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模块的复习教学及案例评析

更新时间:2023-10-26 16:5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讲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 “文化生活”模块的复习教学

及案例评析

梁 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 吴国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陈 昭(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怎样上文化生活的复习课。所谓复习课,就是在课程内容告一段落或者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的反思整理。究竟怎样做更为有效,我们想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今天,我们准备探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上好《文化生活》复习课的一般思路是什么,二是上好《文化生活》复习课的具体思路是什么,三是上复习课时是否与上新课一样,需要情境导入、情境分析,四是上复习课是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五是综合探究是否要在复习课上重点加以研究。

先来谈谈上好复习课的一般思路吧。 一般每课学习结束后,要有一个简要的复习或梳理,以便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同时可以从逻辑上推演到下一课内容的学习。其次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是以整本教材为单位进行整体复习。

从具体操作看,上复习课的具体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 .总体知识框架梳理 2 .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3 .知识之间关系分析 4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

所以,从复习课看,要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从一般教材内容逻辑上看,教学内容是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或者思想观点提升)。但是复习课的逻辑就应该是直接思想观点的深度分析,再到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从文化生活的整体内容看,首先要明确内容设置的理由,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框架统领下再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同时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文化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的作用。从四个课改区的高考题目可以看出,山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广东:(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海南: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宁夏: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意义。 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生活的主线和核心,四个单元都在讲文化的作用。第一单元:文化对社会、对民族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包括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外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单元: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的作用,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围绕“文化的作用”这个核心知识内容,在复习过程中,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根据获取的有效信息迅速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如:可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织成如下“网”:

关于文化的创新有关知识可以结构如下:

除了研究整体知识结构,还要具体研究重点知识观点、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同时要在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观点的理解。 下面就大家对重点知识和重点关系,为我们的老师做以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是学科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观点,在复习课中有必要重点分析,引导学生重点研究。

文化生活有一个 核心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我觉得突破这一难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常规的认识事物的三维度来把握。

是什么—— ①基本内涵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要求每个的解释部分要理解。

人 ②具体内容: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革命时期: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建设时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③核心: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为什么—— ④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 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⑤ 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怎么办—— ⑥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⑦ 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它,才有了民族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者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特别提示:▲建议补充 ⑤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发展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 中华民族精神与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真题链接】( 2007 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是《文化生活》教材中的两个基本观点。把握这个重点,我觉得,一定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使灭亡了,只要其文化还存在,就有重建的可能与希望;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灵魂和再生的希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在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曾经与古代中华文明同行的古人类文明,无论在西亚、北非,还是在古印度河、中南美洲,都无一例外地消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中华文明始终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民族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该民族知识文化力量的大小,另一方取决于该民族精神力量的大小。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创造出先进的知识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智慧宝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激发本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力量,即使其知识文化再先进,也不可能自尊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知识与精神力量是推动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

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中华文化是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共同熔铸成灿烂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显示了我们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哺育和传承着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熔铸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支撑我们民族走向辉煌的不竭力量之源。一个民族要振兴,首先要有文化的振兴;一个民族要复兴,首先要有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旺。只有结合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才能铸就新的辉煌,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如何理解 文化创新也是一个难点, 可以概括为这样的复习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2k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