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探索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03 00:4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办应用型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的探索与研究

赵明举 彭玉平

郑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研室

摘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探索“实验设备+工程背景”下于核心技能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郑州科技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方案,就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建设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近普通消费者。一方面,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再有,未来建筑的发展,应当是“人性化的设计—智能化的设备—生态化的环境”三者的密切融合和相辅相成。所以,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了学生的认可。特别在民办类高校中,学习该专业学生的数量更是急剧的上升。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该专业学生学习和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实验室,成为一个难题。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成为我国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紧缺专业。基于“实验设备+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企业入住校内、深入课堂,使学生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新形势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和实践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对推进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更新观念,创新理念的基本原则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了大量知识共用、交叉、融合的现象。因此在新建实验室时应该抛弃旧的思维,要有创新的理念以用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体有一下做法:

1.1 多功能性

传统本科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提供学生做一些验证性性的理论实验。教师先指导、演示;同学随后验证。很快上课时间就结束了,这样很多情况下学生随后在想做这样的实验机会比较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应该在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上课学生用到,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实验内容回顾与创新。

1.2 实际性

在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时,要突出面向实际应用,面向学生实际设计需求。切实把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专业工作时需要技术、技能在实验室功能中给体现出来。

1.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校企双赢

完善的制度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良性运行的保障 。首先要建立利益机制,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利益共享,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2. 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2.1适应性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创新型为核

心,参考电气行业、建筑行业,围绕本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和在建设课程体系中的“优秀课程群”要求,加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内涵建设,为适应本专业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2整体优化性

专业实验室建设,首先要满足“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不断线,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建设的功能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成后,可以成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特色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功能如下:

(1)用于正常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 (2)用于校内开放性实验实训,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和兴趣小组的要求。

(3)通过校企合作,与大型企业及科研院校合作建设智能建筑新技术研究基地,作为教师立项开展各种课题(如绿色节能建筑、太阳能技术、系统集成、新产品开发等)研究的基地。

4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智能建筑对新技术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才能建设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建筑智能化实验室。推进“实验设备+工程背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月,筑巢引凤校企一体---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2008(1O):99—101。

[2]董春桥.智能楼宇BACnet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邵世凡,徐立平.高校实验教学改革要适应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3):107-108. [4]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8(1):78—80。

作者简介:1.赵明举 男 1984.05.04 出生 汉族 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学历:研究生 职称:助教 现任职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研室组长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自动化、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彭玉平,女,1984年01月出生,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项目来源: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 项目编号:2015-ZJKYB-G52-001

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JGZD02 刊物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郑州科技学院 邮编:450064 收件人:赵明

举 电话1503605108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12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