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课题开题论证书(2016)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05: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度 编号

2015 P4928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资助类别:一般资助 课题批准号:XJK015BZXX031

课题名称: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杨军 13974636933 主持人所在单位: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开题日期:

开题形式:专家论证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修订

一、开题论证后的数据表(修订数据后 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课题名称 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杨军 本科 零陵区杨梓塘小学 零陵区西江苑9栋 13974636933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姓名 邓忠义 李炳尧 尹 静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何会英 蔡 慧 刘 静 何 苑 蒋文玲 李君娥 李双全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研究专长 担任导师 1976-9 专业职务 最后学位 学习管理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年龄 52 46 36 33 30 31 32 33 职称、职务 中高/校长 中高/副校长 小高/校长 小高/校长 中一/备课组长 讲师 讲师 小高 小高 小高 研究专长 中小学教育管理 基础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 数学教育 小学教育管理 英语教育 养成教育 财务管理 教务管理 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 艺术教育 工作单位及部门 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零陵区杨梓塘小学 零陵区中山路小学 永州市江华三中 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 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 预期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2

二、开题论证后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1 2 3 4 5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2015-06-30 2015-12-31 2016-01-01 2016-12-31 2016-01-01 2016-12-31 2016-01-01 2016-12-31 2016-12-01 2017-05-30 阶段成果名称 导学框架:基于多元化课程的管理模型 导学框架维系下xxx学校多元化课程建设研究 导学框架维系下xxx学科多元化教学研究 xxx课例评析(名称待定) 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成果形式 论文 论文 论文或研究报告 案例 研究报告 承担人 杨军 邓忠义 汤银康 李炳尧 何会英 课题组 杨军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2016-12-30 2017-05-30 最终成果名称 xxx课例评析(名称待定) 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成果形式 案例 研究报告 负责人 课题组 杨军

3

三、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对校本课程的重视,催生了新的课程类型,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推动多元化课程在各中小学兴起。各中小学无论要寻求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都需要依托多元化课程来实现。随之,多元化课程建设中不合理现象也在上演,或者凭一时冲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或者只流于形式,做什么秀就开什么课,或者在任意介入,不同课程以不同方式牵着学生鼻子走,干扰正常的课堂生态。因此,多元化课程需要理念的统一、规则的对接、流程的贯穿。从管理角度看,必须有一个统筹兼顾的导学框架维系,才能保证学校多元化课程在一种常态下实施,全面优化基于多元化课程的教学实践。而这一诉求,从现存的文献来看,还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此,我们提出“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这一课题,尝试创建一个导学框架,使之成为“管理课程的课程”,为中小学多元化课程宏观布局与整体推进提供一个新的支撑。 2、选题意义 选题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管理游离于教学之外的局面,从管理角度切入教学,使管理“零距离”为教学服务,以有序的管理推进多元化课程建设。并强调师生共建共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课程学习,并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这在学校呼唤多元化课程、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同时,本课题将为多元化课程实施开发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如约课单、计分卡等,创新教学实践,推进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校园生活,并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贯穿三个基本认知:着眼师“导”生“学”的实践行为来推进课程建设 (符合实践论);立足导学的互动性建构推进课程多元化的管理体系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着手从探讨适合单一学科多元化的导学框架开始,逐步建构起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 (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立足这些认识,提出适合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体系,为教育学贡献新的理论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课程: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景,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本课题认为,课程是指现实的环境中,基于具体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指导活动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多元化课程:是指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形态构建起来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个性化体现多元化课程的主体特征,多样化体现课程的教材特征,

4

立体化体现课程的结构特征。多元化课程实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导学框架:是基于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是师生关于课程的共同理解模式。本课题所指导学框架由导学理念、导学规则与导学流程三大板块构成。 本课题以参与研究的中小学校(含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建构适合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导学框架并完成相关实证研究是课题的核心任务。 4、研究述评 后现代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多尔认为应把所有的课程参与者都看作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把课程变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卡普拉则认为课程实施应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等,他们带来一种课程多元化的观念与方法。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普遍能够接受多元的思想,并努力进行多元化教育的探索,作为教育的载体,课程也出现多元化。朱道立、张建明等人的研究偏向课程内容本身,认为要针对学生智能特点,设计出多元立体化和个别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 ;课程多元化在于开发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课程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李玉玺、方向、刘冬岩等人的研究触及到多元化课程的实施问题,李玉玺提出通过建立第四级课程——班级微课程,以实现课程多元化;方向通过对纽曼提出的“爱学习模型”的分析,指出这一模型将信息行为与学习行为联系在了一起,为学生面向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刘冬岩在阐述新加坡的“投入型”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指出,“教学改革要关注学生的投入状态”, “综合考虑、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 在实践层面,长春市103中学研发出了由学科延展性课程、德育课程、拓展课程和体验性课程等板块构成的“四色文化”课程体系。上海市金山区二小以“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推进校本课程多元化”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了以\阳光少年培养计划\为主要载体的学校课程框架。天津二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干,以校本课程有效衔接、社团实践拓展延伸为支撑\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学校先后开设了学科拓展类、科学探索类、感受人文类、多彩社团类等四大系列共112门校本课程。北师大附二中坚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基本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所长”。 重庆外国语学校以学科课程、拓展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课程形式开发校本课程,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100余种。 上述成果为探讨建立“统整”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可以提供一些理念上的启发和案例上的支持。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学校的文献,基本上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没能“跳出课程看课程”,“站在高端看课程”。本课题组对导学框架研究已有12年,并从理念、规则、流程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此前的研究切入角度是课程实施即课堂教学,从课程管理角度切入研究还需作出大胆的尝试。 5、理论依据 ①系统论依据:系统论的研究表明一个系统不仅要有复杂多样的内部成分,而

5

且要在各种成分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分要构成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整体。因此,基于元化课程的教学要考虑到多因素、多结构“互生效应”的系统,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②教育心理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因此,基于多元化课程的框架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投入”,并进行个性化教育,培育好学生的强项。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 6、研究目标 ①从管理的理念、规则、流程上进行构想,建构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 ②运用导学框架创新多元化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7、研究内容 (1)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构成研究 ①导学理念研究; ②导学规则研究; ③导学流程研究。 (2)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实践研究: ④基于xx(学科)多元化教学的导学框架实践研究; ⑤基于xx(学校)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实践研究; ⑥导学框架维系下多元化教学的课例研究 8、拟创新点 ①本土性建构:本课题吸收教育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社会学、成功学、ISO质量管理体系等有关理论,进行原创性地建构,建构有本土特色的导学框架,不是对国外教育理论的照搬。 ②整体性突破:本课题尝试将影响课程建设的各因素融入框架,创建系统化的框架体系,对课程建设乃至整个教学系统产生全局性的影响,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良。 ③内生性追求:本课题满足师生在多元化课程建设中“自我管理”的需要,推动学生在多元化课程条件下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幸福地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9、研究思路 本课题按依据“两步走、三级跳”的思路展开研究。 第一步:起源于理论建构,落实到教学实践。在理论上建构导学框架,将其表述为“1个框架→3个组件→12个模块”构成的三级模型。并在个别学校和个别学科上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实践推广面,使理论模型在教学实践中“接地气”,并创新教学实践。 第二步:来自于实践经验,提升出理论成果。在多元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检验导学框架,按照“重建模块→修补组件→丰富框架理论”进行三级提升,研究者将本人教学实践经验纳入并修正导学框架,建构具有个性特色的理论框架体系。

6

10、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最新进展,在比较中拓宽视野,尝试建构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 ②行动研究法:在基于多元化课程的教学中践行导学框架,获取相关智慧与体验,找到落实与改进导学框架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③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多元化课程建设学校和学科多元化教学的案例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长期时间跟进研究,不断积累经验。 11、技术路线: 本课题采取“三线一体”的技术路线。 ①时间上,按“理论建模→实践检验→反思改进”的路线推进研究,课题组根据前期成果及文献研究,从理论上提出可行性模式;然后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实践创新;并且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研究中反思、丰富、改进。 ②地域上,按“学科试点→学校参与→学对外推广”的路线推进研究,先在一门学科试点,试点成功后学校课程整体实施,在学校取得整体上的成功后,对外宣传、展示、推广。 ③主体上,按“课题组推行→专家组诊断→第三方评估”的路线推进研究,尝试最终建立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导学框架体系。 12、研究步骤 实施时间为2.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5.1--8)。以文献研究为主,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拟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填报、上传评审书。 ②研究阶段(2015.9--2016.12)。采取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法,开展研讨、定期交流研究经验,完成3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 ③总结阶段(2017.1-6)进行研究成果总结,完成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准备结题材料,申请结题。 四、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13、组织领导 ①诚聘课题组顾问: 陈仲庚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主席 社会学专家 聂志成 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处处长 心理学专家 刘忠华 副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教学论专家 黄快林 研究员 长沙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育生态学专家 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邓忠义 副组长:唐令中 李炳尧 组员:全体课题组成员及课题管理学校财务、办公室负责人 14、成员分工 ①研究任务分工

7

邓忠义:课题行政负责人,负责课题在学校层面的实施推广,并组织对相关教师培训。 杨 军:课题主持人,负责理论框架的设计,初步提出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理论体系。 汤银康:负责课题前期的区域内实践研究,并指导学校提升多元化课程建设能力。 尹静、何会英:负责课题在学科层面的实践研究,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其他成员:负责相关课例创作,并指导学生在导学框架维系下进行课程学习。 ②研究成果分工 成果名称(可能根据研究实际有所变动) 导学框架:基于多元化课程的管理模型 导学框架维系下xxx学校多元化课程建设研究 导学框架维系下xxx学科多元化教学研究 xxx课例评析(名称待定) 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成果形式 论文 论文 论文或研究报告 案例 研究报告 负责人 杨军 邓忠义 汤银康 李炳尧 何会英 课题组 杨军 15、经费管理 本课题争取省资助经费1万元已经到位,课题组自筹配套研究经费1万元基本到位,课题组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合理有效使用研究经费,研究经费将主要用于课题开题 、结题鉴定、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研究小型会议、课题研究相关调研差旅费和课题成果出版补助,已发生课题组会议费2000元,出版补助2800元,到省里培训和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3700元,咨询资料费1000元。 16、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2015年7月,我们接到市教科院转达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立项通知,课题组组织了小型会议,讨论拟定《课题开题论证书》,并就研究内容等做了修改。 2015年9月20日至9月22日,课题主持人杨军及核心人员尹静等在长沙留芳宾馆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管理负责人研修班,回来后再次对《课题开题论证书》进行修改,并决定将课题研究题目由《多元化课程建设管理层面的导学框架研究》改为《基于多元化课程的导学框架研究》。 此后,我们一方面着手邀请专家的对课题再次进行论证与提升,另一方面根据既定的课题研究方案展开研究,阶段性成果研究内容《导学框架:基于多元化课程的管理模型》初步定稿。

8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向,盛群力. \爱学习模型”的理论框架与特色[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 [2] 刘冬岩,刘家访.新加坡“投入型”学习框架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14(8). [3] 李玉玺.班本微课程:构建第四级微课程体系 [J]. 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4] 余文森,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3):29-32. [5] 翟晋玉,康丽,李炳亭.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N].中国教师报,2010-1-19(1). [6] 李金波,包万平.全纳教育核心理念的嬗变与评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13. [7] 朱道立,陈佩林 ,马以桐, 王康乐,蒋建国.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索[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 [8] 张建明. 对新课程改革中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http://www.niubb.net/article/1526478-1/1/ . [9] (美)丹尼尔森.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0] 叶澜 主编,王有升 著. 理念的力量:基于教育社会学的思考[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9

四、专家评议要点(专家论证的由开题专家填写,自我论证的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侧重对课题研究实施内容的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包括重要变更。限1000字。 签字: 年 月 日 10

五、开题论证专家(或自我论证的人员)数据表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人 员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4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