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1

更新时间:2024-05-14 1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古代 B.现代C.近代D.中世纪

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

3.“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

A.明清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6.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

A.《论语》B.《学记》 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8.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生产性 D.适应性

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0.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 B.可能规模 C.规模 D.速度

11.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1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 D.差异性 1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 D.教育 14.提出“白板说”的是( )。

A.华生B.洛克C.卢梭 D.格塞尔

1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6.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9.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2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参考答案:1-5 CDACD 6-10 BCBBB 11-15 BDBBC 16-20 BDCBC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2(单项选择题)

21.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

A.双向作用 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 2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C.孔子D.荀子

2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C.少年期 D.青年期 2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 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2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2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2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2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29.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30.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3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 、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3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3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34.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35.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36.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37.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 (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才观 D.国家教育传统 38.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39.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 A.预见性 B.目的性C.创造性 D.选择性 40.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

A.生长B.发展C.成长 D.成熟

参考答案:21-25 DDCDB 26-30 CDCAB 31-35 ABACC 36-40 ABBCD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3[单项选择题]

4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4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4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44.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A.人才培养的, 规格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C.人的精神因素D.阶级意志 4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4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学说 D.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47.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的进步B.旧式劳动分工C.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D.科技水平的提高 4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个人在能力上的自由发展B.德、智、体和谐发展

C.个人知识和智力充分、自由的发展D.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49.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5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52. (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5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 美德是否可教 B. 教学的教育性 C.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5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A.早期干预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5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5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 )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5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5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6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参考答案:41-45 BBDBC 46-50 ABDAC 51-55 BCDAC 56-60 CAABA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4[单项选择题]

61.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62.现代教育的(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6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6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制订计划 B.营造校园文化 C.更新管理硬件 D.顺畅沟通渠道 6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66.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 ) A.程序性 B.垄断性 C.非自愿性 D.公益性

6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8.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9.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教劳结合活动 B.社会经济活动 C.社会文化活动 D.社会政治运动 70.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7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7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

73.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7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75.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7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77.由卢扎诺夫创立的(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78.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 )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79.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 )”的观点。

A.问题中心 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 D.当事人中心

80.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表现在法律上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 )。

A.学校事故 B.法律救济 C.法律责任 D.法律义务

参考答案:61- 65 CCADC 66-70 BCDAD 71-75 CADAB 76-80 CDCDB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

8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儿童权利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无差别原则 82.学生所享受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83.一般说来,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8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教书育人 B.关心学生健康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8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86.《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87.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 A.助手 B.从属 C.主导 D.顾问 88.学生是教育活动的( ),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A.内因 B.客体 C.外因 D.主体 89.课业及其进程是指( )。

A.课表 B.课程 C.教程 D.学期

90.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本位型课程 91.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9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

93.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9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96.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9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9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 B.关键 C.核心 D.行动指南

9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0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参考答案:81-85 DDDAC 86-90 CCDBC 91-95 ADDBA 96-100 BCABD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1[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参考答案: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2[多项选择题]

1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 )。

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1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场地 B.教育者C.教育管理D.受教育者E.教育影响 13.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 14.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A.洛克的“白板”论B.高尔顿的血统论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15.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

A.教师的权威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16.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B.娱乐性 C.竞争性D.技能性E.教育性

17.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结合 18.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

A.主观法B.客观法 C.实验 D.经验法 E.活动分析法 19.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福禄倍尔 D.小原国芳E.裴斯塔洛齐 20.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 )。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 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

C.幻灯机、电影、录音机 D.福禄贝尔的“恩物” E.粉笔、黑板、模型、标本

参考答案:11.DE 12.BDE 13.BCE 14.BCDE 15.CDE 16.BDE 17.BCD 18.ABCDE 19.BCE 20.ABDE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3[多项选择题] 21.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社会学者有( )。

A.夸美纽斯B.柏拉图 C.涂尔干 D.诺笃尔普E.凯兴斯坦纳 2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A.《教师资格条例》B.《教育法》C.《宪法》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23.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 C.道德领域D.动作技能E.美学领域 24.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有硕本学历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 )。

A.基本性B.基础性C.差异性 D.范例性E.可控性

26.智育的任务为( )。

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7.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8.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做哈哦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29.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

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 E.以上都不是 30.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

A.为全体人民服务B.公平性 C.大众性D.公益性 E.免费服务

参考答案:21.CDE 22.BDE 23.ABD 24.ACDE 25.ABD 26.ABE 27.BCDE 28.ABDE 29.CD 30.ABC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4[多项选择题]

31.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32.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则以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 )。 A.科学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E.激励性原则 33.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 A.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D.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E.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34.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这样一些内容( )。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35.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所建立的现代学制较之以往的有质的飞跃,表现在( )。 A.实行义务教育 B.创办实科中学和工科大学

C.建立并发展职业技术学校D.建立各类成人教育机构 E.创办现代大学,形成完整的学制系统

36.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E.澄清和评估问题

37.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38.建立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单元至

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A.主题B.练习题 C.任务 D.教科书 E.评价标准

39.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40.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几种经典的观点( )。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C.教育心理起源说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参考答案:31.ABCDE 32.BCD 33.ABCD 34.ABCDE 35.ABCDE 36.ABCD37.ACD 38.ACE 39.ABC 40.ABCDE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5[多项选择题]

41.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42.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 E.诺笃尔普 4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4.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45.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46.学校咨询与辅导会谈过程有以下哪几个阶段?( ) A.建立咨访关系 B.澄清和评估问题C.确定改变目标 D.促成改变实现 E.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47.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即时激励 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48.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具有的特征是( )。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 B.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和物权 C.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D.按过错责任追究

E.受害人过错承担与加害人的责任共同分担

49.学生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以对学校和教师侵权行为进行维护。( )

A.提起申诉的人必须不服处分或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B.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 C.提出申诉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受理范围之内 D.在规定的期限内 E.以上说法都对

50.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参考答案:41.ABCDE 42.BCE 43.BCDE 44.BC 45.CD 46.ABCDE 47.ABDE 48.ABC49.ABC 50.ABC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1. 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者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5.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7.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8.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9.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10.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1.论述学生的知、情、意、性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德育规律。 参考答案 1.(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收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2.(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了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广泛渗透了科技的成分,具备现代科技素养是时代对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使得现代科技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教育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的科技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科技基础上,教学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使整个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变。 3.原因在于:(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使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

质。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即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的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向发展。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综合上述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教育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深入认识这些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制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的迁就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认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5.(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A.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B.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C.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A.注意人才以下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B.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6.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7.(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8.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发现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一研讨法

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

探究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 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

(4)暗示教学法

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5)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6)非指导教学法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9.(1)现存问题:

A.重知识轻能力;B.片面追求分数C.影响学生心理健康;D.制约教学改革。 (2)发展和教学策略:

A.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B.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C.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10.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拨、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11.(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的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知,即道德知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和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使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性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知识基础,行使关键;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2.概述德育的任务。3.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4.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5.试析班级授课制。6.简析“受教育均等”。 7.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十条) 8.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9.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10.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美育的功能? 12.试述“教育先行”的理论依据。

13.论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14.简述美育和德育的关系。 15.智育与德育的关系。 16.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17.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18.教师劳动的特点。 19.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20.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以共产党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

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具体任务如下:(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徳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4.(1)高尚的师德:①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②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③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5.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优点是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缺点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如下:(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受教育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构的均等。由仅仅强调受教育向强调积极参与教育的转变,是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表现。 7.(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8)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9)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8.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个是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二者有必然的联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9.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它有如下一些特点:(1)灵活性(2)开放性(3)综合性(4)兴趣性(5)自主性。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10.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11.美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12.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即变成了先行者。《学会生存》这个报告说:“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

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学会关心》这个报告也说:“过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各种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这些趋势的创造者。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只是对变革的反映。”可见,今天,不能担当先行者而继续扮演追随者角色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13.就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的。社会本位论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规定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作为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们总是根据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的,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功能,所以教育目的取向不同就必然的。但是,二者共同弊病是它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因此二者都是不科学的。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只有把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等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能有可能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

14.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美育利用美的形象进行教育,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的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资产阶级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5.德育与智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智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问题。德育也要以认识为基础,但它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

1,

6.教育与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17.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1)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有赖于能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18.(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19.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对社会各种团体所提供的条件,如少年宫、博物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等,丰富和补充学校教育,使学生在这些场所学习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阔眼界。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近年来,教育的社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社区教育委员会是以学校为中心,由一所学校与所在社区的部分邻近工厂企业,事业机关和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有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相沟通、理解和支持,及时反馈有关青少年教育的信息,共同做好教育工作。该组织还可以互通有无,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教育资金,宣传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

气。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实现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一体化,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社区对教育需求和教育服务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改变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逐步实现学校为振兴社区经济服务的目标。 20.学校咨询与辅导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班级中开展课程方式的心理健康辅导;为其他教师以及家长担任顾问或提供间接咨询;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心理测评工作;组织协调学校和社会的有关资源共同参与咨询辅导工作等。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班级上课制2.道尔顿制3.教学评价4.相对性评价5.德育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教育影响 9.学校管理10.课程设计11.教学模式12.教师申诉制度 13.发现学习14.学校事故15.学校咨询与辅导16.教育目的 17.学制18.课程19.非指导性教学法20.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1.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4.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5.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齽纼朓

7.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学生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意图。

9.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10.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12.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为教师制定的与教师教育教学等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其次,教师中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再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13.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14.“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指与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面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综上所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活动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15.学校咨询与辅导(简称为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16.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17.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容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等等。

18.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9.非指导性教学法是指在学习问题上,罗杰斯在1969年发表的《自由学习》一书中,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人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也叫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

20.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并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不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维,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师只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填空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_________”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_________”,其目的在于_________,以服务于_________。(教育事实 教育问题 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 教育实践)

2.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3._________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_________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_________(教育目标的设定) 5.教育的根本问题是_________。(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速度 规模 学校的结构)

7.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_________和_________。(课程的设置 教育内容的沿革) 8.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的_________和________(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9.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领导权 受教育权)

10.教育的文化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文化的功能(传递—保存 传播—丰富 选择—提升 创造—更新) 11. 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全民教育)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_遗传 环境 教育) 1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 的,又有 的,既有 ,又有 ,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量 质 连续性 阶段性)

14._________,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_________(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人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

1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 1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发展)

1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提出的。维果茨基 1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提出的。赞可夫 19.教育是一种_________活动。(有意识 有目的 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0.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_________,因而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_________,简称学制。(学校教育系统 学校教育制度)

2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_______、免费性、_________。 (强迫性 普及性) 22.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_______个高峰期。 (初中 二) 2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_________的;二是_________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认知技能 情感技能)

2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________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_________。( 根本特点 质量标准)

25.教学是学校的 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________。 (中心 基本途径)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题目:

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标准答案: 1、D 2、C 3、ABC

题目: 1、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1、D 2、D 3、(1)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3)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题目: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3、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正确答案: 1、A 2、C 3、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题目:

1、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3、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1、A 2、B 3、C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2)

题目: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正确答案: 1、B 2、AC 3、BCDE 题目: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2、进口汽车入境报检时,除提供一般贸易单证以外,还须提供( )方可受理报检。A.卫生证书 B.品质证书 C.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复印件 D.海关免税证明

3、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正确答案: 1、D 2、C 3、D 题目:

1、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全民性 B.基础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2、“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

A.年龄 B.学习成绩 C.智力发展水平 D.学习兴趣 3、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正确答案:1、C 2、B 3、A 题目: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正确答案:1、C 2、C 3、B 4、C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3)

题目: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3.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正确答案: 1.答案:C 2.答案:ABCD 3.答案:BCE

题目:

1、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 A.1908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31年

2、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

A.教育的历史性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D.教育的继承性 3、上好课的前提是( )

A.目的明确 B.备好课 C.选择好教学方法 D.了解学生 正确答案:

1、B 2、C 3、B

题目:

1、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简洁 B.与讲授相结合 C.讲究展示的方法 D.讲究艺术性

2、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ABC 2、CD 3、BD 4、ABC 题目:

1、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2、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正确答案:1、 BCE 2、答案要点: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3、答案要点: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分) (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1分) (3)热爱学生;(1分)

(4)集体协作的精神;(1分) (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分)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4) 题目:

1、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2、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BCDE 2、CD 3、BD 4、ABC 题目:

1、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

正确答案:1、A 2、A 3、B 4、B 题目: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B 2、A 3、BD 4、ABC 题目:

1、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2、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D.程序教学 3、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正确答案: 1、A 2、A B C 3、B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5)

题目:

1.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班集体?

2.我国学制改革应坚持哪几条基本原则? 3.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引导班集体不断前进,必须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为此,班主任要善于不断提出既能振奋学生精神又符合本班实际的班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选择和培养积极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使之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风是指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气,对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起着支配作用。班主任要通过讲道理、树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手段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线。班级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使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班主任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吸引广大学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2.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首先要使教育内部各级各类学校结构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其次,要使教育同外部的比例关系合理,把整个学校系统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使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作出科学的宏观预测。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有统一的教育目的,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所谓多样性,是指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应具有多层次,多规格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各种类型的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要求。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首先应面向社会对全体成员进行普及教育。学制系统中,义务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承担普及任务。其次,考虑提高,培养高一级人才。总之,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较长的时期内,教育体系应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可对学制的某一方面适当做些调整,这就是灵活性。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把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3.教师的素养是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集体协作精神,并能严格要求自己,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其次是知识素养。教师在有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的基础上,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还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能力素养是教师素养又一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主要应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 题目: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

1、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2、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3、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4、76页 一、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

题目: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3.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4.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正义感 正确答案: 1.C 2.A 3.C 4.A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第1题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 第2题以下属于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划分的教学监控能力的是( )。 A.自我指向型B.结构指向型C.一般型D.特殊型 第3题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第4题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

第5题(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第6题(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

第7题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

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 第8题双眼视差是(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

第9题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第10题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第11题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第12题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第13题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 )。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 第14题(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第15题关于人的学习工作中精神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模式,说法错误的一种是( )。 A.先高后低B.中间高两头低C.先低后高D.中间低两头高 第16题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第17题按照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 )。 A.记忆能力B.语言能力C.思维能力D.行走能力 第18题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 第19题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第20题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 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21题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一门自然学科B.一门社会学科

C.一门自然与社会的交叉学科D.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第22题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B.转化C.猎取D.评价

第23题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

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第24题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第25题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 第26题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E.举一反三 第27题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第28题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第29题想象的基本特征有( )。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 第30题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 )。

A.由上到下B.由内到外C.由轻到重D.由脚到头E.由简单到复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第31题心理发展 第32题学习准备

第33题心智技能 第34题学习迁移 第35题教学内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36题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第37题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第38题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第39题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40题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41题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 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 2.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

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学与教的规律

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4.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属于 ( )

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势C.思考型D.冲动型 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繁简D.学习水平的优劣 6.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奥苏贝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一一完形 顿悟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

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

8.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A.行为规范的迁移B.知识迁移C.技能迁移D.学习经验的迁移

9.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 10.安德林的心理技能形成三个阶段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

1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 ( )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2.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 14.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5.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 )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学与教的作用过程由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 17.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

18.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______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 19.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0.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___。

2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 22.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______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23.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25._______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26.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_____________。

27.各种发明创造按照创造的分类可以视为是_____________的典型例证。 28.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_。

29.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30.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___________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31.常模参照评价是评价时以学生所在_____________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2._____________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3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34.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的关系。 35.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及特征。

37.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38.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39.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0.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1.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43.试述马斯洛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精析】D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精析】B略。

4.【精析】A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与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5.【精析】A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了八类;后来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6.【精析】A奥苏贝尔的代表理论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认知发现说是布鲁纳的代表理论。 7.【精析】A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网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网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8.【精析】A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迁移。

9.【精析】B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0.【精析】D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1.【精析】A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先前所学的知识对后面所学的知识的促进叫前摄促进;后面所学的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促进作用叫做后摄促进。

12.【精析】A 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

少。

13.【精析】D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 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14.【精析】D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5.【精析】D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二、填空题

16.学习过程 17.青春期18.消退 19.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0.一般迁移 2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22.心智技能 23.活动方式 24.练习 25.随意识记26.限制或障碍 27.真正的创造 28.道德认识 29.群体规范30.消极的 31.团体的平均成绩 32.波斯纳 33.趋紧或接近34.互为因果 35.心理状态与过程 三、简答题

3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巾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存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J二发生的,而且义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止时问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7.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38.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操作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象。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

(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瓦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39.(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学校的气氛、教师的管理方式、学习活动安排等都影响学生的创造性。

(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可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由此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4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单。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最大影响。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4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巾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四、论述题

42.(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问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

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②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乍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43.(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5)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凶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2.( )的儿童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 3.( )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4.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5.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

6.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 A.实物直观B.形象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8.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 9.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0.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1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12.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教师采用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 A.强化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

13.( )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群体气氛D.人际关系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5.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 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研究。

17.学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形地貌或地理位置,都属于__________学习。 18.知识直观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实物直观、_________和言语直观。

19.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_________记忆和长时记忆。

20._________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21.依据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有配置性评价和_________评价。

2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3.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_________四个阶段。 24.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与过程。

25.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_________三个阶段。 26.教师自编主观题的类型包括_________和问题解决题两类。

27.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_________阶段。

28.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是所谓的_________效应和近因效应。

2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_________和肯定性训练。

30.课堂纪律分为四种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以及_________促成的纪律。

31.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_________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3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_________。

33.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_________,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4.学习者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运气或任务难度,这种归因是从_________维度归因的。

35._________ 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36.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37.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38.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39.组织策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0.简述品德的实质。

41.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43.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编写的,此后又出现几本翻译介

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2.【精析】C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3.【精析】B艾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幼儿在4~5岁时处于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精析】A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5.【精析】B将失败归因为不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努力学习以获取成功,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学习继续保持努力状态。

6.【精析】A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精析】A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对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8.【精析】B在操作整合阶段,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9.【精析】D根据资源管理策略的定义,学生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学习时间管理。

10.【精析】A常用的提出假设的方法有算法式和启发式,题干为算法式的含义。 11.【精析】C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基础。

12.【精析】A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因此,此教师采用的是强化法。 13.【精析】A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上群体的凝聚力。

14.【精析】A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程度。

15.【精析】B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填空题

16.合作性研究 17.符号1 8.模象直观 19.短时20.初中 21.诊断性 22.相似性 23.熟练2 4.心理状态 25.学生26.论文题 27.内部言语动作 28.首因 29.系统脱敏法30.自我 31.冲动32.联结 33.问题情境 34.外部的不可控的 35.表征 三、简答题

36.(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①教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人格;②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与方法。

3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强化之间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38.(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2)正确运用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

39.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方法有:(1)列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2)利用图形。如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和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如一览表和双向图。

40.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它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41.(1)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四、论述题

42.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①活动对象不同。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心智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潜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操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

②活动结构不同。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操作技能是一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

③活动要求不同。心智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联结。 (2)二者的联系

①操作技能常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形成经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

②心智技能往往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操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3.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于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第三,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科学博物馆,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3)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识经验,并要注意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 ( )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

A.场独立B.场依存C.沉思型D.冲动型

3.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 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 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别是 ( )

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 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7.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 (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8.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 ) 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

9.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 A.不稳定现象B.不协调现象C.起伏现象D.动态平衡现象 10.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 ( ) A.组织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

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

14.( )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透明度

15.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 ( ) A.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时计划的安排D.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

17.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_________。

1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小了“_________”的教学策略。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 20.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21.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_________。

2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__、保持和应用。 23.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_________技能。

24._________是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巾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25.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6.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_________的道德情感。

27.课堂结构包括_________和课堂教学结构。

28._________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 29._________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30._________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31.在学生学习活动中,_________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32.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_________的阶段。 33._________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

34.观察学习和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5.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37.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8.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39.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0.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

41.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中的差异。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43.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19世纪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从母体中分出提供了可能。最早出现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仅是以心理学知识与教育问题简单结合的形 式出现的。对于当时影响较大的这种考试应首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2.【精析】B场依存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题目中

所述的现象正符合这一认知类型,故选B。

3.【精析】D 一般的,IQ大于140为天才,130~140智力超常,120~130智力优秀,110 ~1 20智力中上,90~110智力中等。80~90智力中下,70~80临界状态,小于70智力低下。 4.【精析】D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A、B、C三项均属于经典条件反射,故选D。 5.【精析】C斯金纳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故选C。

6.【精析】C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犬约是50V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7.【精析】B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题中所述应为负迁移,故选B。 8.【精析】B 奥苏贝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9.【精析】C技能形成过程巾,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现象称为起伏现象,故选C。 10.【精析】B调节策略的实施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活动。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调节策略,故选B。

11.【精析】B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12.【精析】C道德意志是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体现了个体的道德意志,故选C。

13.【精析】A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14.【精析】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故选B。

15.【精析】C A、B、D三项均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C项中课时计划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故选C。 二、填空题

1 6.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7.评价/反思过程18.先行组织者 19.认知结构 20.激活 21.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22.同化 23.心智 24.学习方法 25.发现问题26.伦理 27.课堂情境结构 28.观察 29.性格30.应答性 31.成就动机

32.操作性知识 33.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34.亲历 35.人格障碍 三、简答题

36.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6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