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3 1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互联网+制造”参考材料

“I版+M版”齐头并进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国内先进制造市场需求巨大,这些都是发展新一代制造业的优势。但与德、美、日等国相比,我们在关键零组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占比高,信息化程度低,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的同时,如何保证这些企业成功触“网”得分,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围绕互联网如何与传统制造业结合的讨论,呈现双中心结构。一个中心在加号前端,即由互联网企业推动的“互联网+制造”(以下简称I版,即Internet版);另一个在加号后端,即由制造业主导的“互联网+制造”(以下简称M版,即Manufacturing版)。M版方案如德国的“工业4.0”,在国内被热议,但对I版的讨论则相对冷清。实际上,I版相对于M版所需投资较小、适用场景更多,既可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触“网”需求,也可为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服务。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与世界实现“零时差”,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规模、技术、应用等维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而立,以I版为模板推进“互联网+制造”成为现实可能。I版与M版大可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蓝图早日实现。

一、M版方案

我们选取德国“工业4.0”、博世“慧连制造”、西门子“数字工厂”、GE“炫工厂”四个方案,分析提炼M版共性因素。

(一)德国“工业4.0”1

1

报告正式名称“Securing the future of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

“工业4.0”工作小组将物联网2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3。分布各地的人与物通过CPS4整合在一起,可自主交换信息、触发操作、独立控制的机器和仓储系统构成“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智慧产品(smart product)的唯一识别码记录历史信息、实时状态、可能的制造路径,在智慧工厂中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

“工业4.0”包括三个主要构想:

——价值网络的水平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 through value networks):产品设计、数字模型、工艺细节等跨企业云端分享;

——全价值链工程端到端数字整合(End-to-end digital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cross the entire value chain):从车间、生产线的规划到最终产品消费,整条价值链端到端的数字化设计开发;

——垂直整合的联网制造系统(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根据产品不同自动进行调整的有弹性、可编程的生产场景。

如上描绘的智慧工厂、智慧产品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制造业场景,已经或多或少在近年来发展出的先进制造业解决方案中有所体现。

(二)博世“慧连制造”5

博世是“工业4.0”工作小组的联席主席之一。“慧连制造”核心为制造–物流软件平台,以此为基础对生产流程进行云化和再造。方案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过程质量管理(Process Quality Manager):生产全过程

2

报告中使用的原文是“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直译为物品和服务的互联网。这里沿用中文习惯,简称为物联网。 3

报告中定义的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为机器、电力、IT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

CPS:cyber-physical system,网络实体融合系统,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5

Intelligent Connected Manfuacturing solutions

实时监控,操作界面可视化,异常波动提前预警。

——远端服务管理(Remote Service Manager):产品可远程控制,厂家帮助客户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参数设置、数据接入、错误排查、故障解除等工作,减轻产品交割、安装、维修工作量。

——预测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产品实时传回工作数据,可据此判断何时检修维护,减少用户停产检修的次数。

三个部分都是基于物联网的生产价值链延伸,已有“工业4.0”的影子。

(三)西门子“数字工厂”6

西门子(Siemens AG)是“工业4.0”的重要推手,2006年以32亿美元收购PLM7软件商UGS,将UGS的在线设计平台NX(其中内置CAD、CAM8)、数字生产流程规划软件Tecnomatix、cPDM9解决方案Teamcenter收入囊中。以Teamcenter为基础,西门子将这些系统嫁接在自家的自动化系统Simatic之上,“数字工厂”初步完成。

Teamcenter平台之上,生产者与用户、供应商通过PLM、MES10、TIA11三位一体的软件系统平台实时沟通,达成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规划、执行、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工厂”中,从产品设计“端”到售后服务“端”,都事先经软件拟合,云中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一一对应,生产执行系统可重构。这与“工业4.0”的三重构想基本一致。

(四)GE炫工厂12

GE炫工厂,是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和先进制造

6

Digital Factory 7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8

CAD:Computer Ai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 Ai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 9

cPDM:collaborative Product Data Management,协同产品数据管理 10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生产执行系统 11

TIA:Total Integrated Automation,全集成自动化 12

brilliant factory

(advanced manufacturing)结合的产物。用数据链打通设计、工艺、制造、供应链、分销渠道、售后服务,形成连贯的智能系统。

工业互联网被GE描述为“大铁块+大数据”(big iron + big data),前者即涡轮机、内燃机、风机等大机器,后者即云基分析(cloud-based analytics)。与“工业4.0”类似,工业互联网强调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铁块之间、铁块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流,铁块们因而变得可预测、会反应、社会化。先进制造包括3D打印、创新材料等模块。配合新材料,3D打印让零件设计所见即所得,与原型机之间几乎零距离。

GE今年初在印度浦那(Pune)建成全球第一家炫工厂,可在同一场地内加工发动机、风机、水处理设备等不同产品,并根据云端从各地实时反馈的数据,自行在各产品间分配人力、设备,减少资源闲置,同时提升市场反应速度。不仅如此,GE Software推出的Predix?软件平台,目标是做成物联网的安卓。

从上述几个方案看,M版围绕着硬件智能化、软件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展开“互联网+制造”。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企业内网在外围,公共互联网处于边缘。这些方案都有雄厚的传统工业制造背景,并呈现以下特点:

门槛双高:M版方案的核心技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业级增材制造等,均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技术门槛高;M版方案的各类智能工厂造价不菲,投资门槛高。

封闭体系:M版方案中的互联网,强调的是近场通信、传感器等封闭环境内的连接对象;云,是少数企业内部沟通用的私有云;大数据,也往往是企业搜集的内部数据。

中心驱动:M版方案核心企业强势主导。除非门槛双高、封闭体系被打破,否则“工业4.0”构想中的生产分散化、网络化、去中心化只会留在纸面上,落不了地。

这些特点造成M版方案的最大用户往往正是提出者自己:

西门子数字工厂2013年落地在自家的成都工厂、GE炫工厂2015年落地在自家的Pune工厂。从这个意义上说,M版方案只是“巨人的游戏”。创新的速度并未因为互联网因素的加入而显著加快,仍然按照工业企业原有的步伐渐进式前进。

二、I版方案

跟传统制造业相比,互联网行业还十分年轻;和制造业巨头相比,互联网企业相对稚嫩。I版因此主张加号两边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生产场景交给传统制造业企业,非生产性的制造业价值链搬到云端,交给互联网企业来提供企业级服务。

(一)谷歌“Google for work”

谷歌推出的Google for work(以下简称GFW)是以云为基础的一系列企业级服务,包括工作场景中的email、电视电话会、文件处理、分享/存储,也包括后台服务如云存储、计算、API13开发,还有打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如搜索、地图等。

针对制造业,谷歌提出“做联网的制造者”(Be a connected manufacturer),帮助制造业者建立快速多层次沟通网络。但该方案还是聚焦在线上部分,硬件产品少,且不是GFW的主打诉求。GFW对节约IT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有突出作用,实际上西门子、GE都是GFW的客户。

近两年Google在硬件方面,特别是机器人相关产品上加紧布局。这些机器人虽然与制造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传感器、软件集成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与目前“工业4.0”中生产场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值得关注。

(二)亚马逊“Amazon Web Services”

亚马逊的Amazon Web Services(以下简称AWS)于2006年推出,面向企业提供云计算等IT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亚马逊弹性计算网云EC2、储存服务S3、简单数据库Simple DB、简单

13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