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 快乐课堂 经典必读

更新时间:2024-05-12 2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 快乐课堂 经典必读诗词

读毛泽东诗词,只是欣赏诗词的语言美,那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品味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精神:大度、乐观、自信?? *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毛泽东(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题解】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一月号。

注释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

二十二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 二十五日写了这首词。二十九日下山。 〔黄洋界〕

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人寰) 人世间。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从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

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 〔九天揽月〕 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

〔捉鳖〕

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 今天我重上井冈山。 起了千里来访寻这旧地, 哪里还有半点它昨日的容颜。 到处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 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 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隘口,

便没有任何险处可看了。

风雷在运动,

旌旗在招展, 这就是人间。

三十八年都过去了, 犹如弹指一刹那。 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 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鳖, 谈笑间高奏凯歌把师还。 世上绝无困难事, 只要下定决心去登攀。

【赏析】

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

而第二年(即196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要轰然发动。?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1965至1966这一年中,内心蕴含了多少风云,激起过多少波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它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溶于一炉,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不乏明快活泼、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慷慨激昂,与词人一贯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脉相承。

作品鉴赏1

上阕,

诗人一来就凌空扔出五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久有凌云志”,?这几个字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继续革命的理想。

接着立马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二句接应前句,?点出是诗人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时的

“凌云志”,?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

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永怀长生不老的“凌云志”再上井冈山的,再以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万丈豪情,?为继续革命要在苍茫青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接着诗人展开了远行千里来寻故地并感受到,?当然也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井冈山。

这是解放后的井冈山,四处是黄莺婉转高唱,燕子轻盈飞舞,?流水潺潺如音乐,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这一切都为我们艺术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果的新山水画图。

诗人这时又油然产生了“今日得宽余”的闲庭信步之感叹。 然后诗人笔锋又一转再展当年豪情:“过了黄洋界,险外不须看。?”

那意思是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诗人借这二句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英迈之气。

的确如此,?据当时陪诗人上井冈山的随行人员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一路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灿烂,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

这幅诗人伫立远眺图足以说明诗人当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澎湃情怀,这是多么美丽、高尚、?伟大而又浪漫的情怀,这是所有凡夫俗子所不能想象也无法理解的。

下阕,

诗人以对当年的记叙开头,?连续三句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红旗漫卷,风雷激荡的壮阔场面,而这就是人间,这就是革命的必然!?

接着诗人抚今追昔,发生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之慨叹。

38年了呵,?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牺牲,?多少磨难??但对于时间长河来说(或对于此景、此情来说)又是如此短暂;它是一刹那,是“弹指一挥间”,?犹如抽一支香烟,仅几分钟就灰飞烟灭了(而毛主席是很爱抽烟的)。

接下来,?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斗争以及将来的斗争再抒大无畏的壮怀之志:可以飞升到长空去摘月亮,也可以扎入大海洋里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高奏凯歌,得胜之师欢天喜地班师回朝。?诗人在这里将内心的潇洒与雄奇抒发得酣畅淋漓。

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向自己,?也向我们及全球表明一个朴素平常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潇洒、?雄奇以及凌云壮志并非是空的,而是很实在的,因为他比一般人更有一颗平常的心,?更懂得去实行那些看上去为一般人不屑的极其朴素简单的道理。 而且,从诗艺上说,这最后二行也很犯险,弄不好就是大白话,?但在这里却给人有一种坚实有力回肠荡气的深刻哲理。?

这一艺术特点正好符合清代钱泳《履园谭诗》中所说的:“口头语言,俱可入诗,用得合拍,便成佳句。?”

毛诗中的这一以口语入诗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作品鉴赏2 上阕

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

“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 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

“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前句真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

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

有”和“重上”。

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 这里,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 “高路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说明井冈山之高峻。 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 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

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

“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下阕

即转入作者对现实的感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 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 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饱含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 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

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 但从宇宙的历史看,从时间无限的角度看,它又仅仅是一瞬间。

从这两句,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宇宙和历史的俯视感,从而窥见其博大的情怀。

继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三句,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进一步衬托出了词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困难镇定自若,“谈笑凯歌还”形象地显现了他的气度与风采。 最后二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俗语化出。 词人由登黄洋界以及对革命斗争历史的回顾,升华出这样饱含着深刻哲理的词句,既是作者重上井冈山的最大感受,也是此词的核心的思想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1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