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案例

更新时间:2023-05-17 06: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案例※

自主演绎我心飞翔

浙江省仙居县实验小学王冬燕

【案例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框架中,加强了课程与生活,与社会,与学生发展的联系,使这一学习领域更有开放性和发展空间。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基于这些理念,笔者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应只是老师教出来的,而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反复训练得来的。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运动场。

【案例由来】

开学初的一天,我和几个学生漫步在校园的操场上,忽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正拿着风筝快乐地奔跑着,叫喊着。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一个学生看见了便嚷嚷道:“好漂亮的风筝!明天我也买一只来放。王老师,你和我们一起放,好不好?”我不禁脱口而出:“好啊,我以前小的时候还自己做风筝放呢!”“是吗?您自己会做啊?如果自己做的风筝能飞上天,那感觉肯定肯定很爽。”一个学生这样说道,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谁不会做呀?我们《劳动与技术》这本书里不是有教我们怎么做的吗?看看不就知道了。”“对呀,王老师,什么时候利用劳动与技术课教我们做风筝吧!等风筝做成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放风筝,那该是一件多么有趣,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是啊,是啊!”大家都满怀希望地望着我。我不由地想起高鼎的《村居》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啊,在这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日子里,追逐风筝,嬉戏春风,放飞心情,享受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快乐,这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再说,立足于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取向,不囿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这不正是新课改的要求吗?按纳不住欣喜,于是就引出了《自主演绎我心飞翔》活动。

【案例描述】

活动意图:

每年的春季是放飞风筝的最好时光。我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玩具,是民俗文化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战国,在唐、清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而得到迅猛发展。“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由我们伟大的先人发明的。”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一件事。风筝还是友谊的象征,是和平的使者。做风筝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能培养学生分析计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放风筝能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在天空中翩翩飞舞的风筝象征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浪漫追求。试想由同学们亲手制做、描绘、放飞,代表自己独特个性的“纸鸢”翱翔在天空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啊!

因此本次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全新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热爱哺育我们成长的伟大祖国!

活动主题:自主演绎我心飞翔

活动准备:

笔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编撰了合理、可行的教案,以一节《制作风筝》的公开教学推动本次活动。接着,大面积展开制作活动,除了了解上课老师介绍的一些知识外,还用小课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调查:

①风筝的起源及演变;

②风筝的作用、趣闻;

③风筝的结构分类及其流派;

④制作风筝的材料、工具、步骤及技巧;

⑤风筝的制作工艺:骨架的扎制,蒙面的裱糊,蒙面的绘画,风筝的放飞;

⑥风筝放飞原理;

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33 ⑦风筝放飞技术;

可通过查资料,访行家(直接向行家里手请教制作和放飞中的各种技巧、难

点),实物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解决。

活动过程:

镜头一:“我要亲手做一个!”

我先通过电脑录像请学生观看各处各地的风筝节上放风筝的盛况,再引导学生观赏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图片:龙类的(含蜈蚣类),立体类的,硬翅的,软翅的,板子类的……;鸟兽虫鱼的,人物花卉的……当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赞叹时,再与学生讨论风筝话题,拓展风筝文化信息,如风筝的起源、发展和功能等等,这就激发起了学生对风筝进一步的认识和想做风筝的愿望。请看学生写下的:

[案例一]

今天这堂劳动与技术课,王老师要教我们怎样做风筝。当我看到课件中的人们在风筝节上尽情放风筝的盛况时,别提有多羡慕了。王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许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图片,真是美不胜收啊!望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发誓:一定要亲手做一个……(王浩)记得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急于去研究,创造力便得得到了充分发挥。看到学生对风筝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我的信心更足了。

镜头二:“瞧,我的风筝!”

我请同学们自愿组合,然后按照老师设计的分工表进行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设计风筝,并做好准备工作。本想等到下一堂劳动与技术课时再进行制作活动,不料:

[案例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44 ……我太高兴了,一回到家,就急忙把“风筝四艺”介绍给家人。在我的再

三催促下,全家趁双休日的时间紧锣密鼓做了起来。我先在爷爷的指点下把竹子劈成一根一根的细竹条,再和爸爸一起把细竹条按照规定尺寸剪下来,用线把细竹条扎起来做成架子,然后糊上一层薄纸,最后穿上引线,就这样,在我们一家人迫不及待地努力下,一只独一无二的风筝诞生了。

星期一,我带着风筝宝贝来到学校,一走到教室门口,我便兴奋地嚷着:“瞧,我的风筝!怎么样?”同学们一下子围了上来,“让我瞧瞧”,“让我看看”,“挺漂亮的!”……大家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别提有多羡慕了!有些组的同学还请我当他们的师傅呢?……(徐超)

当我再次来上劳动与技术课时,很多同学已纷纷拿出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请我欣赏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让我眼前为之一亮:这些风筝形态各异,制作材料选材多样,一部分风筝还是利用一些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呢!听着同学们报的风筝名:“月中婵娟”、“雄鹰展翅”、“锦上添花”、“空中飞鸟”、“宇宙超人”……这些我们平时想也想不到的名字,都在大家的口中蹦出来了。多好的名字呀,既富有诗意,又含有深情。检查过程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装饰过程中能注意图案的对称性,大多数组设计的风筝构图新颖、大方,重点突出,但有个别组构图较小,把重点放在了装饰上,使风筝看起来比较复杂。我这么一点,他们立马表示重新制作,还自觉地从制作材料,选用的工具,分工,设想,将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几方面再次制定了周详的项目设计表,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与操作。

学生对这次活动的积极态度深深地震撼了我:是技术学习使他们变得更聪慧;是自主学习给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孩子,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会变得灿烂无比!

镜头三:“放风筝啰!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55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只只精美的风筝后,就等着去放风筝

了。有资料记载,《潍县岁时记》把春天放风筝称为“放郁”,是“吉利”的象征。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是啊,放风筝时,极目远望,看着风筝在碧空中摇曳飘逸,在蓝天白云间轻歌曼舞,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这是一种何等快乐的享受,何等有意义的活动啊!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们跟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去放飞希望,放飞理想!

[案例三]

随着一阵“放风筝,放风筝啰!”的欢呼声,我们像一群关不住的小天使快乐地飞涌进大操场。顿时,操场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银铃般的笑声,到处都是美丽的风筝。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放风筝了:有的拿着线轴,正在放线,有的双手举起风筝正在等待时机呢。一阵风吹来,几位同学立刻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我们组也不甘落后,按照事先的分工开始实施。眼看风筝慢慢向天空飞去,我也微微放慢速度,可风筝却又落下来了。大家一致认为是我放慢速度惹的祸,于是我们再次实验起来。我拼命地跑,一直跑一直放线,可风筝还是不争气,又从天空中重重地摔到了地上……(郑金佩)放飞风筝是人类对空气动力学的运用之一,由于风筝的种类很多,结构造型各异,操纵办法不同,放飞技巧也就要视具体而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引领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摸索放飞技巧,研究风筝飞行的科学道理,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请看同学们在反复实践操作后总结出的小报告吧:[案例四]放飞小窍门

时间:3月15日地点:学校操场

班级:六(1)班

合作伙伴:王双双、郑金佩、张路婷、郑冰洁

风筝类别:平板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66 活动过程活动发现

放飞准备 1.用小纸片抛向空中可以测出风向;

2.观察国旗可以了解风向和风速;

放飞风筝

放飞状态我的办法

起飞

选择风力大的时候,马上把风筝抛向空

中。

拿起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跑,一边跑一边

放线。

感到风筝线有拉力时,可以停下来慢慢

放线。

飞行变化

下降可能风力不够,办法:

1.将风筝轻抖几下;

2.迅速向后奔跑;

3.快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

稳定/

摇摆可能是风力突然转强,办法:

1.迅速放线;

2.迅速向前奔跑;

收回风筝远离高大树木和高大建筑物,以免风筝落下时挂在上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77

电线杆附近、车路两旁不宜放风筝;

闪电时不能放风筝;

要将风筝线全部收回,即使断了,也要尽量收

回,不然容易成为伤人利器。

在放飞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摸索放飞技巧,研究风筝飞行

的科学道理。通过小小的活动记录表,以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支撑学生的活动,这种体验性、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地研究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的主人。

[案例五]

终于,我们组的同学都能把风筝放上天了,我们更欣喜,更专注了。一个个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瞧,那边的“小燕子”已经展翅高飞了,它的尾巴真像个精致的剪刀。再看那条美丽的小金鱼,正悠闲地欣赏着什么呢,瞧它那快活劲儿,肯定被这阳春三月的美景迷住了。咦,这个笑脸风筝多像个调皮的孩子呀,时而在向大家扮鬼脸,时而在和其它风筝比高低,在天空中尽情嬉戏玩耍,引得周围的人们都来驻足观赏。同学们更加得意洋洋,使出浑身本事,手中不停地放线,时而轻拉,时而扯顿,那些风筝似乎是活的一般,左飘右逸,上冲下点,飞得更带劲了。仰望着风筝越飞越高的舞姿,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小小的风筝,都蕴涵着那么多的科学知识,我们一定要加紧步伐,努力去攀登科学的顶峰。(郑冰洁)同学们都带着自己做的风筝积极参与,五彩缤纷的风筝在蓝天上飞舞,展示的是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放飞的是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科学无处不在,使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下了热爱科技的种子,使他们从此迈开了探索科技的脚步。可见,孩子们放飞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风筝,一份份快乐,更是一个个梦想,一份份希望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案例反思】

试问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曾一直道:知否,知否,山形依旧枕寒流。苦思无计可行,可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掌握,忽视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发展,习惯于把学生禁锢在课本的内容中,禁锢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模仿和跟随,成了学习的奴隶。而《劳技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次劳动与技术学习遵循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学到了有关风筝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他们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被动的复制,而是通过活动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亲历实践,手脑并用,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他们团结协作,交流信息,分享创意和成果,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这种以人文性、情感性、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活动模式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和探究空间,深受同学喜欢。

这一次成功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增强了笔者不断改进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的信心,也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的门道:

一.在情境中激发

安东尼奥·罗宾曾经说过“个人自身的潜能犹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叩醒,便会产生所向披靡的骇人力量。人类的潜能巨大,特别是人的大脑,蕴藏着无法估计的潜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时便感到乐趣无穷,能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急于去研究,这样创造力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二.在活动中感悟

8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99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注

重学生的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的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度隐性化,应转换为学生活动的合作伙伴和帮助者。以人为本的教育意味着要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在上面这个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把教师的台上示范变成了台下交流,和学生同学,同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实践,去体味,去创造,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学到技术。教师只是做好引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因为,悟出来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即使失败了也是宝贵的经验。只要学生认真地参与了制作,糟糕的作品也是成功的,因为今天的失败才能带来明天的成功。

三.在合作中提升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与活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案例的设计中,活动主题是在师生对话中学生自发产生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展开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学习一些复杂技术时,我就要求每组同学先自己了解学习内容及技术操作要领,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确定所学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可根据每人特长由小组长进行分工,最后完成作品,形成了浓厚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合作完成的作品,为每一位学生都搭建了成功的舞台,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并通过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通过作品完成的情况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质量奖,最佳创艺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使学生产生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和劳动的热情,丰富了学情感体验,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彼此间心与心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四.在教育中传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010 《劳技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劳动与技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

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相关文化学习的层面。”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劳动与技术学习不应只是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应适当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上面这个案例的准备过程中,我发现风筝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在民间也有很多风筝艺人。因此,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上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寻找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课题调查小成果,使学生对中国古老的风筝艺术从知之甚少到初步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完成一只风筝,放飞风筝。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带给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探究更深更广科学领域的起点。今天他们立志刻苦钻研科学本领,是为明天放飞自己的梦想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风筝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五.在生活中延伸

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学只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劳技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利用生活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一种好办法。大家都知道,劳动与技术这一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劳动与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在教学后,仍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适当延伸和拓展。因为,“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上面这个案例就是通过生活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意空间,加强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在尝试中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次活动虽已结束,但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却是长期的,留在我心中的热情愈来愈高涨。新的课程改革使我的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激发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才会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无限的惊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效果,这更增强了我实验的信心,更坚定了我探索的脚步。今后,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共同开启劳动创新的大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