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社会的文化结构 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03: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社会的文化结构和人类

的文明进步

第十一章社会的文化结构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文化结构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贯穿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物质生产实践是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揭示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正确把握文化的实质、结构、功能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和正确的理解方式。

第一节文化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文化的本质及其特点1、文化的含义

?

?

?

《辞海》:?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冯契的《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中指出:?文化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各种创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中指出:?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承认文化与人类的不可分离性。?文化不是自然物。

?文化与人类的创造性分不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

??

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说明。

狭义的文化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的复合体。

从广义的角度,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的对象性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中的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

2、文化的特点

第一、人化的形式?第二、社会的性质?第三、多样的形态

?

??

一是文化具有阶段性和时代性二是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二、人类发展和文化存在

1 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

2 人与文化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双向建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人类改造世界和改造人本身的活动是文化的源泉和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准绳。

第三,文化是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的“自已构成自己”的过程。

第二节文化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的基本类型?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们改造自然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为主的那部分文化产物,它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技术文化、生态文化、自然文化景观(农艺景观、工艺景观)等等。

行为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包括个人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方式、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作为行动方式固定化、程式化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礼仪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等。

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理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包括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

二、文化的一般结构

文化结构,就是文化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

文化产品是最具体、最现实的文化。活动模式是文化系统的又一基本要素。文化观念是是文化系统的核心要素。文化产品处在文化系统的外层,是文化的显型部分;活动方式处在文化系统的中层,成为文化系统外层与内层沟通、转化和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文化观念处在文化系统的深层,是文化的隐型部分。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一、信息功能

即文化实施着传递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社会历史连续性的功能。

文化是人类的“社会遗传密码”,它把社会和人本身按一定的方式不断地复制出来。

第二、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一是影响人的行为规范

二是培养人们身份、地位的认同三是可以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

最后,文化还给人以经验、知识、技能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教化的区别:社会类型社会教化教化承担者教化内容教化方法、手段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家庭、宗族、村社懂事、干活等学校、工厂、企业科学、技术训练等感情的、经验的、理智的、理论概念耳提面授的等实际测量、科学试验等非强度教化、一般社会化强度教化、高度社会化教化程度、强度第三、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即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形式推动社会前迸发展的功能。

四、文化具有认识功能

??

首先在于文化扩大了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使认识在文化遗传的基础上发展;

其次,文化提供人的认识背景;

?

再次,文化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文化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1、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

与传统相联系,传统文化就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也叫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就是历史上形成并流传至今的文化。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 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

第一、民族性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体系。

第二、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有时是根深蒂固的。

第三、新旧交融性

传统文化并不是静态的文化“化石”,而是动态的观念之流。

2、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1)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培育着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2)传统文化中的缺陷、糟粕又造就了消极和落后的国民习性。

?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

3、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意义

(1)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现代化,是指同中世纪相比而言的现时代所发生的社会和人的根本性变化。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范畴,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生活方式、人的现代化等等在内的总体概念,其中包括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

(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首先,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忽视的国情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其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是维护社会、国家、民族团结一致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又是中华民族崛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力量源泉;?最后,传统文化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模式的重要参数。

?

(3)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第二、辩证地处理好“古”与“今”即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第三、辩证地处理好“中”与“外”亦即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

?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及其关系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文明一般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和消极的);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文化还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及活动方式(手段)。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及其关系

物质文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状况,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等,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另一方面,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这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上的结晶和标志。

精神文明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状况,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素养和达到的水平,包括与此有关的物质设施、机构的规模和水平,

?其二,思想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心理状态,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信念、觉语,以及组织性和纪律性等。

?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首先,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证。

其次,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再次,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通过它必需的实践经验。

?

精神文明并不是消极地受物质文明的制约,而是积极地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首先,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其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的支持。

再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发展方向。

?

3 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

本章主要概念和思考问题:

概念:文化文化结构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思考题:

1、如何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与联系?2、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其类型、功能都有哪些?3、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4、中国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是什么?参考书目: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

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6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