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终稿)

更新时间:2024-05-05 0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宿迁市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宿迁市 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提升帮办服务水平,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与帮办企业江苏杜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海洋多次深入交流,针对交流中所反映的行业发展问题,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形成了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调研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江苏杜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本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杜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1300万元,由国家级创新企业上海杜为化纤有限公司、金霞集团董事长张志明先生和美国海归材料学博士张伦生共同投资创办。该公司总占地面积54亩,一期总投资5300万元,现公司总有员工65人,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公司研发团队共有博士2名(其中留美博士1名)、硕士5名、本科13名、中大专12名。实现产值 万元,利税 万元,该公司是国家工信部审定的涤纶单丝和锦纶单丝行业标准的标准制定企业,多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持有6项专利,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已完毕。公司当前主要产品为TPEE弹性单丝、3D聚酯单丝、防尘吸附PPS单丝等,主要应用印刷丝网、筛网、织带、过滤材料、工业输送带、网管编织、电厂除尘及

1

空气净化等方面。该公司一系列单丝产品已得到了德国MULLER纺织、希腊 maribbon 纺织、三鼎织带、大发经编等一些国内外知名厂商的认可。随着这些新型产品的应用范围的不断开发扩展、市场成长及高利润率的实现,将给公司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一次重大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同时,材料的更新换代也会使原有的制造业体系产生颠覆性改变,进而引发产业革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2013年1月,市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支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宿迁市宿豫区承建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及湖滨新区承建市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聚酯材料、碳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光伏新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等等,计划到2015年末,年销售收入突破650亿元;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去年以来更是将功能材料作为我市“4+4”产业布局中重要一极进行打造,使其在高新技术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拉动我市产业技术进步。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的利好消息,以及多年来我市产业的原始积累,我市新材料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今年以来,在宏观环境仍然偏紧,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48亿元,产值增长18.3%,高于工业总产值7.3个百分点。苏美材料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

2

市,允有成新材料、双星彩塑等15家新材料企业进出口均超过1000万美元,吉创光电4条镀膜生产线试生产、斯迪克石墨烯电子导热膜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可成科技铝镁锌合金组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功能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90亿元,增长14%。目前,我市已集聚了吉创光电、秀强玻璃、双星彩塑和斯迪克新材料等一批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部分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集聚了恒力集团、江苏箭鹿纺织、江苏杜为新材料科技等一批高分子复合化纤材料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成为我市新材料产业方阵中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20余个总投资超过14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江豪新材料、康城新材料和德资企业科曼建筑科技已完成工商注册,即将开工建设。

二、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补链强链项目不多,新材料产业集聚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分子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缺少国际型领军企业。目前宿迁经济板块中,以德顺纺织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占有一席之地,但有一部分高分子材料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还长期停留在新材料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环节,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存在,制造业的利润比较微薄。当前,江苏省新材料企业科技创新活跃,企业研发创新了很多既具有市场价值、又处于国际国内领先的新产品,但是本地企业与省内上下游高端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畅,市场应用不足,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是新

3

兴产业,在一些前沿领域,产业链发展不足,配套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规模发展。产业链专题招商增强补链强链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提升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缺乏一批领头雁式龙头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价值链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价值“微笑曲线”利润最高的两端延伸,带动产业链的平均利润率提升。

(二)研发投入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业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品跟踪仿制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与技术,在高端产品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前高分子功能材料领域专利大多是对细枝末节的修补,原创性的核心专利少之又少,科研院所最新的高端概念产品尚未形成生产能力。新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大多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占比非常小,专利申请的主体结构与国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依赖进口,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支撑新材料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高端领军人才缺乏

2014年以来,全市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182人,培养知识更新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但是极度缺乏高层次科研人员和高技术领军型人才。科技成果和专利的数量、质量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我市专利申请量8785件、授权量4306件,分别仅占全省的2.09%和2.15%。虽然我市一直重视产业和

4

产品的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奖励措施,并逐年增加了科技投入经费。但我市的有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资金匮乏、条件简陋、设备落后、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领军型技术人才,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仍然较低,部分企业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弊端,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产业链中低端技术环节的研发上,产品更新换代慢,产业化能力低。部分企业缺乏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一级指标 自主创新环境 二级指标 人力资源基础得分 信息环境得分 研发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技术创新投入 R&D 人员占企业员工比重 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研发科技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比重 技术创新产出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 我市专利申请的授予量占全省比例 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增长能力 结构优化 效益提高 环境治理 16.24 13 21.51 13 19.13 13 2014年一级指标得分 6.73 位序 2012 4.01 2.40 0.12 0.18% 0.62% 1.06% 5.13% 0.9% 1.3% 4.08 4.50 3.70 6.07 位序 10 13 13 13 13 11 13 13 13 10 13 11 12 2013 4.05 2.40 0.20% 0.64% 1.15% 1.27% 6.78% 1.5% 1.8% 3.90 4.50 3.86 5.01 位序 9 13 13 13 13 9 13 13 13 11 13 10 13 2014 4.27 2.46 0.38% 0.98% 1.58% 6.29% 7.28% 1.3% 2.1% 3.80 4.50 3.44 4.50 位序 9 13 13 13 13 5 13 13 13 11 13 13 13 13 (四)企业家精神缺失,企业趋向于稳健经营,行政管理系统创新和冒险精神不足

在新材料产业变迁、企业治理变迁、资本市场变迁急速之下,部分企业家的思维或固化守旧,或出现浮躁心理,出现短视思维,进而影响企业长期研发投入以及向现代规范化企业治理转变。突出表现为在创业期,企业负责人凭借其草莽精神,迅速将其打造成区域知名企业。但是,在企业规模做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

5

其早期的草莽精神,不但无法有效推进企业发展,将成为规范企业治理的阻力。

(五)缺乏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前瞻性,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对产业未来发展影响估计不足

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工业化4.0背景下,企业对新变化的反应各不相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新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的尚缺乏前瞻性认识,特别是对于传统材料经过改良、改性后形成的新材料认识不足。无论从企业、项目、产品等各方面,目前还没有挖掘出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产品和项目,导致市场影响力不足。市场上新材料的大范围应用会导致下游产业从设备到生产方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很难控制和承受,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的更换和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原有材料的研发成本已经得到充分的摊销和释放,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成本正在处于高企阶段,所以会遭到传统材料企业的价格竞争,新产品将处于竞争劣势,导致多数应用领域和企业都处于观望态度,谁都知道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成本很大,多数企业承担不起。

三、我市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开展内拓外引活动,集聚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

在提升材料产业专精度上下功夫,根据产业门类发展趋势和前景,进一步细分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不仅明确到大类、中类,更应细化到小类甚至具体产品,有重点、有选择地加以聚焦发展。根据新材料产业细分方向,积极培育一

6

批带动能力强的“领头雁式”本土新材料企业,与产业链其他企业相互协助,形成产业发展的“雁阵效应”。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向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销售等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延伸,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围绕培育产业链、产业树,推动跨产业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套、深度交融,出台产业链招商目录,实施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高端环节项目以及能推动主导产业链式发展的关键项目,加快提升产业的粘合度,使整个产业的发展更加强劲、更有生命力。

当前在加强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市要实施“补链”工程,寻找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紧抓“微笑曲线”的两端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以实现产业关联发展的需要。

在这方面我帮办企业江苏杜为新材料公司正积极谋划,已与沿海发达地区很多上下游企业如恒力、大发、三鼎等接触,争取相关企业在宿迁及其周边地区的布局,为公司上游原材料采购及产品的市场销售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合作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演进

加大投入力度,以新型复合材料领域需求和行业技术规律发展为导向,促进企业建立研发战略,在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加大投入,开展原始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利用这些平台与国内外著名材料专家建立合作关系,

7

并采用灵活方式,邀请他们担任企业新材料领域专家或参与新产品研发。完善评价体系,允许新材料原始创新的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较为宽松的氛围,改变基础研究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现状。以产学研联盟为核心,建立“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合作平台,有效利用各方的优势力量,形成有效对接,将研发或技术优势变为业务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为此一方面要解决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合作平台中对合作各方的利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治理结构和运作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创新合作平台的技术成果(如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转化做文章。重点是加强新材料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企业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政策支持力度,激励大批的知识产权得到转化实施,切实将“纸上专利”转化为“知识经济”。总之要发挥我市本地政策、人才、科技、金融和渠道等方面优势,把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环节演进。

(三)积极实施引进高端人才战略,搭建高端人才事业发展平台,形成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依据我市新材料产业布局和重点细分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和引进高端的新材料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相对完善的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人才交流机制,把相关人才政策落实到实处。企业的发展就要确立正确的人才发展战略观,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其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便捷快速的道路就是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从我市人才状况来看,人才中最

8

稀缺、最核心的是高端人才。在高端人才中,最为匮乏、最为紧缺的是高端科技人才,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等新材料专业人才。

搭建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发展平台。以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心组织,对全市新产业人才做一次广泛调查。着重搞清企业基本情况及人才结构状况、制定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目录,畅通海外人才资源供给信息和宿迁市引智需求信息的渠道,使企业引才用才更有针对性。加大企业高管、人才专家与本地教育、科技资源的对接平台建设,开展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联合高校专家教授和知名企业高管成立专家讲师团;合理布局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不同人才培养机制,将未来新产业对人才需求要求纳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鼓励和引导企业结合实际,根据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措施,在工资福利、社会医疗保险、收益分配等方面主动向高层次人才倾斜。

(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示范引领能力的专家型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效能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面对本地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的现实,对于新材料领域企业,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敏锐市场意识,发挥企业家创新主导作用带领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开拓新事业,将激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演进,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

9

当前,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崇尚创业、实践创新”的热潮,改变当前部分企业 “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的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紧紧抓住我市实施的“万名宿商”培养计划,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懂管理、“站得高、看得远”,擅长资源运作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家队伍。

(五)积极采用信息新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培养一批“领雁型”新材料企业

企业的优势在研发和生产,移动互联网可以对企业在客户的交互、数字的精准营销以及对PC终端系统的改造有非常大的好处和优势,企业也要借助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材料产业中,互联网+”的趋势浪潮下,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的对称,形成尽可能开放的信息渠道,形成“政、产、学、研、用、金”透明的交叉网络,需求和反馈信息及时,最终目的是瞄准应用,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链条。

当前,一是要紧紧抓住我市年初排定的100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积极采用信息新技术,推进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帮助传统的材料企业在工艺流程改造、新材料业务制造、质量性能提升等领域提高信息系统化整合能力,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传统的材料制造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要探索建立新型材料企业间兼并重组的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围绕资本、技术、品牌、配套等归集成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整合信息咨询、金融支持、技术支撑、中介服务等相关功能和业务,通过支持企

10

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提高我市功能材料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新材料企业集团。

三是密切关注股市行情走向,做好利弊分析,把握好新材料企业上市推进的力度和节奏。围绕超前储备一批、积极培育一批、挂牌上市一批的要求,动态优化调整“新材料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库”,支持本地新材料企业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在场外市场股改挂牌。

2015年8月9日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4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