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更新时间:2024-04-14 06: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第一节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建区简况

杭州市酝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于1981年,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计划将电子仪表工业区设在紧邻文教区的西侧。1984年,在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上,提出应在智力和技术密集的杭州市西部古荡——西溪地区建立电子信息工业区,杭州市政府采纳并正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七五”计划中。1988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报告,要求转报国家科委及国务院,在该地区建立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域为天目山路以北,文一路以南,莫干山路以西,教三路以东约4平方公里,以及浙江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两个点。

1990年3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对原方案修改充实的基础上,再次向省政府请示,要求批准建立杭州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区域范围为:天目山路以北、莫干山路以西、余杭塘河以南、教五路以东约9平方公里的古荡—西溪地区,以及浙江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两个点,总面积10.6平方公里。1990年3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报请国家科委转报国务院,要求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0年12月2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题词“努力办好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浙江产业升级”。

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因在建成区内建设,特点明显,起步快。1991年3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1991]12号文批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全国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授权国家科委负责审定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域范围和面积,并进行归口管理和具体指导。为争取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留有较大空间,并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杭州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7月提出了适当扩大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范围的要求,报请省政府同意并转报国家科委。同年9月,国家科委派员来杭进行区域范围的现场踏勘和高新区软硬环境的审定,原则同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原规划文教、电子仪表工业区域的基础上,向西北适当扩展,并从杭州钱江投资区内划出一块作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个点。

· ·322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1992年3月3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杭州市人民政府以政府令颁布《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等6个政策性规定正式施行。3月17日,国家科委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主区(11.44平方公里)和下沙区块(1.2平方公里)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其边界走向为:主区北起化工路—萍水路—益乐路—隐秀路—和睦路—余杭塘河—莫干山路;南至天目山路—玉古路—青芝路—石虎路至老和山脚(浙江大学校园西界)—天目山路口;西起教五路—轻纺路。下沙区块为5号公路以东,13号公路以西,8号公路以南,14号公路以北。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杭州市区行政区域的批复》(浙政发[1996]84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钱江投资区之江区块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受和管理的批复》(杭政发[1996]100号)精神,高新区管委会从1996年7月16日起全面行使之江区块开发管理职责。之江区块北依钱塘江,东以长江路为界,西至钱塘江岸线,南以浙赣铁路为界,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1.9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1997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高新区根据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区域范围:从杭州高新区已批准的区域范围内,调减难以充分利用的政策区面积6平方公里,同时调入可供成片开发的之江区6平方公里。新区由之江区块3.5平方公里和毗邻的长江路以东2.5平方公里组成,具体界线为:西至之江一号路,南为浙赣铁路线,北至03省道,东达之江8号路。至此,杭州高新区政策区域为主区块、下沙区块和之江区块,实际总面积增至23.14平方公里。

2002年,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区域面积随之扩大,区域范围包括主区块(11.4平方公里)、下沙区块(1.2平方公里)、滨江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85.6平方公里。

二、机构沿革

1990年5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组长李志雄,顾问周文,副组长张明光、朱致超、何显高、朱志祥。1990年7月,省、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综合计划处、产业开发处,暂定行政编制20名。1990年7月,省科委决定成立浙江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委员会,主任周文、马洵。1990年12月,中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建立。1992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浙江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组长李德葆,副组长鲁松庭、周文、马洵、张明光、周震武。1996

·323·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年3月,根据开发区条例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高新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下设办公室(与党工委办公室合署)、人事劳动局(与党工委组织部合署)、规划建设局、房屋土地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察局(与纪工委合署)。

2002年6月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实行两区管理体制调整,管委会、区政府领导班子也作了较大变动。管委会、区政府的主要领导有:区党工委、区委书记洪航勇,副书记张耕、周瑞烈、项永丹,常委朱伟静、沈孔良、阮文静、赵万能、黄昊明、骆振。

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的党委、政府内设机构也作了相应的变动,高新开发区(滨江)党委机构包括高新区纪工委(滨江区纪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工作部门包括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发展计划与经济局、教育局、财政局、监察局(纪工委、纪委合署办公)、人事局、民政局、司法局(与政法委合署办公)、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社会发展局、审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

三、产业发展

按照国家科委制定的高新技术范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定重点开发和扶植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等5个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1990年,开发区就利用建成区内现有条件认定接纳2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37.5万元,总利润444.3万元,税金总额121.6万元,出口总额116.1万元。多数企业人均创利税达到并超过1万元。1990年10月,组织23个单位、53项产品赴北京参加全国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汇报展览,受到了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国务委员宋健等领导同志参观了展区,宋健同志并亲笔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题词“天堂硅谷”。

1991年3月,杭州高新区被列为全国首批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1年11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通过省、市科委和市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审定,并上报国家科委。12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主区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和基础设施规划,包括西斗门科技工业园、葛家庄科技工业园、毛家桥科技工业园及文三路技工贸一条街的控制性详规通过市城乡建委组织的审查,原则同意作为启动区块建设的依据。区内首批基建项目立项5.9万平方米,总投资531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至90家,其中电子信息类53家,新材料10家,生物工程和医学工程6家,光机

· ·324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电一体化17家,新能源等4家。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家,总投资542万美元,其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浙江大学智能控制技术工程公司开发的西药生产发酵过程智能控制和动态优化系统,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1991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19.3万元,利润707.9万元,税金总额256.1万元,出口总额310.6万元。

1992年10月,高新区主区(11.4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准,新区建设开始起步。全区立项定点项目35个,总投资4.52亿元。其中西斗门科技工业园、葛家庄科技工业园、文三路技工贸一条街定点项目15个,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投资2.48亿元。文三路东段4380平方米营业用房竣工并投入使用,安排17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经营“窗口”,其中9家挂牌开业。下沙科技工业园依托钱江投资区进行开发,完成“四通一平”,并制定了项目进区审批管理办法。吸引外资取得进展,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家,投资额3304.6万美元;批准立项的外商投资项目6个,投资额4066万美元。经认定的高新技术外商投资企业从4家增至7家。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全年吸引、接纳高新技术企业78家,累计168家。工业自动化控制项目涉及西药发酵、中药优化配料、配煤、动态称重、漂染工艺、窑炉控制、化肥合成、塑料薄膜成型等工艺过程,生产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纹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HZK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全国火炬计划或国家“八五”重大攻关项目和机电部重点推广项目,为全国百余家企业改造传统产业或工艺发挥了作用。1992年,基本投入正常运行企业8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利润2300万元,上缴税金598.4万元,出口总额809.3万元。

1992年 3月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以令的形式发布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30号令)、《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31号令)、《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收管理办法》(32号令)、《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经外贸管理办法》(33号令)、《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34号令)、《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劳动人事管理办法》(35号令)。7月17日,国家科委火炬办副主任叶吉唐专程来杭,授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牌匾。

1993年,是杭州高新区各项工作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年。管委会投入资金9000万元,征地555亩,实施了西斗门科技工业园、葛家庄科技工业园和翠苑五区科技人员住宅集中成片开发和建设。当年下达开工项目43项,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当年新引进企业132家,累计进区企业305家。全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有19家,其中超2000万元企业8家。199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亿

·325·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元,技工贸总收入5.9亿元,利润8300万元,税金2300万元,出口创汇227.7万美元。6月28日,杭州高新区第一个集中开发建设的西斗门科技工业园,举行了隆重的奠基暨首期工程开工仪式。9月,高新区内最大的科技工业园(1.55平方公里)——塘北科技工业园控制性详规通过了市计委、规划部门的审查。

1994年,是杭州高新区致力于产业上规模、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一年。全区新引进企业60家,累计达36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216家。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为主体,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为重点的多学科、多领域举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区内有466个高新技术产品及项目进入商品化生产或推广应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增至38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8亿元,利税1.43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省科委受理高新区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项,共批准71项;有34家企业42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开发贷款建议项目”,批准贷款额7438万元,落实科技贷款2080万元。吸引外资继续取得进展,新引进外资企业9家,新增投资额5271.88万美元,协议外资3450万美元。基本建设形象明显改观,全年下达基本建设投资项目42项,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总投资6.19亿元。其中管委会下属房地产公司开工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竣工3.8万平方米,实现了高新区直接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和科技人员住宅零的突破。2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出口公司成立。5月30日,杭州华欧锦纶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西子电梯厂分厂在高新区下沙科技工业园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6月21日,浙江省科委同意对杭州高新区科技工作实施单列管理。11月23日,浙江大学半导体厂研制开发的“氮气保护生长的直拉硅单晶、硅片及其制造技术”通过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验收。这是高新区成立以来,第一个通过国家级验收的项目。

1995年,高新区围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运行机制3个工作重点,加大高新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新引进企业66家,累计达410家。全区已有出口创汇企业14家,出口创汇达32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倍。5月4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颁布实施。6月16-20日,杭州膜分离技术开发中心“反渗透制备医用大输液及太空水技术”和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脾核糖核酸”荣获“95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7月16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普康生物技术公司的“甲型肝类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获卫生部批准正式投产,并列入′95中国科技十大新闻。9月6日-9日,由杭州高新区和中国计算机报社联合主办的′95西湖计算机产品展览会在杭州举行。10月6日,杭州高新区召开了《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草案)》专家论证会。12月

· ·326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21日,依托杭州膜分离技术开发中心组建的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京由国家科委正式授牌。这是杭州高新区、也是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

1996年5月16日,福州市科技园区与杭州高新区在杭州签署友好开发区协议,并举行了签字仪式。5月21日,国家科委在西安召开的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上,公布了1995年全国52家国家高新区中主要经济指标前18家的排序。杭州高新区总收入已位于全国第17位,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上升到第18位,利税总额排第14位,人均产值居第8位。7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了《关于扩大杭州市区行政区域的批复》,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受和管理之江区块面积10.5平方公里,高新区总面积增至23.14平方公里。8月9日和11月26日,东方通信B股和A股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高新区第一家独家发起、被批准分别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和境内社会公众股的国有股份制企业。10月14日,由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独立研制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国内第1只基因工程血液因子药品。

1997年10月,国家科委同意了杭州高新区政策区块调整,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条件。占地各400亩的东方通信城和高新软件园两大项目落户之江科技工业园。全年批准进区企业30家,累计达到465家;其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区内正进入商品化生产或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及项目已增至662项。12月22日,杭州高新区建立软件产业园,园址设在之江科技工业园内。

1998年8月3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办公室批准杭州高新软件园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0月5日,由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中国船舶总公司715研究所负责建设的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室在杭州瑞利声电技术公司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12月28日,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杭州高新基地”。

1999年5月7日,浙江浙大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成为“浙江高校第一股”。7月,高新区国际跨国公司科技园成立,科技园位于高新区之江区块内东方通信城以北、钱江城以东、铁路以西、江堤以南的近600亩土地。主要吸引跨国公司进园投资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形成信息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基地。9月,UT期达康(杭州)通讯有限公司与杭州市电信局正式签订小灵通无线市话项目,首期10000个基站于12月中旬全面安装完成,覆盖面积为杭州市56平方公里,富阳8平方公里、萧山18平方公里、桐庐5.5平方

·327·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公里。10月,杭州高新区与美国ACDC科技园正式签署“缔结姐妹园区协议书”,并宣布姐妹园区合作推进委员会成立。

2000年,高新区年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从上年11家增至18家。软件产业总产值已从10亿元增至25亿元。6月1日,“杭州软件专业孵化器”在高新区创业大厦正式挂牌投运。8月5日,杭州高新区与兰州高新区经济技术协作协议书在兰州正式签订,这是杭州高新区响应市委、市政府支持开发大西北号召,加强与兰州高新区全方位合作迈出的第一步。8月9日,高新区管委会设立“杭州高新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并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杭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国务院侨办列为重点联系单位。 9月15日,高新区管委会与上城区政府合作创办的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第一分中心(上城区科技创业中心)正式成立。年前,下城、拱墅、江干区分中心相继设立,总孵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累计在孵企业110余家。

2001年,科学技术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发文,确定杭州市留学人员高新区创业园等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颁布授予杭州高新软件园等10个软件园为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月杭州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浙大科技园老和山区块建设指挥部,9月杭州高新区被授予先进国家高新区称号。12月,科学技术部同意建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

2002年11月,高新管委会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杭高新[2002]487号)40条政策。全年共引进科技型企业近200家,通过高新技术初审企业137家,有3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引进软件企业104家,全区累计软件企业已达620家。软件企业经济总量在全国软件基地中位居第四;10家企业跻身2002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9家企业入选浙江省“十大软件企业”,3件软件产品进入全国12 件国产优秀软件行列。1月25日,杭州软件产业基地公司、超软信息创业有限公司、创业软件集团、杭州富通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等20家高新区的软件企业和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商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杭州软件出口联盟宣言上签字,宣告杭州软件出口联盟成立。4月,“杭州国家高新技术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授牌。5月8日,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运作正式启动。浙江浙大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程兴达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上市。

2002年,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高新区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的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挂牌成立。总投资3亿美元的杭州日磁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园建设。由中国科学院、杭州市科技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机床

· ·328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签约仪式在杭举行。

2003年,杭州高新区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78亿元。2月,国际软件巨头——美国福朗特恩治公司在杭州高新区投资1000万美元,设立软件公司,作为面向亚洲市场的总部。4月杭州高新区现代通信工业园开园。7月,东部软件园、西湖数源软件园、节能环保科技园等首批特色产业园正式授牌,标志着高新区(滨江)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构筑新型高效集约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基础。9月,杭州高新区荣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杭州高新软件园被评为“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园”,票据光盘缩微系统等4个项目被评为“优秀火炬计划项目”,士兰微电子等5家企业承包被评为“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吴一鹏、陆陈忠、郭裕淼等7位同志被评为“火炬计划先进个人”。

2004年,杭州高新区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成立中科院微电子杭州分所。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0项,省市级高新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40家,申报市产学研合作项目80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项。有7项科技成果获杭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占全市的一半。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投资3700万美元,在杭州高新区设立阿里巴巴(中国)软件研发中心。2月,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所在杭州高新区正式开业。4月,高新管委会政府修订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杭高新[2004]222号)即新40条政策出台。7月14日,世界500家、日本IT领头企业集团NEC的软件产品开发核心企业NEC system technologies和东忠集团在高新区成立软件系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对日软件出口基地。2004年8月杭州高新区创业中心荣获“2003年度优秀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号。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0.6亿元,同比增长18.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69.5:29.0调整为1.3:68.7:30.0;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12.2亿元,同比增长29.0%;实现出口总额20.8亿美元,同比增长5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同比增长24.6%;财政总收入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5%和21.0%。

·329·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第二节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杭州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建成区3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万。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域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枢纽,对外交通发达便捷,通过绕城高速公路,开发区可连接沪杭、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州开发区确立了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3大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战略,已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工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

2005年,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达354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58人,博士38人,硕士228人,取得了15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多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奖励和省、市科技部门的奖励。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测评标准,2004年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已位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前13位,出口加工区出口总额位居全国15个出口加工区前3位,下沙高教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教园区之一。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已建设成为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基地,成为杭州市产业集聚度最高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开发区建立了14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在区域内设立了海关、商检、工商、税务、公安、消防、质检、卫生监督、防疫、行政执法、劳动监察以及金融、邮政、电力、自来水等配套管理机构,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城市公共管理水平。区域内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通信、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区财政收入、总支出分别从2000年的7.62亿元和14.26亿元,升至2005年的36.33亿元和16.27亿元。

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秉承“让投资者获利,让创业者成功”的理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区至2005年,已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引进内资工业企业248家,投资总额155亿元人民币。其中列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已有24家公司在开发区投资38个项目。2000年4月设立国家首批试点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2005年5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杭州)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

· ·330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业园。

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移动通信生产基地之一,聚集了摩托罗拉、东方通信、三菱、富士康、华宇电子等主机及相关配套企业;日本东芝公司建立了年产24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全球生产基地;是浙江省以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药工业生产基地,引进了九源基因、美国眼力健、康莱特、日本泰尔茂、旭化成医疗器械、浙大药业等一批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是日本松下公司在中国建立的最大家电生产基地,总投资2.4亿美元、占地24万平方米的松下杭州工业园正在全面建设;是浙江省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集聚了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三大著名品牌。2004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外贸出口25.4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11位、第9位、第7位。

2002年,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3.58亿元,工业总产值252.21亿元,出口总额5.65亿美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17.59亿元。有35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其中有5家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开发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9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8.92亿元、财政收入17.1亿元、出口总额4.8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5.6%和102.9%,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十名。是年,创建环境管理国家示范区,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家级开发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首期2.007平方公里通过国家8部委验收,并正式开关运行。

2003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98.54亿元,同比增长28.5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2.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5%、30.81%。全区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330.13亿元,同比增长30.89%。全年出口企业达到100家,完成出口总额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6.17%,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0.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0.4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89.7%,约占杭州市加工贸易出口额的42.5%。截至2003年,经济开发区内经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4家。有5家企业列入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4家企业通过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同年1月,总投资1.7亿元,占地108亩,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民营资本独立投资兴建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杭州士兰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在开发区正式投产。3月,该公司“士兰微”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由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富士康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富士康钱塘科技工业园暨宏讯电子工业(杭州)有限公司在开发区奠基。4

·331·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月杭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整机在开发区企业东芝信息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正式下线。9月,首期总投资2200万美元的中美合资杭州立昂电子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在开发区奠基。规模企业在开发区的投产,推动了杭州“天堂硅谷”的建设。11月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在杭州投资成立的独资泰尔茂(杭州)有限公司三期工程举行开业典礼,这是泰尔茂有限公司第三次增资,总投资额达到9800万美元,促进了杭州市医药产业的发展。

2003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生产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工业产品销势强劲。产销率达97.88%,销售增长高于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3年开发区产值上亿元企业达到44家,比2002年增加9家,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6.1%,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9家,比上年增加4家。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机械家电、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塑料化工6大门类中,电子通讯、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达到41.4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四是新投产工业企业拉动效应显现。全年新投产企业36家,其中当年产出企业2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占总产值的11%。五是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出台商贸发展规划,以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为重点,推动开发区三产商贸业发展,三产实现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0.81%;大力发展都市效益农业,加大农业设施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保持了农业经济的基本稳定。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事务所对日本在华企业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75个城市开发区中,2003年开发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居全国之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富有潜力的投资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创业。2003年就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线相继落户开发区。11月份,投资600万美元、以生产纸管为主的芬兰可恩索公司落户;投资2950万美元、以生产各种瓶盖为主的美国奥科亚公司落户。12月份,投资2950万美元、以生产液压工程挖掘机为主的日本神钢建设机械(杭州)有限公司落户,这一项目填补了浙江省机械工业的空白。至2004年底,共引进了松下电器、西门子、摩托罗拉、可口可乐、东芝、国际商用机器、旭化成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强势企业先进的生产线投产达效,推进了开发区实力的提升。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把招商重点定位于“世界著名、规模经济、高新技术、环保控制”这一层次,致力引进高、精、尖的高科技项目和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项目,以提高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截止到2004年9月,开发区已吸引28个国家和地区的352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引进外商投资52亿美元,合同外资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引进内资136亿元人民币。在开发区落户的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有20家,

· ·332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投资项目达32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110个。美国的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眼力健;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安万特、达能;日本的东芝、松下、三菱;瑞典的伊莱克斯;韩国的LG等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都已在开发区安家落户。在开发区投资总额排名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

出口加工区位于开发区东部,规划面积2.92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007平方公里。2003年,杭州出口加工区引进外资项目8个,外商投资额14323万美元,注册资本6050万美元。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3家,合同外资34059.15万美元,注册资本13925.68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6360万美元。引进了东芝、松下、矢崎等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已投产的14家企业,全年完成进出口额8.42亿美元,其中出口4.37亿美元,名列全国出口加工区前5位。推进标准厂房和生活配套区建设,完善“单一窗口”运作模式,推进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杭州出口加工区已经跨入全国出口加工区的先进行列。到2004年底,出口加工区累计引进企业31家,引进了东芝、松下、矢崎等一批世界著名企业,投产的17家企业,2004年完成进出口额已名列全国出口加工区前5位。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已经跨入全国出口加工区的先进行列。

2005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70.90亿元,销售收入753.92亿元,实现利税56.9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9.31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集中了一批起点高、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组建了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新药港产业园区、机电工业园区、轻纺工业园区等专业生产基地,培育集聚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家用电器、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纺织化纤、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依托杭州市的工业基础,“十五”期间开发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建立有特色的专业工业园区,集聚移动通信、集成电器、光电、数字家电、笔记本电脑、生物制药和天然药材研制等一批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成为开发区发展最快和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群。近年来,开发区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其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加快,为开发区加快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大学城建设

开发区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建成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下沙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15所高校,15万在校大学生。经过五年建设,

·333·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下沙高教园区已全面建成投用。从2001年开始,以理工类、综合类为主的14所高等院校已经进入高教园区,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14所高校在校生已达12万人。到2006年在校大学生将达到15万人。依托下沙高教园区,开发区管委会正在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留学生创业园,构筑起15所高校和700多家现代制造企业互动发展的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为加快建设高教园区,开发区协调自来水、电力、电信、公交等部门,及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美化园区环境,投资4000万元建设高教西区大型主题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同时重视抓好高教园区的社会治安、交通等管理工作,努力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全省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区,占地1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技园区,将为下沙高教园区的14所高校和区内40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互动发展平台,并且承担起IT、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的孵化功能,现美国休斯顿科技园、浙大中控等项目已在大学科技园区落户。至2005年底,下沙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1.5亿元,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

三、城市副中心建设

根据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杭州城市东部178平方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的副中心(即下沙副城)。建设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集教育科研、商务居住等功能的花园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的城市副中心。

在推进城市化中,开发区强化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研制新材料,使用新技术,创造新方法。1996年,道路管材由钢筋混凝土型质地的更换成新型UPV管材,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档次。1998年下半年,对原来使用的自来水管进行改造,使用玻钢夹砂管,此一技术不仅降低了造价,而且增强了输水能力。2000年,为防盗及美化道路,更换道路路面上的铁质窨井盖,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窨井盖。2003年,安装道路路灯的远程监控装置,以及时了解部分道路路灯的情况。2003年12月,出口加工区区口广场的绿化园林设计荣获杭州市园林设计二等奖,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环境建设。 2004年初,进行路灯节电装置实验,测试效果达到节电20%以上。2004年上半年,市有关部门在开发区试点,使用防撞式消防栓,这种新的消防栓具有防撞功力大、修理方便、使用费用低、能有效减少用水的浪费等优点。

· ·334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2004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杭州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开发区加快实现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调整,全面实施大力度开发战略、大环境优化战略,修订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为开发区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发展三产商贸业,围绕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加快培育城市功能和集聚人气,同时积极筹建下沙大型居住区。以房地产项目开发为带动,加快实施商贸发展规划,筹建五星级宾馆、文化广场、邻里中心、大型综合商贸设施、专业市场等一批三产商贸设施,为加快培育开发区城市功能奠定了基础。积极实施跨行政区域合作,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筹建开发江东工业园区市本级区块。在做好海宁围垦区3000亩土地接收工作基础上,又积极与乔司农场合作,签订2平方公里合作开发协议,积极探索与海宁、乔司农场互利互惠的合作途径。

第三节 科技产业基地

一、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1997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科技工业园建立杭州高新软件园;1998年8月,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杭州高新软件园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在高新软件园建设的基础上,杭州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6月,基地建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未来五年重点建设的“五大百亿工程”之一;2003年9月,国家科技部授予杭州高新软件园为“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底,杭州被列为全国仅有的4个计算机著作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2004年3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杭州高新软件园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2005年,有8家企业被列为信息产业部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100强名单,与深圳并列第3(北京28家,上海9家),在科技部内部评价中,杭州高新软件园综合排名第2位。

基地采用核心区+辐射扩散区模式,核心区为杭州高新软件园,辐射区主要包括东部软件园、数源软件园以及区内的软件骨干企业组成。基地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突出三大软件园的产业孵化功能,构建先进的软件开发平台、公共资源库、软件技术培训联盟等服务配套体系,加强与国际著名软件开发集团的合作,推进杭州乃至浙江的软件产业发展,成为国家重点的软件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335·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到2003年底,共有软件企业720余家,其中优势骨干企业110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企业15家,科技部认定的骨干企业11家。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0家,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8家,外商和留学生投资的软件企业140家。新利软件、网新兰德、中程科技、信雅达、士兰微及网新科技、恒生等企业已相继上市,股市中的“杭州板块”强势正在形成。2003年基地内软件及相关服务的收入71.5亿元(不含通讯和家电等信息产品中的软件含量),其中软件收入33亿元;上缴税额6.8亿元;出口创汇约3100万美元。

形成以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和基础平台为支撑、以“应用为主、民营当家、自主产权”为特征的“天堂软件”品牌,在证券金融、服装/纺织/印染CAD、仪器仪表嵌入芯片、教材和教育、酒店管理、财务软件、医疗保险、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及连锁、CRM等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占国内市场较大份额。

基地的核心区高新软件园规划面积380亩,其中一期工程4.8万平方米的软件产业用房已建成使用;二期工程用地7.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高新区投入的创新大厦和会展中心已于2003年3月交付使用,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科技开发大楼也已经完成;软件园三期已完成项目定点并开始建设。基地吸引了诺基亚、TCS 、NEC、三星电子、威盛、西安交大等国内外著名的IT跨国公司和高等院校在杭州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并已开始运行。

二、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于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第6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由东部软件园有限公司、高新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三方投资组建,注册资本为700万元的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设立运作。它标志着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运作正式启动。以浙江大学等在杭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企业化运作为发展方向。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营造环境、发展产业、培育企业、集聚人才等,重点通过加强与以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漕河泾和松江为主的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协作配套,充分整合内外资源,构建技术一流、功能完善、服务专业、运作高效的技术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IP平台和投资资源平台,为初创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完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IC产业发展环境,引进和集聚一批国内外的知名IC设计企业和大批优秀IC设计人才,重点发展现代数字通信设备、数字家电、网络产品等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类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设计,带动封装业发展,大力推进集成电路制造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设计产品,掌握一批关键设备

· ·336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技术和工艺,成为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9月,以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申报、总投资为2200万元的国家863项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OC设计CAD平台技术研究”获科技部批复。

2003年3月,国内最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企业成功上市。11月,基地项目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的中期验收。基地公司积极引进威睿电通、士康等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知名企业落户,以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相关配套材料及集成电路应用等所构成的产业链逐步形成。

2005年,基地积极实施“孵小、扶强、引外”战略,吸引国际集成电路设计知名企业入驻。信息安全、嵌入式CPU、数字电视等23项集成电路设计项目列入市专项资助,获市财政资助1077.5万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科技创新专业平台建设项目。杭州国家集成电路孵化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

三、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直辖于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4年12月6日,为全国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之一。基地已有三辰卡通、中南卡通、盛大边锋等32家民营动漫和游戏企业加盟入驻,资金总投入已达2亿多元,吸引了动漫相关人才1500人左右,其中包括157名导演、编剧、原画等中高级创作人才。

2004年12月6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北京为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授牌,杭州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9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命名的国家级动画基地。12月29日,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国美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揭牌暨两大基地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区会展中心举行。

自基地揭牌以来,有关领导及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始终把动画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基地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千方百计与各动画企业取得联系,积极推介杭州高新区的创业环境,宣传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极力促成动画和网络游戏等企业落户动画产业基地。先后与盛大网络、中南卡通、东方国龙等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动画和网络游戏生产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

2005年,基地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成绩喜人,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已集聚了30多家相关企业,并创作出一批优秀原创作品,受到了各方关注。《天眼》、《童话

·337·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动物园》两部作品获得2005年度第1批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

7月,“数字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杭州)论坛”在动画产业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市计算机学会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论坛有近200人参加。此次论坛的举办扩大了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国内外的影响,有利于基地今后进一步加强中外产学研的合作,也为基地企业提供了诸多互动平台。

10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会展中心举行投资推介会。此次推介会得到了近百家省内外著名企业、风险投融资机构的积极响应。唐龙国际传媒集团、广州四方源创动画制作有限公司、郑州维康有限公司、数字商品交易(浙江)有限公司、百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等6家企业及学院在会上签定了入驻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及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协议;基地企业也与风险投资商、动漫出版发行单位及有关院校签定了合资合作协议。

四、杭州国家留学生创业基地

1998年底和1999年初,经浙江省人事厅和杭州市政府批准同意,“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杭州高新基地”和“杭州市留学人员高新区创业园”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挂牌。2001年6月,成为三部一局的“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之一,也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全国仅有的2个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2003年,已累计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350名留学归国人员进区创办企业155家,主要涉及微电子、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4亿元,占全国的59%,位居全国第一,其中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留学生创业企业,创业园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并荣获“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奖”。

2005年,拥有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10家,创业和工作的留学人员420名,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3.17亿元,出口2.87亿美元,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的态势,拥有年技工贸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3家。

占地80亩、建筑面积为4.1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产业用房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为之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及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均已投入运转。规划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园区绿化占地达到50.7%的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投资7000万元的2.5万平方米的留学人员创业大厦已交付使用,总计投资近2亿元的软件开发大楼、酒店式公寓和会议中心也将陆续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338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第四节 大学科技园

一、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999年12月,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1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位于杭州城西,南起老和山麓、北至文苑路、东起丰潭路、西至紫荆花路,紧临浙江大学,总规划用地1700余亩。科技园享受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浙大科技园以浙江大学为依托,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浙大科技园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宗旨,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3大领域的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企业孵化。

园区有160余家高技术孵化企业入驻,注册总资本达7.5亿多元人民币。其中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7家。同时,1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和2亿多元注册资本的3家风险投资公司已入驻园区运行,为创新创业服务。在入园企业所有注册资本中,教师出资(包括无形资产作价入股)12%,学校出资(包括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占21%,民间资本占67%。

新办的科技企业技术领域分布广泛,其产业化项目主要有数字电视核心芯片、高亮度数字化液晶背投影光学引擎、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基因种业等,其中信息科学与技术占29%,光机电一体化占26%,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医药、新能源与环境工程、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占30%。

由浙江大学和浙江南都房产集团共同组建而成的浙江大学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授权开发的项目有老和山区块约52亩和古墩路区块约254亩两个地块,总建筑规模达30万平方米。其中老和山区块北沿西溪路,南依老和山,东邻浙大玉泉校区北门,总建筑面积66610平方米,是整个浙大科技园区的首期启动区块,也是规划中整个浙大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块。

二、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西部,与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2002年3月,采用“多校一园、校府共建”模式,由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江干区政府共同组建。园区规划面积113.6公顷,核心区规划用地21.13公顷。有孵化企业85家,总注册资金8000万元,孵化场地总面

·339·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积1.8万平方米。市质量技术监督中心、中国南方纺织品检测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先后入驻。

科技园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合作、企业化运作、滚动开发”的建设模式,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为核心功能,依托共建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学科、实验设备、体制创新等综合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境工程、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服装与纺织工程技术等领域。

在园区建设中,江干区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成立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共建浙江省大学科技园若干优惠措施》、《关于促进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项目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为衔接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应调整江干科技经济园的产业布局;一次性划出21.13公顷建设用地,并在规划上预留后续发展用地,无偿提供5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和孵化用房,设立孵化项目专项种子资金;8.2万平方米的研发创业大楼完成规划设计,开工建设。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江干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尝试,是大胆探索的结果,园区建设和孵化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2年10月,被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大学科技园;2004年5月,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五节 区县科技经济园

一、江干科技经济园

建于1992年,当时称九堡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33.3公顷。始建初期,九堡镇政府投资1.2亿元,建成11万伏变电所和日供水量1万吨的自来水供应站,并改造道路、绿化、排污等设施,形成区块成方、道路成网、绿树成荫、基础配套的良好环境。2000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2001年1月2日,以杭州私营经济园区和九堡镇工业园区为基础,组建成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干科技经济园,园区总面积455公顷(其中九堡区块370公顷,丁桥区块85公顷),九堡区块中工业用地219.7公顷,配套市政设施用地7.9公顷。园区以电子信息、机电设备、生物医药、软件开发与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

· ·340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建设基础设施,并广泛开展招商经贸活动。7月26日,签约引进项目14个、投资额5.57亿元。2002年,引进企业22家,完成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四季青服装研发中心土建工程,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亿元,利税总额829万元。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城区达标工业园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年引进项目52个、实际到位资金4.39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增至2.74亿元。次年,列入省级保留园区,获市“块状经济先进单位”称号。2004-2005年,共引进项目106个,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由10.8亿元增至21.9亿元,税收由4041万元增至8027万元。基本形成机械电子和服装设计、制造、展示的产业特色。

二、西湖科技经济园区

2000年,西湖区在原三墩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设立西湖区科技经济园区,当时面积1.7平方公里,后因浙大新校区建设需要,园区重新选址。西湖科技经济园区位于西湖区三墩镇,邻绕城高速公路东侧、留祥路北侧,与浙大紫金港校区隔路相望,规划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800亩,占60%;行政综合服务用地150亩,占15%;道路、绿化及市政配套用地1050亩,占35%。规划各类建筑总面积16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3亿元。重点鼓励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与精细化工等高新科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2000年7月,园区管委会成立,并从区财政拨款2500万元注册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4月,园区经市规划批准,8月29日一期基础设施开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开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06年11月区块进园企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开工面积131万方,累计竣工面积97.8万平方米,区块竣工投产企业已达33家,区块自2002年10月开始有产值税收体现以来,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1.15亿元,税收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178万元。区块效益已逐步显现,已成为西湖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2年园区先后被列入杭州市重点培育园区、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先后获“杭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先进集体”、“杭州市块状经济达标单位”2006年4月区块荣获“2005年度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到2005年为止,园区共引进投资主体52家,协议总投资超过38.5亿元,引进企业单位投资总额超过5500万元,投资密度超过200万元/亩。先后引进了以浙大网新、银江科技为代表的IT企业,以艾康生物、诗洁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国电机械、永创机械等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企业和美浓丝网、富春印务为代表的

·341·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高端电子印刷企业,园区已基本形成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基地。

三、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

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转塘科技经济区块,距离杭州市中心12公里,距名闻天下的西湖10公里。区块紧邻320国道、绕城高速公路和杭千高速公路,杭富沿江大道穿区块而行,交通十分便捷。区块东临著名的钱塘江,南接风景秀丽的灵山风景区,西靠旅游景点密集的旅游中心集镇——转塘镇,北依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及龙坞景区。区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环境怡人,景观优美,周边是杭州未来最具高尚的住宅集中地之一,可称谓是风景区中的科技经济区块。

区块于2002年经杭州市规划局批复成立,2005年9月完成规划调整,总用地227.7公顷。一、二期1053亩用地已完成农转用手续,该范围内基础设施市政配套工程基本达到“八通一平”标准。杭州卷烟厂“十一五”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德力西高新产业项目、嘉德威生物科技产业基地、方泰金融设备产业基地等14个项目相继入园。

区块拟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和以旅游产品为主导的都市型产业、动漫文化产业及企业总部型产业,并规划建设4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综合地块以重点发展商务、休闲商业配套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基地;工业地块拟打造都市型工业基地;科研地块以建设企业地区性管理总部办公、研发、销售中心为主的企业总部经济基地;科研兼容工业地块拟大力发展高科技核心产品制造、总装中心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区块旨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合理引导科研产业的健康有机地发展,使区块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高科技产业区块。

四、拱墅科技经济园

拱墅科技经济园是根据杭政[2001]2号文件精神成立的,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配套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2.76平方公里,分一园三点,即符祥、康桥科技经济园和浙江杭州轴承科技工业园。2000年7月,拱墅区人民政府投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拱墅区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建设、运作的经济实体。2001年4月,区政府在园区设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拱墅科技经济园管理委员会,对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协调管理。截止到2004年上半年,园区共引进项目80个,投资总额30亿元,注册资本达13.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5200万美元,其中科技型企业占60%。引进项目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

· ·342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工程、商务印刷、机电一体和新型材料等行业。

五、上城科技经济园

根据杭政[2001]2号文件精神,成立了杭州市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上城科技经

济园。园区位于杭州市莫干山路北端,已颇具规模,集标准厂房、专业厂房、公建、

仓储后勤为一体,规划总用地面积200公顷。园区重点鼓励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主导行业。

六、下城科技经济园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城科技经济园是根据杭政[2001]2号文件精神成立。园区位于杭城北部,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首期500亩土地已开发建成。园区总投资1亿多元,已建成标准厂房9.5平方米。下城科技经济园共有入园企业50余家,行业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器、金属制品、化工材料、服装医药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七、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余杭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于1995年4月29日建立,位于在省级余杭经济开发区南片,东至环城东路,南至荷花路、振兴路,西至禾丰港,北至320国道、横塘支路和北沙路。规划控制面积为2.2平方公里。到1997年11月,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2001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验收,成为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园区与余杭经济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区多园”模式,具体由余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余杭市科委主要负责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工作。为了加强对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领导,促进园区建设更快形成规模,成为新型工业示范区,建立余杭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联席会议制度。2001年12月,区政府建立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的领导和管理。

1995年11月21日,余杭市科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制订并公布实施《余杭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及优惠政策实施意见》(1997年改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定了现阶段高新技术范围、高新技术企业具备的条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和扶持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决定,每年在技术改造项目经费中划出300万元,银行安排专项贷款500万元,用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1999年4月9日市政府出台了《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及其实施意见》,其中,有《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园区外经

·343·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外贸管理实施意见》、《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实施意见》、《园区劳动人事管理实施意见》、《园区财政税收管理实施意见》和《园区进区项目审批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批实施意见》等6个方面内容。

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初期,仁德药业公司、余杭市无线电厂、杭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进入园区。到1996年园区内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10家,总销售额达到6亿元,利税1.61亿元,占经济开发区总销售收入和利税的74%和85%。到2002年,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引进各类企业81家。重点发展以国家光仪中心余杭基地为主的光电一体化;以华东医药、天力、天元生物医药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南都电源、华融兴业投资公司为主的能源和新材料。到2003年底,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已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

2001年建成国家光仪余杭基地,基地内的迪奥科技公司和亿奥光电公司得到迅速发展。金城科技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激光数码扩彩系统产业化示范项目,已由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

八、余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2002年10月26日,余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正式开园。高新农业开发区首批规划开发面积3.3平方公里,分为7大功能区:高新农业创业园区(面积1060亩)、设施瓜果生产区(面积约250亩)、名优水生作物水产区(面积约650亩)、名特花卉苗木区(面积约880亩)、农产品加工区(面积约760亩)、观光休闲农业区(面积约360亩)、科技培育服务区(面积约360亩)。

2003年12月,开园一年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同年9月,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13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之一。

在园区内,建立了浙江大学农业专家创业园、复旦大学生态与环境创业园、浙江省农业科技人才创业园。有14个项目落户开发区,浙江大学5位专家合股的杭州格林森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150万元,租地340亩,生产无公害水果及种子苗,入驻浙江大学农业专家创业园;复旦大学专家与浙江华立环境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杭州华复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地100余亩,生产无土栽培草坪,成为复旦大学生态与环境产业创业园;入驻该园的还有复旦大学专家和客商杨贵启合作的杭州复科红杉有限公司,租地200余亩,生产红豆杉苗和红豆杉;以华立集团为主投入的浙江华立环境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租地140余亩,借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生产高档花卉苗木容器苗;中日合资的浙江佳伊乐食

· ·344

第六章 高新开发区与科技园区

品有限公司,注册91万美元,征地40余亩,进行蔬菜保鲜、调味品生产,产品销售日本;两名农业科技人员合股的杭州绿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租地近120亩,生产中华鳖及鳖苗和苗木;区农科所租地100亩生产无公害蔬菜;杭州和源食品有限公司租用25亩单体大棚,生产特色南瓜;杭州三家村藕粉厂征地25亩,对藕粉加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已投产),另租地50余亩引种莲藕新品种;宁波电力公司和新瑞公司合作的杭州宁电新瑞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0万元,征地10亩,生产高科技生物饲料;由科技人员合股投资的杭州天农生物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征地10余亩,生产高科技生物营养饲料;由农业科技人员为主合股投资的浙江丽雅园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征地57亩,租地47亩,从事东方百合等花卉为主的科研、生产和加工;水生作物种植大户曹寿洪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租地150余亩,引进茭白新品种;由浙江庆元诚达贸易有限公司为主投资的食用菌加工项目,征地25亩,从事食用菌加工出口。

九、淳安县千岛湖经济开发区

千岛湖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6月,系省级经济开发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千岛湖风景区内,规划面积28.3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6平方公里,现有南山、鼓山和珍珠半岛三大区块,南山综合区块和鼓山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珍珠半岛系科技区块已全面启动。

该开发区充分利用东连浦东、杭州,西接黄山的独特区位优势,确立了以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外向型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采取超前投入抓基础、多头并进广招商、强化管理促服务等措施,有效推进了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籍以现代科学的运作模式,形成了简洁、快速、高效的办事程序和工作作风,“一个窗口对外”、“一颗公章生效”、“一条龙服务”、“实行项目代理服务”,一个个举措为投资者创造了施展抱负、实现愿望的环境和空间,也使开发区成为一个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投资创业热土。短短几年来,已累计引进200余家外来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协议利用资金40亿元,实际利用资金2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以投资7.8亿元的农夫山泉饮用水、农夫果园饮料为代表的水行业共计数十家落户入园,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农夫山泉、农夫果园、千岛湖啤酒、新安江牌罐头、妙品饮料;以中国工程院所属的精密仪器企业,美国鹰龙公司的精密机械企业为代表的机械行业相继落户入园;以中国恒信集团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企业也争相落户入

·345·

杭州市科技志(1986-2005)

园;以开发本地农产品为主的野娇娇特色食品有限公司,西西子丝绸有限公司、永成土特产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入园,这些入园企业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 ·3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4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