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更新时间:2023-05-02 23: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初中几何公式:线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初中几何公式:角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a+b=c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关系a+b=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

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 定理四边形的角和等于360 °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50 多边形角和定理n 边形的角的和等于(n-2) ×180 °

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几何公式:矩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

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 ×b) ÷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中几何公式:等分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 ÷2 S=L ×h

83 (1)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 那么ad=bc

如果ad=bc, 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 那么(a±b)/b=(c ±d)/d

85 (3) 等比性质如果a/b=c/d= ?=m/n(b+d+ ?+n ≠ 0),那么

(a+c+ ?+m)/(b+d+ ?+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圆的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对角

121①直线L和⊙ O 相交d﹤r

②直线L和⊙ O 相切d=r

③直线L和⊙ O 相离d﹥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 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 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 d ﹥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 ﹤d ﹤R+r(R ﹥r)

④两圆切 d=R-r(R ﹥r) ⑤两圆含 d ﹤ R-r(R ﹥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定理 把圆分成 n(n ≥ 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接正 n 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

n 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 n 边形的每个角都等于 (n-2) ×180°/n

140 定理 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成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2 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 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 k 个正 n 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 k ×(n-2)180 °/n=360 化为 (n-2)(k-2)=4

144 弧长计算公式: L=n ∏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n ∏ R/360=LR/2

146 公切线长 = d-(R-r) 外公切线长 = d-(R+r) 单位换算 : 23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 6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中考复习 --- s 物理公

式 v 速度公式: t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G = mg 公式变形:求路程—— s 物理量 单位 s —速度 m/s

t km/h —路程求时间m — — km v —时间 s h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物理量 单位 密度公m 式: ρ— —密度 kg/m 3 g/cm 3 V m

kg g m —质量 V —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浮力公式: F 浮— —浮力 N F 浮=G –F

F G —— —物体的重力 —物体浸没液

N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 单位换算 : 1kg=10 3 g 1g/cm 3=1× 130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F 浮=G 排=m 排g F 浮= ρ水gV 排 单位 N kg/m 3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物理量 F 浮——浮力 ρ ——密度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G 浮力 N 物体的重力 提示: [当物体处于 漂浮或悬浮 时] 压强F 公式:

p = S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注意 : S 是受力面积, 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那部分面积 液体压强公式:

p = ρgh 帕斯卡原理: p ——压强 Pa ; N/m 2 ρ ——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F1g=9.F 8N 2 /kg ,F1粗略S 计1算时取 g=10N/kg S 1 S 2 F 2 S 2

p 1=p 2 ∴ 1 2 或 2 2 面积单位换算 :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 :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 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 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或写成: 滑轮组1: F = n G 总 F 1 物理量 ——动力 单位 N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 1、L 2 的单位 只要相同即可, 无 L 2 L 1— —动力臂 m 须国际单位; L 1 F 2 ——阻力 N L 2— —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F 动力 N G 总— 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 G 总=G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 F 2L 2 F 1 F 2

物理n 量 ——承担物重的绳子单段位数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s =nh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对于动滑轮而言:n=1

n=2

∴F = G1s = h

∴F = 2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W

——动力做的功J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

F——动力N力做功:W=G h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物理量单位

机械效W 率有用:

W总

物理量单位单位换算:

P——功率W1W=1J/s 1 马力=735W

W——功J1kW=103W 1MW=10 6W

t ——时间物s 理量单位提示:机械效率η 没有单位,

功率W公

式:

用百

×100%

——机械效率W 有——有用功W 总——总功

热量计算公式: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t >0 )

物理量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 ——比热容m ——质量

△ t ——温度差

单位

J

J/(kg

kg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

初温t1,△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

初温t1。△t = t1- t2

t2 高于

t2 低于

燃料燃烧时放

Q 放= mq

物理量

Q 放——放出的热量

燃料的质量

燃料的热值

单位

J

kg

J/kg

提示: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Vq;

★电流Q定义式:

I t

欧姆定U律:I R

物理量单位

I——电流A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Q——电荷量库C的电荷量。

t——时间s

物理量单位I —

—电流A

U ——电压V

R——电阻Ω

同一性:I、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 ;

同时性:I、U、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

刻。

电功公式:W = UIt

物理量单位

W——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t——通电时间s

提示:

(1) I、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

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1度=1 kWh =

3.6 1×0 6 J。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W = U I t 结合 U =I R →→W = I 2U Rt 2

W = U I t 结合 I =U /R →→W = R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能,则: Q=W 如电热器。

物理量 P ——电功率 电流

U ——电压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

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 I = I 1= I 2

电压:电路两U 端1的总电R 1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 分压原理: U 2 R 2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I 电1路中R ,2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 I = I 1+ I 2 分流原理: I 2 R 1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 U =U 1=U 2

P 1 R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P2 R1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

红磷与氧气中燃烧: 4P+5O 2 2P 2O 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 硫粉与氧气中燃烧: S+O 2 SO 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

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 2 CO 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 2CO ,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2 Fe 3O 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 2 2CuO ,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电功率公式: P = W /t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单位

只能用于: 纯电阻电路 。

U =U 1+U 2

R 1 R 2 P=I 2R P=

色固体。

7.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 2Al2O3 ,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9.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 2 2H 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0.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 2 CO2+2H 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1.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 2CO 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 2 2CO2+3H 2O,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 2↑+O

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

14.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 2Hg+O 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

15. 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 2H2O+O 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能使带火

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6.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2MnO 4+MnO 2+O 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

气体。

17.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3O 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

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 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 2 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 3↓+H 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 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 2O+CO 2=Ca(HCO3)2;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 2O=H 2CO3;

5. 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 2CO3+H 2O;无明显现象。

6. 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 3;无明显现象。

7. 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2+Na 2CO3+H 2O=2NaHCO 3;无明显现象。

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 2+CO 2↑+H 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 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CaO+CO 2↑;

10. 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C+CO 2 2CO;

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3CO+Fe 2O3 2Fe+3CO 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 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 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 2↑+H 2O;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蒸气。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气有关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2H2+O 2 2H2O;实验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H 2SO4=ZnSO 4+H 2 ↑;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3.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 2↑ ;实验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4. 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H 2SO4=MgSO 4+H 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5.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3H 2SO4=Al2(SO4)3+3H 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6. 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 2+H 2↑ ;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7.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 2+H 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8.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 2+H 2↑ ;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9. 铝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 3+3H 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10. 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 Cu+H 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水珠生成。

11. 氢气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2Fe2O3+3H 2 2Fe+3H 2O;实验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

(铁片是银白色,但铁粉是黑色)。

12. 电解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 2H 2↑ +O 2↑。

13. 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水煤气:H2O+C H2+CO 。

14. 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4H2O+3Fe

Fe3O4+4H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铁有关

1. 铁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3Fe+2O 2 Fe3O4;实验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 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 ;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 ;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

溶液呈浅绿色。

3. 铁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 3)2+2Ag 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4. 铁的化合物的反应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2+2NaOH=Fe(OH)2 ↓+2NaCl; 实验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4Fe(OH)2+O2+2H2O=4Fe(OH)3; 实验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OH)3+3HCl=FeCl3+3H2O; 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 (OH) 2+2HCl=FeCl2+2H2O; 实验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Fe2O3+3CO 2Fe+3CO2; 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并且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锌与氯化亚铁的反应:Zn+FeCl2=ZnCl2+Fe; 实验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补充反应

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 2FeCl3;

铁与硫粉反应:Fe+S FeS;

铁与氯化铁反应:Fe+2FeCl3=3FeCl2; 氯化铁与铜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铜有关

1.铜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2Cu+O2 2CuO; 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Fe+CuSO4=FeSO4+Cu; 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

4.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H2+CuO Cu+H2O; 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 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 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 ↑ ;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 五水硫酸铜加热

CuSO4.5H2O CuSO4+5H2O ↑ ;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 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H2O+CO2 ↑;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 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

溶液。

10. 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 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 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Cl2+2NaOH=Cu(OH)2 ↓ +2NaCl; 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

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 CuCl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 浓) CuSO4+S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 稀)=3Cu(NO3)2+2NO ↑+4H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 浓)=Cu(NO3)2+2NO2 ↑ +2H2O;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盐酸有关

1. 盐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 ;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与锌反

应,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 ;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镁反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 ;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铝反应,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 ;实验现象:有气体生成。

2. 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氧化铁反应,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

溶液。

与氧化铜反应,反应方程式:CuO+2HCl=CuCl2+H2O;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

3. 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实验现象:无明显实验现象。

与氢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OH)3+3HCl=FeCl3+3H2O; 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

黄色的溶液。

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2HCl=CuCl2+2H2O; 实验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蓝色的溶

液。

4. 盐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酸

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 ↓ +HNO3;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与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原理。

与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 ;实验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比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更剧烈。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硫酸反应

1. 硫酸与金属反应

与锌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 ;实验现象:锌粒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 ;实验现象:铁片溶解,生成浅绿色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与铝反应,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 ↑;实验现象:铝片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2.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实验现象:不明显。

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 实验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3. 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4. 硫酸与某些盐反应

与氯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BaSO4 ↓ +2HCl;实验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与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H2SO4=CaSO4+CO2 ↑+H2O; 实验现象:白色固体溶解逐渐,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与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实验现象: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 ;实验现象:反应比与碳酸钠反应更快,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

1. 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 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 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 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 ↓+2NaCl; 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

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 ↓+3NaCl; 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FeCl2=Fe(OH)2 ↓+2NaCl; 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MgCl2=Mg(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CO3=Na2CO3+H2O;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a(HCO3)2=CaCO3 ↓+Na2CO3+2H2O; 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SO4=Na2SO4+H2O;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

3NaOH+AlCl3=Al(OH)3 ↓+3NaCl; 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

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

应:

NaOH+NH4Cl NH3 ↑ +H2O+NaCl;

初中常考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练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 克水,可得到氢气( )

A.6 克B.3 克C. 1.5克D.8 克

3.化学反应:A+2B=C+D ,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 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 A 的质量为( )

A.5.6 克B.11.2 克C.14.6 克D.无法计算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 价金属氧化物 a 克,得到金属 b 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

A.16b/(a—b)B.4(a—b)/ b C.4b/(a—b)D.b/16 (a—b)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 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 1 B.0.5 C. 2 D.4

9.3 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

A.10 B. 6 C. 5 D.12

10.在化学反应中,6 克与足量的反应后,得34 克,则化合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A.17:

4 B.14:3 C.14:7 D.14:17

11 .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 2 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A.1: 1

B.27:28 C.9:28 D.3:2

12.2.3 克钠、 2.4克镁、 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

A.1:2:3 B.1:1:1 C.2:3:1 D.3:2: 1

13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A.1:2:3:2

B.2:3:2:1 C.

14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 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是()

A .小于0.2 克B.等于0.2 克C.大于0.2 克

15 .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 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

Mg,Zn 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 和Zn 的质量分别是()

A.3 克Mg,3 克Zn B.1 克Mg,1 克锌

C.7 克Mg,7 克Zn D.5 克Mg,5 克Zn

16.8 克在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 ______ 克_ ()

A.56克B.64 克C.72克D.60 克

17 .制取71 克五氧化二磷,需要磷______ 克_ ,需要烧氧气 _ 克()

A.30克30 克B.30 克40克C.31 克40 克D.40 克31 克

二、填空题

1. 12.25 克 跟 3.25 克 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 10.7 克。则其中 是 _______ , 分解的质量 为 ___ 克_ ,产生 的质量为 ___ 克_ 。

2.相同质量的 Mg 、Zn 、Fe 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最快的是 ________ 产_ 生氢气的 质量比为 _____ 。

3.电解 10 克水,能得到氢气 _____ 克_ ,氧气 ___ 克_ 。

4.相同质量的锌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为 ________ 。_ 5.在高温下用 还原 m 克氧化铁,得到 n 克铁,氧的原子量为 16 ,铁的原子量是

三、计算题

1.实验室要制取 4.8 克氧气,至少需分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2.26 克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将产生的氢气全部用来还原三氧化钨

( (W )? 3.将 21g 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计算:①生成的氢气和硫酸亚铁各多少克?②生成的氢气在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的密度是 0.09g/L )

4.往 10g 含有 Cu 粉的 CuO 粉末中, 通入足量干燥的 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 固体质量为 8.4g ,求原混合物中 CuO 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题 密闭容器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 、CO 、 三种中的二种

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若由 、 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 。_

②若由 CO 、 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 。_

(2 )若此混合气体肯定有 32g 和其它两种气体组成, 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 62g 这一特定情况下, 、 CO 、 三者质量之比为 _____ 。_

五、创新题

1.有一不纯的铁 5.6g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 0.21g 氢气,则铁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杂质为 ) A .Mg B . Zn C .Cu D .Al 6.某同学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得到 6.4 克铜,共用去氢气 0.6 克,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

),求可还原出多少克钨

2.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物中知12g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g B.小于20g C.大于20g D.以上情况都可能质量分数提高到30%时,试计算分解的质量分数?

常见化学式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氯化钠(食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 (氯化物/ 盐酸盐) N 呈- 3 价),由此可以推

3.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g 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 、Zn ,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 和Zn 的质量分别是(

A.3g Mg ,3g Zn B.1g Mg ,1g Zn

C.7g Mg ,7g Zn D.5g Mg ,5g Zn

4 .为了制取氧气,取一定质量的和一定质量的共热,开始时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25%,当的

5.和的混合物中,含a 克,加热分解完全后,的质量是2a 克。则原混合物中和的质量比约为

A.1: 1 B.2:1 C. 1.64: 1 D.1.5:

6.在加热的条件下,用氢气还原a 克氧化铜至剩余固体为b 克时,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A .克B.克C.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