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05:0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百家争鸣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 的局面。 2.主要内容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

时人思想内容 贡献 期 物 (1)提出“ ”的(1)创立儒家学派。 学说。 (2)开创中国古代 春孔(2)注重 与人之风。 秋 子 事,对 敬而远(3)基本文献:《 》、 之。 《书》、《礼》、《乐》、(3)主张“ ”,《易》、《 》“六经”。 注重人的 。 (1)提出 四种道德规范。 (2)发挥孔子“德治”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使 孟思想,提倡“ ”之更加系统。 子 学说。 战(3)提出“君轻民国 贵”的原则。 (1)在天人关系上强 调“ ”,指出人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荀道有为,提出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子 “ ”。 想内容。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 (1)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

(2)以 的“无为”、“ ”为处事方法。

2.代表人物

项 目 老 子 庄 子 主张 (1)用“道”来说明 的(1)把“道”作为最高起源和演变。 的原则,宣传天道(2)指出事物具有向 与 。 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2)认为“ ”无(3)阐发 、 所不在,万物也是没有 的方法原则。 和差别的,叫(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 ”。 着 (3)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的态度,幻想回到“ ”是与 的社会。 为一,从而逍遥自得。 著作 思想体现在《 》一《 》是其思想书中 的集中体现 影响 (1)老子的学说蕴涵了朴素的 思想。 (2)老庄崇尚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 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主要内容

代表 思想内容 贡 献 人物 (1)推行“ ”,增加所著《 》是中国李悝 国家田租收入。 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法(2)用严酷的 确立新典。 的政治秩序,以加强 。 (1)废除 ,按军功 (1)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商鞅 授爵。 (2)奖励耕战,废除 强大起来。(2)从法律上(3)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加强 ,厉行赏罚,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奖励耕战。 将法家理论 。 (2)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的主张。 2.历史影响

(1)对中国 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 体系中,成为维护 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思想主张 (1)讲求功利

①主旨:“ 、交相利”。

②提出了非攻、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哲学贡献

①认识论:以 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 ”法。 ②逻辑学

a.建立“ ”、“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b.广泛应用 。

c.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 的方法论基础。

2.演变历程

(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 ,称为“ ”学派,也称后期墨学。

(2) 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三)课堂总结: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 互利 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 自由 宽容。法家关注治国,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开 公平 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 正义 自强。四、课后----内化迁移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

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

治的学说

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④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

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

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阐”,

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

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期奴隶的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4.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5.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抗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

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6.2010年3月30日,纪念老子诞辰2581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老子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9.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日期 政以德,譬如北自评 辰,居其所而众星组评 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思想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1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孔子游历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孔子的历史贡献。

(3)从阶级属性上分析,百家各派代表人物中谁和 孔子最为相似?

(4)想一想孔子在杏坛传授给弟子的核心学说可能有哪些?他的哪些教育活动影响深远?

一 百家争

结构化预习

(一)1.(2)百家争鸣 2.仁 礼 政治 鬼神 有教无类 全面发展

私人讲学 诗 春秋 仁、义、礼、智 仁政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礼

(二)1.(1)道(2)因循自然 逍遥 2.宇宙万物 相反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 消极悲观 小国寡民 自然无为 道 界限 齐物 天地万物 老子 庄子 辩证法 自然 精神自由

(三)1.尽地力之教 刑罚 君权 法经 世卿世禄制度 井田制度 君主集权 事异则备变 系统化 2.(1)专制主义 秦始皇 (2)儒学 专制政权

(四) 1.(1)①兼相爱②尚贤 (2)①客观 实践三表②a.类 故b.类比推理C.归纳推理2.(1)逻辑学 墨辩(2)汉代

互动解疑

1、(1)春秋末年,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不同阶级,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许多做出杰出贡献的学术大师。(2)当时的社会处于激烈变革和战争的动荡局面,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各国统治者为增强自身力量而重视士人及其学术思想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利条件。

2、(1)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符合下层人民的利益。(2)墨家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符合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及简朴的生活习惯。(3)“三表”法中“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标准符合小生产者的利益。

3、(1)法家主张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封建信条,服从于君主专制的。(2)当今的“依法治国”,维护的是人民

群众的利益。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健全法制,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大富豪 ○15文化传播 ○16察举制 ○17科举制 18儒学经典 ○19文化政治舞台 ○20执政者奴化○

臣民 ○21重学风气 ○22官僚队伍 ○23科学技术研究

重难疑点探究

1.如何认识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南北边境不宁、王国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都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来解决。显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武帝采纳。

(2)影响

结束了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互相争鸣的局面,儒学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儒学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因此,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2.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 积极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评价 消极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内化迁移

1.D 2.B 3.C 4.C 5.B 6.B 7.B 8.B 9.C l0.A 11.(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3)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12.(1)目的是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2)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整理一些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化。(3)老子。(4)可能向学生传授“仁”、“礼”、“为政以德”等学说。孔子的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教育活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2课 汉代儒学

起到限制君权,为儒学披上神要求统治者爱学外衣,带有护百姓的作用 封建迷信色彩 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道德建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①圣贤言论 ②焚书 ③浩劫 ④低潮 ⑤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⑥文化共同体 ⑦汉武帝 ⑧平等竞争 ⑨学术思想 ⑩民族文化 ○11汉武帝 ○12汉昭帝 ○13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14

“三纲五常” 设和社会稳定 典型例题示例

【例1】 (2010·北京·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 家思想一起存在。D 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答案】C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 【例2】 (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此题可将问题改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答案】 D

【例3】 (2009·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

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目的的内容是(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说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掌握、理解。“天 人感应”学说,讲天子之权源于上天,切不可为所 欲为,否则会受到上天惩罚。客观上限制君权过度 膨胀。 2.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比较型选择题,可直接判断,再带进选项验证。A项符合秦“焚书坑儒”;B、C两项都不符合;D项反映了秦“焚书坑儒”的根本出发点,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利用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进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2011·潍坊模拟)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 A

【解析】 科举制下,不论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养取得官职,因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4.(2011·嘉兴一中模拟)六集电视系列片《东方之光》解说词:“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 A.“言必称三代”中的“三代”指夏、商、周 B.“子曰诗云”泛指儒家言论 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三代”指的是夏、商、周,“子曰诗云”指的是儒家的学说和言论,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A、B、C三项表述都正确,应排除。 5.(2011·嘉兴一中模拟)“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守仁,而非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和汉武帝;朱熹的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谈不上科学。故A、C、D三项都应排除。故选B项。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1.(2011·沈阳)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使此后的汉代功臣大将大多受到儒学影响。 2.(2011·广州)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 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 3.(2011·聊城)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 ) A.“天人感应”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大一统” 【答案】 A 【解析】 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火灾是“天意”的主张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4.(2011·滨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 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等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 5.(2011·广东增城三模)“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材料中的“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 力。注意题干中“得第之人??咸出于是”。由此 可知是科举制。 6.(2011·湖北黄石模拟)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得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保证官员的文化素养 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由材料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 他

【答案】 D

【解析】 本题需准确把握新儒学的内涵以及新儒“竞争俸禄与官职”“机会对任何人开放”依据是“学养”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②③④则是对科举制的评价。

7.(2011·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辍:停止)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上述材料体现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朱熹 C.荀子 D.董仲舒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天”“ 地”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由此可知与荀子的“天道有常”相符合。故选C项。

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故本题选D项。

9.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③是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1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学与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题中C项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是董仲舒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而对儒学进行的发挥,它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不是继承。B项与其“天人感应”学说不是一回事,A项是孟子的主张,与题意不符。 1

1.3 宋明理学 学案[人民版必修3]

本节三维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打基础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1)________末年,儒学的________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3)________之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1)唐代中后期,________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宣称儒家的________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________”思想。(2)________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3.内容:(1)推崇《________》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 的 ________ 。(2)认为要巩固________,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________。(3)强调文化上的“________”,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统统视之为夷狄之教。 4.影响:(1)研习________之风大开。(2)士气大变,重________、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北宋五子的地位及影响:“北宋五子”是理学的

________。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高到了“__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________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________。 2.北宋五子的主要成就

(1)周敦颐:结合《________》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________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重新排列《________》的六十四卦,试图提示________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________”一派,是理学中________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程颢、程颐(“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________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2.内容:(1)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先于________;同时,气有变化的________,理不能离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________”。(2)修养论:区分了教育的“_______”和“_______”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________”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强调在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________感。(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的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________支柱才算得道。儒家有干预________的天然权力,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__”。(4)著作:他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________》,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的________,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的影响: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________任务已经完成。 2.陆九渊:(1)提出的核心命题是“_______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2)批评________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________”,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认为“_______”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

以要将其剥落、扫除。(4)是________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王阳明:(1)人是天地的心,“_______”是人的心。(2)“灵明”就是________,就是本心,就是________。(3)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________”。(4)强调“________”。(5)建立系统的________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课后巩固——求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 )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

2.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 )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4. 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5.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至圣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 A.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7.“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这体现的理学思想是( )

A.注重实践的活动 B.强调内心反省 C.维系专制统治 D.凸显人性尊严

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2.过程:韩愈;仁义;道统;李翱。

3.内容:春秋;纲常伦理;中央集权;儒学;华夷之辨。

4.影响:儒经义理;忠孝。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北宋五子的地位及影响:开创者;天理;天人关系;新儒学。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9.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10.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 ( ) A.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容上是相同的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途径的主张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每方面任举三点即可)? 课前预习——打基础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东汉;权威性;道教;佛教;唐末五代。 2.北宋五子的主要成就 (1)周易;衍生。(2)周易;宇宙。(3)气学;唯物主义;理学。(4)天理;仁。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朱熹。 2.内容:(1)理;气;能动性;太极。(2)小学;大学;仁;社会责任。(3)三纲五常;精神;政治;正君心。(4)四书。 3.影响:正统儒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的影响:理论。

2.陆九渊:心即理也;朱熹;发明本心;物欲;心学。

3.王阳明:灵明;天理;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

课后巩固——求提高 一、选择题

1—5:A A B C D 6—10:C B C B 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要点: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每方面任举三点即可)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每方面任举三点即可)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案

(人民版必修3)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目标分解[]1. 理解掌握李贽的基本思想观点 2. 理解掌握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评价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3. 理解把握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评价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4. 了解王夫之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理解把握他的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5. 了解唐甄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理解把握他的思想主张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李贽的主张:

(1)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2)提出“童心说”。

(3)在诗文写作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李贽的著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黄宗羲的思想观点: (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2)具体制度上,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思想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

黄宗羲在经济上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一思想?

【答案】 “工商皆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思想: (1)矛头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3.成就:

(1)在历史、地理、音韵、考据、金石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2)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3)其研究成就涉及天文地理、农田赋役、水利矿产、关隘兵防等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

“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而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倡导“经世致用”的学者,均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明清时期,“经世致用”之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就是与“经世致用”之学分不开的。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王夫之的著作: 《船山遗书》。

2.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1)主旨是“循天下之公”。从三个方面批判秦以来的暴政:①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②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③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2)以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五、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 1.著作: 《潜书》。 2.观点:

(1)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 (3)“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3.对其思想的评价: (1)唐甄的思想,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2)但唐甄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只着眼于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

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李贽的基本思想观点:

(1)李贽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人们有权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自己做出判断。

(2)李贽揭露道学的虚伪,针对程朱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A. 抨击封建主义B. 抨击中央政府 C. 抨击君主无能D. 抨击君主专制

【解析】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这也是他思想的核心。

【答案】 D

《读通鉴论》中写道:“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他还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3)李贽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探究拓展】明朝中后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开始变化;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宦官专权,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思想文化上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李贽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例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解析】 要注意题干材料设计的多层意思。A、C、D三项只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一层意思。 【答案】 B

下列关于李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 信奉“存天理,去人欲” C. 提出绝假绝真的“童心说” D. 诗文写作,主张“真心”

【解析】 “存天理,去人欲”是程朱理学的内容,这也正是李贽所反对的主要内容。 【答案】 B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材料和观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1)王夫之。

(2)①王夫之主张“徇天下之公”,对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天下土地也不能为帝王所私有,应当是耕者有其田。他还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他从三个方面对秦朝以来的暴政加以批判: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②王夫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观点,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观点,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应随着时代前进而有所改革,“趋时更新”。③王夫之力倡经世致用的学风,认为治学的目的在于探求得失,阐发治国经世之大略,而不可沉迷于空谈玄妙的陋习,背离圣人的大道义理。王夫之重视工商业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的观点。

【探究拓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又着重批判旧儒学的封建“君为臣纲”思想。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例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封建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王夫之的政治思想主

旨“循天下之公”。反对天下为一姓之天下,实际上是反对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 【答案】 A

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 A. 挑战正统,提倡个性 B. 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C. 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D.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解析】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答案】 D

封建制度日趋衰弱-政局动荡,

统治腐败-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李贽:反正统意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启蒙思想精神--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唐甄:“凡为帝王者皆贼”--思想启蒙、启迪作用

一、选择题

1. 《藏书》的作者是()

A. 李贽B. 黄宗羲 C. 顾炎武D. 王夫之

【解析】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答案】 A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李贽的《续焚书》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解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观点,出自《日知录》。 【答案】 B

3. 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张的思想家是()

A. 孟子B. 董仲舒C.唐甄D. 黄宗羲

【解析】 材料实际上是反映了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答案】 D 4. 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的思想家是()

A. 黄宗羲B. 王夫之C. 顾炎武D. 唐甄

【解析】 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答案】 A

5.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哪位思想家提出来的()

A. 唐甄B. 黄宗羲C.顾炎武D. 王夫之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这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和顾炎武的基本思想主张和历史背景。第(1)问注意从《明夷待访录》的书名和“亭林先生”的名号判断作者并结合材料归纳其基本主张;第(2)问注意根据材料比较他们的共同点,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产生历史条件。

【答案】 (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社会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一、选择题

1. 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 抗清斗争的高涨 B. 对文字狱的抗争 C.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解析】 明末清初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而商品

经济得到了发展,为早期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2. 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 儒家学说 B. 孔子的思想

C. 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 明朝专制统治者

【解析】 考查对历史观点的准确理解和记忆,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 以“异端”自居B. 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 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际上是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要具体分析李贽的基本主张。李贽主要是反对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纲常伦纪,不是反对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而是反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仍然以过去的孔子思想来作为衡量是非的主要标准。 【答案】 C

3.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破坏传统文化

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解析】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的工具。【答案】 A

4. 三位进步思想家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主要包括()

①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烈的动荡年代②参加过抗清斗争③走遍祖国许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④担任清朝官吏

A. ①②B. ①②③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解析】 ③属于顾炎武的个人特点,不是三个人的共同特点;④不合史实,三位思想家都没有在清朝担任官吏。 【答案】 A

5. 战国时期的韩非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都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都主张政治革新。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根源在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和成长 B. 都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C. 都是统治阶级在思想上的反映 D. 都曾经为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解析】 本题主要结合韩非和王夫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韩非正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而王夫之则处在明末清初,封建制度日趋腐朽没落。同时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为其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经济基础。 【答案】 A 6.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一)纸的发明

1.原因: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为主要书写材料多有不便。

2.发明:西汉早期已发明书写用纸,东汉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制成“ ”。

3.传播:公元8世纪, 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 。

4.意义

(1)地位:纸的发明对 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2)作用:使 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 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 。 2.成就:战国的“司南”。 3.功能:方向测定。

4.传播:l2世纪末至l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 ,然后传入 。

5.意义

(1)对于 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

用。 (2)对于 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 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 发现美洲的航行和 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与古人 的长期实践有关 (1)实践经验:古人炼丹制药及冶金实践的经验。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 和 的知识。 ②汉代:《 》中,硫磺、硝石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③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 。 (2)宋时发明了 、火箭、火球、火蒺藜。 (3)《 》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 (4)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 。 3.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 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 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演进

(1)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①代表:《金刚经》。

②特点: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

雕刻刀法纯熟。

③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 的印刷品。

(2)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 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②影响: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 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元明清: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 ,发明了 。刊印速度突为提高。 ②明代中期: 得到较多应用。 ③清代:《 》是使用

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2.传播 (1)经由 传到西方。

(2)14世纪末,欧洲出现 的印刷品。 (3)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 。

3.意义: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 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内容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荀子强调 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 。 (3)《 》强调“无为”,可以理解为

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特点

(1)符合 原则,但是对于 的探求和 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 ,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

然的关系。 (3)比较重视总结 ,轻视理论概括和抽

象。 (二)预习检测

1.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

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 C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解析】汉代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故C是正确答

案。

2.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

实质问题是( C )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影响科技作用的发挥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故C是正确答案。

生成 问题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二)互动解疑

1.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三)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使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大约从战国到明清时期,指南针制造技术不断提高,为远洋航行和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火药的发明和各种火药武器的问世,使中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传播和欧洲社会的进步。由于封

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和古代科学思想的自身局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6世纪以后,古代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

四、课后----内化迁移

1.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顶端和底部,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

之一。下列对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B.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他造出便于书写的纸称为“蔡侯纸” C.《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造纸工序

D.纸的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 3.右图指南仪器出现是在 A.春秋时期 B.明清时期 C.宋元时期 D.隋唐时期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2010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5周年。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6.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

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讨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9.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下列科学思想属于孔子提出的有

①多闻阙疑,慎言其余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天行有常④无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南

材料二《韩非

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申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最初样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中国的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

(2)从材料二来看,司南最早发明于什么时候?其功能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谓的“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

(4)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5)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结构化预习

(一)2.蔡伦 蔡侯纸3.阿拉伯 欧洲4.(1)文明发展 (2)信息 革命性

(二)1.南北指极性4.阿拉伯 欧洲 5.(1)军事 (2)航海事业 ①郑和②哥伦布麦哲伦

(三)1.炼丹制药 (2)①硫磺 硝石②神农本草经 2.(1)火药箭(2)火炮 (3)武经总要 (4)定时炸弹3.阿拉伯4.骑士阶层

(四)1.(1)③刊印日期 (2)①毕升②印制 (3)①木活字 转轮排字盘 ②铜活字 ③古今图书集成 铜活字2.(1)波斯 (2)木版雕印 (3)金属活字3.文艺复兴运动 (五)1.(1)慎言其余(2)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3)老子2.(1)现代科学 自然 技术(2)天人合一 (3)实践 经验

互动解疑

1.(1)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3)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4)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2.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1)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兴起。(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推动世界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连接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3.(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

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乏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意识。(4)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学及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篆 画 ,富于李斯 图案美 隶始于 ,字于汉魏 楷形成于 书 形结 书 成熟并通行构 ,整 齐安定 字形方正,规矩 唐: 、颜真卿、 内化迁移

1.B 2.D 3.C 4.C 5.A 6.C 7.C 8.A 9.B l0.A 11.(1)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2)战国。辨别方向。(3)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者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实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4)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5)科学技术能否产生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一)“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

(1)刻画在 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商代的 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书法

(1)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 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 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 → →草书→楷书→行书。 (4)成就

字创立或成熟特点 书法家 体 时间 小创始于 字体略长,笔 兼有 和东晋: 北宋:行开始盛行于 草书的长处,苏轼、黄庭坚、 、书 既 ,又蔡襄 飞洒活泼 把中国书法的 东晋:王羲之 草 发挥到极致,变唐:怀素、 书 化丰富,奔放跃动 (二)画中有诗 1.演变

(1)石器时代:刻画在岩壁上,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以及绘制在 上的图形。

(2)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分类

(1)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 、花鸟画三大画科。

(2)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3.成就

(1)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 为主要描绘内容。

②特别讲究 ,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③ 是山水画的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

①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 。 ②融 、书法、绘画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 ,“画中有诗”。 (三)金声玉振 1先秦时期

(1)新石器时代早期

①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 ,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②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 ,

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

(2)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

(1)秦汉:设立 ,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 ”。 (2)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 (3)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 ,规模宏大。 (一)图说历史

3.明清时期

(1)音乐:不仅戏曲音乐繁荣,而且器乐艺术发达。

(2)名曲:琵琶曲《 》、《霸王卸甲》等。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 2.民间舞蹈

(二)预习检测

1.一名导游在向游客讲解绍兴的一著名书法家祠,

他说:景点内有墨池,相传此人临池学书,常在池中洗笔,日久池水变黑,故名,大厅上悬一“尽得风流”木匾,大厅内左右两旁各置二块木质阴雕挂屏,内容为康熙皇帝所临《兰亭集序》,他被称为“书圣”,请判断此人是 ( C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苏轼 【解析】根据材料中出现的“绍兴”、“墨池”、“《兰亭集序》”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位著名的书法家应是王羲之。

2.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C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解析】秦朝时期,小篆是通行的字体。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隶书通行于汉魏

时期;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是正确答案。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二)互动解疑

1.汉字形体演变有什么规律?

2.文人画的特征有哪些?

3.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一管微毫,描出万种变幻,形动意远;浓淡墨色,绘尽千般世景,如临其境;说学斗唱,演绎百态人生,回味无穷。中国古代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四、课后----内化迁移

一、选择题

1.“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C.代表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D.是当时乐府机构中的乐器 8.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2.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

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右图为我国古代某文物图片,网中文字是 A.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熟汉字

B.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是最早的全国统一标准字体 D.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4.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右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5.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6.中国画又称国画,题材丰富。下列画种能代表中国画最高水平的是

A.山水画 B.人物画 C.花鸟画 D.文人画

7.下图为中国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乐器-----青铜编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B.编钟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A.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相当发达 B.秦汉设立乐府机构

C.青铜编钟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D.隋唐时期名曲有《十面埋伏》

9.梅兰芳是江苏近代文化名人,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剧种 A.由元代散曲演变而来 B.由杂剧和汉剧融合而成 C.兴盛于康乾时期 D.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

10.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l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一脉相承的文字: 以汉字“车”的字体演变为例

请回答:

(1)请你从汉字“车”字的变化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2)请指出除当代简体字外,在汉字演进过程中上述字体分别产生于何时? 12.(选做题)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以上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2)通过图一,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3)图二体现的绘画类型,其精髓是什么?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结构化预习

(一)1.(1)陶器(2)甲骨文2.(1)文义 (2)曲直运动 (3)隶书(4)秦代 圆匀 秦朝 平衡对称 汉末 严整 欧阳询柳公权 晋代 楷书 工整清晰 王羲之 米芾 写意性 张旭 (二) 1.(1)陶器(3)中国画2.(1)山水画3.(1)①自然风景②布局构图 ③意境 (2)①抒情写意 ②文学③诗意 (三)1.(1)①骨笛②陶埙 (2)青铜编钟2.(1)乐府机构清商三调(2)清商乐 (3)燕乐3.(2)十面埋伏

互动解疑

1.(1)由图画到符号: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由繁到简: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隶书、楷书。

2.(1)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3)反映了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的变化。

3.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宋元明清时期,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内化迁移

1.D 2.D 3.C 4.B 5.A 6.A 7.D 8.D 9.D l0.C ·11.(1)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原因: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的推动,笔墨纸张的改善等。(2)A.商朝 B.商朝 c.春秋战国 D.秦朝 E.秦朝 12.(1)图一属于风俗画;图二属于文人画(写意画)。(2)图一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3)文人画的精髓是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一)诗的经典 1.地位:《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 。 2.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

(1)句式以 为主,或间以 。 (2)语言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 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含义: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 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

(1)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2)感情奔放, ,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 和神话色彩。

(3)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 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屈原

(1)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 作者的杰出代表。 (2)作品

①《 》是一首宏伟壮丽的 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

②《九歌》是想象丰富、文辞清婉的组诗。

③《天问》反映作者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 精神。

④《 》是直抒胸臆、描绘 与心境的组诗。

4.影响:楚辞体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汉赋的风采 1.主要特点

(1)从 演变而来,散文和韵文并用。 (2)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 的特色。 2.西汉的赋 (1)西汉早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5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