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学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13 08: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专题论证 国歌 国魂…………………………………………………1(韩万斋) 教师的心理素养…………………………………………………………..(张浩)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杨雪梅) 教师形象塑造与师德的两种的精神………………………….(陈万松) 教育纠纷与维权……………………………………….(肖明辉) 专题论证 国学……………………………………………………………..(张昌余) 高等教育学…………………………………………………………………….(王芳) 高等教育法规……………………………………………………………… (张玉堂) 教学与课程的基本问题……………………………………………….(张素蓉) 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郭英)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沈登学)

1

专题论证(韩万斋)

国歌 国魂 贫贱生勤俭 勤俭生富贵 富贵生骄奢 淫逸又生贫贱。

信仰是生命的引路灯;

精神文明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爱国主义是国民的精神支柱; 一 、作为“体裁”的国歌

1.“国歌”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 法。 2.作为“体裁”的“国歌”的优点: (1)有达意明晰、准确的歌词; (2)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曲调。 3.作为“体裁”的“国歌”的作用:

(1)能鲜明地展示国家的形象、体现国民的情感和意志; (2)能激发国民的趋同之欲、爱国之情,增强国民的凝聚之力;

(3)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斗争、奋进中,能起到一种“战鼓”与“号角”的作用。

二、凝集着中华民族之魂的国歌

在总数达二百余首之多的世界各国的国歌之中,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论从思想性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性的角度看,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仍然是属于最优秀的国歌之一!

中外国歌史上的两个“世界之最”

《义勇军进行曲》由国际会议(在中国代表反对的情况下)“强加”为“代表中国”

2

的准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的前5年,先“走马上任”担当起了“国歌”的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田汉词 聂耳曲 创作于1935年

1949年9月2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5次会议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国歌中的深刻的内涵

落后要挨打,中国当富强!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失去了“爱国”这个基础,再先进、再富强,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不爱国的败家子会把它败光;黑了心的卖国贼会把它卖光。

国民不爱国,国运无保障;青年不爱国,国家没希望。 爱国的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只有我们中国人爱中国的感情才是真的;只有我们炎黄子孙之间的同胞之情才是真的——牢记伟大外交家周恩来同志的话:“我们的建设越发展,国家越富强; 人家越要嫉恨我们,进攻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国族个性,我们将现代主义本身作为我们的文化。我们以出口我们的地方主义,改变变形了其他文化,并赋予这种混乱以一种“普世性”的外观??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唯一的地理渊源,

我们倾向于将自身定位于一种时间的位置——这个世纪,而不是定位于大地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出口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麦当劳、可口可乐、希尔顿酒店等。由于各国族文化纷纷退却让给我们地盘,它们最终失去了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机制的控制,由此变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我们。 ——约瑟夫·科苏斯(J.kosuth),美国“概念艺术”祖师

3

教师的心理素养(张浩)

13880060998 QQ 672882431 网站:心援网

《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 慢慢的走啊,欣赏….

高校教师有怎样的心理素养? 高校教师的素养构成: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 身体上的完好;

精神上的完好状态—积极、向上、轻松、愉快;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接纳、了解、利用、改造; 道德健康;

师者,人之模范也 成功者的12个条件

积极进取的人生的态度;大无畏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 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胸襟扩大能容人容物;智慧; 健全的体魄;对未来成就充满希望;有信心并懂的运用信心; 博爱;自律;享有经济充裕的生活。

和心理无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享有经济充裕的生活;健全的体魄;

吸烟的危害(60%)

情绪不好的危害(100%) 两其害取其轻

喜伤心 恐胜喜 怒伤肝 悲胜怒 忧伤肺 喜胜忧

4

思伤脾 怒胜思 恐伤肾 思胜恐 修身养性 息怒有度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你为什么是穷人》

穷人心态:算小账 守财奴 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幸福的人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热爱教师职业,能够体会职业乐趣; 能够和学生平等相同,沟通良好;

适当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做一个情绪美人) 人际关系 积极的自我观念 开放的经验系统

成为可能的你

愿意研究教育现象,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新问题

5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杨雪梅)

13982149785 YXM1111@SINA.COM QQ:38337299 心理问题的区别 常见性的区分:

离奇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向往; 情绪与情感良好; 人际关系和谐; 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抑郁的核心症状群: 持续性疲乏; 精力缺乏; 情绪低落;

常见症状: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

常见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适应的问题

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不知道自习时间如何安排;不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

关于人际困扰的案例

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宿舍人际关系;

6

社交障碍---异性关系;

不爱他又不得不跟他在一起,很是痛苦---恋爱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她就烦恼,恨不得杀了她---母女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案例

最近很烦恼,什么都兴趣,很担心这样下去---情绪困扰; 不敢说爱---暗恋;

失恋之后---我居然被他甩了; 同性恋的困扰

大学生高危人群特点

工作难找;感情困扰;学业困难;人际交往特别困难;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差;突遇重大打击;

常见的基本线索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的;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最近周围有人自杀;

流露出绝望、无助,对内外感到气愤; 有告别行为;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社会环境;

二十一世纪“压力时代”,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人格因素与压力、社会压力、环境压力….. 成长需要;

接纳自己的独一无二; 要有正确的原则 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7

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的人性观

希望被肯定 希望被欣赏 希望被鼓励 希望自己的未来比现在好 预防心理问题的途径

心理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有效沟通

倾听 积极主动 亲切平易近人 暂停手中的工作

倾听的三要素 说了什么? 以什么方式说? 为什么这么说? 设法成为学生的同盟军 学会同感---这些年你很委屈; 先跟后带---一起谈化妆; 适当示弱---我也很难。 给新教师的建议 真爱生命 珍惜拥有 捕捉生命中的每次感动 积极的暗示语

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实,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 学习

业务知识 保健知识 沟通知识 家庭教育知识 当教师真好!微笑无价

微笑 对自己最好的犒赏,也是对别人的馈赠 敢于担当,敢于探索 自己抓住快乐的“钥匙” 深入生活 用心体验 学生是教师重要的资源 至少有一个知心朋友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 恰当的责任+阳光心态=成功 靠自己!

8

教师形象塑造与师德的两种的精神 -------陈万松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学生最看重老师的是什么?

第一次见面:外观 男老师对男女同学的态度 女同学评价女老师主要看穿着 长久来看:人品、师德和学识构成了一个教师的形象,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既是社会、组织的需要,也是学生的希望。 人品:教师的人格魅力 师德:教师的职业操守 学识:教师的从业基本

教师的职业道德 1、 蜡烛精神 奉献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

如果我不为自己,那么,谁会为我呢?但如果我只为自己,那么,我生存有什么意义?

“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

“取材一定是当今最新成果,每个定义、概念须准确恰当”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你是光,你的名字就是一片光; 给予事业,给予艰难,温暖寒窗; 教师就是一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奉献既是一种职业道德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人生只有在斗争中才有价值

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精师易得 人师难求

9

教师责任感的强弱,是职业道德高低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评价和认可教师的重要标准。 不能迟到---守时 关闭手机---尊重他人 不能随意说话---社会礼仪

走进复旦大师贾志芳,如同走进百年学府的师道光芒。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学问。他用他的人格和精神感染学生

一杯茶,一支烟中,侃侃而谈,风骨体现,从中不仅传授了读书的心得,更是传染了一种难得的为人风格。

用人格塑造形象,用精神感动学生 “桂希恩” 人的一生或许就是碰到那么一个人感动 用业绩赢得尊重 用朴实感动世界

园丁的责任贯穿于一年四季,教师的责任也贯穿于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用生命求证科学,用爱心教育学生,用真情世界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不止在课堂

遵守职业道德是东西方各行各业共同的行业要求,也是大众的普遍要求和希望。而对于被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园丁的教师,人们更有着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要求,这不是苛求,而是对教师的尊重。 加强师德建设 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 让我们像蜡烛一样 用心去爱教育

10

教育纠纷与维权(肖明辉)

一、 案例

一)、为何大学屡屡成为被告?

1、北京:博士生状告北大:拿学位来——北京大学第一次被自己的学生推上被告席。该校92级博士生刘燕文称学校未授予其博士学位是违法的。

2、福州: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98级学生穆某在考试中找人替考被学校勒令退学,因不服校方处分决定,她将母校告上法庭。

3、重庆:重庆邮电学院的一对学生情侣外出旅游,发生性关系,女生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性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男学生以学校侵犯其隐私权,起诉学校。

4、四川:博士生怒告某师范学院。 二、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重要,为什么无法也办了几十年大学? 这与政策的功能—治动;法律的功能—治定 相关联;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

《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实施(2004年8月28日修改) 《教师法》 1994年1月1日实施 《教育法》1995年9月1日实施 《职业教育法》1996年9月1日实施 《高等教育法》1999年1月1日实施 3、法治的含义(概念溯源、原则)

1)溯源:亚里斯多德对法治的经典性解释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的自辩书、守护神 (为什么?):(1)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优良。法律恰正是没有感情的。(2)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虽最好的人们(贤良)也未免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

11

引起偏向。(3)要是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2)、法治的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 (3)依法办事原则 (4)人权原则

(5)立法权属于议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原则 (6)权力制衡原则 (7)司法独立原则

三、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28、29条)

一)、学校的权利 1)、自主管理权

2)、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权 3)、招生权

4)、学籍管理以及对学生的奖惩权 5)、颁发学业证的权利 6)、聘任、奖惩教职工的权利 7)、管理使用本单位经费、设施的权利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的权利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请求保护权 二)、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提高教育质量。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提供了解受教育者学业成绩以及其他情况便利的义务。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12

6)、依法接受监督。

2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法第7、8条) 一)

权利

1、 教育教学权 做正确的事情要坚持,做错误的事情要敢于承认

2、 教学研究权 从事科学研究、参加学术团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权

科研无纪律 上课有纪律 尊重知识分子 尊重同行 3、 学术品行和学业成绩评定权 抵制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修改成绩 4、 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权

按时足额获取工资权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 寒暑假的带薪休假权 5、 民主管理权 6、 进修培训权

学历培训 非学历进修 二) 1)

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很严重,究竟出在那些方面?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42、43条) 一)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

13

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四、教育法的维权途径 1、申述制度 2、行政复议制度 3、行政诉讼 4、民事诉讼

五、对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机制的探讨与反思 1、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育法规 2、为教育事业创造一个责任机制 3、加强高校的程序观念

专题论证 国学

实施两大转化

由管井型转化为海洋型;由应试型转化为博雅型;

效法两大典范人物

14

高等教育学(王芳)

1. 教学文案—不齐全 2. 讲授方法—不新颖 3.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恰当 4. 教学语言基本功—不过硬 5. 教学板书—不规范 6. 教学组织—缺章法

高校体制方面的问题:

高校“教授治学”,“去行政化”,“政学分权”何时能实现? 温总理: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

2009年,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政策的相对分离,而该委员会是吉大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

大学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的原因 高校体制方面的问题: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向博士生培养“零淘汰”现象说“不”(南开大学2008); 观点打PK:教师是圣人?应该去追求神圣吗?

教师不是圣人,但应该去追求神圣。 但是不论怎样,大学教育至关重要。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与教师资格证制度

有没有从业标准和有什么的从业标准是教师职业专业地位高低的指示器。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① 学科专业素养

15

② 教育专业素养 ③ 人文与科学素养

④ 专业道德与专业情感 (专业道德素养)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学历和学术(学者型教师太少); 教学方式落后;研究水平偏低; 缺少公共服务精神; 2)大学教师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一)一直以来我们对知识的认识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知识独立于认识主题之外(客观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学术“适应”知识而不是知识去适应学生;

知识和真理都是具有唯一性。掌握“标准答案”理所当然。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

1、知识观 人类的知识是客观的(一种“公共知识”),但在每个个体身上又是客观的,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兴趣、价值观所选择的构建结果

2、学习观 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知识认识构建的过程。 对学习的新看法:

1、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接触。构建主义学习观重视基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实践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2、 知识无法通过教学过程直接灌输给学习者,他们必须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对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建立一种“对话型“的课堂文化。通过协商与对话,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丰富。因此,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受到构建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16

3、 强调知识运用的情景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建。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构建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意味着学习规程中对人的尊重。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将成为我们教学的价值取向。

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专业,具体理解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大学教师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学教师的课程资源

1、教科书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课程资源,但不是全部。 2、学生经验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经验 创设学生经验、重视课程实践 课中讨论、课后博客

3、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 1) 配合社会教育 2) 配合震灾教育 3) 配合科技教育

4、 教师的教育素养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 课程实施的水平不是课本

总结:课程是开放的系统;是动态的经验;是面向生活的体系;是师生共建的活动;课程不再是静态的教科书。

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一切有组织的材料与活动。 你过去是怎样理解课程的?现在怎么理解? 请分析你的课程资源的优势与弱点。

17

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义务(张玉堂)

专题目的:

通过对高等教育问题、高等教育法、高校教师及权利义务介绍,认识高等教育法的价值,从而能自觉研究、宣传和贯彻高等教育法,维护高校、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自觉履行高校教师义务,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实现依法治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做贡献。 问题的提出: 1 高等教育速度问题 2 高等学校突出问题 3 高等学校关系问题 1、 高等教育速度问题

A 高校数量:1992年——2010年,由1075所——2723所(2.5倍); 生均规模:1992年——2010年 ,由2074人——9298人(本、专)(4.5倍) ; 四川 : 1999年43所,校均规模仅4192人;2009年92所,校均规模1.11万人。 B 本专科招生:1990年招生 60.89万人 ;2008年607.66万人;2009年639.49万; 2010年 661.76万 ; 2011年675万。 20年增加到10.5倍(11倍) C 升学比例 :2008年的57%,2009年64%;2010年69%;2011年72.3%。 20年前考大学,十里八乡考一个;现在考大学,十里八乡没几个考不上 D 在校研究生

2010年在学研究生153.84 万人。攻读博士学生25.89 万人,攻读硕士学生127.95 万人; 1990年在校研究生9.31万人。攻读博士学生1.13万人,攻读硕士学生8.07万;20年,攻读博士增加到22.9倍,攻读硕士的增加到15.9倍。 瞩目成绩

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挤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1973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巴黎的“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研讨会” 提出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毛入学率” 三阶段学说: 在15%以内,是精英型教育; 在 15%——50%以内,是大众型教育; 超过50%,进入普及型教育。

18

毛入学率——是指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的 比率。 值得思考的问题

A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种形态。

B 我国高等教育是大跃进式发展的教育(高等学校3年大跃进年代)。 C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D 我国在教育人数、方法上是大众和普及教育,而在指导思想上是精英教育。 E 只是初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全国的大众化还有比较大距离。 F 与欧美54.5%以上毛入学率相比,起码还有20多年的距离。

G 目前高等教育是 大众教育,实际是“大任教育、大课教育、大考教育”! 2、高等学校突出问题 (1)高校教育质量问题

钱老: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12年政府工作报告,10年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98-09年) 09年 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高教育质量。

2010制定规划纲要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7.1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

(2)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高等教育法第60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主的体制。

但是,财政拨款在高校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如四川省属高校98年约占56%;06年下降30.5%;甚至个别高校还低于30.%。现在基本维持在30%。 高校预算内投入生均经费差别太大

(09)北京29772.87 元 ;投入“冠军”河南是4216.83 元;“第五名”四川是4766.95元;北京投入的生均经费是河南的7.06倍。是四川的6.25倍。全国生均投入是8542.30 。 规划纲要

第56条: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

19

育投入。第57条: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 3 高等学校关系问题

(1) 高校外部关系发生变化;

(政府与高校简单的行政关系——政府、社会、高校三角关系与权利义务关系); (2) 高校内部关系发生变化:

(高校、教师、学生行政关系——三角关系与权利义务转变)。 解决之道?

高等教育取得的瞩目成绩如何得到巩固、完善? 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解决这些诸多问题仁者见智。 一、高等教育法重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一项任务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两个关键

(1)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对新知识、新领域的追求、探索精神。(动脑能力——核心)

(2)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发现、分析、解决、表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关键)

(二)学历教育问题

专科:应用性高级人才——重点工作技能;

本科:研究与应用并重的高级人才——重点研究和工作技能;

研究生科:高级研究性人才(学术研究:普硕士、普博士——重点研究基础理论;应用研究:论文硕士、论文博士——重点研究应用理论)。 (三)学位制度问题

20

C 学位要求:取得硕士学位或助教进修班,双学位学历,方可普升讲师。 D 等级考试:计算机二级;外语等级考试(A、B、C)级;普通话测试二级甲或乙等。

(3)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2 教师资格考试

(1) 高等院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高等院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 1)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

2)教材教法与研究;教育法及其他需考专业。

(2)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应当由学有专长,并有两名相关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推荐。

(3)鼓励逆向流动(由高向低单向流动) 高向下,自由流动。下向高,经资格考试。 3 教师资格认定

(1)由国务院,省级教育部门或授权高校认定。

(2)有关材料: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资格考试合格证;岗前培训证,等级证明;健康证明;表现鉴定证明。 4 教师工资

教师法第25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教师工资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 职务等级工资

(1)助教12级:级差,前三级18元,后9级26元;

毕业生见习期工资:专474、本499、研530;硕士初570;博士初630; (2)讲师16级 :级差,前6级27元,后10级37元; (3)副教授14级:级差,前5级43元,后9级55元; (4)教授11级:级差,前2级65元,后8级80元; 充满希望的收入

规划纲要第54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

26

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三)教师职权与职责 1 教师基本职权

《 教师法》 第7条: 教师享有下列基本权利(职权): (1) 教育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A 教育特别是教学活动权; B 教育特别是教学改革权;C 教学实践权。 (2) 学术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

中充分发表意见;

A 从事研究,学术交流权; B 参加专业学术团体;C 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权利: 有权独立提出观点和论据:有权接受别人观点或支持别人观点; 有权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不支持别人观点;有权保留自己的观点。 (3) 平定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A 品行评定:

有权独立对学生品行综合评定; 有权抵制外来干扰的评定;教师的评价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人无权更改。 B 成绩评定:

有权独立评定试卷(考试分);有权对平时成绩评定;有权要求参加统考科目试卷的评定;教师的评定结果有法律效力,其他任何人不得更改;教师有权抵制来自任何方面的干扰;

(4)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提高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 教师任职责任

高等学校的教师基本职责分别是:

A 助教 承担辅导、答疑、作业批改,指导实验,经批准承担某学科部分章节或全部课程的教学,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

27

B 讲师

(1)承担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讲授工作,指导课堂讨论,实习,实践,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参于其他教改和科研。

(3)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研究生、进修教师。 (4)担任思想政治工作。 C 副教授:

(1)担任一门主干科或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 (2)掌握学术动态、进行科研。

(3)根据需要,协助教授指导博士生,指导研究生,进修生。 (4)支持或参与科研,编写和审议教材。 (5)担任思想政治工作 D 教授:

除承担副教授工作外,还要承担: (1)领导本学科教学。 (2)领导本学科科研。

(3)根据需要指导博士生、研究生。 3 教师任职条件

第47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的需要设置。 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教师任职基本要求:

( 1)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 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

(3) 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高级职务特殊要求

1)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 (2)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 (3)教学成绩显著;

28

(4) 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4 教师任职具体要求 A 助教:

(1)学士学位,一年的试用期考核合格; (2)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助教进修班; B 讲师:

(1)四年助教或四年助教以上;(2)硕士学位,担任两年左右助教; (3)博士学位;(4)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C 副教授

(1)五年讲师以上,硕士学位;(2)博士学位,承担二年以上讲师职务;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4)有科研成果或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教材; D 教授:

(1)五年副教授以上;(2)有创建性的论文\\著作、教材或重大发明; (3)有教学科研的组织管理能力。 理想之路

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不愿当副教授、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只要经过自己聪明、智慧的努力 ,成为“副教授或教授”的理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思考题

1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2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3 高校自主办学权内涵和外延? 4高校教师的法律内涵与要求? 5 高校教师教育、科研自主权? 6高校教师任职条件与要求? 7高等学校为什么首先尊师?

8高等学校教师如何体现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9

教学与课程的基本问题(张素蓉)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两种典型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看法 一、传统教学思想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要观点-教师、教材、课堂中心 优点:短时间内可以学到大量的系统知识

缺点:容易(非必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个性 二、现代教学思想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主要观点:学生、经验、活动中心 优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个性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缺点:容易并往往导致学生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容易学到零星的片面的知识 两种教学思想实践结果对社会的影响 以苏联、美国为例

学术界与实际公认的看法: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学的共同、双边活动 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 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来联系 教学的功能

传授知识 形成技能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怎样? 发展包括:

1.身体方面的健康与各部分的功能

2.认知方面的发展(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3.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和性格)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 教学受制约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 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互促进 什么是课程?

30

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以及这些教学科目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称

广义的课程:所有的学科的总和或者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课程:指一门学科

形式教育的课程设置(17世纪)

柏拉图、亚理士多德、洛克和裴斯泰罗齐为代表 实质教育的课程设置(18世纪末、19世纪初)

编制课程的形式:圆周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正立和倒立式) 怎样备课?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

“三写”:写学期教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三有”: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教学方法:教和学的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四类: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 讲授法分为四类 讲述:叙述或描述的方式

讲解:说明、解释或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和定理 讲读:讲与读交替进行

讲演: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 语言为主的方法要求

要求语言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有快有慢;善于设问启发思维活动;恰当配合与运用板书。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31

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性情、培养理想、提高审美能力。如情感熏陶法或情景法 怎样写教案?

课题-课型-目标-方法-教具-作业 课的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什么?

组织、管理教学的能力(其中涉及教育机智 ) 教学、教育能力 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精深的专业知识 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 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启发式、注入式与因材施教

32

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郭英)

学习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手段; 学习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学习是塑造着人类的未来;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是高校心理指导的四大主题,学习指导是中心内容。 学习心理结构:

学习动力(心理动力部分);学习智力(认知结构部分);学习能力(促进物质能量发挥部分);元学习能力(反馈自动调节部分) 元学习能力是体现高校学习能力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学业拖延的指导

拖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管理问题,它与更加复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有关。 (1) 拖延的含义

具有行为意向,但与实际行动有差距; 不良行为反应; 伴随情绪困扰; (2) 学业拖延

学习拖延是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现象,表现为学习者虽有学习的意向,但缺乏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学习拖延往往伴随着焦躁、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行为结果的效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效用指行为的偏好,公式中E代表期望,即结果产生的可能性或机会大小; V代表价值,指结果带来回报的大小; r代表对推迟的主观敏感性;D代表推迟,指个体等待多久以后才能够获得回报。

整个方程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行为结果的主观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打折扣。 2、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 (唤起型拖延 回避型拖延) 任务性质(任务类型、任务价值、任务难度)

33

(1)任务的价值 (2)任务完成后得到奖励的时限 (3)任务的类型与难度 个体因素

(1) 非理性认知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次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2)人格性质:完美主义、严谨性、责任感、自信、优柔寡断等 (3) 动机状况:学习动机的水平与性质、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水平 (4) 自我调节的能力:自主监控学习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 (5) 情绪状态:焦虑、不安、恐惧、担忧。

过去拖延经验的强化、朋辈影响、身体状况等因素也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原因。 讨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克服学习拖延现象? 3、指导策略

提高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注重时间管理; 合理归因 改善学习策略; 发挥群体功能 穿越学业拖延

让我们认真地认识与审视学业拖延,面对拖延的挑战,以自己合理的方式积极行动起来,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的阴影中,因拖延而焦虑,又在焦虑中拖延。 二、学习倦怠的指导 1、不良“生活事件”

(1)过大的学习压力; (2)疲劳、睡眠不足; (3)学校生活缺乏生动性; (4)师生关系紧张;

34

(5)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脱节; (6)教学气氛沉闷 2、个体原因

(1) 成就动机过低或过高;(2)归因不合理;(3)认识兴趣不高; (4)学习价值感低;(5)自我效能感 低;(6)缺乏成就感与幸福感; (7)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你认为在这一事件上,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改进? 第一、让学习过程生动起来 (1)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就感:重在过程,鼓励胜过表扬 (2)提高学生学习的价值感

(3)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变接受式学习为建构式学习 第二、指导学习方法,从成功的学习开始 第三、建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第四、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 三、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

教会学生对学习作计划;引发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先前经验的作用; 鼓励学生学业求助的行为; 引导展开高层次的思维:

(有条理地思考、有根据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考、反省性地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相互回答。

学习者以自身的学习为对象,不断的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元学习能力是体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关键性因素 元学习能力包括:

(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方法性、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 )

35

大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张建琼)

引例一:课堂上讲多少?

引例二:布置任务,制定阅读材料,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反映“老师太不负责任了…..”我该怎么办?

大学教学是什么? 怎样进行大学课堂教学?

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做什么的? 什么是大学?

大学的教育责任----成人成才;使人具备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使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强调成为社会人问题 自为教育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夏商时出现学校。 照本宣科的老师,对于文科来讲完全没必要;理工科….. 一、大学是做什么的---大学的使命

大学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需要学术自由,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完整全面的人。

1)学术性之教学;

教师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而已。学科基本体系的依据;对本学科核心知识、能力、素养的把握。学习的核心知识,培养能力、养成素养。 2)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

通过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帮助寻找前人的肩膀在哪里,使学生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体现学术性;

个人在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拓展和引导)。 学术责任体现在科研上,是学术性教学的支撑;

对于教师来讲,科研除包括本学科本专业了解外,还包括对教学的研究; 3)创造性的文化生活。

课程需要不断的充实挖掘,才能是课程具有吸引力。

36

二、大学是做什么的---大学的责任 教育责任---以文化育人; 学生责任; 社会服务责任;

大学: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三、大学的价值 崇尚学术; 适应社会;

对我们的文化进行筛选、加工和重整。将筛选的文化进行编制运用于课程,如何将编制的文化授予学生。 四、什么是大学教学? 对“教学”认识 关于教学的认识(一)

在“教“的意义上使用和界定---教学是教师对知识经验的传授和传递; 在“学“的意义上使用和界定---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教“与”学“协同活动的意义上使用和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双边或统一活动;

在“教学生学“的意义上使用---教学过程同时存在教与学两种不同层次的活动。

有人认为:大学教学是传授高深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得掌握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前辈把自己所思所学所经验的心得讲授给后辈学生,变式我所了解的“教“;后被学生将他所学所经验的心得呈现给前辈或教师,请示指正,便叫做“请教”。 实质上,教与请教都是将自己所思所学和所经验的心得呈现给对方。当彼此的经验告诉给对方时,就会发生碰撞,建构出第三者。

五、影响大学教学的学生因素-----学生是怎样的人?

大学生是成人,其身心已经相对成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思考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思想,但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加具有理性,因此,他们思考的问

37

题更具体、更现实,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涯,既要面对自己的兴趣、喜好,又要面对就业的压力。 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学生的需要;(独立的需要、认知和求知的欲望)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大学教学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一) 1、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基础; 课堂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的学习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条件; 3、学生的学习以获得多种成功为契机; 4、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学习为关键;

真正适应社会不仅要适应当前的社会还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培养综合能力。 大学教学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二) 教师的教学准备需要不断的回答如下问题: 1、课程将帮助学生培养那些技巧、能力和素养? 2、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渴望从课程中获得什么? (了解学生的背景、确定教学内容)

3、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信息才能学好课程?怎样获得这些信息? 4、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5、教师如何创造一个让学生尝试、探索的学习环境? 七、大学教学的策略

1、创造一个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2、引起并保持学生的主要

3、从学生本身(而不是学科)出发 4、确定责任(学习的责任心) 5、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6、激励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7、创造多元的学习体验 八、教师如何驾驭自己的课堂

38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包含,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

讲授的实质则是以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讲授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 讲授法运用:

依据讲授内容有效讲授: a: 原理中心

一般性概况→证明→(解释、类比、例证、统计、证据)→复述和总结 b: 问题中心

事实→问题→问题解决的标准→ 讲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稿与教材之间应保持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 实际讲授时的临场发挥可能与讲稿不完全相同; 2)讨论法

课堂讨论的基本特点: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者结合在一起; 课堂讨论的类型:

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知识性讨论; 以弄清某难题为目的的讨论; 以揭示问题矛盾为主旨的争论; 讨论法的运用: 确定论题;

做好讨论前的准备;(时间、活动方式、参考资料、对学生的要求)

讨论的组织和引导;(讨论的开始、过程中主题的维持、学生注意的保持、时间的控制)

总结;(归纳和评价、补充、方法总结) 3)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通过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

39

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4)案例教学

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基本环节(一):

①案例选编;(基本性: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性:切合学生生活经验,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并能促进智力发展;范例性:能反映某一阶段教学的全部教材,使学生能窥一斑见全豹。案例要有代表性。) ②组织案例讨论; ③案例评价;

案例教学基本环节(二): 根舍因“范例教学”的过程: 范例性地阐明“个“

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实例引用差别 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具有有实际意义的事件。 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室创建的真实任务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就隐含在一个个具体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找出其中已掌握的知识、为掌握的知识,并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完成新知识的掌握,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的设计;任务完成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方法的认识---主动学习;引导思考和获得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总结(引导举一反三,回到学科的核心知识)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0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