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 1445178569 - 14709

更新时间:2023-12-15 09: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 1.(2分)(2011?霞山区校级四模)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2分)(2009秋?宁波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图:

其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3.(2分)(2011?湖南一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甲烷的质量与甲烷的摩尔质量相等

B.28g氮气与40g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都是NA个 C.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18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4.(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已知:金属铈(稀土元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

4+3+

燃烧,遇水很快反应.(注: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Fe>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

CeI4+2H2↑

4+

2+

3+

3+

B.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2Fe═Ce+2Fe C.金属Ce保存时,应该隔绝空气和水

136138140142

D.铈的四种核素58Ce、58Ce、58Ce、58Ce,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5.(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碘酒、盐酸、牛奶、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硫酸铜晶体、HD ③电解质:明矾、醋酸、硫酸钡

第1页(共27页)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浓硫酸 ⑤同位素:

C、

C、

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6.(2分)(2013秋?思明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C.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7.(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摩尔质量关系为:2M (甲)=M (乙)+M (丙) C.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8.(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如图示意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点燃后,为维持

燃烧继续,正确的操作是( )

A.铁丝应始终置于集气瓶瓶口位置 B.迅速将铁丝插入集气瓶接近瓶底位置 C.将铁丝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 D.铁丝应不断上下移动 9.(2分)(2011秋?柯城区校级期末)“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第2页(共27页)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反应分离”环节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0.(2分)(2010秋?台州期末)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11.(2分)(2010秋?宁波期末)对于某些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

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

+

C.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12.(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

A.将Na2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蓝(Cl2)

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13.(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干燥

14.(2分)(2013?渭南二模)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0.3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0~b间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3HSO3+IO3═3SO4+I+3H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第3页(共27页)

2﹣

+

C.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加入的KIO3为0.18mol D.b点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KI或NaI,b~c间的还原产物是I2 15.(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

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Na+、K+、Cu2+

等离子 B.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等 C.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D.用pH计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1个选项正确) 16.(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如图装置进行蒸馏实验

B.用如图装置吸收氯化氢气体

C.用酒精提取溴水中的溴

D.用如图装置灼烧小苏打制取少量的苏打

第4页(共27页)

17.(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C和CuO在高温下反应可能生成Cu、Cu2O、CO2、CO.现将1g碳粉跟8g CuO混合,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并收集残余的气体,测得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1g,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0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固体混合物时,有0.6 g碳参加了反应 B.试管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共转移电子0.15 mol C.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7.2 g D.反应生成铜和氧化亚铜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 18.(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Ba、CO3、SO4,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无法确定K 存在

2﹣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

C.Cl 可能存在

2+2+

D.Ba 一定不存在,Mg 可能存在

19.(3分)(2015春?宁德期中)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mol

20.(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法错误的是( )

A.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mol

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

(A﹣N+m)mol B.

(A﹣N)mol C.

(A﹣N)mol D.(A﹣N+m)

1

+

+

2+2+2﹣2﹣

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

C.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mol≤ne≤amol

第5页(共27页)

三、填空题(共47分) 21.(8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熔融氯化钠 ②浓硫酸 ③Cu ④蔗糖 ⑤CH3COOH ⑥NaHCO3 ⑦酒精 ⑧液溴,填空回答:(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写出⑤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⑤ ;⑥ .

22.(4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KClO3+NH4NO2→KCl+NH4NO3

(1)指出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 (2)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3.(1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元素X、Y、Z质子数都小于18,并且质子数X+Y=Z.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Z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则

(1)X是 ,Z是 .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3)X、Z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和B,A中原子个数比为1:2,则A的摩尔质量

是 ,B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1,实验室常用B制备少量的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名称 .

24.(10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1)Ⅰ图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Ⅱ图中褪色的是 (填“a”或“b”),Ⅱ图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将铜丝换成铁丝,做Ⅲ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铁丝也能点燃的理由是 (填选项字母).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 B.Fe的熔点比Cu高 C.Fe的密度比Cu小 D.Fe的金属性比Cu强

3735

(4)实验室也可用氯酸钾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当使用KClO3与HCl制备时,所得氯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保留一位小数)

(5)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 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请写出该方法制备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5.(1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某化学实验小组需要2mol?L现用NaCl固体来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NaCl g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序号) .

第6页(共27页)

﹣1

的NaCl溶液98ml,

A.药匙 B.酒精灯 C.托盘天平 D.烧杯 E.玻璃棒 F.洗瓶 G.蒸发皿 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能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填序号). ①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与NaCl固体位置放反(1g以下用游码)

②所称取的NaCl固体含有其他杂质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4)该实验小组用上述配制的溶液进行如右图所示的电解实验.

①写出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电解时,将Y极(阳极)生成的物质通入盛有NaI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入四氯化碳充分震荡,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B.溶液分层,上层橙红色,下层无层 C.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溶液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层

③写出工业用Y极生成的物质来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6.(8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实验室通常用该原理制取少量Cl2.现将214.5gCa(ClO)2放入500 mL 12.0 mol/L的浓盐酸中,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9.2 L.试计算: (1)该反应消耗的氧化剂的质量是

(2)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第7页(共27页)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 1.(2分)(2011?霞山区校级四模)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考点:化 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专题:化 学应用. 分析:题 干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共同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而科恩(美)和波普尔(英)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解答:解 :A、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故A正确;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不再需要试验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故C错误; D、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 题考查化学科学中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分)(2009秋?宁波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图:

其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考点:原 子构成;化学史. 专题:原 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 据化学史和人们的认知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解 :(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2)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第8页(共27页)

(4)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选A. 点评:本 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3.(2分)(2011?湖南一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甲烷的质量与甲烷的摩尔质量相等

B.28g氮气与40g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都是NA个 C.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18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考点:阿 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 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 、根据质量的单位与摩尔质量的单位不同判断; B、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氮气为双原子分子; C、钠为1价金属,根据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失去的电子数; D、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重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解答:解 :A、1mol甲烷的质量为16g,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二者的单位不同,故A错误; B、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氮原子,40g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氩原子,二者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 C、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反应变成钠离子失去0.1mol电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 D、18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9mol,0.9mol重水中含有9mol电子,所含的电子数为9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4.(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已知:金属铈(稀土元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注: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Fe>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

CeI4+2H2↑

4+

2+

3+

3+

4+

3+

B.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2Fe═Ce+2Fe C.金属Ce保存时,应该隔绝空气和水

136138140142

D.铈的四种核素58Ce、58Ce、58Ce、58Ce,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考点:氧 化还原反应;同素异形体. ﹣分析: 、氧化性:Ce4+>Fe3+>I,不会生成CeI4; A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即可; C、根据题中信息分析;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位素. ﹣4+3+解答: :解A、由于氧化性Ce>Fe>I,铈溶于氢碘酸,产物不会生成CeI4,应该是CeI3,第9页(共27页)

故A错误; B、离子方程式中,Ce+2Fe=Ce+2Fe,左边总电荷为+8,右边总电荷为9,电4+2+3+3+荷不守恒,正确应为Ce+Fe=Ce+Fe,故B错误; C、铈(稀土元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所以金属Ce保存时,应该隔绝空气和水,故C正确; 136138140142D、核素58Ce、58Ce、58Ce、58Ce,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故它们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性质、同位素等知识,主要是考查分析、利用信息,信息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5.(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碘酒、盐酸、牛奶、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硫酸铜晶体、HD ③电解质:明矾、醋酸、硫酸钡 ④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浓硫酸 ⑤同位素:

C、

C、

C.

4+2+3+3+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考点:混 合物和纯净物;同位素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① 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③根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④根据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进行分析; ⑤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元素同位素. 解答:解 :①碘酒是碘单质溶于酒精形成的混合物、盐酸的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牛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①错误: ②CaCl2、烧碱、硫酸铜晶体是化合物,HD是氢气分子不是化合物,故②错误: ③明矾是硫酸铝钾晶体、冰醋酸属于酸、硫酸钡是盐,都是电解质,故③正确: ④干冰是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水属于纯净物、浓硫酸是混合物、水晶是二氧化硅属于纯净物,故④错误: ⑤C、C、C属于碳元素的同位素,故⑤正确,故选B. 点评:本 题考查混合物、电解质、化合物、同素异形体等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6.(2分)(2013秋?思明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C.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考点:物 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 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 .气体体积不同,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可能相同; ﹣1

第10页(共27页)

B.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C.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大小,分子大小可以忽略; D.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大小,容易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 解答:解 :A.不同气体,体积不同,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可能相同,可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故B正确; C.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大小,分子大小可以忽略,分子数目一定,气体体积取决于分子之间的距离,故C正确; D.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容易被压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 题考查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7.(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1﹣1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摩尔质量关系为:2M (甲)=M (乙)+M (丙) C.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考点:阿 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摩尔质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图示可以推出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由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则乙为单质,化学式可表示为A2,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由图示可以推出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解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则乙为单质,化学式可表示为A2,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 A.由上述分析可知,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故A正确; 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则2Mr(甲)=3Mr(乙)+Mr(丙),故B错误;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有单质生成,A元素化合价一定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反应的特点是化合物生成单质,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为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 题以微观示意图的形式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微观的分子结构分析物质的组成,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逐项分析,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第11页(共27页)

8.(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如图示意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点燃后,为维持

燃烧继续,正确的操作是( )

A.铁丝应始终置于集气瓶瓶口位置 B.迅速将铁丝插入集气瓶接近瓶底位置 C.将铁丝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 D.铁丝应不断上下移动 考点:氯 气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铁 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铁丝点燃后,为维持燃烧继续,可使铁丝与氯气充分接触,应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铁丝点燃后,为维持燃烧继续,可使铁丝与氯气充分接触,应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如铁丝始终置于集气瓶瓶口位置或迅速将铁丝插入集气瓶接近瓶底位置,则生成的氯化铁将氯气与铁隔绝,可使反应不再进行,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氯气和铁的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难度不大. 9.(2分)(2011秋?柯城区校级期末)“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

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反应分离”环节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考点:碳 族元素简介. 专题:信 息给予题. 分析:根 据题中信息可知,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 两种物质,捕捉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Na2CO3和CaO在溶液中反应得到NaOH和CaCO3. 解答:解 :A.碳酸钙的分解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消耗能量,故A正确; B.根据流程图知,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两种物质,故B正确; 第12页(共27页)

C.“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目的是通过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反应分离中,碳酸钠和氧化钙、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明确各个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整体上把握,难度不大. 10.(2分)(2010秋?台州期末)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考点:胶 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 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 .溶液最稳定,其次是胶体,浊液不稳定; B.用放大镜观察无法观察到纳米级微粒; 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氢氧化铁胶体和Fe(OH)3悬浊液都呈红褐色. 解答: :A.这两种分散系中,Fe(OH)3胶体是较稳定的,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解Fe(OH)3悬浊液,故A错误; B.用放大镜观察无法观察到纳米级微粒,所以无法观察到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粒,故B错误; C.胶体的胶粒对光发生散射,所以,用光束照射Fe(OH)3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和Fe(OH)3悬浊液都呈红褐色,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判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题目较简单. 11.(2分)(2010秋?宁波期末)对于某些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

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

+

C.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考点:常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 子反应专题. 分析:A 、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氯化钡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有可能氯化银; C、氯化钠中产生沉淀的只有氯离子,沉淀为氯化银; D、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离子很多,如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解答:解 :A、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不一定有碳酸根存在,故A错误; 2﹣

第13页(共27页)

B、产生沉淀可能是硫酸钡,还可能是氯化银,原溶液不一定有硫酸根存在,故B错误; +C、产生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故无法判断原溶液存在的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阴阳离子的检验,难度不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12.(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

A.将Na2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蓝(Cl2)

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考点:氯 、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 气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含有HClO、Cl2,具有氧化性,氯+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含有H,具有酸性,以此解答. 解答: :A.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气体,与氢离子有关,故A不选; 解B.氯水中含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使溶液变蓝,故B不选; C.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氯离子有关,故C不选; D.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使红色布条褪色,而不是HCl,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 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氯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13.(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干燥 考点:化 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除 杂时要除去杂质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且要操作方便,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加热时,铁和碘反应生成碘化亚铁,所以不能采用加热方法除杂,故A错误; B.加入KOH时采用氯化镁杂质,但引进新的杂质KCl,应该用适量NaOH除杂,故B错误; C.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杂质,如果是固体,应该采用加热方法除杂,加入过量NaOH,会引进新的杂质,故C错误; D.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抑制氯气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H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 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除杂问题,明确物质性质及常见除杂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除杂的关键是“除去杂质,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第14页(共27页)

14.(2分)(2013?渭南二模)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0.3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b间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3HSO3+IO3═3SO4+I+3H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C.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加入的KIO3为0.18mol D.b点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KI或NaI,b~c间的还原产物是I2 考点:离 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计 算题. ﹣﹣﹣﹣﹣分析: 原性HSO3>I,所以首先是发生以下反应离子方程式:IO3+3HSO3═I+3SO42还﹣﹣

2﹣

+

+3H,继续加入KIO3,氧化性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离﹣﹣+子方程式是IO3+6H+5I═3H2O+3I2,根据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各个点的产物. ﹣﹣﹣﹣﹣解答: :还原性HSO3>I,所以首先是发生以下反应离子方程式:IO3+3HSO3═I解﹣﹣﹣2﹣+++3SO4+3H,继续加入KIO3,氧化性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离子方程式是IO3+6H+5I═3H2O+3I2, A.0~b间没有碘单质生成,说明碘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加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0.3mol,亚硫酸氢根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生成碘离子,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3HSO3+IO3═3SO4+I+3H,故A正确; B.a点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04mol,根据碘酸钾和亚硫酸氢钠的关系式知,消耗NaHSO3的物质的=﹣﹣﹣﹣﹣+﹣﹣+﹣2﹣﹣+=0.12mol,故B正确; ﹣C.根据反应2IO3+6HSO3═2I+6SO4+6H,0.3mol NaHSO3的溶液消耗KI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碘离子的量为0.1mol,设生成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根据反应IO3+6H+5I═3H2O+3I2,消耗的KIO3的物质的量为耗碘离子的物质的量=﹣﹣2﹣++﹣mol,消,剩余的碘离子的物质的量=(0.1﹣)mol,当溶液中n(I):n(I2)=5:2时,即(0.1﹣)mol:xmol=5:2,x=0.024mol,根据原=0.108mol,故C错误; 子守恒知,加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0.1mol+D.根据图象知,b点碘酸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碘离子,所以其还原产物可能是碘化钠或碘化钾,b﹣c段内,碘离子部分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所以b~c间的还原产物是I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有关知识,明确氧化性、还原性前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结第15页(共27页)

合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易错点是C,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并结合原子守恒计算,难度中等. 15.(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Na、K、Cu等离子 B.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等 C.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D.用pH计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化 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分析:A .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 B.元素分析仪可测定元素种类; C.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不同的,形成特征谱线; D.pH计可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解 :A.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不能确定离子,故A错误; B.元素分析仪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可同时对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质中C、H、N、S、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故B正确; C.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不同的,形成特征谱线,所以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故C正确; D.PH计所测量的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它用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 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对于D来说,我们可能较为陌生,学习中注意开拓视野,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1个选项正确) 16.(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如图装置进行蒸馏实验

B.用如图装置吸收氯化氢气体

第16页(共27页)

C.用酒精提取溴水中的溴

D.用如图装置灼烧小苏打制取少量的苏打

考点:化 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 .蒸馏时,蒸馏烧瓶需要垫石棉网; B.HCl极易溶于NaOH溶液,为防止倒吸,导致漏斗不能伸入液面下; C.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 D.灼烧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解答:解 :A.蒸馏时,蒸馏烧瓶需要垫石棉网,该装置中没有垫石棉网,故A正确; B.HCl极易溶于NaOH溶液,为防止倒吸,导致漏斗不能伸入液面下,如果导致的漏斗伸入液面下,则易产生倒吸现象,故B错误; C.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应该选取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 D.灼烧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坩埚,所以灼烧小苏打需要用坩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 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仪器的选取、尾气处理、萃取剂的选取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原理,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从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的评价性进行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7.(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C和CuO在高温下反应可能生成Cu、Cu2O、CO2、CO.现将1g碳粉跟8g CuO混合,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并收集残余的气体,测得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1g,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0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固体混合物时,有0.6 g碳参加了反应 B.试管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共转移电子0.15 mol C.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7.2 g D.反应生成铜和氧化亚铜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 考点:有 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生 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NaOH溶液,收集残余气体.测得溶液增重的1.1g为二氧第17页(共27页)

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0.025mol, 的体积为560mL为CO的体积,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A.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m=nM计算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 B.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目; C.碳粉与CuO的总质量减去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质量即为反应后的试管中固体混合物总质量; D.根据氧原子守恒计算反应后试管中固体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铜元素守恒计算反应生成铜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 :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NaOH溶液,收集残余气体.测得溶液增重的1.1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CO2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0.025mol, 560mL气体为CO的体积,则CO的物质的量为:A.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和,所以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025mol+0.025mol)×12g/mol=0.6g,故A正确; B.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025mol×4+0.025mol×2=0.15mol,故B正确; C.生成的CO2和CO的总质量为:0.025mol×44g/mol+0.025mol×28g/mol=1.8g,所以反应后试管中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1g+8g)﹣1.8g=7.2g,故C正确; D.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n(CuO)==0.1mol,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为:0.025mol×2+0.025mol×1=0.075mol,反应后氧原子存在于氧化亚铜中,所以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75mol=0.025mol,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25mol×2=0.05mol,反应生成铜和氧化亚铜的总物质的量为0.075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 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较强,解答关键是根据原子守恒进行计算,注意守恒思想在混合物计算的运用方法,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8.(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Ba、CO3、SO4,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无法确定K 存在

2﹣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

第18页(共27页)

+

+

+

2+2+2﹣2﹣

C.Cl 可能存在

2+2+

D.Ba 一定不存在,Mg 可能存在 考点:常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 子反应专题. ﹣﹣﹣分析: 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 ①+②0.04mol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并且物质的量为0.04mol; ③2.33g为硫酸钡,6.27g为硫酸钡和碳酸钡; 再根据电荷守恒,得出一定存在钾离子. ﹣﹣﹣解答: :①与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的离子有Cl、CO32、SO42; 解②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气体是氨气,故一定有铵离子0.04mol; ③不溶于盐酸的2.33g为硫酸钡,物质的量是0.01mol;6.27g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

碳酸钡质量为6.27g﹣2.33g=3.94g,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故一定存在CO3﹣2﹣2+2+、SO4,因而一定没有 Mg、Ba; 2﹣n(CO3)=0.02 mol, +2﹣再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NH4)=0.04mol;c(﹣)=2c(CO3)+2x2﹣+(SO4)=0.06mol,故一定有K,至少0.02mol; ++2﹣2﹣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4、K、CO3、SO4,一定没有的离子﹣2+2+Mg、Ba,可能存在Cl; A、根据以上推断,一定存在钾离子,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故B错误; C、可能存在氯离子,故C正确; 2+2+D、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Mg、B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 题考查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用电荷守恒推断离子的存在,是本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做题时需要细致分析,本题难度中等. 19.(3分)(2015春?宁德期中)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N+m)mol B.

(A﹣N)mol C.

(A﹣N)mol D.(A﹣N+m)

1

2mol 考点:物 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原子构成. 分析: 的质量数为A,X含N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HmX分子中质子数为(A﹣N+m),根据n=计算HmX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质子物质的量. 解答: :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HmX分子中质子数为(A﹣解N+m),其摩尔质量为(A+m)g/mol,则ag HmX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 mol, 故选A. 点评:本 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原子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第19页(共27页)

20.(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法错误的是( )

A.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mol 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11,则溶液中

=

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

C.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mol≤ne≤amol

考点:氧 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 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当n(KOH)=amol时,C由K原子守恒可知,a=n(KCl)+(KClO)+n(KClO3),由电子守恒可知,n(KCl)=(KClO)+n(KClO3)×5,由产物的组成可知n(K)=n(Cl),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不生成KClO时KClO3的理论产量最大,由电子守恒可知,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3)=n(KOH),故n(KClO3)=n(KOH)=a mol,故A错误; 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令n(ClO)=1mol,反应后c(Cl):c﹣﹣﹣﹣(ClO)=11,则n(Cl)=11mol,电子转移守恒,5×n(ClO3)+1×n(ClO)=1×n﹣﹣﹣(Cl),即5×n(ClO3)+1×1mol=1×11mol,解得n(ClO3)=2mol,则溶液中=,故B正确; C.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mol,故C正确; D.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3)=n(KOH),故n(KClO3)=n(KOH)=a mol,转移电子最大物质的量=a mol×5=a mol,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n(KClO),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n(KOH),故n(KClO)=n(KOH)=a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amol×1=amol,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mol≤ne≤amol,故D错误; 第20页(共27页)

故选AD. 点评:本 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电子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共47分) 21.(8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有以下几种物质①熔融氯化钠 ②浓硫酸 ③Cu ④蔗糖 ⑤CH3COOH ⑥NaHCO3 ⑦酒精 ⑧液溴,填空回答:(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⑥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④⑦ ;

(2)写出⑤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⑤ CH3COOH?CH3COO+H ;⑥

﹣+

NaHCO3═Na+HCO3 . 考点:强 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⑤CH3COOH 为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⑥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解答:解 :(1)①熔融氯化钠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为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 ②浓硫酸为硫酸的浓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蔗糖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只存在蔗糖分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

+

⑤CH3COOH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CH3COOH?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⑥NaHCO3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属于强电解质; ⑦酒精水溶液中都只存在乙醇分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⑧液溴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①⑥;④⑦; (2)⑤CH3COOH 为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出乙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⑥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故答案为:CH3COOH?CH3COO+H;NaHCO3═Na+HCO3. 点评:本 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注意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 22.(4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KClO3+NH4NO2→KCl+NH4NO3 (1)指出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KClO3 ,被氧化的元素是 N ;

﹣+第21页(共27页)

(2)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考点:氧 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氧 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1)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得到电子,得失电子相等,即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解答: :解(1)反应KClO3+NH4NO2→KCl+NH4NO3中,化合价降低的Cl元素所在的反应物KClO3是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的NH4NO2中+3价的N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故答案为:KClO3;N; (2)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NH4NO2→KCl+NH4NO3中,化合价升高的N元素失去2mol电子,化合价降低的Cl元素得到6mol电子,得失电子相等,即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6mol,根据电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为:KClO3+3NH4NO2═KCl+3NH4NO3,电子转移情况为:,故答案为:. 点评:本 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电子转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3.(13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已知元素X、Y、Z质子数都小于18,并且质子数X+Y=Z.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Z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则

(1)X是 H ,Z是 O .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N2O5 . (3)X、Z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和B,A中原子个数比为1:2,则A的摩尔质量是 18g/mol ,B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1,实验室常用B制备少量的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O2↑ .

第22页(共27页)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名称 硝酸铵 . 考点:原 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原 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元 素X、Y、Z质子数都小于18,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为H元素;Z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由于质子数X+Y=Z,故Y质子数=8﹣1=7,故Y为N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 :元素X、Y、Z质子数都小于18,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X为H元素;Z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电子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由于质子数X+Y=Z,故Y质子数=8﹣1=7,故Y为N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X是H元素,Z是O元素.Y为N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H;O;; :=2:5,故该化合物为(2)m(N):m(O)=7:20,可知n(N):n(O)=N2O5, 故答案为:N2O5; (3)H、O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A和B,A中原子个数比为1:2,则A为H2O,则A的摩尔质量是18g/mol,B中两原子个数比为1:1,则B为H2O2,实验室常用H2O2制备少量的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8g/mol;2H2O22H2O+O2↑; (4)H、N、O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H、N、O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为NH4NO3,该盐的名称为硝酸铵, 故答案为:硝酸铵. 点评:本 题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关键是推出X、Y、Z三种元素,注意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度不大. 24.(10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第23页(共27页)

(1)Ⅰ图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2)Ⅱ图中褪色的是 b (填“a”或“b”),Ⅱ图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NaCl+NaClO+H2O .

(3)将铜丝换成铁丝,做Ⅲ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铁丝也能点燃的理由是 D (填选项字母).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 B.Fe的熔点比Cu高 C.Fe的密度比Cu小 D.Fe的金属性比Cu强

3735

(4)实验室也可用氯酸钾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当使用KClO3与HCl制备时,所得氯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70.7 (保留一位小数)

(5)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 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请写出该方法制备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SO4+H2O . 考点:氯 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2)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水; (3)Fe的金属性比Cu强,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4)KClO3+6HCl=KCl+ClCl↑+Cl2↑+3H2O,据此分析; (5)在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反应生成ClO2. 解答: :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73535353735(2)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发育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b褪色;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b;Cl2+2NaOH═NaCl+NaClO+H2O; (3)将铜丝换成铁丝,做Ⅲ实验,结果也能点燃,因为Fe的金属性比Cu强,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故答案为:D; 3735353537353537(4)KClO3+6HCl=KCl+ClCl↑+2Cl2↑+3H2O,反应产物中有一个ClCl和两个Cl2,则氯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5=70.7; 故答案为:70.7; (5)在酸性条件下,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反应生成ClO2,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SO4+H2O; 故答案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SO4+H2O. 点评:本 题考查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24页(共27页)

25.(12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某化学实验小组需要2mol?L的NaCl溶液98ml,现用NaCl固体来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NaCl 11.7 g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序号) BG .

A.药匙 B.酒精灯 C.托盘天平 D.烧杯 E.玻璃棒 F.洗瓶 G.蒸发皿 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能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①②⑤ (填序号). ①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与NaCl固体位置放反(1g以下用游码)

②所称取的NaCl固体含有其他杂质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4)该实验小组用上述配制的溶液进行如右图所示的电解实验.

①写出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

②电解时,将Y极(阳极)生成的物质通入盛有NaI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入四氯化碳充分震荡,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B.溶液分层,上层橙红色,下层无层 C.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溶液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层

③写出工业用Y极生成的物质来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ClO)2═Ca2+CaCl2+2H2O .

考点:配 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原理. 分析:( 1)根据实验室无98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出100mL溶液来计算;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 (3)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4)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氯气;依据第25页(共27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 ②阳极上是Cl放电生成Cl2,通入盛有NaI溶液的试管中能将I2置换出,再加入四氯化碳充分震荡则能将碘单质萃取出,根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小来分析现象; ③工业上漂白粉是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来制取. 解答:解 :(1)实验室无98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100mL容量瓶配制出100mL溶液,故所需的NaCl的质量m=nM=CVM=2mol/L×0.1L×58.5g/mol=11.7g,故答案为:11.7g;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实验过程中需要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洗瓶等仪器,则不需要BG,还缺少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BG;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与NaCl固体位置放反(1g以下用游码),会导致药品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所称取的NaCl固体含有其他杂质,则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低; ③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 ⑤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导致溶质的损失,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选①②⑤; (4)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价,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价,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②阳极上是Cl放电生成Cl2,通入盛有NaI溶液的试管中能将I2置换出,再加入四氯化碳充分震荡则能将碘单质萃取出,由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溶液分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水在上层,呈无色,故选C; ③工业上漂白粉是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来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ClO)故答案为:2Cl2+2Ca(OH)(ClO) 2═Ca2+CaCl2+2H2O,2═Ca2+CaCl2+2H2O;点评:本 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并考查了电化学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 26.(8分)(2014秋?杭州校级期中)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实

第26页(共27页)

验室通常用该原理制取少量Cl2.现将214.5gCa(ClO)2放入500 mL 12.0 mol/L的浓盐酸中,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9.2 L.试计算: (1)该反应消耗的氧化剂的质量是 125.1g

(2)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mol/L . 考点:化 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由 题可知,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该反应属于归中反应),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变成稀盐酸,即无法与次氯酸钙反应继续生成氯气了,只能生成次氯酸.通过题中给出的氯气的体积,可计算出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用反应前的浓盐酸中的HCl的物质的量减去前面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不再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氯气时的剩余HCl的物质的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因为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9.2 L,(Cl2)n==1.75mol/L,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1 4 2 n(Ca(ClO)2) n1(HCl) 1.75mol 计算得到:n(Ca(ClO)2)=0.875mol; n1(HCl)=3.5mol;所以氧化剂m(Ca(ClO)2)=0.875mol×143g/mol=125.1g, 答:该反应消耗的氧化剂的质量是125.1g; (2)由(1)化学方程式计算只显酸性的氯化氢和次氯酸钙反应的氯化氢物质的量=﹣0.875 mol=0.625 mol Ca(ClO)2+2HCl=CaCl2+2HClO 1 2 0.625mol n2(HCl) n2(HCl)=1.25 mol 反应后溶液中n(HCl)=0.5 L×12 mol/L﹣3.5 mol﹣1.25 mol=1.25 mol c(HCl)==2.5 mol/L; 答:反应后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 点评:本 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以及化学方程式计算,列关系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第27页(共2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4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