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 A、B卷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0 02:4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药药剂学 A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 D ) 2 ( C ) 3 ( B ) 4 ( E ) 5 ( E ) 6 ( E ) 7 ( C ) 8 ( C ) 9 ( B ) 10 ( A ) 11( E ) 12( C ) 13 ( B ) 14 ( E ) 15 ( C ) 二、多项选择题:

1( CD ) 2 ( ABCDE ) 3 ( ABE ) 4( ADE ) 5 ( ABCD ) 三、配伍选择题:

1( A ) 2 ( E ) 3 ( A ) 4 ( C ) 5( E ) 6( C ) 7 ( A ) 8 ( B ) 9 ( D ) 10( C ) 11( B ) 12 ( A ) 13 ( D ) 14 ( C ) 15( C ) 16( E ) 17 ( B ) 18 ( A ) 19 ( B ) 20( D ) 四、判断题:

1( √ ) 2 ( × )3 ( √ ) 4 ( × ) 5(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五、处方分析 1、为肠溶衣液

丙烯酸树脂Ⅱ号醇溶液 包衣材料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2ml 疏水增塑剂

蓖麻油 6ml 疏水增塑剂 吐温-80 2ml 润湿剂、增溶剂 硅油 2ml 抗粘剂、消泡剂 滑石粉 6g 分散剂 钛白粉 6g 掩蔽剂 胭脂红 适量 色素

6.利血平注射剂

利血平 2.5g 主药

乙二胺 1g 助溶剂 PEG-300 50 ml 非水溶剂 二甲基乙酰胺 100ml 非水溶剂

苯甲醇 10ml 防腐剂、止痛剂 抗坏血酸 0.5g 抗氧剂 亚硫酸钠 0.1g 抗氧剂

EDTA-2Na 0.1g 金属络合剂 注射用水 至1000ml 溶剂

六、名词解释

1、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规定(疗效确切,性质稳定,应用广泛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并标明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2、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灭的技术。 3、低共熔现象: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4、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5、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主药被吸收入血的程度和速度,即药物被生物体利用的程度 七、简答

1、试述片剂制粒的目的与中药片剂制粒方法类型。 制颗粒目的:

(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细粉流动性差,不能顺利地流入模孔中,片剂重量差异大.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减少药片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不同原、辅料粉末.密度不一,压片机的振动使重者下沉,轻者上浮而分层,以致含量不准。而将粉末混合后制粒可避免。 (4)避免细粉飞扬:细粉压片粉尘多,粘附于冲头表面或模壁易造成粘冲; 中药片剂制粒方法类型:

(1)提纯片:提取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辅料制粒。 (2)全粉末片:全部药材细粉制粒。

(3)全浸膏片:药材提制成浸膏+辅料制粒。

(4)半浸膏片:部分药材提取制膏+部分药材细粉+辅料制粒。 不同操作的制粒方法:

①挤出制粒(同颗粒剂)——摇摆式制粒机制粒。 药物 →软材→摇摆式制粒机 → 挤压过筛→ 颗粒。 ②沸腾制粒,(一步制粒,流化喷雾制粒)——沸腾制粒器制粒。 药粉→热气流→ 悬浮状→ 粉末粘结→ 颗粒 粘合剂 喷入

③喷雾转动制粒(同水丸泛丸)——包衣锅制粒。) 药物粉末+喷洒润湿剂 黏结并转动成小粒。 ④喷雾干燥制粒——喷雾干燥器制粒

液体药物 喷嘴 雾状热气流干燥 颗粒。 ⑤快速搅拌制粒——快速搅拌制粒器制粒。

物料〈药粉、赋形剂〉+浸膏 盛器内密闭 搅拌混合——软材——制粒。

2、试述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药物透皮吸收的过程:

释放:药物+基质 释放 皮肤,粘膜表面.

穿透:药物 穿透 真皮,皮下组织 局部治疗作用.

吸收:药物 透过 血管,淋巴管 吸收 血循环 全身治疗作用. (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A)药物的理化性质:

(a).药物的溶解性,具两性基团药物>非极性药物>极性药物(穿透)

(b).药物O/W分配系数.O/w分配系数越大,越易穿透,但过大又下降。. (c).药物的分子量.吸收: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 (d).药物的分子形式:分子形>解离形 B)基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

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基质的类型:O/W型>W/O型>凡士林+羊毛脂>动物脂>植物脂>凡士林。

基质的PH:在对皮肤不产生刺激情况下,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PH值有利于药物(分子型)穿透吸收.;

基质中药物浓度:大,有利 C)附加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增加吸水性与可洗性,有助于药物分散与穿透。 穿透促进剂:

D)皮肤条件(渗透性):

人体角质细胞层不同药物渗透的大小不同.年龄,性别、皮肤状况、皮肤的水合作用、皮肤的温度,湿度:

3、胃肠道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有何影响? (1).消化系统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胃液中:弱碱性药物易溶解分散,利于进一步在小肠吸收;弱酸性药物为分子型,可部分被吸收。小肠液中:有利于弱碱性与弱酸性药物吸收 2).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胃空速率快,吸收速度快。但主动转运药物应延迟排空,否则降低特定部位对药物的吸收程度。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

a胃内液体量,与胃空速率成正比。大量饮水,促进胃排空。 b胃内容物的性质

c其它:静卧、左侧卧、情绪低落,排空↓;行走、右侧卧、情绪紧张,排空↑。 3).肠道运动: 延缓蠕动推进,肠内滞留时间长,吸收完全。 (2) .食物的影响:

1).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2).促进药物的吸收:油脂性食物促胆汁分泌;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速; 使胃张力加大。部分药物BA 3).宜与食物同服的药物:激性大的;在胃内不稳定的;主动吸收的药物。

(3) 药物肠道内的代谢: 消化道内皮细胞或菌丛产生的酶可使药物活性增强、或灭活、或产生有毒物

(4) .循环系统因素

首过效应;血流速度: 一般不影响药物吸收,因肠道内血流量充足。

(5).疾病因素:疾病引起的胃肠道PH改变,或干扰绒毛功能,使药物吸收↓。 胃切除,排空↑,部分药物吸收↑;幽门狭窄反之。 八、 计算题

1、 解: 2.565月

2、解: 3.45g

3、 解:

(1) 9.78mg/kg (2) 4.38hr (3) 940mg 九、生产工艺流程。(略)

3

中药药剂学B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 A ) 2 ( A ) 3 ( D ) 4 ( B ) 5 ( B ) 6 ( B ) 7 ( C ) 8 ( B ) 9 ( C ) 10( B ) 11( D ) 12( A ) 13 ( D ) 14 ( C ) 15( C )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 2 ( ADE ) 3 ( ABDE ) 4( ABD ) 5 ( ABCDE ) 三、配伍选择题:

1( B ) 2 ( D ) 3 ( A ) 4 ( C ) 5( E ) 6( A ) 7 ( B ) 8 ( C ) 9 ( D ) 10( E ) 11( C ) 12 ( A ) 13 ( B ) 14 ( B ) 15( C ) 16( C ) 17 ( C ) 18 ( B ) 19 ( A ) 20( D ) 四、判断题:

1( × ) 2 ( × )3 ( √ ) 4 ( × ) 5(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五、处方分析

HPMC:包衣物料 滑石粉: 分散剂 蓖麻油:增塑剂 95%乙醇:溶剂 吐温-80: 分散剂、润湿剂 丙二醇:潜溶剂

水:溶剂 柠檬黄:着色剂 六、名词解释

1、制剂:根椐《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2、平衡水分:平衡水分是指在恒定环境条件下,物料与环境中的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也是指在干燥操作条件下,物料中不能被干燥去除的 3、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4、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制剂的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5、单室模型:药物进入机体后,能迅速分布到机体的各部位,在血浆、组织和体液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此时,可把整个机体作为一个隔室,这种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七、简答

1、答案要点: 优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2)减小药物的刺激性

(3)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4)提高药物稳定性

(5)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延缓药物的释放 (6)便于识别

缺点:下列情况不能制成胶囊剂: (1)水、乙醇溶液, (2)易溶性、刺激性、

4

(3)易风化

(4)易吸湿药物。 2、答案要点:

(1)节省物料、操作简便,工时短而成本低 ; (2)衣层牢固光滑,衣层薄,重量增加不大; (3)对片剂崩解的不良影响较小;

(4)包衣后片剂表面原来的标记仍可显出,不用另作标记; (5)有机溶剂不能回收,不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卫生; (6)不能掩盖片剂本色,不如糖衣美观。 3、答案要点:

狭义的剂型指针剂、片剂等具体剂型。广义的剂型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辅料的性质用量、剂型用法、药物的配伍及体内的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等。 (一)剂型影响:口服剂型:吸收速率大→小

水溶液剂>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肠溶衣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快→慢:静脉>吸入>肌肉>皮下>舌下直肠>口服>皮肤 (二)制剂处方的影响

1.辅料的影响:辅料影响主药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胃酸调节:合并用药时药物引起的胃PH改变。

络合作用:有些药物与大分子附加剂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 (3)吸附作用: (4)固体分散作用:(5)包合作用:可增大生物利用度。 (三)制备工艺的影响

1、提取精制工艺:根据药物性质、临床用途,生物有效性选择工艺方法、溶剂等

2、粉碎、混合工艺:微粉、固体分散体、微晶化、混合的均一性(对小剂量药影响明显)等改变药物吸收。

3、制粒工艺:影响崩解与药物溶出。

4、压片工艺:压力、崩解剂、润滑剂的使用,压片机的影响等 5、包衣工艺:影响药物吸收。肠溶衣的影响明显(受胃肠道PH、滞留时间及衣层厚度影响)。 6、丸剂的工艺:赋形剂的使用、水泛、塑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生物有效性:酒、醋丸>水泛丸>水蜜丸>药汁丸>浓缩丸>塑制丸 八、计算题 1、参考答案:

已知 K1=2.1286×10-4hr-1 E=32968.5cal/mol=137808.3 J/mol R=8.314J/(mol.k-1) T1=313K T2=293K 根据公式:㏒K=-E/(2.303RT)+㏒A 可得

㏒2.1286×10-4=-137808.3/(2.303×313×8.314)+㏒A ㏒A=19.3226

㏒K2=-137808.3/(2.303×293×8.314)+㏒A K2 =0.000005731 再根据公式:㏒C=-Kt/2.303+㏒C0 t= 2593.6d=7.1年 答:(略) 2、参考答案:

a=0.2×0.085+0.28=0.297 b=0.58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3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