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题C

更新时间:2023-10-23 0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C)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实质是追求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活动兴趣【】3.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实质是A.阶段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C.序列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4.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A.斯金纳B.拉伊C.格拉泽D.加涅【】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A.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B.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C.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D.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7.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A.洛扎诺夫B.瓦根舍因C.施滕策尔D.博莱【】8.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的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9.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反对管理主义倾向”的是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1页(共10页)10.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11.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理念实质上就是追求教育A.平等与平均的内在统一B.高质量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D.平均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12.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A.决策B.审议C.理解D.建构【】13.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是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过程》C.《实践:课程的语言》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4.美国学者多尔指出“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有关课程的定义倾向于认为课程是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15.随机访问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A.认知弹性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结构主义理论D.认知发展理论【】16.“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类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7.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以简称为A.塑造说B.展开说C.预成说D.内烁说【】18.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另一个环节,即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19.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A.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C.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20.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的内容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A.动作表征B.心理体验C.符号表征D.生活体验【】21.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2页(共10页)C.联想D.平衡【】22.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23.“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A.赞科夫B.维果茨基C.瓦根舍因D.克拉夫基【】2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25.“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26.“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称为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27.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A.多元主义价值观B.知识主义价值观C.精英主义价值观D.主体教育观【】28.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人是A.施瓦布B.斯腾豪斯C.泰勒D.利维【】29.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A.行动研究B.测量研究C.问卷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30.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3页(共10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2.提示型教学方法具有哪些教育价值?33.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3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35.什么是“先行组织者”?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知识的学习和保持有哪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37.试比较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不同,并谈谈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38.下表是传统评价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对比。传统评价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区别传统评价提供标准化的教学和测验使用纸笔测验将学生进行比较可以由机器阅卷学生再现限定范围的知识要求选择一个答案所有学生同时测试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要求学生从已经获得的知识中寻找答案在教学前对内容提供概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技术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人工评判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的问题要求学生生成一个答案个别化的测试要求学生解决开放性的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投入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中去在教学前提供学生标准、程序、评价内容,以便让学生知道他们将如何评价,如何做才是成功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理论,分析研究性学习评价更注重哪些取向。(2)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评价取向的本质?(3)结合实际谈谈实施研究性学习评价可以有哪些具体做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4页(共10页)C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B6.A3.B4.D5.C7.B8.D9.D10.D11.C12.B13.D14.D15.A16.D17.A18.C19.A20.C21.B22.D23.B24.C25.D26.C27.A28.D29.A3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1分);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1分);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1分);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1分);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1分);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1分)。32.首先,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2分)其次,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2分);再次,在提示型教学方法中学生也可以充分调动其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2分)。33.第一,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层面(2分)。第二,必须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2分)。第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2分)。34.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2分);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2分);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2分)。35.含义: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2分)。促进作用:①如果设计得当,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其上(2分);②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了脚手架(1分);③这种稳定的和清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5页(共10页)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取机械学习的方式(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第一,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要增强反省意识(2分);第二,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基于对学生的理解而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2分);第三,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明确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与设计(2分);第四,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有选择地利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提升自己对课程话语的理解(2分)。(没有依据上述要点回答,也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结合实际: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4分37.目标模式的涵义: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2分)。过程模式的涵义: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2分)。对目标模式的批判:误解了知识的本质,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2分)。过程模式的内容或任务: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2分)。结合实际谈到过程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价值或者谈到过程模式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的都给分(满分为4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38.(1)研究性学习评价更注重过程取向(2分)与主体取向(2分)。(2)过程取向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分)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3分)。(不按照以上要点回答,也可以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能超过6分)(3)具体做法有:档案袋评价、实作评价、文章或作品、展示与交流、口头演说、作品选收集、答辩会等(根据回答情况给1-6分,不按照以上要点回答,也可以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能超过6分)。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第6页(共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7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