................................................... 3

§2.5.1车载网络系统的开发 ............................................................................. 3 §2.5.2 电气线束系统的开发 ............................................................................ 3 §2.6 发动机的选购 .................................................................................................. 3

§2.6.1 赛车发动机的选择原则 ........................................................................ 3 §2.6.2 以下是国内几款常用FSAE发动机的资料 ............................................ 3

第三章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匹配 .................................................................................... 7

§3.1 FSAE进排气系统和限流阀的关系 ................................................................ 7 §3.2 GT-Power介绍 ............................................................................................... 7 §3.3 发动机的进排气管 ......................................................................................... 7

§3.3.1 进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8 §3.3.2 排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8 §3.4 限流阀的作用意义 ........................................................................................... 8

§3.4.1 什么是进气限制器 ................................................................................ 9 §3.4.2 进气限制器的作用 ................................................................................ 9 §3.4.3 为什么要有进气限制器 ....................................................................... 10 §3.5 谐振腔CAE分析方法 ..................................................................................... 11 §3.6 进排气歧管的设计 .......................................................................................... 11 §3.7 进排气最终方案 .............................................................................................. 13

§3.7.1 进排气系统UG图 ............................................................................... 13 §3.7.2 进排气CAD图 .................................................................................... 14

第四章 冷却系统匹配 ...................................................................................................... 15

§4.1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原则 .............................................................................. 15

§4.1.1 提高进风系数 ...................................................................................... 15 §4.1.2 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 15 §4.2 膨胀水箱的选择 ............................................................................................. 15 §4.3 水管的设计 ..................................................................................................... 15 §4.4 防冻液的选择 ................................................................................................. 16 §4.5 冷却系统的固定 ............................................................................................. 16 第五章 润滑系统 ............................................................................................................. 17

§5.1 润滑的意义 ..................................................................................................... 17 §5.2 润滑的方式 ..................................................................................................... 17 §5.3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 .................................................................................. 18 §5.4 曲轴箱通风装置 ............................................................................................. 18 §5.5 机油的功用 ..................................................................................................... 19 §5.6 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 19 §5.7 机油的分类 ..................................................................................................... 20 §5.8 机油泵 ............................................................................................................ 22 §5.9 机油滤清器 ..................................................................................................... 22 §5.10 冷却器 .......................................................................................................... 23

第六章 总结 ..................................................................................................................... 24 参考文献 .......................................................................................................................... 25 致 谢 ................................................................................................................................ 26 附 录 ................................................................................................................................ 27

第一章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简介

§1.1 赛事简介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由各个大学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的一项比赛。各参赛车队严格遵循比赛规则,在一年内自主设计和生产出一辆在各方面优秀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进行比赛。

2010年中国第一届FSAE成功举办,秉持着“中国创造擎动未来”的原则,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情况,参考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展了一个汽车人才之间自主交流的平台,通过全方位考核,提高学生们在设计制造,沟通交流,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 §1.2 愿景与使命

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与科技进步, 完善汽车人才培育机制。搭建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平台,帮助汽车人才吸取全世界最新的技术,关注最新动态,丰富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国际汽车技术标准的更新与提升。深化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流意识,增强汽车厂家的责任感,帮助汽车品牌的自我发展与创新。

第二章 发动机的匹配

§2.1 发动机的匹配 §2.1.1 匹配的定义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各个零部件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发动机、变速器等,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匹配,通过计算和实验来确定该车的整体功能如何,最终选择一款在动力经济等各方面都优异的车进行比赛。 §2.1.2 发动机匹配的应用场合

发动机匹配项目主要有:一新车型的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新的动力系统;二旧车型更换新的发动机。

1

§2.2 发动机的机械匹配技术 §2.2.1 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选型和匹配 一、设计计算

根据汽车的实际功能要求对发动机进行匹配,确认发动机变速器的型式及参数,2种方法:

1、仿真计算

在设计汽车的模型基础上,输入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参数,设定一些要求使其进行循环行驶,最后确定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等。计算迅速,能反映出对整车性能影响最明显的各项参数。

2、参数优化

我们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等作为Y函数,将发动机功率、传动比等作为X函数,设定一定的要求,寻求最佳组合。 二、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布置

在完成发动机匹配设计计算后,根据初步确定的计算参数和汽车布置形式,通过CAD画图进行匹配,检查干涉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改动,确定最终位置,进行下一步工作。 三、发动机附件系统的开发

发动机系统由进排气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冷却减温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等组成。 §2.2.2 设计与分析

1、CAD设计

在现代汽车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CAD软件来设计汽车和部件的数字模型。

2、CAE分析

CAE分析主要是对发动机的噪声、振动、支撑、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2.3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其开发技术 §2.3.1发动机管理系统

发动机管理系统是由控制喷射、排放控制、电子点火、起动、防盗、诊断等组成的集成电路系统。EMS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严格的法律和人们的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它可以明确灵活的控制发动机,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1

§2.3.2 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技术

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嵌入式系统、发动机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2.4 发动机的标定技术 §2.4.1 发动机标定

是指发动机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通过调整参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获得参数的试验。主要工具是发动机标定软件和标定设备。 §2.4.2 发动机标定软件

从发动机传感器采集试验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将其输进汽车ECU中,现在出现了基于试验优化技术的标定软件,它可以优化方案,减少试验次数缩短时间,同时可以减少费用。 §2.4.3 发动机标定设备

在发动机标定试验中,发动机标定设备可以测量转速、温度、压力,将标定数据输进汽车ECU中。 §2.4.4发动机标定试验

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项目有:发动机实际充气效率标定、空燃比标定、点火正时标定和基本发动机热机标定。整车标定试验项目有:整车废气排放控制标定、整车驾驶性标定、热带环境标定、高原环境标定、寒带环境标定、车辆零部件故障诊断系统标定和系统验证。 §2.5 其它相关电气系统的开发 §2.6 发动机的选购

§2.6.1 赛车发动机的选择原则

赛车发动机的选择要根据比赛规则的要求和赛道特点而决定。FSAE比赛中发动机的选择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排量高性能4缸机是多数车队的选择,较为典型的是Honda CBR600 F4i。而选择小重量单缸机的高水平车队也有不少。Yamaha WR450F就是一款非常适合FSAE的单缸机。 §2.6.2以下是国内几款常用FSAE发动机的资料 一、LD450

亚翔公司的LD450功率32kw,重量33kg,由于原装是不带电喷的,所以须自己造一套电喷设备,可以选用MOTEC等公司的ECU来完成进气改装,自己排线路,自己造进气管,自己装感应器,自己写ECU程序等。如果你什

1

么都没用,要想用这台发动机,那只有用化油器了,需要设计并且制造一个20mm口径的化油器歧管,装在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国外的论坛上的讨论说这样的一套,马力大概在23hp,对于FSAE来说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但是相比JH600,马力应该不会相差很多,但是可以减轻很多整车重量,调整也相对简单,几乎没有电路。

图2-1 LD450及其化油器

二、LD192YMR

同样来自亚翔,重量48kg,相比LD450,最大的优点应该是电喷。而且该发动机是油冷的,虽然重量比LD450要重,但是湿重的差别会相对小,因为LD450的水箱很重,水箱里的水也很重。500CC同样符合SAE的要求。

500油冷发动机(LD192YMR)为单缸风冷加油冷四冲程发动机,采用意大利技术,强大的低扭输出澎湃动力!额定功率30kw,额定功率对应的转速为7800r/min,最大扭矩39.3N.m,最大扭矩下转速为5500r/min,点火方式MSE 3.0,电镀陶瓷缸体,德国博世专配电喷系统,理论速度达150km/h以上,按需可配内置倒档,适用于大排量长途旅行类摩托车及全地形车。

a、意大利CAGIVA技术,稳定可靠。 b、功率大、低速大扭矩、油耗低。 c、电镀陶瓷缸体。

d、风冷加油冷,冷却效果好。 e、德国博世专配电喷系统。

1

表2-1 LD192YMR参数表

技术参数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型式

排量 缸径/行程 压缩比 最大功率 怠速

LD192YMR

单缸、油冷、4气门、单顶置凸轮轴

498ml 92.8mm × 73.6mm

9.2:1 30kw/7800r/min 1500±100r/min

图2-2 LD192YMR 图2-3 JH600

三、JH600

这是一台国产唯一的600cc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排量,基本是符合FSAE的最大排量了,虽然说这更像是一台柴油机,低转速,高扭矩,但是对于FSAE来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能减轻除了发动机以外其他部件的重量,搭载这台JH600的车队也将拥有不错的性能。

四、CBR600RR

CBR600RR是本田现在在产的600cc上的产品,国内也叫F5

它比F4i更轻,有2级进气喷射,更省油,对于摩托车来说,它的安装更紧凑,排气管放到了油底壳的一侧,但是对于FSAE的发动机使用,它会导致发动机重心过高。

1

CBR600RR油底壳的改造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有的湿式润滑不变,自己加工一个像F4i一样底部平整的油底壳,还有一种就是改成干式油底壳,这种干式油底壳在F4i的油底壳改装上也非常常见,但是工艺相对湿式要复杂。

1、湿式油底壳,这样改的结果,就是发动机能有一个跟F4i原装差不多油底壳高度,比较省事,看了图你就明白

2、干式油底壳,这样改可以让发动机的重心在之前的基础上再降低3英寸左右,需要自己加工机油泵和储油罐

6 RR油底壳特写 图2-7 RR改造后的干式油底壳

五、YAMAHA WR450F

随着人们对轻量化的追求单缸发动机在FSAE中越流行,最好的选择要数YAMAHA WR450了。它安装干式油底壳,这更适合于汽车的发动机润滑。

另外它有电喷,化油器本并不是坏事,但是由于FSAE要求20mm进气限制并且油门必须在进气限制的上流,也就是说必须在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这样会导致20mm的进气是“湿气”,也就是氧气含量比20mm的纯空气要少,马力也会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匹配

1

§3.1 FSAE进排气系统和限流阀的关系

FSAE方程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协会主办的小型方程式赛车的国际性赛事。已举办20多年。FSAE赛车使用的发动机容量小于610cc,发动机的进气要通过直径为20mm的限流阀,如图3-1,且限流阀的位置在节气门和进气门之间。在上述前提下,本文通过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进排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扭矩、充气效率、功率的影响来确定与目标转矩点转速相对应的进排气管长度,从而改进设计进排气系统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提高比赛成绩。

图3-1

§3.2 GT-Power介绍

GT—Power是GT—SUITE系列中最著名的一款软件。本次设计主要参考了湖南大学FSAE车队的GT-Power结论来作为设计依据的。 §3.3 发动机的进排气管

提升发动机功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气缸工作容积,也就是提高排量。一般而言,发动机的体积重量会随着容积变化,在同体积前提下,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和采用新材料来追求更高的输出功率。

升功率,是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增加进气量能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采用自然吸气法,提高进气量,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大气体的流动速度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进排气量,从而提高换气效率,良好的发动机进气通道设计是提高进气量的重要保证。采用大通量的空气滤清器,大口径或多支排气管,目的就是改善气体的流速以提升发动机功率。更进一步,改装结构内部及材料的选用,增高管壁光滑度,减少与气体的摩擦,提高流动速度。

发动机进排气管道改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既可以降低管道内的气流阻力,同时也可以降低重量。

1

现在高转速发动杌由于结构上的需要,进排气管多分置在气缸的两侧,进气管的加热冷却水或电热装置。这里要指出的是,因受废气温度的影响,排气管的冷热温度是急剧变化的,巨大的热应力可使排气管产生裂纹,为保证一定的热胀冷缩,排气歧管的安装形式与进气管有所不同,一般发动机排气管是一缸一歧管,以减少排气管的热负荷。

气管的流通性以最小截面处的流动为依据,最小截面位于气门阀隙处,这也就是现代发动机采用多气门或者尽量增大气门头直径的原因。同时,只有各种因素(进排气管尺寸、形状、材料、弯曲半径、安装位置)配合良好,发动机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3.3.1 进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进气系统结构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FSAE赛事要求:发动机必须安装直径为20mm的限流阀。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主要由进气管和进气道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分析进气管长度,一般情况下进气管长度会影响发动机的充量系数,在高速状态下,空气进给量,损失量会随着进气管长度增加而增加,且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有较大影响 §3.3.2 排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发动机的动力性受排气压力波影响,而压力波又与发动机的配气相位、排气口形状和排气管的结构参数等息息相关。合理地利用可使排气彻底,进气充分。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压力波的能量就能提高排气效率,同时也能提升进气的效率。为了提升动力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应对排气管合理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参考了湖南大学FSAE赛车进排气管长度的优化过程,把本次设计的进排气管长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最终是选择了在原长度的基础上适当了增加了进排气管的长度,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得赛车在比赛中更具有竞争力。 §3.4 限流阀的作用意义

FSAE比赛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求所有参赛车辆的发动机进气部分,必须加装一个直径为20mm(E85燃料为19mm)的进气限制器。由于去年中国比赛的特殊情况,没有要求使用进气限制器,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进气限制器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近期也有不少关于进气限制器的讨论。 §3.4.1什么是进气限制器

首先我们来阅读以下规则:

1

8.6 进气系统限流阀

8.6.1安装在进气系统节气门与发动机之间的限流阀可以限制发动机功率。

8.6.2 禁止在限流阀和发动机之间使用任何可以控制进气流量的装置。8.6.3 限流阀内部截面的最大直径为:-使用汽油燃料——20.0mm(0.7874 英寸)-使用E-85 燃料——19.0mm(0.7480 英寸)

8.6.4限制器必须安放在便于技术检查时测量的位置。

8.6.5 任何情况下,限流阀的内部截面都不能发生变化(例如限流阀不能作为节气门可动部件的一部分)。

8.6.6 如果使用了多台发动机,所有发动机的进气气流都必须流经限流阀。

§3.4.2 进气限制器的作用

1、进气限制器在中低转速、部分负荷条件下,就好像一个一直半开着的节气门,让进气道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低,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充气效率,进而限制各个工况的扭矩。想象一下,如果你被堵住了一个鼻孔,然后和一个和你原本体力相同的人掰手腕,肯定是要悲剧的。

2、进气限制器会限制单位时间内的最大进气量。我们都知道,管内的气流速度越快,效率越低,当气流速度接近0.5马赫的时候,实际进气量就会达到瓶颈。在常温常压下,20mm管径的这个瓶颈数值,大约在70g/s左右。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折腾,单位时间进气量也就是这些,进而限制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还是想象一下,如果被堵住一个鼻孔,然后跑个八百米,成绩肯定比你正常情况下差很多,没有晕过去就算万幸了。

装上进气限制器的发动机,最大功率、扭矩、转速,都会降低。以600cc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例,一般来说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会下降到原始的60%左右(经过合理优化后有可能达到70~80%),而最大功率点会掉到10000rpm以下、最大扭矩点掉到8000rpm以下。对于排量较小或汽缸数较少的发动机,受到的影响相应会小一点。

§3.4.3为什么要有进气限制器

SAE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进气限制器呢?总的来说,是出

1

于以下三点考虑:安全、平衡、锻炼学生能力。

当今社会,做任何事情,人身安全都最为关键,SAE办活动也不例外。600cc的四缸发动机,动辄就能释放出70~90KW的功率,换算一下,相当于将一台4.2L V8发动机安装到一台夏利上——这还是对原厂发动机没有任何改装的情况。无疑,这一件十分危险、十分恐怖的事情。所以,加入进气限制器,最重要的目的提高安全性。

比赛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SAE不希望这个比赛千人一面,而是希望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侧重。那么,为了这个目的,就需要将因为各车队发动机选型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尽量缩小,不能出现“小排量永远比不过大排量”“单缸永远比不过四缸”的尴尬局面。而进气限制器则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说了,排量和功率越大的发动机,受到限流器的制约越明显,这就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局面:路人甲选用出厂70KW的发动机,机器自重60kg,限流后剩下45KW;路人乙选用出厂40KW的发动机,机器自重35kg,限流后剩下30KW——在这种情况下,谁更占据优势,还真不好说了。

最后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SAE希望通过加入限流器,人为地提高动力总成的开发难度,引导学生去了解发动机、研究发动机、探索发动机。因为加入了限流器,原厂的四联节气门就不能使用了,进排气歧管也需要自己做,这就意味着原厂那种基于节气门开度(多数的四缸机)或者基于进气压力(多数的单缸机)的标定数据几乎完全失效——要知道,自己换了节气门和进排气歧管,同样节气门开度下,偏差可能会高达20%。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去研究流体力学、需要去设计限流器、需要考虑进排气的设计和加工、需要了解ECU是怎么判定喷油量和提前角的、需要学习发动机的控制技术和标定策略。很可惜的是,我们国内的从业者,包括很多企业、高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都被“整车厂不研究分总成”“原厂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发动机是高科技”这种操蛋思想毒害太深,所以,当大家面对限流阀的时候,总是问能不能绕过它、躲开它,能不能自欺欺人地不管它,这是十分可悲的。

§3.5 谐振腔CAE分析方法

仿真是为了减少压力损失,使进气容易,但必须保证谐振腔容积。谐振

1

进气系统是在进气道上加一个谐振腔,然后对发动机的固有频率进行一定调整,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效率。通过对进气道设计来提高进气量,保证发动机的进气需求。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仿真分析找出进气系统影响比较大的谐振腔,通过变换不同的角度对谐振腔进行流场分析,最终找到一组状态最佳的谐振腔进行试验。现阶段FLUENT软件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湖南大学的FSAE设计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分析在进气系统中限流阀的不同安装位置对发动机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发动机的动力性最优的情况是限流阀安装在节气门和喷油嘴之间。

2通过对比谐振腔不同角度的仿真温度、速度场,我们可以得出你结论:谐振腔两端锥角减小,进气死角减小,进气速度降低,发动机进气得到改善。然后对车辆进行试验,实验证明其进气系统的动力、废气排放、噪声控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6 进排气歧管的设计

进排气歧管的设计主要有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两种,下面只是介绍一下可变进气技术,由于条件有限,本次设计不做可变设计的考虑。

1985年以后,可变进气歧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中低转速时可以提高扭力输出,并且对动力性、经济性没什么影响。而固定式进气歧管,无论怎样设计,都无法满足不同转速的需求,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则可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分两段或更多的级数。

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只需设计进气管的形状和一些简单的电磁阀,其制造成本偏低;而可变配气技术的制造成本则偏高,其液压系统复杂且精确,还需要特质的凸轮轴来改变气门的行程。

目前,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有两种,分为可变进气歧管长度和可变进气共振

1、可变进气歧管长度

可变进气歧管长度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被设计成分两段可调——在低转速时使用长的进气歧管,在高转速时使用短的进气歧管。短进气歧管在高速状态下可使进气顺畅,长进气歧管在低速状态下可以储存更多的空气,进气歧管越长,空气流速越低,燃料混合越充分,燃烧越好,最终改善扭矩的输出。

为了满足不同的进气需求,可以将进气歧管分三段长度设计(例如的V8

1

发动机),或者在中央转子周围设置回旋的进气歧管(例如奥迪)。

2、可变进气共振

Boxer发动机和V-type发动机(非直列发动机)采用的是通过进气共振来提高发动机中高转速的动力。每个气缸都共享着同一个谐振室,他们两个互相连接,其中一个进气管能在ECU的控制下,通过阀门打开和关闭。这个阀门开关频率与各个气缸之间的进气频率(进气频率实际上又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相关。这样,在气缸与气缸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压力波。,空气就会因为强烈的共振而被强力地推进气缸,从而改善了进气效率。具体改变频率的原理是这样的:压力波的频率通过相互交错的进气管控制,低速时,关闭一组阀门,压力波频率减小可以提高扭力输出。高速时,打开阀门,压力波频率增大可以提高进气效率。

3、可变排气回压管

许多新款高性能车上,还采用了可变排气回压技术。类似于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可变排气回压技术只不过是针对排气设计的。普通运动车型上的排气管从单个气缸收集到排气以后汇集到排气总管,形成一个新的排气脉冲。这种排气脉冲被利用在对于进气的增压上,这种增压被称作反向增压。

反向增压只会在发动机处于某一转速的时候,才有最好的工作状态,排气管的长度决定了它的适用转速范围。短的排气管适合在低转速时增压,长的则反之。对于排气管的长度是固定的发动机,只能将其设计成最适合一个相对折中的转速。可变排气管长度技术使用了两段不同长度的排气管,它们通过阀门的开闭互相切换工作,因此它能同时满足高转速和低转速时的功率输出。此外,它还能降低噪音,要知道,排气噪音与转速也有关。

优点:优化高低转速时的功率输出,减小低转速时的排气噪音 进排气其歧管的设计要考虑到四个缸进排气时间的不同而引起的挣气现象,通过观察上届FSAE赛车的进气歧管设计,本次设计把进排气歧管都设计成了4个独立的接口,最后在归总到一根进气管和一根排气管。有效的解决了进排气的挣气现象,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经济性、动力性。

1

图3-2 进气歧管

§3.7 进排气最终方案 §3.7.1 进排气系统UG图

综合以上考虑选择方案3,先使用UG画出进排气系统的三维立体图,再通过“制图”命令重生成进气系统的CAD三视图。由于三视图中有许多不需要的线条,还需要整理删除多余的线条。以下是UG和CAD的图:

图3-3 进气系统

图3-4 排气系统

1

图3-5 发动机总成

§3.7.2 进排气CAD图

图3-6 排气cad图

图3-7 进气cad图 图3-8 发动机总成ca

1

第四章 冷却系统匹配

§4.1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原则

冷却系统总布置,必须做到进风系数高且增强冷却液循环散热能力。 §4.1.1 提高进风系数

1、减小空气的流通阻力

设计中散热器前面的障碍物尽量少,采用的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尽量大。风扇与任何部件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这样就可以组织气流通畅排出,可以减少风扇后的排风背压。

2、降低进风温度

降低进气温度要使密封性好,进气口布置合理,防止气流回流。 §4.1.2 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冷却系统的气体会造成水泵流量下降,使散热能力下降,影响发动机性能;在热机停工况,气体还会造成冷却液过多的损失。因此要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除气能力,其措施就是设计膨胀水箱和相应的除气管路(当散热器位置比发动机位置高时,可以在散热器上部直接开一个注水口,并在注水口上用一压力式的散热器盖即可,我厂的农用车型的散热器就是采用此方式进行排气及加水)。 §4.2 膨胀水箱的选择

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回路流动,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为了吸收这部分膨胀体积而需要选用膨胀水箱。选用的膨胀水箱必须要求有耐热、耐压、及一定的容积,膨胀水箱盖应该为压力式散热器盖。一般要求膨胀水箱的设计容积占整个冷却系统容积的4﹪~6﹪,并且膨胀水箱安装位置必须高于散热器及发动机缸盖。 §4.3 水管的设计

发动机冷却回路中的水管具有吸收发动机振动和散热器相对运动的作用。因此水管要有足够的耐用性。为了减少功率损失,应尽量减少水管的拐弯数,特别是尽量避免拐急弯的现象出现。胶管的外径要比内径大1mm,且胶管应插入地下30~35mm,以保证其密封性。

1

§4.4防冻液的选择 一、防冻液所要求的性能

1、防冻性

即使在冬天0℃以下不结冰,地区不同,防冻要求也不同。 2、防腐蚀性

要求防冻液对钢、铸铁、铝、铜、黄铜、焊锡等多种金属没有腐蚀作用,也不能够腐蚀橡胶、树脂。防腐蚀性由选定的添加剂种类及多少决定,并且只能用书中添加剂的组合来满足整体防腐蚀性要求。现在经常使用LLC防冻液,由JIS K2234来规定,其中1种只在冬季使用;2种可以全年使用。

3、热传导性及传热性

热传导性及传热性能必须优良。 二、防冻液的老化

防冻液长期使用,防腐蚀性能会随着环境外部因素下降。防冻液老化、温度升高主要是乙二醇氧化。所以要定期维护,更换防冻液,保持适当浓度,必要时应进行更换。同时还要防止锈和燃气等异物的混入。 §4.5 冷却系统的固定

由于车辆行驶路况较复杂,加上发动机自身的振动等因素,如果不对冷却系统进行固定或者固定不牢固,就有可能会引起散热器芯子与发动机风扇的刮蹭甚至碰撞,从而导致散热器损坏漏水,因此冷却系统的固定是很重要的。我厂现在使用的散热器固定方式就是在散热器的侧板上焊接两散热器吊耳,两吊耳通过胶垫后直接架在车架上翼面,然后在散热器下部装上两个散热器拉板支架,与安装在横梁下翼面的支架连接,达到固定散热器的目的。散热器的固定原则就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散热器不能够上下跳动及前后晃动(或者晃动量非常小),因此需要尽量将吊耳及下部拉板的上下距离尽量布置到最大,使拉板的力臂最大。

1

第五章 润滑系统

§5.1润滑的意义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尤其是传动过程中有很多传动零件都是在很狭小的缝隙中做相对的运动的,如曲轴、曲柄销与连杆轴承、凸轮轴、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面等。虽然这些零件都是经过精加工而来,表面很光滑,但是放大来看表面仍然是凹凸不平的。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这些零件表面之间会发生强烈的摩擦,且金属表面的摩擦会严重的消耗发动机的功率,加快零件的磨损,最为严重的是摩擦产生的热会烧损零件的表面,最终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必须对发动机表面进行润滑。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足够数量的干净且温度适中的机油运送到各传动件的摩擦表面,使其在各传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是润滑油之间相互摩擦。这样会使摩擦阻力减小,消耗功率减小,零件的磨损会减轻,最终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

§5.2 润滑的方式

由于不同工作条件下发动机传动部位不同,因此,要加载和相对速度不同的传动部位使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机油作用在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需要供应一定压力。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承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飞溅润滑

当引擎通过洗涤移动部件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称为飞溅式润滑。这个力主要用于气缸壁的润滑与较轻的气缸壁和阀门,气缸工作表面,阀杆和摇杆等等。 3、润滑脂润滑

主要作用是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润滑,通过润滑脂在一定时间内加注,如发电机轴承等。

1

§5.3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 1、油底壳

润滑油储存。大多数发动机油底壳,也发挥了润滑油冷却的作用。 2.机油泵

将一定量的润滑油从油底壳的油泵增压后,源源不断进行部分表面润滑,润滑油的润滑系统的维护周期。油泵主要是安装在曲轴箱,和一些柴油机泵曲轴箱的油泵,油泵采用齿轮传动方式,通过凸轮轴、曲轴正时齿轮或者开车。 3.机油滤清器

用于滤除润滑油中磨渣,污垢和水等杂物的杂质,清洁润滑油。原油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它们是平行的油路。发动机油的毛油过滤,只有一小部分细油过滤器,但每一个练习5公里,交通极为油泵输出,汽车机油是机油精滤器过滤 4、主油道

功用是输送润滑油,是组成润滑系统的重要部分,直接铸造在缸体和缸盖之间。 5、限压阀

用于限制压力,旁通阀并联粗过滤器,当发生阻塞时,可以使润滑油通过旁通阀,直接进入主油道中。极限油阀是用来限制机油进入过滤器,以防发生油道压力降低润滑效果下降。 6、机油泵吸油管

它通常带有收集器,位于机油中,用来吸收机油中的颗粒等杂志,防止破坏润滑系统。 5.4 曲轴箱通风装置

它的作用是防止混合物的一部分通过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可燃混合物进入曲轴箱,汽油蒸汽凝结,溶于润滑油,润滑油变薄,排汽可以形成酸和酸性气体,导致腐蚀部件;还可使歌曲天然气管道压力灯盒,曲轴箱,使润滑油密封故障显示。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必须设置通风系统。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路大致相同。

在此系统中,曲轴、曲柄、凸轮轴、中间轴颈采用压力润滑,其余飞溅式润滑或油脂润滑。

1

当发动机工作时,油从油底壳集过滤通过油泵油过滤器。如果油压太高,在油泵油阀返回油泵入口。所有的油过滤器过滤后发射进入主油道。过滤器盖设有旁通阀,当过滤器堵塞油没有过滤器过滤由旁通阀直接进入主油道。油油由主油道到5分,分别五个主轴承润滑。然后,石油在曲轴斜油道,从主轴承连杆轴承润滑的杂志。部分的主要油通过油第六条分油、轴后轴承之间。中间轴承油过滤器之前的石油出口的石油供应润滑油。石油的其他要点石油通过凸轮轴轴承润滑油,油的方式也有5分,分别为五个凸轮轴轴承油。屁股的凸轮轴轴承润滑油路,即整个压力润滑油路终端配备最低油压报警开关。发动机启动后,低油压、低油压报警开关触点闭合,油压指示器。当油压超过31个kpa,低油压报警开关触点断开,指示灯熄灭。此外,油过滤器上装有机油压力开关,当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 r / min,如果石油压力小于180 kpa,然后开关触点闭合,同时报警灯闪亮,响蜂鸣器报警。 §5.5 机油的功用 1、润滑

机油会在各运用零件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它们之间是连续的,可以减少摩擦。 2、冷却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3、清洗

机油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吸附摩擦表面的灰尘,杂质,使各零件表面干净光滑。 4、密封

机油在气缸壁、活塞等零件表面会形成油膜,油膜会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5、防锈

机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5.6 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汽车引擎油循环润滑系统,每小时100次的周期。石油的工作条件非常糟糕,在循环的过程中,机油温度高的金属表面和空气接触,保持氧化。里面的燃料蒸汽进入曲轴箱,废气和金属磨屑和碳沉积,严重的石油污染。范围:此外,机油温度变化的工作环境温度在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运行时,曲轴箱油平均温度可

1

以达到95℃或更高。与此同时,石油也接触180 ~ 300℃高温部件,强烈的热量。 1、适当的黏度

原油粘度对发动机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粘度过小,容易损失摩擦表面在高温高压下,不能形成足够的油膜厚度;粘度太大,冷启动困难,油泵不能摩擦表面。原油粘度随温度变化。 2、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油氧化稳定性是指抗氧化不让永久的改变自然的能力。当石油的过程中使用和存储在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氧化时,油一个黑暗,粘度增加,酸性更强,并生成胶体沉淀物。油的氧化腐蚀的发动机部件,甚至破坏引擎工作。 3、良好的防腐性

机油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氧化分解成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对各个金属零件有着很强的腐蚀性,它们会使各金属表面出现斑点、豆坑还有皮层脱落。 4、较低的起泡性

机油在润滑系统中会随着发动机旋转而快速循环且飞溅,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我们知道泡沫太多会使摩擦表面出现供油不足的现象。所以要限制泡沫的生成,主要办法是在机油中添加抑制泡沫生成的添加剂。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机油的清净分散性是指机油分散、软化和吸走分解零件表面上的杂质和污垢的能力。使机油更加清净,润滑能力更好。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清净分散添加剂来实现该功能。 6、高度的极压性

界润滑是指存在于金属表面的厚度小于0.3~0.4μm的油膜工作状态。极压润滑是指高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机油在极压条件下的抗摩性叫作极压性。

§5.7 机油的分类

广泛应用于美国SAE粘度在国际分类和api使用分类,他们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美国工程师协会(SAE)根据滑油粘度等级,分为石油和冬季冬季机油的油。冬天:六年级与石油

SAEOW、SAE5W

SAE10W,SAE15W,SAE20W SAE25W。冬季石油有四个等级:SAE20 SAE30,SAE40 SAE50。大量的原油粘度较大,适合在高温下使用。

1

API使用分类法是美国石油学会(API)根据油的性能和最适合的使用场合,石油分为两类,S系列和C系列。年代一系列汽油机油,SA,某人,SD,SC、SE、SF,SG,SH8水平。C系列柴油机油,CA,CB和CC、cd和CE5水平。水平,更多、更好的使用性能,更适用的模型新的或改进的程度就越高。其中,SA,某人,SC和钙水平的其他石油、汽车工厂特别推荐,除非另有将不再使用。 1、机油的选用

1、根据汽车机油选择原则适当的使用

2、根据地区的季节气温选用适当黏度等级的机油。 2、合成机油

合成机油是由化学合成的方法的润滑剂。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粘度-温度特性,可以满足大温差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可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换。使用合成机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将略有改善,并能减少发动机冷启动的速度。目前,合成油的价格从炼油更多石油。然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改进制造工艺,合成机油价格会便宜一些。未来将合成油的时代。

3、润滑脂

油脂是增稠剂添加液体润滑剂使一个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它可以添加改善润滑脂添加剂的一些特点。油脂可以被附加到垂直表面在室温下不流动,并在公开或密封摩擦的部分工作,其他润滑剂无法取代的特点。因此,许多地区的汽车使用油脂润滑。目前,进口汽车和国内汽车通常推荐使用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GB / T 5671 - 5671)。这种油脂具有良好的高温和低温适应性,可以在- 30 - 120℃温度范围宽;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防腐性能,可用于湿和摩擦部件接触到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润滑,用于机械零件的高速,不坏,不损失,保证润滑。它可以满足中国巨大的需求从哈尔滨海南岛地区的车辆,而使用钙基或复合钙基润滑脂,延长换油期2次,可以润滑和维护成本下降了超过40%

§5.8 机油泵

机油泵的作用是保证在任何转速下都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机油并使其在润

1

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 1、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的优点是效率高,损失小,工作可靠;缺点是无法自主传动,且成本高。 2、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内接齿轮式机油泵的优点是直接驱动,零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缺点是泵油效率低。 3、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供油量大,供油均匀,噪声小,吸油真空度较高。 4、安全阀

各种发动机转速下,油泵必须始终能提供足够的石油,为了保持足够的油压,保证发动机润滑。油泵油与速度有关,油泵速度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因此,在油泵的设计,在低速时有足够大的石油。然而,大型石油公司的时机泵、发动机机油压力显著更高。此外,当发动机冷启动时,原油粘度大,流动性差,油压也显著增加。为了防止油压过高,安全阀或限压阀必须安装在润滑油中。一般的安全阀安装在油泵或身体的主要石油路径。当安全阀安装在油泵,如果油压达到指定值时,安全阀打开,多余的进口油泵回油。如果石油安全阀安装在主路径,当石油达到指定值时,多余的油通过溢流阀流回油底壳。 §5.9 机油滤清器

过滤油过滤器的作用是消除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油氧化。如果这些杂质和油润滑系统融为一体,将加剧磨损发动机部件,可能也阻止了油管或油。

油过滤的方式有两种:全流和分流器类型。完整的流油滤器系列油泵和主要的石油,因此所有石油后过滤。广泛应用于汽车全流油过滤器。 1、全流式机油滤清器

现代汽车发动机使用满流过滤器过滤。石油从纸的外面过滤到过滤器的核心,然后通过石油出口流进主体。当石油流经过滤杂质被困在过滤器。如果过滤器使用时间达到更换周期,整个过滤器移进新的过滤器。纸滤器由酚醛树脂处理微孔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有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和耐湿。纸过滤器的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阻力小,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过

1

滤器过滤也可以采用其他纤维过滤材料。 2、分流式机油细滤器

分流式机油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类型。过滤式滤清能力越好,通过能力越差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问题。而离心式则有滤清能力高,通过能力大,且不受沉淀物影响等优点。因此,车用发动机多以离心式机油滤清器作为分流式机油细滤 §5.10 冷却器

由于发动机性能高,功率大,热负荷大,需要装载冷却器。冷却器位于润滑油路中。

发动机冷却器有两种:水冷式、风冷式。风冷式貌似散热器,利用行驶风进行冷却。散热性能好,应用广,但是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才能使机油恢复正常的工作温度。所以普通的乘用车是很少使用这种方式的。水冷式冷却器整体尺寸小,操作方便,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它会使机油的温度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因此在轿车上使用的比较广泛。

1

第六章 总结

本次设计历经两个多月时间,虽有瑕疵也是我尽力完成了,主要的设计和改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次设计的独特性和创建性在于:

1、设计着重点在FSAE赛车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采用了分离的四个进气歧管,这样可以避免四个缸出现因为进气时间不同而引起的挣气现象。主要运用了UG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使得整个进气系统更形象完整的体现出来,再辅以CAD二维视图,从三个方向阐述进气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谐振腔的设计主要参考国外的设计过程和国内优秀赛车的谐振腔形状及数据,以求达到进气的最佳效果,使得每次进气的峰值重叠在同一时刻,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20mm的限流阀设计,做成两端锥形的形状,避免过大的进气死角,使得进气更流畅也不会违反大赛的规定。

4、排气系统也用排气歧管来安排,最后再汇聚到排气管道,通过净化装置和消声器排出,尽量的减小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二、设计的不足:

1、时间紧迫,一些设计缺乏对比以更加完善 2、学校硬件设施有限,实验和考证需进一步更改 三、展望

希望未来可以更进一步完善本设计,运用所学的知识,把设计做到最好,有条件的情况下,把整个设计的仿真优化进一步趋于完美。

1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汽车构造[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王望予.汽车设计 第4版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胡亚庄.轿车与轻型商用汽车[M] .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5] 李尹熙.汽车设计标准资料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 陈礼璠,顾剑青.现代汽车知识手册.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

[7] 孙存真 .中外汽车构造图册 [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8] 刘惟信主编.《汽车设计》[M].北京:清大学出版社,2001

[9] 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M].清大学出版社,2004 [10](英)朱利安.哈皮安-史密斯.《现代汽车设计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 周明衡.离合器、制动器选用手册.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12] 简晓春,韶毅明,曾宏达.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J].汽车工程,13,2003(2)

[13] 龚微寒.汽车现代设计制造.第一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8 [14] 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5] L.埃克霍恩,D.克林恩乔克,厄尔贾维克.汽车制动系统.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8

[16] 肖永清,杨忠敏.汽车制动系统的使用与维修.第一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4

[17] 刘惟信.机械可靠性设计.第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18] 齐小杰.制动系统.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19] 黄韶炯,栾志强.汽车专业英语.第一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0] Rudolf Limpert. Brake Design and Safety (Second Edition)[M] . Warrendale, PA, USA: SAE, Inc.,1999

1

致 谢

毕业设计的完成也意味着大学生活的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以这次设计作为句号,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完美,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努力过付出过,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同时我要感谢四年里教过我所有的车辆的老师。

能够圆满的完成这次毕业设计,是大家所期盼的,这次的设计对我们的意义是不同的,它既意味着四年的结束,又意味着将来的开始。毕业设计除了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最大的收获是老师与同学们的热心帮忙。

本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细心教导。尤其是指导教师李未老师,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从毕业设计任务书开始到查阅相关资料,从方案确定到草图的绘制,到中期检查、CAD画图、英文翻译及后期答辩整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建议。对李老师的感谢无法用语言描述您将会是我以后工作生活中最好的引导者

1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译文纸

附 录 动力系统

8.1 发动机限制

8.1.1 驱动赛车的发动机必须为四冲程、排量610cc 以下的活塞式发动机。 8.1.2 可以在规则的限制范围内改造发动机。

8.1.3 如果使用多个发动机,则总排量不得超过610cc,且所有进气气流必须流经同一个进气限流阀。(见第二章(B) 8.6)

8.1.4 禁止使用利用车载储能设备提供能源的混合动力装置。 8.2 发动机检查

组委会将会测量发动机的排量,如果有必要,甚至可能拆卸某些发动机,以便于测量其排量。初

步排量检查将使用测量精度为1%的测量工具,并从火花塞安装孔处测量。该工具长381mm,直径

30mm。车队可以选择在设计时为每个火花塞孔上方预留足够的空间,以缩减赛车检查的时间。 8.3 启动机

赛车必须安装车载启动机,并能在比赛中,在无外界辅助的情况下启动赛车。 8.4 进气系统

8.4.1 进气系统位置

发动机进气系统与供油系统的所有零部件(包括节气门或化油器,以及整个进气系统:包括空气

滤清器和气室)必须安装在外框内。(外框定义:从防滚架顶部到四个轮胎的外缘,见56页,图13)

8.4.2 进气系统的任何部分若离地高度小于350mm(13.8 英寸),必须按照第二章(B) 3.24、3.25

或者3.26 中的要求安装保护罩,以抵挡来自侧面或背面的碰撞。(新内容) 8.5 节气门和节气门控制 8.5.1 化油器/节气门

赛车必须装有化油器或节气门。化油器或节气门的设计及尺寸不限。 8.5.2 节气门控制

节气门必须为机械控制,如通过拉线或连杆系统。禁止使用电子节气门(ETC)或类似的线控系 统。

8.5.3 油门拉线或连杆必须运动平顺,不能有任何的阻滞。

8.5.4 节气门控制系统必须至少有两个复位弹簧位于节气门体。使节气门系统的某部分出现故障

时,节气门依然可以回到闭合位置。

备注:不可将复位弹簧作为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5.5 油门拉线与排气系统部件必须至少相距50.8mm,并且远离排气气流。 8.5.6 油门踏板必须安装有限位块,以防止油门拉线或节气门控制系统超载。

共 27 页 第 2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7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