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10 0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化学探究题

18.(9分)(2014?无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 . (4)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2NaHCO3

Na2CO3+CO3↑+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是 .观察图乙中的现象是 ,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9.(5分)(2014?无锡)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CaCO8和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图1: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与粉末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②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

1

(3)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CaSO4和SiO2,你认为实验室 (填“能”或者“不能”)用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4)Fe与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待结晶完毕后,滤除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

Ⅰ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Ⅱ .

20.(10分)(2014?无锡)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 I 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设计图1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实验组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理由是 . 【实验2】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发现在纳米级

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左右.

2

II 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1、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 ?从组成上看,BaCl2、NaCl都含有 元素,但BaSO4不含有;

?将BaSO4、BaCl2、NaCl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

?根据B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稀硫酸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开。请写出稀硫酸和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按如下方案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X溶液中溶质是 。

A.K2CO3 B.Na2CO3 C. Na2SO4 固体 加足量水 加适量盐酸 蒸发 BaCl2固体 BaCl2 NaCl

溶液 加适量X溶液 过滤 NaCl溶液 蒸发 NaCl固体 2、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右图所示),让小组同学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 mL稀盐酸

部分实验现象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3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 滴碘水

淀粉:变蓝 其余物质: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 (填“>”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水溶解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或_____,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_____。

3、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

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

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4、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NH4NO3﹑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①NH3,②SO2,③HCl。

?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填序号); ?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猜想 成立(填序号); ?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

5、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碱石灰 样 品 加足量的水 过 滤 滤渣 滤液 加足量的稀盐酸 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 有气泡 ?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请你帮助小辉设计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NaOH的简要方案: ;止水?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 保存。

6、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

4

气球

a b c a.浓氨水;b.固体氢氧化钠;c.湿润的

所示的改进:(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4)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 。 (5)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 论 假设③成立 (6)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 7、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图8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预计现象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② 。 ③ 。 预计结论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8、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5

或“不可行”)。

21、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甲 乙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 实验结论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 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 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 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②?? 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2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

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说明 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①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说明 溶液,片刻后取出。 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②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说明

11

象。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2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 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①菠菜样品在 少量开水中煮 沸2-3min ②弃去 残渣 白色沉淀B ③足量 ④足量醋酸 白色沉淀A 无色无味气体C 溶液M CaCl溶液 2(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 。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 m(B)(填“>”、“<”或“=”)。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A.禁吃菠菜 .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

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

中各试剂均足量)(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 和 ,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 (5)某研究所利用SDT 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

14.6 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固体

12

量 /g

12.8 10.0 5.6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 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 ,

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 。

24、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草木灰的主要成 分是碳酸钾 实验2 实验3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和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 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产生的废液处理想出可行的方法 。

25、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 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实验中学小春和小玲同学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设计方案并实验】小春: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未发现明显现象。 小玲: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溶液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小玲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其方案中的实 验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评价与反思】小春的实验若继续进行,也能得到与小玲同样的结论。请你帮助设计 后续方案;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27、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对实验室中的两份已变质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提出了猜想并探究其组成,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1)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钙进行探究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钙.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取固体少量于烧杯中,加水后充分搅拌,将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②成立 (2)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钠进行探究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钠.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①成立 [交流反思]实验室中的某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它们都应____保存.

28、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14

实 验 操 作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 (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 其原因是 。

29、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

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 (2)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

(3)丙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

量进行检验。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 。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①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 ②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

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起 作用。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0、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某学习小组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进行操究。 [提出问题l这瓶氢氧化钙粉末是否变质?

[猜想一]小丽同学认为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实验验证l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丽同学的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一]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15

预期实验现象 结 论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固体产物是NaOH,而不是Na2CO3。

[猜想二]小明同学认为“结论一”不全面,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可能部分变质。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将他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知,清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时可用 ,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

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 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

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设计实验证明,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32、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

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

式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 (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

33、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

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学科网学科网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原理】

16

学科网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学科网学科网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学科网学科网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学科网学科网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① 1 ② 8 ③ 15 ④ 5 学科网试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学科网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学科网【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学科网34、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 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 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 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I)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35、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17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36、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一 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没有明显现象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 。 锰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分解 总结 实验三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37、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干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

18

参考答案

1、?氯(Cl); ?BaSO4;

?H2SO4+BaCl2=BaSO4↓+2HCl; ?B。

2、(1)① >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洗衣粉 淀粉(可互换位置) 水垢 纯碱(可互换位置)

取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

(或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2分) ...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答案正确为2分) 3、(1)Ca(OH)2 (或氢氧化钙)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验证CO2 与Ca(OH)2能发生反应

(3)关闭K时,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气体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 2.....................CO.......

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2分)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答案正确为2分) 4、?②; ?①; ?NaNO3。

5、?碳酸钠、碳酸钙;

?取样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 ?密封。

6、(1)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加快了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滤纸条变红

(3)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 (4)NaCl、CaCl2、HCl

(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Zn(或Fe、Mg等) 有气泡产生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HCO3、CaCO3等) 有气泡产生 (6)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HCl与NaOH、Ca(OH)2恰好完全反应) 7、(1)NaOH+HCl===NaCl+H2O (3分)

(2)气球胀大 (1分)

19

(4)

【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每空1分) 【实验设计】 ①小林 (1分)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云 (每空1分) 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每空1分)

(合理答案均可)

8、(1) ①试管 ②集气瓶(每个1分)

MnO2(2) B D(或E) 2H2O2 ==== 2H2O + O2↑

(3)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只写一点给1分,共2分) 9、问题一:甲状腺肿(或碘缺乏症;大脖子病等)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1) 时间 温度 酸碱性(或酸碱度;pH)

(每空1分,共3分。前两空答案顺序不要求对应) (2) C

10、(1)长颈漏斗 H2O2、MnO2 2H2O2=2H2O+O2↑ (2)a b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B (5)94%

11、【猜 想】 猜测二: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①30%NaOH溶液 ②10%盐酸 【反 思】 2Al+6HCl=2AlCl3+3H2↑

12、(1)铁架台、试管 (每空1分,共2分)

(2)CaCO3 + 2HCl==CaCl2 +H2O +CO2↑ (2分): C(1分);

MnO2 2H2O2 =====2H2O+O2↑ (2分)

(3)便于加液体;或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等(合理均给分) (2分) (4)酒精灯(1分);将试管横放,并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2分)

MnO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铝 铁、铜

13、 [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1分) [实验验证](合理均给分)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实验操作 将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1分) 20

预期现象和结论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SO2,猜想③正确(1分); 否则气体不是SO2 (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