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更新时间:2023-06-09 23: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2009-12-21 23:27

地理考试纲要

一、命题原则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立足时代性、基础性和生活性,力求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素养的考查。其具体要求是:

(1)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强调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相结合。

(2)力求体现公平、公正。命题以本纲要为依据不受具体版本教材的限制,兼顾城市和农村学校不同教学条件,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试题。

(3)试题设计应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试题选材应力求真实性、情景性,力求体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必修课程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内容。其考核要点与要求如下。

地理1

(说明:黑体字为内容标准中的“标准”要求)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组成,大气圈的组成成分与垂直分层,生物圈的特点,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的分类,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褶皱、断层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大 气热力环流。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气压带与风带 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简易天气图,影响我国的主

要大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生物等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 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共同特征。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 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地理2

1.人口与城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及其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 途径

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的差异

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区域差 异的形成原因,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环境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及迁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及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 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 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及其基本流程,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组成,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l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问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3)试题易、中、难之比约为7:2:1。

(4)考试内容为必修模块,其中,必修l约占40分,必修2约占30分,必修3约占30分。

(5)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占5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占50分

山东省二○○六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总星系

2.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物质,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昼夜交替周期适宜 ③形成了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该图表示大西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①代表日本暖流 B.③是加利福尼亚寒流

C.④处为北大西洋暖流 D.该地为北大西洋热带、副热带海域

D.强热带风暴

D.泥石流 5.此段时间内,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6.该天气系统可能给此地带来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沙尘暴 C.冻害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季节,山东省主要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8.此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青岛海水浴场人满为患

C.烟台苹果挂满枝头 C.东北风 D.西南风 B.泰山顶上可能有积雪 D.济南大明湖荷花盛开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关于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地表径流变化加大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流可能会出现断流 ③矿产资源的分布同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自然资源潜力扩大与提高的基础是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③②①依次代表

A.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

D.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12.决定该山地基带自然带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经度位置 D.山体坡度

2005年3月,“首钢”搬迁工程正式启动:在距离北京225千米的中国北方港口——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的曹妃甸,一个年产达800万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型钢铁厂将建成。据此完成13~14题。

13.“首钢”搬迁的主要目的是

A.将旧址开发成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

B.把年均80多亿的社会增加值转移至河北省

C.还北京一片蓝天,并融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中

D.为实现2008年的“绿色奥运”,将污染转移到河北省

14.关于“新首钢”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

B.可利用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发展生产

C.能发挥曹妃甸天然良港的优势,生产和出口高档次钢材

D.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可得到来自两地的技术支持

2006年4月20日——5月20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寿光市)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寿光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和名优稀特蔬菜品种,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市蔬菜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 B.种植蔬菜的自然条件好

C.种植的蔬菜科技水平高 D.种植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少,质量高

16.下列做法,不利于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的有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加强信息交流 D.大量使用农药

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8.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该城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交通压力增大

读图,完成19~21题。

19.图中显示的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附近

20.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地区南方小、北方大,主要原因是

A.南方平原少,北方平原多 B.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C.北方水资源缺乏,灌溉不合理 D.南方多受台风影响,降水丰沛

21.若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扩展情况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传统地图和互联网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完成22~23题。

22.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海运条件

C.接近铁矿产地 D.廉价的劳动力

23.20世纪60-70年代,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

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24~25题。 24.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粮食相对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D.石油资源丰富,应作为工业用地保留

25.下列对洞庭湖湿地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供农副产品 B.调蓄洪水 C.灌溉、发电 D.旅游观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6.2005年4月26日——5月3日,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访问团60年来首次

访问中国大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读地球公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和连战访问大陆行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的短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连战访问期间,正值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的____________之间。这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台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连战访问的大陆四城市,昼长按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运动到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地中海沿岸的河流进入汛期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

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学生甲在老家海南省三亚市进行了考察活动。你认为______图最有可能是甲同学绘制的。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考察了海拔最高的地区。”你认为乙同学绘制的是________图,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受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我冒着高达40℃的高温在同一个地区绘制了两幅图。”你认为哪两幅图是丙同学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请把你的判断结果按要求填写在下表中。

28.读美国本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B、C三地区中,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________,该工业区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A区许多企业将工厂建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附近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简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B地人口大量迁往A、C两地的主要原因。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就地形类型而言,铁路以东为________,铁路以西为_______。

(2)A、B、C三地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_,该地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该地良好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地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9分)

资料一: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资料二

资料三:十五期间我国重要能源调配工程示意图。

(1)资料一A、B两图中,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_______。与世界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二反映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中由A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_________;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_________。分析建设这些能源工程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下面相关资料,回答问题。(8分)

资料二: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因素示意图。

(1)内蒙古地区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资料二可知,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中,占比重最大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自然条件看,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2006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5 BABDA 6~10 CABAB 11~15 DACAA 16~20 DCDDC 21~25 CADB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6小题,共50分。

26.(共7分)

(1)画图略(1分)

(2)C、D之间 向北移动(2分)

(3)昼长夜短(1分) 北京 西安 南京 上海

(4)BD(1分)

27.(共9分)

(1)B(1分)

(2)C(1分)冰川的侵蚀作用(1分)

28.(共9分)

(1)B 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3分)

(2)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和优惠的政策),降低成本(2分)

(3)市场(1分)

(4)①B区工业发展到增长阶段后期,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失业率高等总是;(1分)②A、C两区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新兴工业不断崛起(2分)(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29.(共8分)

(1)低山丘陵 平原(2分)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2分)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2分)

(4)乙 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交通运输线路较少,商品流通难度大,商业网点少(2分)

30.(共9分)

(1)A 煤炭所占比例大(2分)环境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增多,硫氧化合物增加,导致酸雨增加(2分)

(2)地区分布不均匀(或不平衡)(1分)

(3)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2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分)

31.(共8分)

(1)森林——草原——荒漠(1分)水分(降水、海陆位置)(1分)

(2)过度放牧(1分) 过度开垦(1分)

(3)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

(4)退耕还林还草,实行划区轮牧和禁牧,依法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1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