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06 04: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亚洲 第一节 亚洲概述 》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及与相邻大洲的分界线。

2.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表现的方面: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以及分界线,亚洲拥有的众多世界之最。 (二)能力目标

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位置、范围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亚洲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 2.培养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亚洲的位置及范围。 (二)教学难点

从亚洲的分析推广到对其他各个大洲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基本教学思路

通过学生自主地读图、绘图,掌握亚洲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特点,并通过与其他大洲的经纬度比较,得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结论,让学生建立较清晰的空间概念。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亚洲政区挂图和亚洲地形挂图,地球仪,亚洲气候类型图 六、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以及分界线,亚洲拥有的众多世界之最。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亚洲五大代表地形和“世界之最”的图片资料。

还记得上述这些世界之最吗?(在世界地图上明确地指出这世界之最的具体位置),这些可是我们世界之最的代表性景观,而这些景观又分别在哪些大洲呢?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个洲?而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死海又位于哪一个洲?(亚洲) 2.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读世界地图,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地理分区图,知道亚洲六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熟悉亚洲的主要国家。 (2)互动

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全册)_图文87等内容。

(1)对于一个大洲,我们如何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2)同时在自己的地图上量出或找出跨纬度和经度最;①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位于东半球;②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位于北半球;③从纬线来看,亚洲最北到北纬80°左右,最南到南;④从经线来看,亚洲最西到东经30°左右,最东到东;(5)从海洋的位置看,亚洲在北冰洋以南,太平洋以;(6)从大洲的相对位置看,亚洲在欧洲以东,非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于一个大洲,我们如何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看看能用多少种方法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同时在自己的地图上量出或找出跨纬度和经度最广的大洲。

①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位于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 ②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位于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③从纬线来看,亚洲最北到北纬80°左右,最南到南纬10度左右,南北跨90°。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

④从经线来看,亚洲最西到东经30°左右,最东到东西经180度,东西跨150°左右。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较广的一个洲。

(5)从海洋的位置看,亚洲在北冰洋以南,太平洋以西,印度洋以北,它的西部还和大西洋的内海──地中海相连,所以说是被四大洋所环抱的。

(6)从大洲的相对位置看,亚洲在欧洲以东,非洲以东北,北美洲以西,大洋洲北部。 读图6.2亚洲的范围、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数(约90°,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2)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3)跨经度数(约150°,大部分在东半球)。 (4)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活动1:

亚洲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都有接壤(多媒体课件打出亚洲的范围图),它们在亚洲的什么方位?和亚洲的分界线是哪些? 辩: 1.类型

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人口35.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人种分为三大类,即亚细亚人种(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亚利安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和马来人种,我们按照共同的地域特点、相同的文化把它分成六大块来学习。读《亚洲政区图》,请找出六大分区内的主要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韩国共五个国家。

东南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十一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八国。

西亚:沙特阿拉伯、伊朗。中亚: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北亚:俄罗斯在亚洲的部分。 读亚洲政区图,与中国相接壤的国家有哪些?地区有哪些?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等。 4.达标反馈

(1)亚洲位于 两个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2)亚洲周围的大洋有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亚洲周围的大洲有 。(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被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环抱着,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有着领土接壤,它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较大,是世界第一大洲。 (2)方法归纳

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几个

方面来说明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中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和东西距离最大的洲,培养动手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现在我们知道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了,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描述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呢?(参照物,相对位置)

链接二:南京的气候夏季特别炎热,被称为“三大火炉”之一,冬季又特别的严寒,你能不能根据南京的地理位置,来解释这一现象的成因?(南京的地形是三面环山,北面开口向长江。)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对照着地图册,在白纸上画出七个大洲的简单轮廓图:①注明7大洲的名称;②在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交界处用文字写出它们的分界线名称;③注明包围着亚洲的四大洋名称。

(2)巩固练习 ①从地球的五带分析,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分析,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部与欧洲接壤。 ②各大洲中亚洲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最大,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③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④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⑧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⑥亚洲有六大分区,其中,中国位于东亚,伊朗位于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 ⑦亚洲有几个国家是跨两大洲的?你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大洋洲)

(四)板书设计

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东半球、北半球

2.世界上跨经度较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周围的大洋

4.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5.亚洲的分区 第二课时 (一)本课目标

1.识记亚洲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的名称。

2.了解亚洲地形特点以及对亚洲河流分布的影响。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具体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亚洲,看看这里的自然状况──地形和河流,他们是如何分布以及如何相互影响的。先请大家听一首歌──《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边听边看亚洲地

形图,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亚洲的地形特点。 2.课前热身

还记得如何判断分层设色地形图吗?基本上是随着颜色的加深,海拔升高。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3.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运用图例看懂地图,提高分析能力。随着地图上颜色的加深,表示陆地海拔升高。需要掌握的内容:①亚洲地形整体分布特点。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③亚洲的地形分布直接影响到河流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结果又如何? ?互动

读图6.5“亚洲的地形图”,根据以往讲过的知识,自己分析,从一幅平面图上,你能看到什么?说得越多越好。

参考:我们从图中的陆海深表中得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用深褐色表示,海拔大致在3000米以上,它们位于亚洲的中部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华北平原位于亚洲东部,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位于亚洲南部,它们的颜色由深黄到浅黄,说明它们的海拔在1000米以下;伊朗高原位于亚洲西部,颜色表明他的海拔大致在1000~3000米。

亚洲除了面积是世界第一大洲之外,在地形上也有一些世界之最,在读图上找出这些地点,尤其注意这些地点的表示符号,观看《亚洲地形 flash》。

参考:世界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亚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湖:里海。 世界最深湖:贝加尔湖。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通过找图,学生能更加明确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出的不同地形要素。

活动1:一组同学沿东经80°,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旅行。并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参考:(1)东经80°经过了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中间高,南北低。(2)北纬30°经过了平原、高原、山脉地区,东西较低,中间高。 得出结论:亚洲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问题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中高四周低的地势必然会影响河流的走向,这里的河流应该是怎样流的?

长江、黄河位于亚洲东部,因此自西向东流;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因此它们自南向北流;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因此它们自北向南流。 (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4.达标反馈

(1)地形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2)亚洲地形的特点是(C)

A.东部高,西部低 B.高原为主的大洲 C.中部高,四周低 D.平原大陆 (3)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D)

A.黄河、尼罗河 B.鄂毕河、恒河 C.印度河、叶尼塞河 D.勒拿河、叶尼塞河 (4)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马来半岛;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5.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

在了解亚洲位置的基础之上,我们深入了解亚洲的基本自然特性,中部海拔较高,四周海拔较低,这种分布同时也影响了河流的分布,使得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方法归纳

观察地图,敢于提出问题,归纳问题;采用模拟旅游、实践体验的方式回答问题。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观察中国地形图,中国的主要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分析这种流向的原因吗?

链接二:美国是一个东西临海的国家,但是它广袤的中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你能用地形原因来解释吗?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画出北纬30°自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的剖面图,并且;(2)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③从图中观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说明亚洲的地势特点;【答案】沿海分布;④通过观察,你发现亚洲的平原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答案】分布在亚洲沿海地区;⑤结合对亚洲国家的学习,请你思考:亚洲的人口与城;【答案】分布在沿海为主,那里主要是平原,地形适宜;⑥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践活动

画出北纬30°自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的剖面图,并且注明是什么地区及海拔高度。 (2)巩固练习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①亚洲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②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③从图中观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说明亚洲的地势特点? 【答案】沿海分布。

④通过观察,你发现亚洲的平原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分布在亚洲沿海地区。

⑤结合对亚洲国家的学习,请你思考:亚洲的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答案】分布在沿海为主,那里主要是平原,地形适宜人类居住。 ⑥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C) A.红河平原 C.湄公河平原 B.关东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⑦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注入了(D) A.里海 C.黑海 B.科尔巴什湖 D.咸海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二、地形复杂,山河辽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第三课时 (一)本课目标

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流程 I.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这些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 2.课前热身

我们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可以从哪些方面证明呢?(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由于亚洲所跨的纬度广,又与三个大洋相邻,地势高低突出,使得这里的气候有着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三大特点。 ?互动 活动1:

a.根据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展示6.2图],分析亚洲大部分地区在什么纬度之间? b.亚洲跨五带中的哪三带?

c.[展示6.9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亚洲被三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大家来说说有哪三条? 参考:◇(1)亚洲的位置主要是在北纬80度到南纬10度之间。(2)跨过的温度带分别是热带、温带和寒带。(3)从图上可以看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横穿亚洲大陆。亚洲的气候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活动2:

再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和哪一个洲合为一个大陆?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部位?在亚洲的周围濒临有哪些大洋?

参考:亚洲与欧洲是共用一个大陆的,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被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大洋环抱。由于北冰洋过北,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影响着亚洲的气候。这样一来,亚洲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大陆性与海洋性特点。 [展示6.9气候类型图]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大家分析一下。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共九种。 小结,亚洲气候的第一大特点是:复杂多样。 活动3:

继续看亚洲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展示6.10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图和乌兰巴托年内各月降水量图]能总结出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吗?季节变化大,降水夏季多,冬季少。 活动4:

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中找出,亚洲东部濒临海洋的地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参考: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5:[展示一、七月的季风环流图]什么是季风?什么又是季风气候?

明确:(1)一月是冬季,非常寒冷。说明冬季陆地气温低,为高气压。海洋上气温高,为低气压,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所以,冬季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七月正处于夏季,气温升高,天气炎热,经常使人大汗淋漓。夏季陆地气温高,为低气压。相对海洋上气温低,为高气压,所以夏季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我们把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叫冬季风,把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叫夏季风,这种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的风叫季风。由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所以会出现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亚洲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

(2)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当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影响陆地的面积大,时间长,容易形成洪涝。当夏季风弱的年份,影响陆地的面积小,容易形成旱灾。所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早涝灾害,这种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4.达标反馈

(1)分组讨论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书上已经告诉大家,这一纬度的气候特别复杂,你还能从中发现哪些问题?

A.气候由东向西,由季风气候逐渐向大陆性气候、沙漠气候过渡。

B.青藏高原中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向东为季风气候,向西为大陆性气候和沙漠气候。 C.降水由东向西递减。

(2)阅读教材第9页活动题2,读图6.12并与图6.9比较,说明亚洲气候分布的特点。(一呈带状,二南北对称分布。) 5.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

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受夏季风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易发生水旱灾害。 ?方法归纳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了解亚洲的气候特征,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培养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与用图的能力。通过归纳、对比等方法,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大洲。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有人说,正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才挡住了南部来自印度洋上的水汽,如果把青藏高原凿出一个大洞,岂不是可以解决我国中西部干旱的问题,你说可以吗? 链接二:“君不见走马穿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这首诗形容了什么样的气候?你还能找到哪些古人的诗词是描写我们亚洲各种气候类型的?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请根据雅加达和雅库茨克两地的气候特点,设计你认为最适合它们的房屋构造,并说明理由。 (2)巩固练习

①读图观察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变化状况,分析造成两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纬度因素。

②读图观察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离海洋的远近不同。 ③亚洲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气温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 ④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⑤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广布。 ⑥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⑦请把下列城市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连接起来: I上海 A 温带季风气候 Ⅱ大连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Ⅲ莫斯科 C 热带季风气候 Ⅳ孟买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I—D Ⅱ一A Ⅲ一B Ⅳ一C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气候广布 3.季风气候显著 4.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七章 亚洲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本课从学生熟悉的饮食作为切入点,由去东南亚引出四个问题,由这四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者和服务者。学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十字路口”的位置时运用Flash演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生动。为了加强学生对“十字路口”位置重要性的认识,引用了中国海军去索马里打击海盗这一事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编故事记地名,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老师说;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采取谈话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是个好地方,我告诉同学们东南亚有一种美食──东南亚香米(展示东南亚香米),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中的内容。同学们想,当你特别饿的时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带着茉莉花香的米饭,那多幸福啊!同学们嘴馋了,下面我们去东南亚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如要有足够的钱、要知道东南亚在哪等?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展示:1.东南亚生产稻米吗?有适宜生长的条件吗?(气候)2.东南亚在哪里?(纬度和海陆位置)3.东南亚地理情况怎样?(岛屿组成、国家组成)4.怎样去?(路线、交通方式)]教师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 (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老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分析,东南亚适合水稻生长吗?打开课本28~30页,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30页图7.25和7.26,请学生分别介绍两种气候(气温和降水)。我们具体来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播放flash具体展示)教师适时解说。

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东南亚不只生产稻米,那里还有更多的热带作物,(放作物幻灯片)介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引导看图7.22作物分布,然后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放幻灯片展示问题)。

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D.马来西亚

(三)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东南亚在哪里?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在中国的什么方向?(提示山水相连)赤道从中穿过(南纬10度~北纬25 度),是什么温度带?海陆位置怎样?(播放flash,说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强调“十字”)学会了地理知识我们就要用一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海军舰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征索马里打击海盗。请你指出他们行走的路线。(展示海盗、中国海军图,)请学生上台指出。如果不走这条路线行不行,为什么?这条航线对日本重要吗?我们可以看到马六甲海峡非常重要。

(四)到了之后为了不迷路,我们要了解一下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幻灯片展示,讨论要求:一、就近自由分组,至少3人1组。二、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做总结。三、时间5分钟。四、奖励:讨论问题积极,完成任务快并且准确的,得到同学们的掌声。讨论问题: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2.在图7.18中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在图7.22中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3.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题测试: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2.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3.哪个国家是内陆国?教师重点引导说明记忆方法(展示岳飞图)“岳(越南)飞(菲律宾)去二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寨(柬埔寨)子里吃老(老挝)面(缅甸)、看新(新加坡)闻(文莱)。”引导学生说出文字所代表的国家,学生齐读加深记忆。 (五)我们怎样去东南亚呢?(看中国—东南亚图)请学生指出路线、乘坐的交通工具。(海、陆、空)

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去东南亚了。到东南亚,我们可以吃香米,还可以吃新鲜的椰子、香蕉。同学们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幻灯片展示:风景图片、水上市场、泰国象、工厂)觉得东南亚好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你去东南亚还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旅游、投资建厂、做汉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去东南亚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给东南亚带来好处。

总结:东南亚地区是我国的邻居,我们就应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两个地方之间的友好事业做出贡献。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我们要到东南亚去,那里的人们正欢迎我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形图说出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对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可进一步通过资料分析旅游业给东南亚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即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强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理解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 四、教学策略

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形式上侧重小组合作,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南亚地形、河流、城市以及旅游的图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湄公河游记”的生活地理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学习,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地理的教学新思想——“恋上一条河,挥之不去的湄公河情愫”节选 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一幕幕情景,使我心中对湄公河怀有着满心的浪漫情愫,和对到湄公河旅行的向往。今天,我要在这里坐船行驶于湄公河上了,就要开始慢慢体会湄公河的生活,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当然,最主要是能够去体会那个浪漫而又伤感的爱情故事。 师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在作者有关湄公河游记的描述中,有这样几句话“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试想东南亚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便利?为什么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及与之有关联的旅游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多媒体展示应关注的问题: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

讲授新课──图释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观察“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由此及彼,通过已经学习的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发现东南亚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师多媒体出示“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有哪些?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中南半岛的河流众多,主要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在我国境内有着不同的河流名称,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表示地势较高的山脉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请大家继续阅读下面的“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思考图中所示问题。

学生继续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

师总结归纳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1.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2.河流特点: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3.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继续使用地图观察、;承接:2014马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期间,如果;四、热带旅游胜地──观察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图片,让;师多媒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归纳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河流特点: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3.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等。

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继续使用地图观察、思考探索的学习方法,通过地图反映的信息,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和表述地理问题,根据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及时总结归纳,反馈、落实课标要求。

承接:2014马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期间,如果条件许可,大家希望与自己的家人一起,随着旅行团或让父母驾驶着自己家的爱车,到冬季出游的热门地、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旅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旅游知识的学习。 四、热带旅游胜地──观察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图片,让学生自学完成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图文知识的学习

师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和旅游资源图片,让学生感受东南亚的旅游知识。 东南亚的热带旅游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完成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图文知识的学习。 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的相关知识: 1.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

(2)人文旅游资源: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2.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已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师布置学生阅读“东南亚的华人文化”,并结合下表加深认识: 师强调注意以下知识:

1.华人和华侨的祖籍多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

2.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所在国,使东南亚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东南亚现存的中华文化遗产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拓展延伸:以下的两个拓展延伸,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自由选择其一,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东南亚旅游的了解。 拓展延伸1:老师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旅游风景图片,培养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情感。 拓展延伸2:因东南亚的宗教盛行,老师可多媒体播放有关其宗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东南亚风俗民情的了解。 东南亚佛教非常盛行,缅甸和泰国把佛教作为国教,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及柬埔寨的吴哥窟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

除佛教外,伊斯兰教流传也较广,印尼和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增强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在分工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引导,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了旅游业,到东南亚去旅游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交流反馈: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对比下图中的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回答河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答案预设:

七、教学反思:在对东南亚的学习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是用生活中的地理导入,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地图教学,重视探究问题下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方法和规律的感悟。

八、教学反思: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觉性和智慧性的双重体现,它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活动日益完善。每一节课后的反思得失,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其理性思考,为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第七章 亚洲 第三节 南亚》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题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结合地图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培养学生据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地图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三)通过学习人类古代文明南亚补充中国古文明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教材分析

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内容。

考虑到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教材在内容处理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明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

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内容处理上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积极向上,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感情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和直觉思维,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本节课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把知识和图结合起来记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五、教学重点: (一)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二)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六、教学难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七、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

就是古代印度;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板书:第二节南亚;二、讲授新课:;板书:一、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3、印度次大陆;4、主要国家、首都:;临海国: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第二节 南亚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图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4、主要国家、首都:

临海国: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内陆国:尼泊尔——加德满都 不丹——廷布 岛 国: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各自控制其中一部分(图上找出印巴停火线) 板书:二、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三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P42活动题,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请学生用铅笔在P42彩图上作地形区的标记,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板书:三、河流

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十、课堂检测

1.南亚南部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雨季发生在 ( )

A.3—5月 B.6—10月 C.11—12月 D.1—2月 3.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 )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犹太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印度教和佛教 4.印度河最终注入 ( )

A.孟加拉湾 B.阿拉伯海 C.波斯湾 D.地中海 5.读南亚凉季和雨季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南亚雨季的是_____图,表示凉季的是____图。

(2)甲图表示的是______季风,乙图表示的是______季风。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雨季的是______季风,南亚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和______部。 (3)南亚的气候主要是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在南亚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甲 乙 十一、小结及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课练双基达标:选择题第5题、综合题第8题。 十二、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南亚次大陆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2、国家与地区

二、地形特征(三大地形区) 1、喜马拉雅山脉

2、印度河——恒河平原 3、德干高原 三、河流 1、印度河 2、恒河平原 十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地形与河流。首先,我采用了电视剧《西游记》的一段视频来引入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其次,在讲述第一、二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学生读图、指图、识图相结合的方式,把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充分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本课中充分把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展开,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独立的地理思维习惯,所以,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将是我以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练习略显不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做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2.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4.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二0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作为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过渡: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南亚独特的气候,到底独特在哪里呢,马上来了解下。 二、讲授新课: 板书:四、气候特征

1、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在图上找出赤道及北回归线)。 2、分析P43图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

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图二

利用P44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根据动画演示了解南亚特殊的地形(图一),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分析并得出结论——南亚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板书:2、一年分三季

在图2-13上标明南亚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雨季:6—10月(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几个月)、凉季:11—次年2月(一年中气温最低的

几个月),

学生在图上作相应标记(图二),展示雨季及旱季对比 图。 简单 介绍南亚

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 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板书:五、宗教与社会

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七、检测反馈

1.在南亚地区,与中国没有接壤的国家是( )

A.印度 B.尼泊尔 C.巴基斯坦 D.孟加拉国 读图,回答第3~4题。 2.图中的古老高原的名是( )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东非高原 D.青藏高原 3.图示范围的地势特点是( ) 的联系 度半岛西南亚旱季

A.东北高西南低B.北高南低C.西高东低D.南高;八、小结;九、板书设计:;四、气候特征;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2、一年分三季;五、宗教与社会;十、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第七章亚洲第四节西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西亚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二、学情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东北高西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南高北低 八、小结

九、板书设计: 四、气候特征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一年分三季 五、宗教与社会

十、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

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己进行总结的能力。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思考、讲。多加练习。

《第七章 亚洲 第四节 西亚》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西亚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西亚地区在世界地理中具有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

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本节课重难点的安排比较分散,这对于学生自学是有利的。课本中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读图,并掌握有关读图的技巧。课本注重人地环境的内在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本节课是本单元《亚洲》的第四节课,学生对地区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明显不足,知识面比较狭窄。因此,与时政相关的信息材料都需要教师给予补充。 三、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们来说应当是个实用性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的教学普遍缺少实践,地理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地理抽象难学。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六、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七、教学设计 (1)课前安排

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学生能力?基础知识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另外,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题目,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留到课堂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但我认为,既然学生在讨论题目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其到了课堂上再去思考,不如预习时就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整理下来,课上与组员们直接交流即可。 (2)导入新课(8分钟)

学生看完小品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从小品中看到了哪些地理信息。

通过这个小品表演,既展示了西亚地区的民族、风俗、气候,也夸张地揭露了战争对当地的影响。比单纯地放映一些风景图片,或者一些战争数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震撼。 (3)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6分钟);学生对比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导学提纲中的答案,有不;根据“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的原则,课本上写的;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检测必不可少;2.合作探究(14分钟);题目一:以波斯湾为中心的石油运输路线是本节课的重;题目二: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综合的题目,几;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既不应该是;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对比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导学提纲中的答案,有不同之处就提出质疑,由在黑板上书写答案的同学负责解答,学生们争论不下的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答案统一之后,留三分钟让学生记忆,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检查或者教师默写等方式来进行检测。

根据“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的原则,课本上写的很明白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这种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即可。这部分题目多以填空或读图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行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有的教师怕学生找到的答案不准确,在题目后面加上第*页第*段,我不赞成用这种方法。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与基础图,学生必须要通读、精读相结合地将课文看上几遍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若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所在的位置,学生只需将答案抄在导学提纲上就可以,其他内容可能根本不看。这样学生只是从课本中捡拾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课本知识的整体脉络的把握就没有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断失了,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现代地理教学的认知。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检测必不可少。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若是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有何能力去进行探究学习呢? 2.合作探究(14分钟)

题目一:以波斯湾为中心的石油运输路线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照课本51页图2.24,写出三条石油运输路线,课上组内交流,互相查缺补漏,然后各组再派组员到黑板指图介绍本组答案。在学生介绍本组路线的时候,教师适时插入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只能经过马六甲海峡吗,还有没有其他路线可走?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和美国的两条路线路程相同吗,为什么不都走近路呢?

题目二: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综合的题目,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有的重难点内容。

我们常见到的出题方式多为:西亚地区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地区,有人说是因石油而战,有人说是因水而战,还有人说是因民族而战,你认为是因何而战?请说明理由。但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受实际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知识储备量不足,对时政的关注度也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合作探究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的材料,把这个题由问答题变成了材料分析题。这样,学生对西亚的战争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探究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既不应该是那种学生从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以确保探究结果准确完美的题目,也不应当是那种以学生目前能力无论如何也解答不了,仅仅体现教师高水平的题目。前者会让学生觉得地理过于简单,对探究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地理太难学了,怎么也学不好,失去地理学习的信心。

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或者是教师的指引点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4)巩固与课堂检测(10分钟)

学生探究学习后一定要留出几分钟整理答案,然后师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最后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目。检测题,学生都答对了的题目教师不要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讲解的题目教师也不要讲,只需讲多数学生出错,或者学生解释不了的题目。 (5)布置作业(2分钟)

针对西亚地区的特点,设计两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进行探究。 八、课堂实录

片段一:西亚石油运输路线的学习

师:西亚的产油国有哪几个?都分布在哪里? 生:(齐答)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波斯湾沿岸。 师: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将石油输出沿途经过的水域列出来。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到黑板指图讲解本组讨论结果) 生A:(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日本,因为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但是国土小,石油资源肯定不足。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日本。

师:为什么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其他水路不行吗?

生A:我们在《东南亚》中学过,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日本为了节省运费,进口石油肯定要走马六甲海峡。 生B:(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美国,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石油需求量肯定很大。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向南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穿过大西洋就到达美国东岸了。

师:如果美国西岸需要石油,你怎么运送?

生B:再穿过美洲中部的巴拿马运河就到美国西岸了。

生C:从波斯湾向东,穿过印度洋和太平洋直接到美国西岸不是更近? 生D:不可能!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几乎占了地球表面的一半,穿过太平洋的路太远了。还是走大西洋更近一些。 生E:(指图)我们组计划将石油运到欧洲,因为欧洲的发达国家非常的多,他们绝对需要大量石油。而且我们有两条路线可以走:一条是从波斯湾向南进入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进入大西洋,拐弯向北到达欧洲;一条是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再经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海峡进入大西洋,直接到欧洲。 师:这两条路线哪一条更近一些?

生E: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更近。 师:那怎么会有船只舍近求远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F:我们学《非洲》时候提到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它能承载的船只应该是有限的。像一些百万吨级的大油轮可能没法通过这条运河,只能绕远路了。

师:说的很对。大家可以提前看一下课本72页《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的介绍。

生G: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石油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我们要从波斯湾东岸向东修输油管道,经过印度、缅甸等国家,再转而向北,把石油通过管道运到中国。

生H:中国有许多油田,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根本不需要进口。

生G:NO,NO,我们分析过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的石油很快会用光,中国石油用光之后,我们的输油管早就建好了,那时我们的运费就是最低的。而且在中国石油没用光之前,我们还可以先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输出石油啊!

师:你们组太有经济头脑了,要给以特别奖励。接下来请大家在提纲上将海上的石油运输路线整理出来。 ??

片段二:课后探究

师:从下列两项内容中任选一个主题来完成500字以内的小作文。 1.中国缺水严重,以色列的节水成就举世瞩目,我们要向以色列学习。

2.假如你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部长,面对本国石油早晚要开采完的窘境,你准备如何维护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附:学生作品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的教学流程,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和时政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课堂检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好,对地图的阅读能力还不错。

为了使课前延伸的预习环节更好的发挥作用,我的预习提纲设计经历了数次修改:最初,我设计的方法是将能从课本上找到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在预习提纲中,上课前一天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对照课本将知识点找出并填写到提纲中。这种预习方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很好的,可是对地图的使用却被忽视了,学生记住了的地形区、国家、城市等名称都不能很好地与地图结合,文字的记忆与地图脱节了;后来我考虑改用空白地图。下载一幅空白西亚地图,在旁边罗列出学生要在空白地图中填注的具体内容,如xx地形区、xx国家、xx气候类型等等,让学生对照课本的文字叙述和不同地图进行预习填写,将文字部分与地图融合在一起。但是填写在空白图中的地理名称的书写有许多不准确。而且,一幅图的大小有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图填写出现问题,想要改正时,却发现图已经被自己填满了,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记忆就会出现“误差”。最后,我把预习提纲改成

读图填空的形式。将所有能融入到地图中的知识点都融入到图中,以数码和字母为代号,在图旁边的空白处让学生以读图填空的方式来完成课前预习。这就可以避免学生自学时出现认图的偏差,对于地图的学习效果很好。 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安排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探究进程随时改动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指导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绝不能拽紧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本节课关于西亚石油运输路线部分的学习,我最初的设计就是学生自己对照课本读图完成三

条石油运输路线的书写,教师只需在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读图结果的时候追问几句:日本运石油为什么要走马六甲海峡,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与经过非洲南端的路线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石油运输路线的认识。但是,在课堂上,我突然觉得这样的问题设计过于直白,可能会无法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我临时将问题改成了“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思考──学习──交流──拓展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在学生展示答案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突兀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逐层深入,逐渐向答案靠近。 学生自己探究出的答案可能不很完美,但它绝对是有价值的。比如学生提出要从波斯湾向中国建输油管道,这样的答案,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答案并不标准,但它并非错误,它只是没有局限于课本图所给予的水上运输,而且还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发散思维、这样的创新、这样的探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第七章 亚洲 第五节 日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读图并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设计思路;《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日本是太平洋部的岛国;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有、、;4.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业、业;(1)图中远处的山是山,它是日本最高山;从形成来;(2)图中的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

《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日本是太平洋 部的岛国。自北向南是由 、 、 、 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日本领土四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有 、 、 。日本西南面隔 海与上海相望。 3.四国岛与本州岛之间的水域是 。日本的首都濒临 洋。

4.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 业、 业、 运输和 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5.日本地形以 为主。 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6.读教材中插图7.3,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远处的山是 山,它是日本最高山;从形成来看,它是一座 ;近处的花是 ,它是日本的 。

(2)图中的景观位于 岛上,该岛屿是日本的第 大岛。 7.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在 板块与 板块之间。 8.日本的民居,多用 的建筑材料建筑的,目的是 。 三、展示交流

小组间相互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矫正 四、合作探究

(一)读教材中插图7.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 41

2.找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二)读教材中插图7.2和7.4,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范围,哪个国家大?

2.日本是位于 洲东部,太平洋 部的岛国,英国是位于 洲西部, 洋东北部的岛国。 3.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都比较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和英国的 业、 业、 运输和 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4.日本的气候类型:北部属 ,南部属于 气候,这两类气候夏季 ,对种植 (粮食作物)非常有利,所以日本人平常以 为主要粮食。

5.英国的气候类型属 气候,这种气候特点是 ,对牧草的生长特别有利,所以英国的农业部门中, 业占重要地位,英国人称牧草是“ ”,他们的食品中常见有 、 、奶酪等。 (三)分析教材中插图7.5,回答下面问题。 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多地震?

2.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期,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4.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 五、达标拓展

1.东亚五国中的岛国是( ) A.蒙古 B.日本 C.韩国 D.朝鲜 2.日本领土四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3.四国岛与本州岛之间的水域是( ) A.东京湾 B.朝鲜海峡 C.日本海 D.濑户内海 4.日本最高山位于下列哪个岛屿上( )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5.日本的首都濒临( )

A.东海 B.日本海 C.濑户内海 D.太平洋 6.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在(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 7.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为主 B.森林覆盖率低 C.终年高温多雨 D.多火山、多地震 42

8.日本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9.有关日本、英国在地理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领土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带 B.日本在东半球、英国在西半球 C.两国都邻太平洋 D.两国都是跨越的纬度范围大 10.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亚洲大陆相比 ( )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 B.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 C.年较差大,降水多 D.年较差小,降水少

11.读日本略图,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 ① 岛② 岛 ③ 山; ④ 岛; ⑤ 城市; ⑥ 城市; ⑦ 城市; ⑧ 洋; ⑨ 海。 六、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日本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2.说出日本工业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二、重点:

1.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 2.日本的工业布局。 43

三、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四、导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 强国。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 ,工业用的很多原料都需要 。

2.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1)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 ,多 ,海运便利。(2)国内有丰富的 资源。(3)有先进的 。

3.日本工业生产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 地区。

4.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是集中分布在 和 沿岸的狭长地带,因为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进口 、 ,出口 。

5.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的原因是日本的 比较贫乏。

6.日本的经济特点: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

7.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 、 和 地区。

8.日本五大工业区有 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其中位于关东平原上的工业区是 工业区。

12.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第 位。农业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三)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矫正 (四)合作探究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读图7.13,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3.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框图内,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44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产品主要出口

E.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F.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4.日本经济为什么对外依赖严重? 五、拓展提高

1.读日本略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 ① 岛; ② 岛; ③ 山; ④ 岛; ⑤ 城市; ⑥ 城市; ⑦ 城市; ⑧ 洋; ⑨ 海。

(2)日本所需的石油主要来自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 、 等国。 (3)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4)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洋沿岸和 海沿岸。原因是: 。 (5)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 、 、 、 、 。 2.关于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 B.耕地广阔、农业发达 C.能源充足 D.岛国、多海港 3.日本工业生产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 (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中东 4.位于关东平原上的工业区是 ( )

A.北九州工业区 B.京滨工业区 C.名古屋工业区 D.阪神工业区 45 5.下列工业区不属于日本的是();A.京滨工业区B.阪神工业区C.乌拉尔工业区D.;6.有关日本、英国在地理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国的领土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带B.日本在东半球;C.两国都邻太平洋D.两国都是跨越的纬度范围大;7.一艘装满铁矿石的轮船,从印度驶往日本,必须经;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英吉利海峡D.大;六、小结(略);第三课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工业区不属于日本的是 ( )

A.京滨工业区 B.阪神工业区 C.乌拉尔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6.有关日本、英国在地理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国的领土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带 B.日本在东半球、英国在西半球 C.两国都邻太平洋 D.两国都是跨越的纬度范围大

7.一艘装满铁矿石的轮船,从印度驶往日本,必须经过 (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英吉利海峡 D.大西洋 六、小结(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道日本文化具有东西兼容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好处。 三、导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日本是太平洋 部的岛国。自北向南是由 、 、 、 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日本领土四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

2.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 强国。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 ,工业用的很多原料都需要 。

3.日本的经济特点: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 为主的经济。

4.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等深受 的影响。

5.日本民族构成比较 , 民族占绝对优势。

6.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 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 气息,是 文化兼容的典型。 (三)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矫正 (四)合作探究

1.右图是“日本工业分布图”,读图后回答。

(1)将图中数字号码代表的工业区填在下面相应空格处。

①_____工业区②_____工业区③_____工业区④____工业区⑤______工业区。这些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多_____,_____运输方便,进口工业_____、_____和出口_____方便,又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地区。

(2)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_____岛B_____岛C_____岛D_____岛E_____海F_____洋。

(3)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以及地面下沉_____ 紧张等原因,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把________较多的工业移往海外。 (4)日本经济对外依赖越来越严重,其原因是本国资源_______,工业原料、燃料需要______。 (5)日本所需的石油主要来自_________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等国。

(6)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 。 (7)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洋沿岸和_________海沿岸。 (8)首都东京位于_________平原南部,临_________湾。

2.日本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对日本 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何作用?我们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异域文化的关系?

(1)日本的这种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对日本 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 作用。 (2)我们要扬长避短。继承要汲取 ,去其 ,传统的精粹要发扬 ,外来的要注意 。 五、拓展提高

1.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等深受( )

A.欧洲的影响 B.中国的影响 C.非洲的影响 D.印度的影响 2.日本的主要民族是( )

A.汉族 B.高山族 C.蒙古族 D.大和族 3.日本的传统服装是( )

A.旗袍 B.西装 C.和服 D.牛仔服 4.大和族属于( )人种。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5.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国货地区是( ) A.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B.中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C.美国、中国、东亚和东南亚 D.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6.日本四大岛屿中,纬度最低的是( )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7.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为使经济高速发展,从根本上应做好( ) A.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大量进口原料 B.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C.国内人口众多,积极开阔国内市场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六、小结(略)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小结

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考察者的身份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的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教师角色转变了。教师通过问题巧妙设置,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欧洲概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二、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四、教学媒体 幻灯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 [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

[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 [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 (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 [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

[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 [板书] (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的地理位置;2.找出欧洲主要地理事物;3.认识欧洲的地形及其分布;二、学习重点;欧洲位置和地形;三、学习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河流对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P37欧洲气候图,完成下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2.找出欧洲主要地理事物。 3.认识欧洲的地形及其分布。 二、学习重点 欧洲位置和地形。 三、学习难点

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河流对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读P37欧洲气候图,完成下题。

欧洲西部是典型的___气候,南部是___气候,大部分属于___气候,阿尔卑斯山属于____气候。

(二)合作探究

1、欧洲的气候有何特点?请结合相关地理因素,分析其原因?这样的气候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读P35欧洲地形图

欧洲的河流有:___________。

国际性的河流有__河与__河,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___河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它是俄罗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它注入_______海。 2、读p38图8.9,结合图8.1和8.12,完成: 莱茵河发源于____山,从世界上最大的港口___港口附近注入到___海,流经的主要国家有___。 三、新课讲授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 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三)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 四、课堂检测

1、观察莱茵河沿岸的城市和工业区的分布,谈谈莱茵河的航运价值? 读p42,完成连线题: 风车与郁金香 法国 比萨斜塔 英国

水上城市威尼斯 意大利 美丽的泰晤士河风光 瑞士 钟表王国 荷兰

2、关于欧洲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没有寒带气候 C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D东部为地中海气候 《欧洲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突破

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动手计算、读图查找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欧盟成员国密切联系示意图和欧盟进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关资料,联系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亲身调查本地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来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调查,写一篇关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500字左右的启示,体会欧洲西部工业发达的特点及成因,我们应该借鉴点什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过分小组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播放录像或VCD盘和出示相关材料,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再运用连线的方式加以巩固。 四、教学思路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通过学生回顾自己旅游、读图填图、旅游线路设计、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讲解等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五、教学方法

读图法 发现法 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第一课时,准备制作的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材料介绍;欧洲西部的国家分布图;收集有关欧洲西部出口产品的图片(汽车、飞机、手表、手机等);划分学习小组。

第二课时,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图片和有关录像带。 (二)学生准备

第一课时,有关欧盟、欧元的图片、文字或实物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的政治地图;收集有关欧洲出口的产品。

第二课时,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收集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名胜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2.计算。

人口数(人) 5亿多 总面积(千米2)500万 人口密度=?

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5.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

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二)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三、传统的畜牧业

1.设问引入:你印象中欧洲人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请你数一数。(及时表扬)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紧接着问:为什么

小结 :欧洲人这种传统的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地探讨一下这个原因。 板书:一、传统的畜牧业

2.课件展示欧洲的地形图或让学生参考课本64页,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1)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特点。

(2)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分析各地形区的大约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本区主要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大不列颠岛。大陆轮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课件中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参照课本图6.9和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教师提示从离海的远近、降水的季节和气温的年较差上比较。

4.总结: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阿尔卑斯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多汁的牧草生长,因而畜牧业发达,也适合水果、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较多,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而本区的种植业也多服务于畜牧业。(随时总结随时板书,让学生理解其因果关系)

5.同学们看课本62页的文字,找出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把同学们收集到的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表扬鼓励)老师播放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有关录像,加强直观印象,开阔学生视野。

6.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很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本国内占很大比重。在本区他们是怎样把“绿色”变成“金子”的?学生阅读书本第62页的阅读材料和乳产品生产的过程示意图,并用口头描述,以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繁荣的旅游业

1.首先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些户外运动项目? 八、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学生活动一:谈一谈自己曾去过的旅游地点、自己喜欢的旅游项目。)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且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地—欧洲西部。 活动一:欣赏欧洲西部美景图片

欧洲西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中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这个地区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 活动二:由学生分析以下资料,得出“欧洲西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结论 1、1998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世界位次 2、2008年世界银行公布世界最富国家前10名

3、简单介绍欧盟,理解欧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欧盟是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组织。成员国之间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服务自由流通。在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极发展趋势中。美国是超级经济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欧盟以联合的优势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欧洲西部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而且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大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活动三:在线阅读

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九、拓展升华

我们巴中市因地制宜的发展了哪些特色经济?发展这些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十、板书设计

(一)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二)繁荣的旅游业 (三)雄厚的经济实力

《第八章 欧洲 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 ﹑民族﹑ 人口﹑ 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用实例说明俄罗斯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4.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 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

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矿产分布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导学 1. 地理位置

(1) 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俄罗斯位于______半球。 (2)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地区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从中穿过,大部

分位于_______带,小部分位于______带。

(3)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_____部,北临_______洋,东临______洋。 学习主题二:邻国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洲。 B______、_______,属于_____亚。 C______,属于____亚。

D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亚,与中国的界线是____________,在俄罗斯境内该河流被称为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三:地形

(1) 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四:河流

(1)找出最大的三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流向为___________。 (2)河流与地形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入

[板书]一﹑传统的欧洲国家:

[活动一:读图训练] 读课本P44图8.17。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俄罗斯气候的特点。

[活动三: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四、课堂小结

1﹑ 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 ﹑航空﹑内河﹑ 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板书]二、地大物博的国家: [活动一:读图练习]

读P46图8.19, 找出库尔斯克铁矿﹑ 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西西伯利亚没气田、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矿,完成活动第1题。 [活动二:读图练习]

读P46图8.20,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三: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 第四位 发电量 第四位 煤炭 第四位 化肥 第五位 原油 第三位 天然气 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俄罗斯工业的发展特点:重工业发达,航天工业水平高,轻工业薄弱。

[活动四: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 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五: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二)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发展历史等有很大;(三)反馈练习;1、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2、小论文: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五、当堂训练;⒈下列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是();A.埃及B.土耳其C.俄罗斯D.乌克兰;⒉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A.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二)小结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 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另外,俄罗斯对东部亚洲部分的开发也并不重视。 (三)反馈练习

1、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2、小论文: 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五、当堂训练

⒈下列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是 ( ) A.埃及 B.土耳其 C.俄罗斯 D.乌克兰

⒉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 ( ) A.莫斯科 B.伏尔加格勒 C.新西伯利亚 D.圣彼得堡 ⒊下列地名与所产矿产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

A.库尔斯克——煤 B.西西伯利亚——铁 C.秋明——石油 D.库兹巴斯——石油 ⒋俄罗斯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产业是 ( )

A.农业 B.消费品工业 C.纺织和食品工业 D.核工业和宇航工业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传统的欧洲国家:

1、纬度位置:北纬50~70度。

2、面积:1701.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 (一)、三大地形区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2)主要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3)主要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 (二)、地势特征:东高西低。 (三)、地形区分界线:二河一山,即以勒拿河、叶尼塞河和乌拉尔山为分办界线,把俄罗斯的地形分成四大块。 4、河流湖泊: (一)、河流: (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俄罗斯母亲河。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二)、湖泊: (1)、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最大的内陆河。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俄罗斯内陆,是俄罗斯的分布最广的气候。冬天寒冷而漫长,夏天凉爽而急促。

(2)寒带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俄罗斯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6、主要城市:

(1)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最大的城市,人口867万,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交通枢纽。 (2)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 《第九章 美洲 第一节 美洲概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

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板书:第三节 美洲 (二)教授新课

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

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 2. 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3.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九、教学后记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北美洲北濒北冰洋,南滨墨西哥湾,东、西分别面临辽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对。

北美洲的这种地理位置,同亚欧大陆非常相似,它纬向延伸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赤道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南北各地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性。北美洲主要属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型,尤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纬30°以南,因面积不大,亚热带气候型所占面积很小。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三)教育目标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二、重点、难点

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 第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三)教授新课

1.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形图1-35、1-36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 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2.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北美洲:

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南美洲:

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兰岛是世界上出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四)练习

教材27页第1、2、3题。 (五)小结

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 八、课后作业

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知识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地图轻松的找到答案,学生的成就感比较高,应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潘帕斯草原位于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蔬菜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并成为阿根廷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集中了全国2/3的人口,4/5的工业生产和2/3以上的农业生产。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2.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三)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2.通过对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育目标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二、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 第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

1.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2.根据书28页图1-37和图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3.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4.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 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29页图1-42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利用书29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㈣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三)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练习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八、教学后记

气候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课堂上要多展示图片、数字,让学生练习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的答案要多鼓励。 《第九章 美洲 第二节 美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美国的人种构成、工农业与高新技术等知识,使学生学会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本提供的相应数据、插图,引导学生认识美国经济水平,农业与工业的发展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工业生产、雄厚的农业基础相互支持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二、教学重点 美国的人种构成;

美国的工业区分布与主要工业部门。 三、教学难点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最大的移民国家:

课前图片欣赏。学生从多角度了解美国。初步建立美国印象。

引入:由一些照片引入移民国家教学,并介绍对美国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其他移民后裔。 板书:最大的移民国家

1.看看美国的建设者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恰如其分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2、思考美国人种构成。阅读“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3.分小组讨论:大量的移民对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法

4.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一段话小结多民族人口组合的特点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多种族混居是一种优势。我们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髓,从世界的每个角落学习。” 归纳知识,明白移民的对美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上获取知识能力。 (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过渡: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GDP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的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 板书: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1.学生分析图表,齐读。让学生熟悉教材,展示材料: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提问:这些材料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板书:农业:现代化大农业(机械化、专业化)

2.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让学生归纳整理,巩固活动成果

3.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消费市场等方面去分析分农业带分布的原因。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4.读图9.21,思考:美国东北部的农业为何集中发展乳畜业?主要供应哪里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渡:美国不仅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条件发展了农业,还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了强大的工业。

5.师生共同完成教材P59活动题。提问:东北部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哪些方面?东北工业区的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板书:工业: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完成活动题。完成讨论题,并试着分析“硅谷”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结合材料介绍高新技术产业,提问: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人才B资源C农业D交通E劳动力F环境(ADF),阅读教材“知识之窗”材料,了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完成P61活动题。

7、小结,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工业生产、雄厚的农业基础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学生听教师归纳总结有利知识系统化。

六、本课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七、作业布置

分两种题,一道必做,供全班,一道讲求探究与协作,供培养地理人才。 1、《同步练习与检测》第30-31页

2、调查家乡采用农业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农业生产成就,并撰写调查报告。 (第2题可以小组合作,制作农业科技小报。) 八、教学反思

美国经济是主线,教学活动围绕经济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与阅读材料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不足之处在于或者是课堂时间有限,或者是备课还不够细致,有些知识点探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第九章 美洲 第三节 巴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2.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4.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二)技能目标;1.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2.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3.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三)情感目标;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2.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二、教学重点;1.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二)技能目标

1.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2. 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3. 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情感目标

1. 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 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2. 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和保护;

3. 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地形对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如何对热带雨林合理开发利用?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用具

图片《拉丁美洲地形图》、《拉丁美洲气候图》、巴西轮廓图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巴西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一一讲读,显然有些八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引入了综艺节目的一些环节,再配以图片,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联想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先后出示四个词语:“黄绿色”、“葡萄牙语”、“咖啡”、“雨林”,请学生联想四个词语均和哪一个国家有关。四个词语均反映了巴西最具特色的一面,让学生通过四个词语进行联想并作答,从而导入新课“巴西”。 然后,教师再提问:“列出的4个词语分别与巴西有什么联系?”“关于巴西你还知道哪些知 识?还能加上哪些词语?”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满怀好奇地开始本节的教学,整个导入轻松、愉快,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有深刻的寓意,而巴西国旗中的色彩、图案恰恰是巴西概况的缩略图,以此为切入点,使巴西概况一一落实在国旗上,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又丰富了课外知识。 教师展示巴西国旗和巴西地图,提问:“国旗中的黄色(丰富的资源)和绿色(广阔的雨林)各代表什么含义?”“白色飘带(象征着赤道)以及分布在两侧的星(象征着州)代表什么?为什么星绝大部分在白色飘带的南部?”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概括巴西概况。 三、设置情境,对比巴西自然环境

教师转换角色,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分别游览(A)亚马孙平原和(B)巴西高原两地。生动形象的解说与精美的景观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A地: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它是阴森恐怖的荒蛮之地,在另一些人眼里它又是最美的世外桃源。在这片森林中间流淌着一条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它的入海处,只见汪洋一片,已分不清是海是河,它被称为“海河”。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和鸟类品种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生活着2000多种淡水鱼,是资源的宝库??” B地:“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到处是茂盛的青草,草原上孤零零地长着几颗树,这种树委实奇特,树干中间粗大,两头很细,形似纺锤。这种树的大肚子树干里能容纳许多水,最多能贮存2吨多水份。草原上还有许多奇特的动物如大食蚁兽??” 然后教师提问:

(1)刚才我们一起游历了哪两个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珍奇的动植物资源? (2)亚马孙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3)草原上的纺锤树为有如此奇特的外形?

(4)掠夺式的迁移农业和跨国公司的乱伐森林,使得雨林正在遭受破坏,这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害和后果?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一、国情与资源:

1.地理位置:大部份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

2.主要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和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明显)。 3.主要地形:平原:亚马孙平原,高原:巴西高原

4.面积、人口与语言:面积:排第五位。人口:世界排名五位。官方语言: 葡萄牙语

5.行政区划:共26个州及一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主要城市:(1)圣保罗:全国最大的城市。(2)里约热内卢: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6.主要河流:亚马孙河: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 巴拉拿河:世界第五长河。

伊泰普水电站:在巴拉拿河上,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有,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50亿千瓦时。是世界第二大水力发电站,发电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7.经济状况: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属发展中国家。 (1)主要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2)主要矿产:铁、金、铬、锰。 第二课时

一、雨林与环境 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这是巴西最具价值的资源,它不仅是巴西的财富,也是全世界的财富。

全球雨林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亚巴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达65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48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地球上大量的氧气,都是由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产生的。亚马孙雨林在调节地球大气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

毁林:A为了兴建公路,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 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牧场,人们把森林化为乌有;

C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 引发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这些问题不仅使巴西,而且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巴西政府正在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①是什么原因使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否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呢? 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哪些严重影响?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上海市民是不是不会受到危害?

④你认为巴西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雨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巴西热带雨林逐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大量砍伐,还有贫苦农民砍树烧荒后种植农作物,并且不断迁移重复烧荒垦植。

②贫苦农民烧荒种地是不能变得富足和生活安定的。因为几年后,作物就耗尽了土壤的养分。另外,土地失去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日益贫瘠,农民只好弃耕,迁移到别处。 ③大量热带森林被砍伐使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气候会变得干燥;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减少,使气温升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日益贫瘠。上海市虽然远离巴西,但巴西热带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面上升,上海市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是涉及全球环境的大事。 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讨论。 二、板书设计 二、雨林与环境

(一)热带雨林对人类的奉献: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2、提供木材;3、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调节全球气候。 (二)人类对热带雨林破坏:

1、 毁林造田;2、 修路建房采矿;3、 森林火灾;4、 过度砍伐。 (三)、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1、温室效应;2、水土流失;3、海平面升高;4、物种减少等。 (四)如何保护热带雨林?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十章 非洲与大洋洲 第一节 非洲概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非洲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环境。

2.理解非洲人口和经济特点,能解释经济落后的原因。 3.了解非洲悠久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非洲人口和经济特点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非洲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3、地形:以山地和高原地形为主。 (1)山地:阿特拉斯山脉,

(2)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3)盆地:刚果盆地 (4)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长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特点:“一大两多”。面积大,多火山,多湖泊。

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两边);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沙漠);地中海气候(非洲北部) 5、河流与湖泊:

A、尼罗河:全长6 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B、刚果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自东向西流大西洋。

C、乍得湖、维多利亚湖。

6、热带草原动物:斑马、犀牛、长颈鹿、狮子、大象、河马、猩猩等。 (二)“高”和“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1)人口

1、人口总数:非洲人口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带来问题:严重阻滞了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2)经济 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2、经济落后原因: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埃及;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2、埃及的地表特征:分布大片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960万平方千;3、埃及主要的河流:;A、尼罗河:;B、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

2、经济落后原因: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长期受到殖民统治。 (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埃及 1、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带。 2、埃及的地表特征:分布大片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96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ML,温差大,多强风和沙暴,约为1/3人以游牧为生。 3、埃及主要的河流: A、尼罗河:

B、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运河收入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4、首都及人口: 首都:开罗。 人口:1577万。

5、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长绒棉) 6、悠久、灿烂的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 分析课本P77页的埃及旅游资料图片。 课堂小结:按板书进行小结。

《第十章 非洲和大洋洲 第二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百分比图的分析,把握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

2.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二、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二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

[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

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10.25“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

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 [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来源:学&科&网]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后果 解决方法

《第十章 非洲和大洋洲 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三)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大洋洲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辨别大洋洲区域环境。

2、读图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 81

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