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2 11: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一)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 1.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在过去的16年里,全球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7亿,较2001年增长了3.1%。在各种旅游形式中,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相关的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产业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并引领着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中位居第一,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先导产业和龙头行业。

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现阶段我国国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旅游需求是休闲、观光、游览和度假为主;在游程及空间上,旅游空间集中在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旅游发展形式上,近距离的康体休闲型的游憩活动在都市居民的旅游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观光旅游在近期内仍是旅游的主体,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但度假旅游必将蓬勃发展,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必然会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

2003年10月,世界旅游及观光业理事会(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 WTTC)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评估如下:预计2004-2013年的10年间,中国旅游业年增长率将达到10.9%,至2013年底,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82亿美元。不少世界旅游业内人士及世界旅游组织都预言,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的旅游输出国。

(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机

1.相关行业的扩大开放,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已明确开放的三个领域,即金融业的扩大开放(有助于于旅游服务的现代化)、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营销方式的现代化)、关税的降低,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直接的好处。

2.加入WTO、扩大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旅游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入世将进一步促使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从而带动商务游客和观光游客的增长。

4.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旅游产业的形成,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促进国内外收支平衡。

有专家预测,加入世贸后,外资将会大举进入我国的旅游市场,2004年至2008年是高峰期,这些资金将会集中在饭店、景区、商品和旅行社网络建设上。

总的说来,加入WTO会使得中国旅游业完全与全世界各国的旅游业在同等条件下开展激烈的竞争,使我国旅游业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促进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使旅游业发展更健康、更稳定并更具有可持续性。 (三)我国宏观政策导向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国民经济新增长中的重点,并不断出台加快培育旅游业发

展的新措施、新办法,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000年,国家计委首次将旅游基础设施纳入了长期国债投资计划,并安排12亿的资金重点支持包括旅游交通、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和商业性投资环境。为配合投资安排,今后国家计委将和国家旅游局一起,每年向社会推出一批“中国旅游发展优先项目”,并陆续开展相关的招商活动,以引导社会投资。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包括给予更大资金支持在内的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0年,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旅游发展的宏伟目标:在未来二十年加大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大力拉动内需和投资向旅游业倾斜等政策导向,以及全国新的休假制度,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也明确表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期,中国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合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现代旅游行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喧嚣的都市,高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放松的形式,用以调节身心、恢复疲惫和增长阅历,游客渴望 “深入一地”的休闲度假旅游,在了解当地人文风情的同时,又能在蓝天碧野、绿水青山之间忘尘忘忧,彻底放松。目前,旅游者越来越不只满足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而是越来越强调一种参与、体验和放松。因此,生态田园旅游(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多种形式的“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将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

二.柏泉镇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分析

(一)东西湖水乡旅游区在武汉市旅游大环境中的地位

武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约八百万,它既是湖北旅游发展的龙头,也是华中旅游重镇。然而,武汉更多地是旅游者旅游行程中的一个匆匆的过境之地,而不是目的地;根据旅游部门统计,外地游客在武汉的平均停留时间仅为0.7天。而西安、北京、桂林等旅游目的地城市,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均在2天以上。另外,武汉每年出游人数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人数,一向乐山乐水的武汉市民出游人数一直居国内大中城市前5名,且还在逐年增加。但武汉旅游业“出游多,入境少”的局面长期未能改变。

如何开发、发展好武汉旅游业,留住自己人、吸引外地人来武汉旅游,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越来越多地在关注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2000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编制实施了《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武汉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即立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包括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等在内的多形式、系列化旅游产品,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华中大旅游圈,以此支撑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格局。而柏泉生态旅游区作为东西湖乃至武汉旅游发展了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武汉市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

东西湖水乡旅游区作业武汉旅游发展了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武汉市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东西湖区人民政府正在组织制定《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将东西湖旅游区纳入武汉市发展地区旅游的一个重点。 (二)柏泉生态旅游区在东西湖旅游区的地位

柏泉生态旅游区位于东西湖旅游区的北部,是武汉市的西北近郊,东北滨府河与黄陂、孝感两地相连。本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群聚集、生活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基础较好,是东西湖旅游区重要的一部分。

基于东西湖旅游区的基本功能定位,柏泉生态旅游区应根据东西湖旅游区其它景区的开发主题,差异性地选择“周末家庭度假休闲”

“宗教旅游”和“田园旅游”为开发主题,将本区建成武汉市民的周末家庭和田园游乐园,全面实现东西湖旅游区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柏泉生态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

SWOT分析

一.竞争优势(Strenghts)

(一)区位优势

柏泉生态旅游区位于东西湖旅游区北部,距离中心城市 KM,有 高速公路和 一级公路相连,驱车不到一小时即可直接到达,交通极为便利。柏泉生态旅游区周边是武汉市乃至全省开发项目的热点地区,不大的范围内分布着武汉东啤、统一食品、吴家山台商开发区、等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市场优势

柏泉生态旅游区主要针对的客源市场是武汉市市民,包括武汉市民和来武汉市旅游的旅游者(如进行商务会议旅游的旅游者)。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特大城市,同时有近300万的流动人口,其旅游消费潜在市场十分庞大。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及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双休日的实行,武汉人对休闲、旅游、娱乐的需求与日俱增。只要抓住武汉人旅游需求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武汉市民旅游消费心理需要的旅游产品,就必然能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赢得旅游市场。

随着武汉市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柏泉生态旅游区必然会以“后发优势”抢占时机,成为东西湖旅游区中的佼佼者。 (三)资源优势

(四)领导重视、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二.竞争劣势(Weaknesses)

(一)旅游资源较丰富,但知名度不高。 (二)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品牌产品 (三)旅游人力资源不足,基础薄弱

(四)旅游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管理不统一 (五)资源开发缓慢,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远未发挥

三.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一)武汉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武汉市乃至东西湖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93.1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第四位,比上年增长11.8%,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20元,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为11位,比上年增长12.1%。根据国际旅游发展的规律来看,人均收入水平达到820美元左右,这是国内旅游高速增长时期。近年来,武汉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城镇居民出游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人均旅游消费也迅速提高。在经济稳定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广阔的客源市场为柏泉生态旅游区乃至东西湖旅游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又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旅游业持续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三)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遇 (四)区内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机遇

(五)游客好奇、寻求新的旅游目的地之机遇

四.面临的挑战(Threats) (一)区际区内空间竞争日益激烈

东西湖区柏泉生态旅游区面临着“区际区内竞争”的挑战。市内周边地区以及东西湖旅游区内其他景区是柏泉旅游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些景区具有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景区旅游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景区与周边其他景区共有相似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相类似的旅游产品之间空间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加强区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经济薄弱,招商引资比较困难

旅游业自身的特点是大投入、大产出。从经济环境来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本区与周边经济相对落后,使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旅游支付能力受限,目前过分依赖招商引资,而经济水平不高,投资比较利益较低,又使招商引资处于不利地位,投资环境亟待改善。 (三)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对中国旅游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旅游企业,与美国、日本等世界强国的旅游企业相比,存在业务范围窄、经营规模小、集团经济弱、内部管理散、科技含量低、自身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刚刚起步的弱小旅游区企业,将面临着外资旅游企业的有力竞争。

(四)合理保护与利用资源的限制

柏泉生态旅游区处于武汉市的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开发旅游资源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必须全面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用地与农民的关系;协调好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的关系,建立与大区域相协调的产业链。

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客源市场细分与定位

(一)客源市场分级

根据柏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禀赋、知名度和吸引力以及区位条件,我们确定其客源市场为区域旅游市场,客源主要是国内旅游者,特别是武汉市市民及其周边城市的游客。客源市场细分如下:

一级客源市场:是以柏泉生态旅游区为中心的50KM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等城区,它们是柏泉生态旅游区的基本客源市场,也是要大力发展的客源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是以柏泉生态旅游区为中心50—200KM以内的圈层,主要包括荆州、天门、仙桃、黄石等地区。

三级客源市场:是以柏泉生态旅游区为中心200—300KM及其以上的区域,尤其是交通能够直接到达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等,它们是柏泉生态旅游区很有开发价值的潜在客源市场或延伸客源市场。 (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柏泉生态旅游区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应是多角度的、立体的、动态的,并且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1.从客源市场区域来看,应主要定位于一、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主要包括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孝感市等。这些城区交通方便,可达性强,且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消费行为大体相近,人民之间往来密切,有传统的协作关系。这一区域必将成为柏泉生态旅游区基本的客源市场和核心客源地。在二级客源市场主要包括荆州、天门、仙桃、黄石、鄂州等。交通比较方便,人口众多,大中城市的经济也较发达,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2.从旅游动机和出游目的看,近期应定位于周末休闲、观光旅游及节庆旅游等类型的客源市场,中、远期定位应逐步扩大到度假、公

务、商务、会议、文化、科考、体育、生态及其它专项客源市场。

3.从客源组织方式看,近期应主要定位于组团与散客相结合的客源市场,中远期更注意开拓团体客源市场。

4.从收入层次来看,近期主要定位于工薪阶层市场,中远期注重开发高收入阶层市场。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二.客源规模与结构现状分析

柏泉生态旅游区旅游景区是即将开发的景区,其客源规模及结构现状尚处于待起步阶段,我们以东西湖旅游区的客源结构现状为参照对其进行分析。

东西湖旅游区是湖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加之旅游产品知名度及交通、区位等条件较好,近年在湖北省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随着。。。 其旅游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2001年的统计,其游客规模为 万人次,比上年增幅为 %。

旅游目的地客源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两大类。柏泉生态旅游区属武汉市的城郊,其旅游资源区域性特征明显,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因此,游客结构基本上是国内游客,而且还突出表现为武汉市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其中武汉市游客占 三.客源地游客规模的预测

(一)方案Ⅰ:此方案根据湖北省多年来国内游客增长的一般规律,采用长期趋势法来对柏泉生态旅游区游客规模进行预测。以2002年 总的游客人次 万(资料来源于东西湖区旅游局)作为基准年的游客规模,以近20年湖北省游客增长的平均速度9.128%作为K值,按照P=S(1+K)n公式,分别计算2005、2010和2020三个阶段柏泉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规模。计算结果为:

P2005=18×(1+9.128%)4= 万人次

P2010=26×(1+9.128%)5= 万人次 P2020=40×(1+9.128%)10= 万人次

(二)方案Ⅱ:根据旅游发展的规律,一个旅游区域的旅客量发展呈现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平稳阶段和饱和阶段。

旅游出游率,一方面决定于旅游花费,这其中包含人们的经济收入及旅游地的消费价格;另一方面决定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的闲遐时间的多少。而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地或旅游景点而言,游客人次的多寡以发展阶段而论,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游客量的总量增加不大,但增长幅度很大。例如我国20多年的旅游发展轨迹证实了这一规律,初期阶段游客量的增长速度很快,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游客的年均增长率仍保持20%以上。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从目前到2020年旅游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9%以上。湖北省的旅游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此方案根据旅游发展阶段的宏观走势,结合本区的实情,将柏泉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游客增长率分别定为:15%、20%和10%,预 测结果如下:

P2005=18×(1+15%)4= 万人次 P2010=18×(1+20%)5= 万人次 P2020=18×(1+10%)10= 万人次

以上两种预测方案得到的结果有出入,在使用时,可取方案(I)、(II)的平均,即:

P2005=( )/2= 万人次 P2010=( )/2= 万人次 P2020=( )/2= 万人次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析

一 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根据2002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柏泉镇的旅游资源可分为7大类、14个亚类和19个基本小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

山丘:柏泉镇域地形北部为山地低丘陵带,地势较高,分布有狮子山、睡虎山、玉屏山、瓠子山、一夜山等大小山岭11处,山地面积近万亩。

生物化石:在柏泉红光队发掘了距今三亿五千万年的鳞木化石,

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水域风光

河段: 柏泉镇域内有府河、昌家河等河段,可谓山水相拥,人杰地灵。

天然湖泊:柏泉水域面积广大,水体面积约30Km2,著名的有小罗赛湖、杜公湖和上幺教湖。

泉:柏泉古井位于月塘角的水塘中,井底有树根盘曲,状如双鲤,一大一小,头端有地下泉水涌出,如鱼游动,成为奇观。水澈见底,清凉甘烈,被武汉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3.生物景观

树木: 柏泉陡山林木葱郁,盎然成趣,已形成森林公园的雏形;除了这些自然生长的树木以外,柏泉北部还规模化种植了大片桃树、梨树、橘树、茶树等,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花卉:柏泉月塘湾是市花木公司基地,经过几年建设,已是漫山浓绿盖地,花香宜人。

野生动物:每年春夏之交,柏泉陡山周围常有大群的黄嘴白鹭栖息于此,煞是壮观。另外,柏泉还是桂鱼、罗氏沼虾等名贵鱼虾的养

殖基地。

(二)人文旅游资源

1.遗址遗迹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主要有位于东湖大队的钥匙墩遗址和北塞湖遗址、位于园林大队的余家嘴遗址、位于红光大队的龙王台遗址,它们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的龙山文化遗址。

2.建筑与设施

宗教场所:(1) 位于刘家嘴的天主教堂, 原由意大利传教土建于1840年,具有罗马建筑风格,为汉口最早的基督教堂;(2)位于月塘角村的景德寺,始建于唐代晚期。

动植物展示地:主要有江汉区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博大观光农业园等。

归葬地:(1)张京墓位于红星村花果园西南面。张京明代人,曾任兵部尚书、四川总兵、七省级略等职,死后归葬于此;(2)张京父母墓位于花果园东侧;(3)北宋合葬墓位于柏泉祝冲生产队西北岗东南坡,为北宋元佑年间墓葬。

纪念地:主要有孙武故居、张京花果园和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柏泉驻足栓马的“系马桩”和万人坳。

3.人文活动

人事纪录: 主要有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武昌首义元勋孙武、地皮大五刘歆生、世界名人张世荣、热爱教育的企业家张松樵、传奇人物刘松山、旅台企业家高仲强、木碳汽车大王高国恕、国民党上层领导人物陶涤亚、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周大党等。 (三)旅游商品 1.地方旅游商品

菜品饮食:柏泉人腌制食用红鱼、腌菜、虾糌渊源流长,因此,柏泉有句俗话:“红鱼、腌菜和虾糌,客来也不怕。”目前,这几种家常便菜越做越精,越来越受欢迎。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柏泉玉屏山茶厂生产的名优茶“银剑”、“翠绿”等系列产品,多次在国内名优茶评比中获一等奖;另外,柏泉的

特产板鸭、盐蛋、皮蛋等远销国内各地;柏泉还有武汉市“菜篮子”的美誉,是武汉市每日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地。 水产品与制品:主要有干鲶鱼和罗氏沼虾。 其他物品:柏泉镇是烟花的批发和生产基地。

表4—1:柏泉镇旅游资源类型表

主类 A地文 景观 AB沉积与构造 BA河段 B水域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风光 BD泉 CA树木 C生物 景观 CD野生动物栖息地 CDC鸟类栖息地 E遗址 遗迹 EA史前人类活动 EAA人类活动遗址 场所 FAC宗教与祭祀场所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建筑 与设施 FD居住地与社区 历史纪念地 FE归葬地 FEB墓(群) GAA菜品饮食 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 GA地方旅游商品 商品 GAC水产品及制品 GAG其他物品 干鲶鱼和罗氏沼虾 柏泉烟花 盐蛋、皮蛋、蔬菜瓜果 万人坳 张京墓、张京父母墓、北宋合葬墓 红鱼、腌菜、虾糌 名优茶“银剑”、“翠绿”、板鸭、G旅游 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观光农业园 FDD名人故居与 孙武故居、张京花果园、系马桩和遗址、龙王台遗址 天主教堂、景德寺 江汉区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博大黄嘴白鹭 钥匙墩遗址、北塞湖遗址、余家嘴CC花卉地 BDB冷泉 CAA林地 CCB林间花卉 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柏泉古井 陡山森林公园、果园 市花木公司基地 桂鱼、罗氏沼虾等 BBA观光游憩湖区 小罗赛湖、杜公湖和上幺教湖 ABG生物化石点 BAA观光游憩河段 距今三亿五千万年的鳞木化石 府河、昌家河 亚类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基本类型 AAA山丘型旅游地 一夜山等大小山岭11处 主要资源和景点 狮子山、睡虎山、玉屏山、瓠子山、张京、孙武、刘歆生、张世荣、张H人文 HA 人事记录 活动 陶涤亚、周大党等 HAA人物 松樵、刘松山、高仲强、高国恕、二 旅游资源的质量分析与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质量分析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资源的质量等级状况,这对确定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时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规划根据《旅游资源评价和赋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进行定量评价。

该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即“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评价因子。

关于计分方法,标准规定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由此,建立柏泉镇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结果见表4-2。

根据上述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分别得出柏泉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和旅游商品等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值为35、64、48、40、62、30、71。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体系,可从高到低列出柏泉镇各旅游资源的评分级别:

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水域风光、建筑与设施和旅游商品,

规划建设大型的花果基地,建成的花果园将是武汉市最大最好的四季自助果园超市。

第六章 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一、旅游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的战略构想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空间展布规律及区位条件,柏泉镇的旅游开发应围绕资源丰度较高、品类较多的玉屏山为中心展开(下称“玉屏山旅游板块”)。玉屏山旅游板块,宜划分为南、北、中三个旅游亚区,实施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以整合全镇域内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优势,落实武汉市和东西湖区旅游规划对柏泉镇旅游发展的定位。以生态旅游为核心、沿历史文化脉络、设计生命周期长且具有滚动效应的旅游项目,打造大武汉市郊柏泉镇独具特色的“都市人的周末家庭”。

(二)玉屏山旅游板块内部的有机整合

柏泉镇为武汉市的后花园,旅游定位为生态旅游。以玉屏山为中心的旅游板块如何实现武汉市对柏泉镇的旅游发展定位,必须通过玉屏山旅游板块的南北中三个旅游亚区的开发来共同体现。

南部旅游亚区,利用靠近武汉市市区的地理条件,依托柏泉镇本地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绿色食品购物及焰火娱乐等项目,做好“吃、购、娱”三个字,突出东西湖“菜篮子”特色,体现生态主题;中部旅游亚区,开发三古景点和教育基地等游乐项目。突出“游、学、住”,体现柏泉镇历史的、原始的、文化的生态特点;北部旅游亚区,本区位于离城区最远的区域,利用山野的自然属性,开发各具特色的花园式的休闲庄园、花果园、捕鱼游乐等项目,体现游、行、住、娱、康、健等综合旅游方式。 (三)玉屏山旅游板块与周边地区的整合

金银湖、聚龙湖及柏泉镇为东西湖的三大旅游亮区,各自的旅游定位不同,前两者以康乐、休闲、度假为主,而柏泉镇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从定位而论,柏泉镇将领唱武汉市对东西湖旅游定位的主角。柏泉镇拥有古朴原始的自然、历史久远的宗教文化、现代教育及工农

业产品等旅游资源,这是其他两个区域不具备的。因此,柏泉镇有责任、有条件打造出东西湖的旅游品牌,与其他景区进行合理分工,共同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城郊生态旅游的精品。

二、旅游分区发展规划

在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分区的基础上,本章以旅游资源区为基础,结合各区资源所具备的旅游功能及其组合状况,本规划区可划分为3个旅游亚区和10个游览区。 (一)旅游分区及旅游主题 Ⅰ.南部旅游亚区

南部旅游亚区包括武汉市外环线以北、柏泉镇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范围约6km2左右。区内有天主教堂人文景点一处,自然景点很少。但本区紧邻柏泉镇工业园和新镇规划所在地,也是最靠近武汉市区的地段。因此依托本区的位置优势和工农业产品的资源优势,嫁接开发地方食品、饮料、购物、婚典及焰火娱乐等系列项目,以及农、林、渔休闲项目。应集中体现东西湖“菜篮子”特点和柏泉镇工农业产品特色。

南部旅游景区的旅游主题是:

火树银花庆婚典

绿色天然饮食城

围绕旅游主题,努力打造其旅游主题形象:

“菜篮子”一条街

这一主题形象最朴实的概括了长期以来整个东西湖区对武汉市广大市民的生活价值,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且具有巨大的青睐度,几百万武汉市民谁不想亲临目睹每天餐桌上各种菜肴的源地? Ⅱ.中部旅游亚区

本区位于玉屏山旅游大板块的中心部位,面积约为5 km2左右。区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核心部位分布有古井、古寺、古村落。“柏泉古井”记载着久远的神秘,“景德寺”沉积着历史的香尘,古村落留下古老的生态足迹;有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基地和中小

学教育实习基地;还有多处龙山文化遗迹等。本区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标志着柏泉镇的历史形象。因此,本区是寓游、寓学和宗教朝觐的理想之地。

中部旅游亚区的旅游主题是:

历史文化鉴赏 原始生态体验

旅游主题形象为:

古井古寺古村寨

Ⅲ.北部旅游亚区

本区属于玉屏山旅游板块的北部地区,面积约4 km2。远城区、自然性是北部旅游景区的特点。区内仅有张京墓一处人文景观,主要以山、水、林、果等自然景观为特点,原始、空旷的山野性正是城市旅游不可多得的地方。因此,本旅游亚区的旅游主题为:

採果打鱼播新种 山居野趣融自然

旅游主题形象为:

武汉市民的周末家庭

(二)旅游分区发展规划

规划区划分三大旅游亚区,各旅游景区由各类不同的景点构成。在规划期末将逐步开发10个主要游览区。其中南部旅游亚区3个游览区,中部旅游亚区4个游览区,北部旅游亚区3个游览区。

Ⅰ.南部旅游亚区 Ⅰ1.鹿鸣山庄游览区

本游览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包括科林绿色工程、鹿鸣山庄和农业生态项目区,面积共约0.6 km2(900亩)。

Ⅰ2.柏泉综合游览区

主要包括“菜篮子”超市、教堂婚典和焰火城3个项目,面积约0.5 km2.

Ⅰ2-1.“菜篮子”超市。根据资源优势与位置条件,于武汉市外环路的北缘、近邻天主教堂的地方,辟建大型超市游览区,由饮食城、

购物超市构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将成为柏泉镇旅游重要的集散地之一。

Ⅰ2-2.焰火城。在上么湖畔建大型焰火城,内设焰火展览馆、焰火燃放处及观礼广场,在湖边空旷处建儿童焰火燃放基地。

Ⅰ2-3.教堂婚典。以现有的天主教堂为基础,并在其外围修建停车场和婚典化妆楼。

Ⅰ3.休闲农庄游览区

本游览区属于拟建项目区,面积为1.5 km2 (2200-2300亩)。 Ⅱ.中部游览亚区 Ⅱ1.康乐休闲游览区

本游览区属于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包括龙泉现在生态农业科技园、心理康复中心、怡奥药业及4个休闲山庄,共7个项目共同构建康乐休闲游览区。

Ⅱ2.三古游览区。将现有的景德寺进行环境建设,栽培松、柏、樟等常绿乔木,构建庄严肃穆的佛教林园;将古井周围环境进一步修饰,荷花池除泥排污,建成水澈见底、荷花满池的花园;重建古村落景园。

Ⅱ3.教育基地游览区。本游览区由三片教育实习基地构成。包括已建的江汉区和武汉市教育实习基地及拟建的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

Ⅱ4.职业技术教育游览区。规划拟建职业技术教育城,包括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区、综合实习基地和大学标志景园。

Ⅲ.北部旅游亚区

Ⅲ1.四季花果园游览区。本游览区占据了北部旅游亚区的大部,面积约2.5k㎡。本区以现有的花果园为基础,分区划片,规划建设大型的花果基地。

Ⅲ2.山居野趣游览区。于陡山与架子山的北缘,面积约0.42.5k㎡,拟建各具特色的休闲庄园。

Ⅲ3.鱼乐园游览区。在北部大彭湾临府河的地区,面积约0.3 k㎡,围绕大面积的湖面水体,建设以娱乐休闲为主的游览区。

三.规划区的开发项目一览

旅游亚区 游览区 主要项目 科林绿色工程(Ⅰ1-1) 鹿鸣山庄游览区(Ⅰ1) 鹿鸣山庄(Ⅰ1-2) 农业生态(Ⅰ1-3) 南部旅游亚区(Ⅰ) Ⅰ2-1.“菜篮子”超市 柏泉综合游览区(Ⅰ2) Ⅰ2-2.焰火城 Ⅰ2-3.教堂婚典 休闲农庄游览区(Ⅰ3) 生态农业科技园(Ⅱ1-1) 心理康复中心(Ⅱ1-2) 怡奥药业(Ⅱ1-3) 康乐休闲游览区(Ⅱ1) 管子房休闲山庄(Ⅱ1-4) 玉屏山休闲山庄(Ⅱ1-5) 休闲山庄(Ⅱ1-6) 休闲山庄 (Ⅱ1-7) 中部旅游亚区(Ⅱ) 景德寺(Ⅱ2-1) 三古游览区(Ⅱ2) 柏泉古井(Ⅱ2-2) 古村落(Ⅱ2-3) 江岸区教育基地(Ⅱ3-1) 教育基地游览区(Ⅱ3) 武汉市教育基地(Ⅱ3-2) 中小学教育基地(Ⅱ3-3) 职业技术教育游览区(Ⅱ4) 四季花果园游览区北部旅游亚区(Ⅲ) (Ⅲ1) 山居野趣游览区(Ⅲ2) 职业技术教育城(Ⅱ4-1) 综合实习基地(Ⅱ4-2) 大学标志园(Ⅱ4-3) 四季果园(由各类花、果、林斑块构成) 休闲庄园(由集中和分散式的休闲庄园构成) 红府苑(Ⅲ3-1) 鱼乐园游览区(Ⅲ3) 小船捕鱼区(Ⅲ3-2) 垂钓区(Ⅲ3-3)

第七章 景区概念性规划

一.旅游项目创意

概念性规划即旅游项目的创意。项目创意是旅游规划的灵魂。旅游规划是在资源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各个旅游景物(点)进行空间组织并付诸实施,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旅游项目的创意。就资源谈资源、就景点论景点的规划不是成功的规划。因此,项目创意应将现有的资源和景点通过新的构思,使其进一步拓展乃至升华,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品牌与形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断产生无限遐想和灵感,诱发文化层次上的共鸣。

根据规划区的显性和潜在性资源及其空间结构特点,可进行三大系列的项目创意:一是针对本地的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进行综合游乐项目的创意;二是结合柏泉镇的历史古迹及现代教育资源进行历史文化鉴赏项目的创意;三是针对山、水、林、果资源进行周末休闲系列项目的创意。这里根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景点),以景区为空间组织单元,进行项目创意,为下一步各景区的详细规划及对重要景区(点)的前期建设提供依据。

二.景区概念性规划

(一)南部旅游景区(Ⅰ)概念性规划

本区目前尚无既成的旅游景点。根据规划的3个旅游游览区,主要对柏泉综合游览区(Ⅰ2)进行重点项目的创意和空间配置。

1.“菜篮子”超市(Ⅰ2-1)

创意目标:建设武汉市独有的能标志东西湖特色的绿色餐饮、食品超市区。

创意色调:自然、原始、绿色 创意主题:东西湖鱼虾蔬菜总汇

主题设计:于天主教堂西南侧、武汉市外环路与镇内主干公路交会的西北处建一大型东西向超市区,范围为0.1km2(长500m,宽200m)。建筑风格应突出地方色彩、低层组群式。呈两排对称,中间

为50m宽的集贸市场长条状贯穿首尾。由3个组群构成:西段1号组群为“东西湖鱼虾蔬菜总汇”,以批发市场为主,汇集东西湖货物,建库储以集散货物;中段2号组群为“东西湖鱼虾蔬菜超市”,以零售市场为主,以出售干鲜鱼虾、蔬菜、果类,特别是本地的传统腌鱼(红麦曲干制洗头鱼)、及地方土菜等;东段3号组群为“柏泉饮食城”,以餐饮为主,集中经营东西湖地区地方特色菜肴,并经办特色婚宴等。组群间建停车场,全部由南北方向进入停车场。

2.焰火城(Ⅰ2-2)

创意目标:为保证都市区的环境与安全,又能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需要,丰富节假日的传统气氛,利用柏泉镇的资源条件(焰火厂)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城市郊区),专门辟建武汉市唯一、对柏泉镇旅游发展具有引爆性的大型焰火城。 创意主题:火树银花不夜城

主题设计:于天主教堂东南侧、上么湖畔拟建大型焰火城。整个焰火城约占地0.05 km2(75亩),内建焰火展览馆一幢,汇集展示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焰火、鞭炮;建焰火燃放基地,并设容千人左右的观看广场;于上么湖畔建儿童焰火燃放点一处,场地四周建砖瓦围栏,场地内可设各种形态的石、泥、砖制的雕塑小品,以增强场地的美感与游性,同时亦作焰火的燃放点。配套安全设施和防火设备。

3.教堂婚典(Ⅰ2-3)

创意目标: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西婚礼习俗也在逐步渗透,为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时尚追求,以天主教堂为依托,开发国内首推的教堂婚典项目。

创意主题:中西共秉花烛灯

主题设计:依托现存的天主教堂,开辟教堂婚典景区。整修现有的礼拜堂,并增设婚典项目,完善教堂的功能;在教堂外侧修建约50车位的停车场;停车场旁建婚典化妆楼,内设婚纱、礼品专卖店、化妆厅和婚典照相馆等。

(二)中部旅游景区(Ⅱ)概念性规划

本区已建和拟建的项目较多,故在旅游规划中一方面尽可能尊重既成事实,对已建和在建项目按照旅游规划的总体设计进行修改、补充与提升,并对其环境建设提供规划;另一方面必须对区内所有项目进行空间重组,使之符合整体规划的要求,同时须进行适当的项目创意。本规划区进行如下2个项目创意。

1、三古游览区(Ⅱ2)古村落景园(Ⅱ2-3)的创意与设计 创意目标:以展示柏泉镇数千年的历史原貌,使现代青少年了解古老农业大国艰难前进的足迹,了解农业和农村。

创意主题:千年古村

主题设计:在古村落的原址,根据古村落的遗迹,结合现茅庙集的历史隐貌,重建古村落景园。约占地0.03km2(45亩),内设:①龙山文化展览馆;②设计耕田耙地、水车浇地、大铁锅做饭、“都市人的菜地”等参与性项目;③包括已建的别墅群等。

2、职业技术教育游览区(Ⅱ4)的设计

创意目标:为满足武汉市及湖北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为游客增添文化教育游的新栏目,为柏泉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招商引资的平台。

创意主题:职业技术教育城

创意根据:武昌是大学的集中分布区,现又辟建了诸如黄家湖、汤逊湖等多处大学城。而武汉市有多类大量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中专学校,且大多拥居闹市各隅,办学条件较差。同时,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又需要这方面的大量人才。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尚未一处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基地,这即是本创意的启发点。

主题设计:于本区的东南部及工业区东北部延至府河沿岸的范围,约2 km2(3000亩),逐步引资建一批大中专职业技术学校,构建新一类型的教育城。教育城除各校的教育基地外,另开辟综合性的职教实习基地,供学习课堂以外的综合技术训练与实习;拟建职业技术教育展览馆,展示技术教育的成果,体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拟建“大学标志”景园,即将全国著名高校的标志性建筑集锦一处,供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览观赏,获得教育。

(三)北部旅游景区(Ⅲ)的概念性规划

北部景区目前尚为旅游空白,且远离闹市区,因此是一处最好描绘旅游图景的地方。根据规划的3个游览区,都需要进行精心打造与设计。

1.山居野趣游览区(Ⅲ1)的创意与设计

创意目标:建设各具特色的花园式休闲庄园,满足武汉市居民的假节休闲。

创意主题:武汉市人的周末家庭

主题设计:在陡山山麓以向湾为中心的地段,是一方山水兼具、林木葱郁、旷达清静之地,是都市人假节休闲的理想场所。范围约0.3 km2(450亩),主要推出系列休闲庄园。

(1)休闲庄园的布局格调:①别墅式和农家式相结合。以农家式庄园为主,别墅式亦应以普通别墅为主;②集中式与分散式结合。以分散式为主,布局于小岗、山麓等处。于向湾原址至架子山的北麓,集中修建普通别墅(包括少数中高档别墅),形成休闲庄园的集中板块,与分散式庄园共同构建休闲庄园组群。

(2)休闲庄园的环境格调:清静高雅。以不同的主体色调烘托庄园的气氛:可建成翠竹园、牡丹园、梅花园、潇湘园、怡红园等。

(3)休闲庄园的餐饮:自助式与饭店式相结合。其中自助式即游客自行采摘蔬菜、钓鱼、做饭;饭店式餐饮主要经营地方特色的鱼、虾及蔬菜。

(4)休闲庄园的娱乐:①家庭式一般性娱乐(牌、棋等);②集中与分散式垂钓,这是全东西湖地区的特色,需形成本区最普遍的一种休闲方式;③经营“都市菜园”。这应形成休闲庄园最重要的项目。即本区拟开辟成片和分散式的“点式菜地”(约1—2分地不等),无偿提供给常去柏泉镇休闲的都市居民使用。城市居民以一年为周期,每逢周末假节去庄园休闲,经营蔬菜园,收获瓜果、蔬菜。

2.四季花果园游览区(Ⅲ2)的创意与设计

创意目标:栽培适合于本地土壤和气候的各种果类,打造武汉市最大的果园基地。

创意主题:大型四季花果园

主题拓展:本游览区占据北部旅游景区的大部,面积约1.5 km2,宜辟建大型的果园基地。沿府河岸培植桔树、柚林带;区内分区划片,培植梨园、桃园、葡萄园、花卉园、竹园等。建设武汉市最大的四季花果园,并分期推出自助性的果园超市,游客自行采摘各类鲜果等参与性活动。

3.鱼乐园游览区(Ⅲ3)的创意与设计

创意目标:使游客直接参与撒网捕鱼活动,以体现东西湖以水为优、以鱼为特的特色。

创意主题:打鱼捞虾。

主题设计:北部濒府河的大彭湾,面积约0.2 km2(300亩),可规划建设为柏泉镇的主要“鱼乐园”游览区。现有红府苑养鱼垂钓基地,东北部约有0.04 km2(60亩)的鱼塘水面,水体北临府河,三面低丘环抱,有利于开发利用。①水体四周加强绿化建设,以杨柳树种为主;②进行水体清淤排污,打造为精养鱼池,划区放养各类鱼种;③分区“鱼乐”:西部水面主要布局小船捕鱼游乐项目,东部沿岸为垂钓区。

三、柏泉镇旅游项目的联动创意

柏泉镇的三大旅游景区和10个游览区,既各具自身的旅游功能,又彼此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旅游板块。游客在柏泉镇的旅游过程中,将可以实施和体验如下的旅游联动:

(一)“完全婚礼”联游。青年男女先在教堂举行婚典仪式→柏泉镇饮食城举办婚宴→焰火城燃放焰火、鞭炮,庆祝新婚→“都市菜园”,播下丰收的种子……。待到来年春风佛地绿满枝,便是宝宝呱呱坠地时。这正是:“天—地”为证,在柏泉镇举行中西合壁的“完全婚礼”!

(二)从“柏泉”到“龙山”的历史联游。游客到柏泉镇,在南部先游览镇区,观光工业园;再到中部景区,观千年古井、游景德寺佛教林园、透视柏泉镇古老的身影—古村落和龙山文化馆……。抚今返昔,品味柏泉镇的历史画廊,领略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

(三)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联游。中部景区现有江汉区教育实习基地、武汉市教育基地,拟建中的中小学教育基地,规划中的职业技

术教育城等。这一景区,通过教育旅游线把景区连为一体。游客可以在区内进行从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教育旅游。

(四)“闹市”与“山野”的反差联游。游客从喧嚣的都市来到柏泉镇南部旅游景区感受一番小城风情;经中部旅游景区,发古之幽情;再到北部旅游景区,山野旷达,便生拥抱大自然的豪情!诱发游客对人与自然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引导旅游向深层次发展。

第八章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策略

(一)开发方向

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旅游业能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柏泉镇现有旅游产品,其自然景观平淡,虽有一些人文景观,但与武汉周围其他区县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面对当今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柏泉镇旅游产品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惟有独辟蹊径。

现代旅游发展到21世纪,其基本要素已由传统的三S(Sunshine-阳光、Sea-海水、Sand-沙滩)向三N(Nature-自然、Nostalgic-怀旧、Nirvana-回归)转变,柏泉良好的自然环境、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它完全具备了三N的资源条件。同时,柏泉镇所处的武汉市近郊,是大都市武汉市民周末休闲旅游需求最为旺盛和吸引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根据柏泉的上述特点,可将柏泉开发为大都市武汉的一个快乐、温馨、亲近自然的周末休闲度假空间,以迎合武汉市民在紧张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之需求。综合开发各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人文观光游乐及度假休闲系列产品,使人们“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树立起柏泉“武汉人的周末家庭”的品牌形象,组织精品旅游线路,扩大对外宣传促销,为游客提供多形式、多档次、多层次的旅游产品。 (二)开发策略

为了贯彻上述开发思想,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行以下开发策略:

1.系列开发策略。柏泉镇应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策划多个系列的旅游产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系列开发,才能提高她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地位和知名度。

2、重点开发策略。柏泉镇必须在系列开发的基础上,选择各个系列中少数最具魅力的吸引物(景点)进行重点开发,并通过精心包

装推向市场,才能增强旅游产品系列的市场竞争力。

3.先易后难开发策略。柏泉镇旅游产品开发难度差别很大,在进行开发时,必须对那些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工程量少和投入少的重要景点和游览区优先进行开发。

4.精品开发策略。应在重点和优先开发的旅游产品中,选择少数旅游品位高、吸引力大且特色鲜明、突出的产品,进行高标准开发,使之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旅游精品。

5.区内外结合开发策略。即与周边有关联的区、市协作,构建区际旅游网络系统,共同开发多条有特色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线(产品)。

6. 适度超前原则。即柏泉的旅游产品设计要具有超前性、前瞻性,保证在15-20年内不过时,以实现柏泉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推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系列开发规划

根据上述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柏泉镇的旅游产品可规划为三大旅游产品系列,9个子系列,28个旅游产品(见表8-1)。 (一)生态农业观光游乐旅游产品系列

1.生态农业观光子系列(5) 2.农业示范教育子系列(2) 3.农作体验子系列(4) 4.绿色农产品采购子系列(1) (二)自然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1.山水生态休闲子系列(5)

2.康生休闲子系列(2) (三)文化陶冶旅游产品系列 1.人文休闲子系列(5)

2.宗教文化鉴赏子系列(2) 3.墓葬遗址观光探古子系列(3)

引起火灾。并配有消防设备(密度需大)及医疗设备。

于近邻天主教堂区,辟建大型超市游览区,由饮食城、购物超市构成,充分发挥柏泉作为“菜篮子”的特色,将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柏泉镇的特色食品( )以及有名气的地方名吃体现出来,集吃、游、购为一体。注意加强市场化管理,确保鲜、卫生,并严防欺诈顾客现象,并设立停车场,车位50-80个。

提升现有宾馆、招待所的服务质量。设有歌舞厅、健身房、台球室、棋牌室、茶室等令顾客真正感到“物有所值”的娱乐场所。并依据顾客的规模扩建宾馆设施。

2.中部极点

在现有景德寺、古村落己恢复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古村落的内容,建设设施一些早年的农用设施。如“水车、耕地用具、水力磨粉机”等。力图以古朴的形式出现,开辟一处连接于村落2亩左右的农田,可使顾客参与耕地、播种等农事活动,并有水车,游客可直接进入实践,采用“认田到户”的方式促销,即一年如有消费量或住宿量达到某一限度,即可认领一小块(1-2分)的田地,用于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令顾客真正体会到田园风情。于古村落内部实施“部分现代化”即除供电、供水、代燃气现代化之外,尽可能采用古朴的装饰与设施,并在大的院落里提供“大锅饭”设施,供游客多的团体消费,增加怀古意味。

景德寺周围应保持环境的幽雅静谧。严格控制出售香火、纪念品、香纸,、摊位的数量和地点,周围的素菜馆的所产生的污水、废弃物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否则,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并在古井的周围设置栅栏,防止废弃物丢入其中。

另行开辟景德寺的用水源。确保通往古井与古村落之间的湖泊中的水质,可放养花色多样的鱼种,以令游客赏心悦目,并营造出“钟鸣山幽”的气氛。

3.北部极点

在现有种植瓜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整水果种植规模,并依据其土壤条件尽可能引进各色水平品种,力求覆盖齐全,争取建成武汉

市规模最大的水果自助园区,配以自助采摘工具, 配备辅助人员维护果树、保护环境。并设置导游讲解张京果园的来历等。

于花果园和府河之间开辟一水上鱼乐园,代游客进行参与型的捕捞活动,并提供捕捞工具,加强管理,需做到“不竭泽而渔”,要放过小的,并与府河无涉。之间可设一天然果汁品饮点,用类似于榨甘蔗的方法向游客提供第一手的原汁原味纯天然果汁。

于( )处建立( )座可容纳( )的休闲庄园,并提供齐全的服务娱乐设施。 (五)旅行社建设规划

根据柏泉旅游发展需要,拟规划在近期设置二类旅行社一家。组织和接待武汉市区及周边的大型团队来柏泉旅游;开展促销活动,提高柏泉的知名度;与武汉市及周边县市及大中城市旅行社建立广泛的联营活动,拓展客源市场。 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商品开发条件与现状

柏泉镇作为武汉市的“菜篮子”,工农业产品丰富,具各具特色,,,,,

(二)旅游开发规划

1.开发思路

商品要能引起游客的购买和消费欲望,就必需有鲜明的知名度,结合柏泉旅游开发特点,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打绿色生态牌。食品、工艺品、纪念品应具有柏泉特色,体现“三古”的特点。商品生产与加工一家要实现零污染与排放。

2.开发类型

柏泉镇可考虑在统一品牌下开发多系列的旅游商品,可统称“柏泉绿色系列旅游商品”。

绿色商品系列

纪念品系列

以上系列商品均应在无污染环境下生产并得到质检机构认证。风景区内各餐饮部门将其制成佳肴以款待顾客。加工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的加工、包装、以赢得游客的购买及消费欲望。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绿地规划

一. 环境现状分析

柏泉镇域地形北部为山地低丘陵带,地势较高,分布有狮子山、睡虎山、玉屏山、瓠子山等大小山岭11处,山地面积近万亩,森林覆盖率较高,镇域南部大部分为垄岗平原(其中湖积低洼平原2340亩),地面平缓,高差不太明显,岗地、河湖相间分布,水域面积较大,水体质量较好。柏泉镇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活动积温高,适于农业生产。柏泉镇居民目前主要从事比较原始的农业耕作,旅游规划区内污染企业较少,空气质量较好。

二. 环境容量分析

随着世界旅游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各种各样的旅游胜地。在旅游高峰季节,部分旅游地渐渐地显得拥挤起来。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绝对量的快速膨胀。除了交通设施超载严重,成为旅游的最大障碍之外,绝大多数旅游胜地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时常有因拥挤造成游客伤亡、设施损坏、环境严重退化的事件产生。老的旅游地大都到了难以扩大容量的地步,而新旅游地的开发速度又远低于旅游需求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在已经超载的压力下进行开发建设工作。所以说,在新旅游地规划时期,应对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以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制定的旅游规划标准,旅游容量主要有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其环境容量实质上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且很多因素是难于量化的,需要进行相似地区环境容量的分析、旅游地的长期环

境监测、旅游者的社会心理调查等等,并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旅游者个体的差异,所以欲准确的预测其环境容量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在旅游区开发的初期,主要是对旅游区的空间容量进行测算。

旅游区日空间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容量。其公式为:

Ci=Xi×Zi/Yi Ci为日空间容量; Xi为游览区的空间面积;

Yi为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面积,即基本空间标准;

Zi为日周转率。

旅游区日空间容量等于各分区日空间容量之和,即: C=∑Ci=∑Xi×Zi/Yi

柏泉镇旅游区分为3大旅游景区,共10个游览区,这10个游览区就是游客游玩集散的地方,都需要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

表10—1 柏泉镇游览区环境容量预测

旅游 游览区 用地 (㎡) 鹿鸣山庄游览区(Ⅰ1) 柏泉综合游览区(Ⅰ2) 休闲农庄游览区(Ⅰ3) 康乐休闲游览区(Ⅱ1) 三古游览区(Ⅱ2) 教育基地游览区(Ⅱ3) 585000 420000 1770000 330000 585000 345000 游览 面积 (㎡) 46800 42000 88500 26400 29250 34500 166800 142500 21750 33600 空间标准 (㎡/人) 40 25 60 40 60 150 150 200 200 150 日环境容量 (人/日) 1170 1680 1475 660 487 230 1112 712 108 224 职业技术教育游览区(Ⅱ4) 2085000 四季花果园游览区(Ⅲ1) 2850000 山居野趣游览区(Ⅲ2) 鱼乐园游览区(Ⅲ3) 435000 420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0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