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会计基础

更新时间:2024-06-14 05: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理解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计量有三种方式:实物计量、劳动计量、货币计量);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或者称核算与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 【例题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量。 (二)会计的分类

广义的会计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含义

财务会计指的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专门方法,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单位的账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的会计。

管理会计指的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要求,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会计。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区别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服务的对象不同 单位外部的关系人 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提供的信息不同 侧重于提供过去信息 侧重于提供未来信息

【例题2?判断题】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是单位外部的关系人。( ) [答案]错误

[解析]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外部的关系人,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1.会计核算的环节。(4个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3项工作) 3.会计核算职能的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发生的经济活动。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例题3?单选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 )。 A.过去的信息 B.现在的信息 C.未来的信息 D.以上都对 [答案]A

[解析]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过去的信息。

【例题4】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

[答案]错误[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等功能。

【例题5】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

A.记账 B.记录 C.报告 D.报账[答案]BC[解析]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记账和报账属于会计核算的工作。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

(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已经完成的业务方面,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及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6?判断题】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 )

[答案]错误[解析]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目前,在国内会计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六职能”学说。这一论说认为会计具有“反映经济情况、监督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六项职能,并认为这六项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其中,两项基本职能是四项新职能的基础,而四项新职能又是两项职能的延伸和提高。 【例题7】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保障,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答案]错误 (三)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劫,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固定资金 生产资金 产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 商品资金 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资金拨入 资金付出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例题8】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 )

[答案]错误[解析]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例题9】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

[答案]错误[解析]提取盈余公积并不会导致资金离开本企业,不属于资金的退出。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例题10?单选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解析]会计主体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和全部会计准则的基础。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会计主体内部的责任单位,如投资中心、利润中心等,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通常会计主体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3)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例题11?多选题】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有( )。 A.独资企业 B.企业的生产或销售部门

C.分公司 D.集团公司

[答案]ABCD[解析]一般来讲,凡企业、组织或单位都可构成一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例如:某一公司06年12月以银行存款50万购入一辆轿车,预计可以使用5年。

说明: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例题12】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答案]错误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可以分为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例题13?多选题】我国将会计期间划分为( )。 A.年度 B.半年度C.季度 D.月度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划分为半年度、季度、月度。

会计分期假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原则。只有正确的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

【例题14】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 [答案]正确[解析]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所以,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因此,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有关会计法规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

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例题1—11】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答案]错误[解析]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前提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记账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收现付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题1—13】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列收入或者费用应归属于本期的是( )。 A.本期销售产品的收入款项,对方尚未付款 B.预付明年的保险费,银行存款支付 C.本月收回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 D.尚未实际支付的本月借款利息 [答案]AD

【例题1一14】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下列收入或者费用应归属于本期的是( )。 A.本期销售产品的收入款项,对方尚未付款 B.预付明年的保险费,银行存款支付 C.本月收回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 D.预收销售产品的款项,下月发货 [答案]BCD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的有( )。 A.计划下月购买计算机20台,价值7万元 B.公司厂区内的空气、阳光 C.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D.公司一批已经变质不能再出售的食品

[答案]ABD[解析]选项A未发生;选项B不能货币计量;选项D不能带来经济利益。选项C属于企业控制的符合资产特征。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1年内或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内或长于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4.确认条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还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2)并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一般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例题1—18】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 )。 A.预收账款 B.预付款项 C.应收款项 D.应付票据 [答案]AD 4.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2.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例题?判断题】所有者权益在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时,要先清偿所有者权益,然后再清偿负债。( )

[答案]错误[解析]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3.来源(分类)。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四)收入

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收入的本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例题1—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AB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

产收益等。

3.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六)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来源构成。

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P148页):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等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设计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一)基本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 2.会计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利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注意: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例题1—23】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B[解析]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所以,选项B不正确,但是注意选项C是正确的,因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而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会计事项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4. 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归纳为四类九种: (1)某个要素内部一增一减; (2)等式左右同增; (3)等式左右同减; (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例题1—24】根据会计等式可知,下列哪类经济业务不会发生( )。 A.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 B.资产不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C.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D.债权人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不变 [答案]AB

[解析]“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结果导致资产大于权益,会计等式被破坏,显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业务,所以,A是答案;“资产不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结果导致资产小于权益,会计等式被破坏,显然,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业务,所以,B是答案;选项C和选项D不会破坏会计等式,所以,C、D的业务会发生,不是答案。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方式归纳如下表: 以上四种类型也可用下图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 (二)扩展的会计等式

如果考虑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则基本会计等式就会演变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这一等式被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下面考察企业会计事项的发生对该等式的影响:

1.企业收入的取得,或者表现为资产要素和收入要素同时、同等金额的增加,或者表现为收入要素的增加负债要素同等金额的减少,结果是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2.企业费用的发生,或者表现为负债要素和费用要素同时、同等金额的增加,或者表现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资产要素同等金额的减少,结果是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3.在会计期末,将收入与费用相减得出企业的利润。利润在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后,留存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要么资产要素相应增加(或减少),要么负债要素相应减少(或增加),结果是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例题1—25】“收入一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 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 [答案]正确 资产负债表

2008年3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货币资金 13 10 负债合计 0 0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10 10

未分配利润 3 0

资产合计 13 10 权益合计 13 10 利润表

2008年3月 单位:万元 项 目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收 入 4 7 费 用 2 4 利 润 2 3

财务状况表现企业一定日期资产的来源与占用情况,反映一定日期的资产的存量情况。经营成果则表现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增加(或减少)情况,反映一定期间的增量(或减量),即变量。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要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将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发生亏损,将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本章学习要求】 1.会计的基本概念; 2.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3.会计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 5.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特征; 6.基本会计等式。 【本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会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 )。

A.资金运动 B.经济活动 C.经济资源 D.劳动成果[答案]A 8.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

15.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等于( )。

A.期末资产一期末负债 B.本期收入一本期费用C.期末资产一本期费用 D.期末负债+本期费用[答案]A 16.(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有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A.现金 B.银行存款 C.货币资金 D.收入[答案]D

2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 )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收款项、存货。

A.一年内 B.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

C.一个营业周期内 D.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4.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属于企业资金退出的有( )。

A.偿还借款 B.上缴税金C.发放工资 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答案]ABCD 1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 )。 A.资产 B.收入 C.费用 D.所有者权益[答案]AD 20.企业发生费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 )。

A.资产的增加 B.资产的减少 C.负债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答案]BC

22.会计等式反映的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它是( )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A.设置账户 B.复式记账 C.编制会计报表 D.财产清查[答案]ABC

三、判断题

20.收入要素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 [答案]错误[解析]营业外收入属于利得。

21.将短期借款转为银行对本公司的投资属于权益内部的变化,并不影响资产的总额。( ) [答案]正确

25.“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公式,在期初和期末是相等的,但在会计期间发生收入和费用时,这个公式就被破坏。( ) [答案]错误 四、计算题

3.企业月初资产总额300万元,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赊购材料l0万元;(2)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20万元;(3)收到购货单位偿还欠款l5万元存入银行,月末资产总额为( )元。 A.310万 B.290万 C.295万D.305万

[答案]B[解析]月末资产总额=300+10一20+15—15=290万元

6.企业7月份的资产总额为90 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0 000元,7月份发生如下业务:7月份取得收入l5 000元,发生费用共计l0 000元,如果资产总额未变,则7月末该企业的负债总额为( )元。 A.60 000 B.65 000 C.45 000 D.55 000

[答案]D[解析]企业的负债总额=90 000—30 000+(一15 000+10 000)=55 000元 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同会计要素顺序)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信用证存款是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

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用的款项。

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存货、固定资产等)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所有者权益)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费用)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利润)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例题2—4】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指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本。( ) [答案]错误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内容的是( )。 A.用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B.制定下年度财务费用开支计划 C.将现金存入银行D.赊销货物[答案]B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具体包括6方面的内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填制会计凭证(第六章)、登记会计账簿(第七章)、进行成本计算(独立学科,第五章有所体现)、财产清查(第九章)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第十章)。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前面监督提到过)

计划的或者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交易不得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虚假的经济业务更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第十一章)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我国境内企事业单位)。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使用中文是前提) 【本章学习要求】

1.款项、有价证券、财物包括的内容; 2.会计核算一般要求中的具体规定。 【本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活动中,与企业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内容无关的是( )。

A.利润的计算B.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C.企业所得税的计算D.企业亏损的弥补[答案] B 2.下列不属于企业货币资金的是( )。

A.银行汇票存款B.应收账款C.银行存款D.信用卡存款[答案]B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国库券B.股票C.企业债券D.信用卡存款[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款项主要包括( )等。

A.现金B.银行存款C.企业债券D.银行本票存款[答案]ABD 3.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要求设置( )。

A.设置科目和账户B.填制和审核凭证C.登记会计账簿D.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答案]ABCD 7.下列可使企业债务增加的有( )。

A.向购买方预收货款B.以银行存款购入机器设备C.以银行存款购入企业债券D.由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答案]AD

8.企业拥有的下列资产中,属于财产物资内容的有( )。 A.专利权B.库存商品C.原材料D.生产设备[答案]BCD 三、判断题

1.财物是反映一个单位进行或维持经营活动的所有经济资源。( )[答案]错误 2.款项和有价证券是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答案]正确

3.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 [答案]正确

4.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 )[答案]错误 9.企业不得隐瞒收入,但可根据投资者的要求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 )[答案]错误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本章内容框架】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 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

第三章讲义

【本章内容框架】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 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 科目名称的项目下,都要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例如: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二、企业增加库存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减少库存现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 1.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根据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

共同类科目是指可能具有资产的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的性质的科目,其性质取决于科目核算的结果:当核算结果出现借方余额,就叫资产类科目;如果核算结果出现贷方余额,则作为负债类科目。 会计科目参照表(以√标记的为后边分录用到的)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36 2203 预收账款√ 1 1001 库存现金√ 37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2 1002 银行存款√ 38 2221 应交税费√ 3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39 2231 应付利息√ 4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40 2232 应付股利√ 5 1121 应收票据√ 41 2241 其他应付款 6 1122 应收账款√ 42 2501 长期借款 7 1123 预付账款√ 43 2502 应付债券 8 1131 应收股利 44 2701 长期应付款 9 1132 应收利息 三、共同类 10 1221 其他应收款√ 45 3101 衍生工具 11 1401 材料采购 四、所有者权益类 12 1402 在途物资√ 46 4001 实收资本√ 13 1403 原材料√ 47 4002 资本公积√ 14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48 4101 盈余公积√

15 1405 库存商品√ 49 4103 本年利润√ 16 1411 周转材料√ 50 4104 利润分配√ 17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五、成本类 18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51 5001 生产成本√ 19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2 5101 制造费用√ 20 1531 长期应收款 六、损益类 21 160l 固定资产√ 53 600l 主营业务收入√ 22 1602 累计折旧√ 54 605l 其他业务收入√ 23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5 6111 投资收益√ 24 1604 在建工程√ 56 6301 营业外收入√ 25 1605 工程物资 57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26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58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27 1701 无形资产√ 59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 28 1702 累计摊销√ 60 6601 销售费用√ 29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1 6602 管理费用√ 30 1711 商誉 62 6603 财务费用√

31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63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32 二、负债类 64 6711 营业外支出√ 33 200l 短期借款√ 65 6801 所得税费用√ 34 2201 应付票据√ 66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5 2202 应付账款√

一般来说,含“应收”等字科目的为资产类,含“应付”或“应交”等字的科目为负债类。 2.会计科目级次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二级会计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设置三、四级会计科目。设置五级及其以下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的比较少见。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亦称子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亦称细目)之间的科目。子目和细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在设置会计科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法规中规定的会计科目来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应当提供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要满足有关各方对报告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企业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对于本企业重要的业务,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细分,设置更为具体的会计科目;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或者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对某些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归并。另外,对于会计科目的名称,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特有的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 户 一、账户的概念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①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②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2)区别

①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②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③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账务报表所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严格区别,往往是互相通用。 二、账户的分类:

1.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

(1)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同科目);

(2)根据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根据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账户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账户的分类只比会计科目的分类多了第三种,前两种基本一致。

2.总分类账户又叫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简称总账,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

在总分类账户中,一般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它可以提供概括的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总账以下都统称为明细账户。

3.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

对于明细账的核算,除了用货币计量以外,必要时还需要用实物计量、或者用劳动量单位来计量。明细账是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指标,它是对总账账户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

4.总账和所属明细账核算的内容相同,都是核算和反映同一事物,只不过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从其提供指标之间的关系来看,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到控制和统驭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目前账户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实际会计工作中的账户结构形式(开字账户式),另一种是会计学习和审计工作中的账户结构形式(T型账户式)。 1.开字账户式

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同时具备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即记载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3)凭证号数,即说明记载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反映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

在会计实务中,账户是根据以上的基本内容来设置登记账簿的(即第七章第三节中的各种账簿格式)。 2.T型账户式。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上述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简化为T字账(丁字账),丁字型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下:

账户的左右两方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账户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3.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通过账户记录的金额可以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个会计核算指标。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均为本期间的发生额合计数。本期发生额是一个动态指标,它说明的是某一时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余额是一个静态指标,它说明的是资产或权益在某一时日增减变动的结果。本期的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减少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期末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是记在账户左方还是右方、账户的余额反映在左方还是右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类型。 【本章学习要求】 1.会计科目的分类;

2.账户与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3.账户的基本结构。 【本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6.账户是根据( )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A.会计对象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D.会计账簿[答案]C 9.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A.账户在左方B.账户的右方C.增加方D.减少方[答案]C

10.下列对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之间基本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一期末余额 D.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一期初余额[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 )。 A.总分类科目B.明细分类科目C.权益类科目D.利润类科目[答案]AB 7.账户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中的( )。

A.账户名称B.日期和摘要C.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D.凭证号数[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总分类科目下设的明细分类科目太多时,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科目。( ) [答案]正确

6.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一样,都属于成本类科目。( )[答案]错误

7.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因此,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一样具有一定的结构,用于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答案]错误

20.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 )[答案]正确 第四章讲义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会计上的记账方法有两种: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会计上的记账方法有两种: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除了有关债权、债务的现金收付业务以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特点: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简单,但是由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这种记账方法,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已不再采用。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根据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在世界及我国的会计发展史上曾经采用过和正在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有:“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等。各种复式记账法在其基本原理相同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的不同。

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从1994年起统一全国企事业单位的记账方法为“借贷记账法”。从而确立了借贷记账法的地位。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例题4—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 [答案]错误

[解析]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题4—2】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 [答案]正确

[解析]由于运用复式记账法,当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时,要用相等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加以记录,所以,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和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借”、“贷”二字是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以反映资

产的存在和权益的增减变化。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一般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为理论基础。这种资金平衡关系是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的必然结果。据此,我们可以从账户余额的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资产类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例题】某企业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销售产品,收取现金5000元; ②提供劳务,收取现金1000元; ③支付差旅费,支付现金500元; ④支付零星采购费用,支付现金1000元。 已知企业库存现金账户期初借方余额2000元。 要求:企业库存现金账户期末余额是多少? [答案]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例题】某企业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向银行借款20000元,归还日期为三个月后; ②归还上月短期借款10000元。

已知企业短期借款账户贷方期初余额30000元。 要求:企业短期借款账户期末余额是多少? [答案]

3.费用成本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账户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入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例题】某企业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发生管理人员办公费用1000元; ②发生管理人员工资费用5000元; ③月末结转当期管理费用。

要求:企业管理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是多少? [答案]

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例题】某企业主要从事甲产品销售和提供安装业务,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销售产品,取得销售收入5000元; ②提供劳务,收取收入2000元; ③月末结转当期收入。

要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是多少?

[答案] 总结:

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销; 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边还是右边。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 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 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因此,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 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表4-1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方向 资产类 增加 减少 借方 负债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收入类 减少(或转销) 增加 一般无余额 费用和成本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 一般无余额 说明:

①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双重性质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反映资产,又可以用来反映负债的账户。例如:会计科目表中“共同类”账户,该类账户有时表现为资产,有时表现为负债,关键是其余额的方向。如果期末有借方余额则是资产,如果期末有贷方余额则是负债。

②如果此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登记项目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性质未变;如果期初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说明此账户登记项目已从期初的资产变为期末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如果期初余额在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说明此账户登记项目已从期初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变为期末的资产。

【例题4—3】下列计入借方的是( )。

A.资产的增加额B.负债的增加额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D.费用的增加额[答案]AD

[解析]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实际运用中,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定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2.试算平衡的分类。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②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余额试算平衡法的分类。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种。

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每个月结束时,在已经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一般在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表的格式分两种:一种是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分别编制;另一种是将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合并编制在一张表上(见表4—2)。

表4-2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余额试算平衡表 年月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合计

注意:必须指出,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借贷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但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

如果在有关账户中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者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或者借贷双方发生差错的金额正好相等,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还需要采取其他的对账方法进一步查实。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就是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它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是账户记录的依据。 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 借:库存现金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其书写格式:先写借后写贷,借贷方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要分行、错开写。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通常情况下,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应当指出,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例题】下面以长白企业2008年3月份发生的十项经济业务为例来说明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 1.假设上述十项经济业务的期初余额如表4—3所示:

表4—3 长白企业账户期初余额表 单位:元 资产 期初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期初余额 库存现金 4000 短期借款 30000 银行存款 86000 应付账款 67000 原材料 63000 长期借款 36000 应收账款 110000 实收资本 600000 固定资产 550000 盈余公积 80000 合计 813000 合计 813000

2.该公司3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长白企业2008年3月1日用现金购入一批材料,价款980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0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