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更新时间:2024-01-24 22: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

想比较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1—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作者单位: 作者签名:

—2—

目 录

1 绪论 ·················································································· 6 2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 6

2.1积极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 ············································ 6 2.2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 6 2.3革命与人道并存 ··························································· 7 3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 7

3.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不同 ·················································· 8 3.2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 8 3.3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积极性 ·············································· 9 4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 9

4.1 相同点比较 ································································ 9 4.2 不同点比较 ······························································ 10 5 结论 ················································································ 12 致 谢 ················································································· 14

—3—

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摘 要

人道主义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爱护人,目的在于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这种在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存在,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许多领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影响。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反抗的主要思想工具,旨在唤醒人们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社会。狄更斯和雨果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道主义者,他们非常关注人民疾苦,期望构建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想社会。希望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在这一方面他们是有着共同之处的。但是两人的思想主张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两人的作品来感受一下他们笔下各有千秋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论雨果;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对比分析

—4—

Abstract

Humanism is a kind of ideological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period. It advocates caring people, respecting people and caring people. This kind of valu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value of the human being, and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human be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hought has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many fields, and it has a special influence o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 nineteenth Century, humanism is the main ideological tool of bourgeois resistance. It aims to arouse people to overthrow the feudal dynasty and establish a bourgeois society. Dickens and Hugo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icrostrip humanitarian, they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hope to build a humanitarian ideology as the core of the ideal society. Hope that people can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feudal society, the real life of their own, in this regard they have a common place. But thoughts of two people is different, the two works to get a feel for what they write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humanism.

Key words: Hugo; Dickens; humanism; comparative analysis

—5—

1 绪论

狄更斯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人道主义思想,而雨果的人道主义只是他的浪漫主义思想的一个分支。比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则较为主观,如《双城记》中的梅尼特医生。因此,雨果的作品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比狄更斯更加深刻、更加彻底。虽然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洋溢着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具有不可实现的空想主义性质,但是对于调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自由平等、发扬互助互爱精神还是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2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2.1积极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较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了性和巨大的说服性。”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是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简洁而强大的笔触,有意识地揭示了封建势力的邪恶。首先是基督教迫害的要求,维护生命的尊严。他主张提倡个性解放,雨果看到一个刽子手,用烧红的铁回来惩罚女人。因此,这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那时起,他被定为永远不道德的行为和法律斗争。所以,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雨果的同情是中世纪巴黎的下层人民这一边,热爱自由的手工业者和在资产阶级这一边的城市骚乱。他的仇恨是反对贵族和僧侣阶层,在班级水平最高的封建社会的阶梯面前。雨果还预测,并呼吁推翻社会的人,雨果的小说仍在肉与血真、善美的化身打败狗的虚伪。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针对国家机器的攻击而进行攻击,而道德影响是治理国家的最佳方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2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是雨果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其人道主义精神。雨果这部小说主要在三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的痛苦、慈善以及凶猛的社会现象。在雨果看来,现实社会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悲剧,看到被压迫被剥削者,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为重要的地方。他说:“法律是刚性的。在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令人不冷的时刻,那

—6—

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刻,“雨果认为,道德影响力、诚信“爱”、“道德完美”、“做慈善事业的社会转型,也是最邪恶的敌人”来修补自己的方式。好将最终战胜邪恶,这是雨果的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对于丑恶的社会道德的胜利。然而,这部小说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个问题不小,但不能把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称之为伟大,如果必须说它是伟大的,那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而一个人的血肉,生活的不合理的压迫和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与幻想是不把它的悲剧变成幸福。只有战胜空想,不能战胜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的现实只能用现实的方法来改革。雨果雨果笔下的悲剧世界。 2.3革命与人道并存

《九三年》以共和军平息旺岱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1793年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前者于特隆德之王在代县聚集数千农民起义。国家协会的传教士到平叛部队当政委王代。共和军总司令郭温被赋予了年轻美丽的人道主义理想。后来,兰德斯吴被围攻,他将他偷了三个孩子作为人质,要求在交换自由时,遭到了断然拒绝。由于偶然的原因,隆德之逃跑了,当他看到三个孩子被困在火海中的生活困境,他回去救孩子心甘情愿地落入共和军手中。郭人道主义精神震撼你隆德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让自己承担全部责任。郭老师西穆尔出现过,如自己,他明白郭放开隆德之人道主义的冲动,但国家公会铁的纪律和他的革命纪律,坚强的意志克服个人的感情。最下令处决郭,郭头着陆的那一刻,他不能忍受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九三年》里,它通过马克、佛莱莎母子等形象,,愤怒的投诉惨无人道的封建统治。巴黎街头素描代表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同时,他意识到革命暴力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他死前,郭先生说:“文明有它的瘟疫,这阵大风(革命)治好了它,也许大风选择得很不够好。但它还有其他的方式吗?在恐怖的瘟疫面前,我明白为什么风暴如此激烈。”雨果认为,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摧毁封建专制,是革命的天职,是实现人类的理想,这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人道主义理想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雨果对如何运用暴力、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索,这在十九世纪的人道主义作家。为此,这是值得称赞的。

3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7—

3.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不同

遵循人道主义轨迹,狄更斯的人文主义不仅继承了“爱、宽容、宽恕”和“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结合自身的经验、信仰和时代精神发展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人文内涵与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狄更斯人道主义的核心是“爱”和“好”。”爱是基督的爱,而不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占有欲。“善”指的是人性的善,也指的是善的行为,良好的态度和行为。狄更斯的人本主义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强调道德。狄更斯先生的道德体系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关怀、中层是诚实、勇敢、无私、无私、善良、诚实、善良、温柔、忠诚、合理和品质,表面层次是指人的教养、生活方式和态度。这一细致的分工对我们理解狄更斯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注重人物的外部效应,而不是人物的内心斗争省悟,他律与自律。狄更斯一直与几个神圣的数字,他们似乎沐浴在主的荣光,散发出的是善与爱的人的灵魂。他们像上帝一样完美,在一些忏悔他们几乎可以上升到一个信仰的眼睛,带着这样的信念,通过试用期的悔改,好摆脱恶性,和精神的复活。从人们的角色,我们很少能看到他们在内心的善恶对抗。《老古玩店》中的小耐尔,在古旧阴暗的古玩店里,像是一个天使。对仆人吉特来说,只要能看到她甚至想到她,他的心都会被爱和善等美好的情感充满。《远大前程》中的乔地位很低,然而他的善良淳朴却让被名利心充斥的皮普心灵得到净化,回归本真的善良。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则在展示了人物的心灵镜像后宣扬自我完善和信仰上帝。他把人心当作战场,深入灵魂深处去剖析人性的本真的善恶面目,一方面表现出对人性恶的本质的绝望,对现实的的绝望,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对完美人格的几近疯狂的渴求,个人内心中善与恶的对立与对话几乎达到了残酷的程度,最后在自律中人走向对善的信仰和对上帝的信仰。 3.2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充满着阴柔温和的气息,甚至带有感伤性。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大多是通过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其中大多数的形象是女性,她们总是散发着柔和的圣母般的光辉,时刻准备着温暖、引导疲惫或迷失的心灵,她们也总是能营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或类似的氛围。有的本性善良的人在环境的影响下会生出仇恨之心或沉沦之意,然而面对这样的女性,他们的心灵总会不同程度地

—8—

得到净化。《双城记》中的路西,便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她用脉脉温情唤醒了精神失措的父亲并让他忘却了血恨,她还让卡尔登这样一个形似登徒子的人唤起了对生命的热情、对他人的大爱,并不惜牺牲自己以让心爱的人获得幸福。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革命,狄更斯也是支持温和的改良,避免暴力。革命在他眼里是血腥残暴、丑陋恐怖的。狄更斯和雨果,同处一个时代,并相互有过交往,然而两人的人道主义却有所不同。前面提到过,雨果的人道主义是饱含激情和壮烈的,虽然他宣扬“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但是对于革命,雨果是赞成的,甚至他本人还帮助革命者,只不过他更加欣赏凌驾于革命之上的人道主义。 3.3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积极性

儿童的世界需要人道主义精神的引领,而成人社会不能缺少人道主义精神的存在。第十九世纪英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机器的冷漠已取代了人们之间的激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平民生活日益贫困。狄更斯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方法,在许多小说中描绘了英国的黑暗现实,暴露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对苦难的平民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同情。这两个城市的故事”讲述了在遇到马内特医生一个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故事,虽然在法国积累过去的矛盾,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到位的描述,对于这个国家的现状,在英国的形势是很担心的。法国贵族生活奢侈而言,吃了很多的食物,甚至还有吃巧克力,通过普通人依靠自己的劳动,甚至饭都没有足够的吃,并做了一些高贵的表现或行为可能会被发送到开展活动。

4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4.1 相同点比较

人道主义研究者认为人性的善,人的道德是启蒙和改变的。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是基于在人性论考虑的,他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是保持共同的属性,其人文主义是以“机会”的出发点。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丹纳说:“狄更斯的小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慈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快乐是包含在内心的感受。”他强调,“人类之爱”,这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狄更斯作为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已经成为他写作生涯的重要思想,几乎每一个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理念。他

—9—

看到资产阶级的世界货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和不良后果,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并没有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反而把它寄托在道德教育上。他希望通过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来调和阶级矛盾,通过资产阶级的良心,以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理想社会。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关心和同情百姓的生活条件。如“奥利弗扭”的英雄奥利弗扭曲是从一个孩子的生活开始痛苦,经过一系列的痛苦和痛苦的经历,与伟大的帮助,善良的人,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狄更斯是利用资本主义的虚伪的工作和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并通过对社会的黑暗面说明突出的英雄奥利弗弱,奥利弗也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阶级的小人物。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首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明显地体现他对黑暗社会进行深度的揭露和批判。基于人道主义立场考虑,使得其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一个让人惊讶的“悲惨世界”,重点在于披露出了社会的罪恶和不公正特点,深入生活在贫困的人申诉和投诉,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人本主义生动地体现在他深刻的揭露了现实生活和社会罪恶的无情鞭挞。 4.2 不同点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作家独特的特性和使他们的概念来塑造人物呈现不同的理想的色彩。比如冉阿让、敦文、格兰古瓦。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有些一厢情愿。因此,雨果的作品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比大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更加深刻、更加彻底。通过一些有古典英雄气质的人物的对比来呼唤黑暗中的光明。可以与参考两则片段来对上述问题作一个比较。在《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控诉只是一封信,他甚至“不能”站到台前来现身说法。在革命党人作出了严厉的判决之后,他又竭力想阻止这种血腥的复仇。梅尼特医生尽管深知封建贵族的罪行,且其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但又抱着一种不现实的幻想,妄图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去化解一切。我们来看《笑面人》,格兰古瓦在贵族院参加讨论是否增加女皇丈夫的封地时,勇敢、甚至有些让人觉得可笑地站出来发表长篇大论。声泪俱下地描述底层人民的苦难,痛斥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肮脏。最终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敲响吸血鬼们的丧钟。雨果是一个标志,他从一个保皇党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斗士的思想历程,它是法兰西民族历史的时代精神。他使他走出了平凡的浪漫神话的现实批判。我的字典被定义为“伟大的雨果”。狄更斯以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乐观豁达的精神态度,在创作中更注重对小人

—10—

物的关注。《大卫·科波菲尔》重点体现出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经历历程,大卫在体现过大苦大难后终于尝到了人间幸福和温他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反映了狄更斯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大卫·科波菲尔就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狄更斯的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内容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观点作为起点,揭露资产阶级罗马丑陋的灵魂,反映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命运,同时赞美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狄更斯对穷人的高贵野蛮,但也对穷人阶级贵族的暴行。所有的暴行,在他看来,不符合人道主义的理想,这是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理想的狄更斯,类之间的相互宽恕与和解,因此,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创造了三种类型的人物。类别是城市蒙特先生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是“压迫”,与狄更斯大力的对象。另一种是将石头夫妇,比如革命群众。他们的形象已经扭曲了自己失控。例如德法奇的妻子戴安娜,她出生在农民,侮辱,迫害的封建贵族的仇恨,狄更斯深切同情她的不幸,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在革命之前和之后,优秀的人才和非凡的领导能力;但是当革命发展失控,狄更斯的钢笔,她形容为狭窄的复仇者。特别是当她的医生袭击无辜的露西和小露西时,更显的血淋淋的事实。

最后,她死在他的枪,狄更斯通过这个情节设计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消极态度的性格。第三类是理想化的形象,以及狄更斯选择发言人他的人道主义理想。这些人是解决社会矛盾,人类克服仇恨,包括演讲、父亲和女儿,达卡车和卡尔顿,等。煤泥、医生是侯爵的弟弟可能造成的破坏侯爵兄弟以极大的仇恨,但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放弃不和老仇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儿子和侄子,但恨罪恶,并谴责家庭自愿放弃标题和属性,决心“罪”自己的行动。这个角色的交相辉映,一个是贵族暴政的受害者,宽容为怀孕,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其中,作为女儿和妻子的露西。在爱的债券,它们形成一个相互理解、情感和谐幸福的家庭。这就是作者的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立场设想暴力革命与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革命和人道主义协调的道路。同时,狄更斯也清楚地了解简单的类,它并不足以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更不足以解决矛盾尖锐对面的两个类之间的仇恨。为此,狄更斯提出一种近似

—11—

的人道主义思想-爱,宗教信仰和图的字符在卡尔顿为爱而死。这个人物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小说写的是从容的能力,重复引用新约福音的圣约翰:“和主说,我长大了,在我的生活中,我的信,甚至在死亡,将有生命,谁的生命,相信我永远不会死。”卡尔顿旨在彰显生命的仁爱。在狄更斯看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只有达放弃高尚的地位,或演讲中医生的宽容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对上帝的绝对信仰。宗教,事实上,应该是《双城记》中最高的信仰。狄更斯,换句话说,认为所有的社会残酷来自缺乏信心。由于缺乏信心,无论是贵族还是穷,最终会变得残忍,没有理由。因此,狄更斯解决社会冲突,方式和最终归结为一个级别的信仰。现实的社会矛盾深刻细致的解剖,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终于到信仰,这是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本质。因此,《双城记》和《九三年》都是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文学创作中,人性和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后经过认真的思考,创建工作。他们为不同的创作动机,在法国大革命的选择同时,选择自己的不同的观点,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世界观、溶解革命和人道主义这对矛盾中找到答案。

5 结论

综上所述,这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的差异,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狄更斯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结构趋于稳定,社会矛盾主要是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劳动冲突。因此,他的人文精神就是要想通过一个理想的方式来调和这一矛盾。和法国革命和雨果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穷人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并赞扬了人民革命,所以雨果的人道主义赋予了一个美丽的愿望,对未来社会的积极的向往。虽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却让人充满希望。本文通过对雨果和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双重特点分析,同时给出了其各自的作用影响,并希望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学会抛弃,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12—

参考文献

[1]刘白. 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8-92. [2]邱细平,朱祥.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演义与双重性[J]. 求索,2011,12:222-223+160. [3]孔维,魏彬彬,穆怀畅. 是以德抱怨还是以恶治恶-谈狄更斯《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

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2:156-157.

[4]张萦琪. 试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5:18-19. [5]郝建设. 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5. [6]赵炎秋. 21世纪初中国狄更斯学术史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125-133. [7]李文钰. 狄更斯与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2014,15:39-40.

[8]杨晓宇. 人性的永恒-狄更斯《雾都孤儿》与雨果《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比较[J]. 名作欣赏,2015,

12:99-100.

[9]赵炎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狄更斯学术史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03:137-144.

[10]张和龙. 狄更斯研究在中国(1904—2014)[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2-96. [11]杨婷凤. 论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3:85-89. [12]郭文平. “谴责”和“幻想”-《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内涵解析[J]. 语文建设,2014,29:23-24.

—13—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得以完成的,老师对课题的选题、指导等各个环节都注入心血,在我的整个论文过程中给予全程的指导。老师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待人真诚、和蔼可亲,他的为人师表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让我获益匪浅。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时刻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