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英译汉

更新时间:2024-02-16 04:4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英译汉译文

1.

就中国为完成与台湾实现和平统一所做的无论何种明显的努力而言,政府中的台独势力制造各种障碍阻碍和平统一。只要陈水扁在台湾发号施令,所有和平统一的希望都将落空。我们是在和一个因律师职业而变得诡计多端的人作斗争-他所考虑的是一种不具有破坏性的独立方式。从这时起,陈水扁祈求日本用他在公开法庭上宣布的自卫队装甲潜艇“怀旧式的”记忆的殖民统治。表面上,那是为了制止现在已经废止的苏联庞大的远东舰队的图谋,但潜在的,它做后可能是与中国发生冲突,或者设想中国针对日本的图谋。恰恰是因为日本忌惮中国的复苏,这种潜在的变现已经变得日益明显,最后脱下太平洋帆布揭露到一系列为行动封存的令人愤怒的可怕军事装备昭示着日本帝国主义和和在太阳下的对抗。

陈水扁所期望的是区域性的如本能够在中国一旦决定对台湾采取军事斗争的时候能够提供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他指望日本已经休眠的在台湾卷土重来的愿望。毫无疑问美国在是否明确与台湾结盟问题上的矛盾情绪,一旦宣布独立陈水扁就会不惜一切向日本寻求帮助,甚至使台湾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这是一个用来使忧虑的中国来率先攻击从而将美国拖进战争得诱饵,因为后者明确表明不会支持台湾,如果它率先发动战争。这一切都证明陈水扁阴险地利用日本作为一柄对付中国的剑。回顾所有的这些阴谋都是居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居于优势地位的希望之上。

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会允许自己被陈水扁和他的台独同党欺骗吗?

看来越来越大的可能是在整个和平统一的进程,大陆一方不会是战争的发起者,借用亨利基辛格最喜欢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无用的练习”。潜在的是这个反抗的态度立场就好像是酸葡萄综合症,一个台湾的‘总统’,和他的同党会失去很多政治的特权和力量。唯一的不可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台湾总统让位给中国的主席。据说之多中国是台湾的一部分,而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既然这是台湾一个台独领带人一个不现实的梦,他唯一剩下的一张诡计就是扮演一个破坏性的角色,来使台湾岛通过它的普通话,福建土话和一组新的福建拼音远离中国。

另一个最近的企图来自李登辉发表的言论,那就是南部中国不是汉族或中华民族,只是因为北方的军事强权政治在以前将其所制服。换句话说,这些台独政客希望中国分裂,或者可能的话,和台湾结盟。因此我们现在明白为什么李登辉设想中国分裂为七块碎片。在此影藏的是李登辉真正的阴谋。回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代 公元前430-221年)在秦朝(公元前221-206年)的秦始皇将天下中国统一之前,中国是一个由七个相互争斗的国家为争夺霸权而形成的混乱区域。李登辉所设想的就是让中国回到那曾经像战国时代一样虚弱与不和的状况以至于对台湾构不成“威胁”。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将有三个促进急速的行动:(1)一个来自美方缄默的点头,再没有托词坚持1972年上海公报,(2)在极端民族主义下崛起的日本军事将台湾当作自己的木偶,并且(3)中国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蜕变阶段,诸如广泛分布的内部分裂和起义,或者正在积极准备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另一种方案,一但台湾趋向宣布独立,中国不得不制造进攻台湾的威胁,或者允许使其领土成为日本和美国图谋中国的跳板,否则他的可信度将会随着反对者而消失。这里另一个迟钝的因素是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独立分子,因为这可以被视为中央政府的软肋。由台湾的

资金会造成一个链反应,并秘密的鼓励其他小民族的分离主义。

台湾这种破坏凝聚力和国家稳定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中央的注意。基于这个前提,中央别无他法只有增强对台湾的威胁。中国有一个最终的威慑手段,那就是一但战争开始在完全不经意的短时间下横扫拿下台湾。美国对中国威胁的关注给予微不足道的关注,前者欢迎这样猛烈地行动,因为中国灭亡中国对他是一件幸事,这样混乱别削弱的大陆将会使美式自由和有权有势的人横行。

美国支持台独的意思很强,他的目的就是一旦台湾失败就会向大陆投射一系列先进的武器。因此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可能间接地给予台湾支持。像往常一样,至少会有两辆美国航母会驶向台湾,但不会在海峡内停留。中国已经做好了在台湾海峡内和包括两辆美国航母作战的准备,并且中国具备充足的短距离的高效导弹。最近令人不安的报道是十三艘航母舰队中的七艘已经在中国周围集结,一但牵涉到战争中将为美国带来决定性的优势。已经有两场电脑模拟的美国和中国在台海的战争表明胜利的将是中国,但并不知道这个模拟是有两艘航母参展还是全部其十三艘航母。

据报道陈水扁已经促进了前线调度的概念,其意图就是和中国大陆进行战争。但这最多只是危险的想法和不考虑台湾实际虚弱的白日梦。另一条出现在头版的骇人听闻的立场是,陈水扁视察了空军力量,包括长排的内插法测船位计算机和后方的F-16战斗机。

台湾空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得不面对的悲剧现实是这支空军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它只能用于空运并且寄希望于它能轰炸中国或者降落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或者对海滨附近的飞机和台湾人实施营救。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一但飞机攻打中国大陆,考虑到饱和的M9和M11导弹攻击,台湾飞机在台湾没有跑道。另一种不可能的方案是,而且还可能就是如果热爱玩的一个瓶口(士兵)在最后时刻采取了日本的神风突击队。但是瓶口可能遭到巨大的损失以至于不为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战斗,他甚至会投降并确保战俘们会的到他的中国兄弟的拓展照顾。所以,对政府中的态度分子来说,危险在于台湾士兵可能叛变或者投降,从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和他们所爱的人在一个国家的观念下在一个特别的生存空间中一起生活。

对于由于‘同文同种’(相同文化,相同种族)呼声而在中国大陆找到更好机会的瓶口而言,问题在于他必须要为台独这个在长时间内带来无尽混乱的事物流血。现在,越来越多他的台湾同胞都在中国寻求商业,教育和住宅。一个独立的台湾只能是美国和日本的傀儡,不光只是在说福建话上的损失,‘面对你的儿子快乐比面对女婿的苦涩要好得多’。我已经阅读和学习了一些文章,告诉我中国说一旦台湾宣布独立时会进攻台湾并不是危言耸听。对我而言这不是‘五六十年代’核武器和导弹缺乏的中国允许美国的第七舰队可以横穿台湾海峡向大陆示威的时代了。分析指出,台湾只是一个小岛而已,就算有众多先进的来自美国的导弹和飞机也难以承受中国军队前锋的M9和M11导弹的地毯式轰炸。

中国的目标是发起一场信息战,这样台湾岛至关重要的电脑网络将会被摧毁并是去作用,继而将对通讯和空中交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导弹会是空军基地上产生直径100米的火山口形空洞从而使对方精密的F16和其他先进飞机失去作用;并使准备好的空运没有基地以供返回。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台湾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以军事调动。威力避免他的部队过于集中而遭到解放军猛烈地土耳其设计,他将以更小的营进攻而不是分散进攻。数目绝对优势的解放军希望在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歼灭台湾军队的希望。但在一个国内的猫和老虎之间有存在什么

决定性的战争呢?决定什么?当台湾没有空间用于调动的时候?中国可以承受1000万的伤员,如果台湾想要比赛相同的伤员,那台湾2300万人将大量死伤。从海峡的分界线到台北仅仅只要两分钟,但是台湾没有足够的距离去攻击中国内地的主要城市。

最后中国为了获得全局的胜利,可以承受猛烈地台湾的重型轰炸,而台湾的经济则将在战争中承受巨大的损失。中国没有这样的考虑,那就是台湾很小并会由于台湾极小部分的反华声音承受猛烈地轰炸。骰子完全向着台湾不利的一方。

爱国主义上的沉默

外国人据称在中国观察发现,中国政府呼吁复兴人民中的爱国情绪和国际社会上职责和“民族主义情绪”混合在一起。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些怀疑论者,甚至提出这样的“相关性”的爱国主义,现在经常被错误地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相关的疑虑相联系。

如果一个主权国家的人不爱自己的国家,如何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如果某些西方专家谴责为“只是一个主义(意识形态)”,他们要对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人上升的爱国热情说什么呢?有一点是清楚:爱国主义在全球化, “看不见的国界”减少的时代并不“过时”。

根什么中文课本教学校里的孩子的标准,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的深厚的感情,它在一个历史的进程中植根的时期可以向前追溯几千年。” 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可能会随时代的变迁,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为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感情,不预设对其他国家或文化的排斥或敌对情绪。爱国主义是在任何地方都不意味着自我孤立或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相反,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历来高度重视在所有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被定义为一个狭隘的思想,情绪,并且/或行为等各个方面视自己的国家为最优越,歧视其他国家属于自己的特权。此外,民族主义基本上是全盘反国外和排斥其他国家一切可能的优越,同时鼓吹一切都是国民的。他接近民族优越感。在遥远和近代的历史上,就是民族主义造成许多破坏性的战争和屠杀,而爱国主义是实行只保卫自己的民族和人的程度。许多独裁者煽动人民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火焰和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而爱国主义的工作从下至上,目的是在被侵略土地上拯救被压迫的人民。

果真,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直到后者被推到一个不健康的极端。随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明确区分,我们在中国背景和全球化的时代下发掘了爱国主义的“新”内涵。每个国家都可以被视为等同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总和。而每一个国家,包括三个重要方面:土地,人民和文化。在改革开放前,爱国主义的定义,有时过于政治化 -造成了一些人对爱国主义的全部持怀疑态度的现象。在当前的中国,然而,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最广阔的呼吁是齐心协力共建小康社会。根据这一道理,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素在今天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国家领土的爱,包括台湾(国家土地的维度),为自己的同胞的关怀(人民的维度),并愿意帮助维护中国的文化(文化的维度)。因此,这种明确的爱国主义今天在中国可能有更大的统一力和融合力,使人民在一起。

在我们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景表示乐观之前,但我们尚需面对两个问题。首先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国的近代历史(特别是屈辱的世纪)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二是我们应该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下将中华文化放在怎样的地位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屈辱的世纪给中国集体的心态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许多人来说简单的一提就是痛苦的。这一个历史时期造成的明显后果是中国的国民心态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转变 – 要么是优越感要么是自卑感。很少有国民心态稳定在一个均衡的自尊和尊严点上。一个没有受到过外国侵略遭受屈辱的国家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由伤口引起的深微妙感情。

篇二:英译汉译文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投资教育:是否有一个帕累托范围改进?

By MARKO KO¨ THENBU¨ RGERw and PANU POUTVAARAz

我们提出了一个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这个政策是经济在一个固定生产要素的前提下跨年代贸易降低了工资的整体税务负担,这个元素称为土地。我们分析一个次优的环境,使政府不能采取非扭曲土地税。降低社会保障的贡献率并鼓励投资于人力资本。未来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资本,以补充其土地价值。资本收益可以弥补土地拥有的缩减福利的养老金。我们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资助的退休金制度,甚至在可能失去对养老金领取者的吸引力之后推出。

介绍:

在今天,大多数西方国家,参与随收随用即付(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似乎对年轻一代没有吸引力。该预计对社会保障供款的回报率比金融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低。甚至人口负增长,一个现收现付制规定对年轻一代,只是加重了负担。这刺激了相当大的兴趣去实施社会保障改革,其中现收现付制度将被取代,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一个有资金组件到一个更高的市场利率回报,在利他主义的情况下,这样的改革会创造一个跨时代的冲突。虽然后代将受益于完全积累过渡制,现有退休就必须接受他们的福利减少,除非有一个通过这些机构的代

际转移,受益的后代将被补偿由目前这一代的退休所少得到的好处。 一个天然的补偿转移候选机构是公共债务。但是,如果在现收现付制是不受无关的低效率固有的代际再分配的影响,子孙后代的收益会被瓦解,未来需要更高的公共债务的税收服务(芬格1995年;布伦纳1996)。在已查明的帕累托改进依赖或存在任何年代内再分配所产生的外部性,本质上不是一个现收现付制,它们可以在不改变代际转移的规模下进行处理(见新芬2000年)。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替代转帐机构,通过它反映未来效率在降低老年人参与创建的收益PAYG的贡献率。它依赖于一个固定的自愿市场交易因子,这里标记为“方便”,而在将来的效率的一部分是这些土地立即收获更高的土地生产率并在其目前的资本的市场升值。如果足够高,土地价值上升弥补了为社会保障福利所削减的老地主。为把握第二世界上最好的一次总付税,我们假设政府不能采取土地税。我们收回了从先前的文献里的发现,回报率的差别不是本身的差别,而是一种低效率(芬格1995;布伦纳1996年)。扩大现有文献,我们发现普遍的工资税是一种静态低效率,足以让一个帕累托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此,固定的生产因素的存在拓宽了理论范围,支持帕累托改进的现收现付的公共支出改革,这是需要资助的,而不是非扭曲的土地税收的扭曲工资税。

可同样的资本机制,参与改革的政策,这意味着在一般税收水平下降,资本诱导土地价值收益,如果意外地由政府征税,可以建其中一个基金,在今后每一个时期的预算余额将减少。两个理由证明我们

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重点。首先,养老金改革扩大是一个没有可行的资本增益税的工具集。第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要求政府承诺在今后所有维持一个曾经设立基金期间(拉姆齐税收规划师),也不需要给它“名誉”政治的机制,以不好的情况下执行的承诺 。 社会保障改革与教育:

土地间贸易的政治过程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口老龄化,在政治进程中退休要收到一个更大的回报率,这往往会保持一个慷慨的养老金体系而不是让一个限制性的养老金改革(鲍德威和威尔达辛 1989年)。库利和苏亚雷斯(1999年)表明,在为利益工作的一代与即将退休和养老金领取者有足够紧密,这就会引起广泛的反对私有化的政治的社会安全性。汉森和斯图尔特(1989)甚至认为,社会保障是一个隐含合同,其中世代居住的老人有否决权。养老金改革,因此需要一两代的共识。我们证明这个世代相传的贸易机制是温和的,如果不解决代际之间的冲突,更有趣的是生活便无利他主义,在当今政治进程中间接代表未来的几代人的利益。与此相关,兰赫尔(2005)强调了土地作为潜在的因素,后代在目前的政治机制下有个过程。他的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世代的共识里,土地税收将建立一条横跨年代,甚至可能出现没有土地税。本文的结构如下:在第一节我们提出了一个模型:经济与随收随付即付社会保障。在第二节,我们引进社会:安全改革和审议帕累托改进的潜力。在第三节,为提高和现收现付制可能的解释是值得考虑的。第四节,结束。

一、模型:

生产:

在任何特定时期的生产依赖于现有技术和生产要素。我们假设有3个生产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的土地数量是统一单位的。总人力和有形资本,在经济周期T分别记为HT和KT,没有人力资本的迁移,而物质资本有国际流动。因此,国内资本股票需要不等于国内总储蓄。生产函数是科布一道格拉斯与AT反映t期国家的科技,从而

有不失一般性,资金不贬值。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此意味着利润最大化条件:

其中wt是指在T和R期内每单位人力资本的工资率是 外生市场的利率。在t期的土地租金rt:

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

是人力资本供给方面的投资教育弹性。个人在时期t的人力

资本存量取决于教育投资的前期,教育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教育的单位成本为1。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应该是广义的,他们也可能包括努力成本货币化的价值。我们不考虑机会成本,因为它们

是有效的税收扣除后的比例我们假定一个固定的人口增长率,因此,该变量的大小 在t期的工作是给予的:

其中n>0是每个世代的人口增长率。尽管

我们的模型可也解决了n>0,我们限制重视非负增长率。还取决于生产工艺参数:

其中g > 0表示技术进步。我们假设相同的个人,拓展附录A的结果针对异质的个人情况。 此外,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个人可以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或国内土地市场。外国人不投资国内土地市场。即使金融市场一体化,国内土地所有权全部得到保障,只面临一个小的交易成本,如果他们是外国人将购买国内的土地,将在国际借贷市场没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可能在外国的土地收购时出现,由于对投资者的部分(戈登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和博芬贝格1996年)往往会发挥作用,减少国际贷款市场,经济产生良好的复合材料,这是一个国外生产的完美的代替。

个人最大化:

篇三: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侯新民

(发表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无

疑会有助于提高英译汉翻译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英译汉的过

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 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有

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

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

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

最后一道工序。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要真正译

好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其次是中文表达难,再者英译汉时对掌握各

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就英译汉翻译的步骤:理解原文、译文

表达、修改审校浅析如下:

理解原文

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照字面解释就是懂、了解的意思。从

英译汉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

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因为原作的思想、内

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

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The youth move a pace or two nearer, and the scent of his honest heat afflicted

Ashurst’s nostrils.

原译:年轻人向前走了两步,一股热汗的味道冲进阿瑟斯特鼻孔里。

改译:年轻人向前走近了一两步,他那毫无掩饰的怒气冲阿瑟斯特扑面而来。

分析:从原文来看,“heat”一般情况下,译者都会理解为“热汗”,但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eat”还可解释为intense feeling, esp of anger or

excitement “怒气”或“激动”,若译作“热汗”,修饰语“honest”似乎无法理解,因此改

译成“怒气”更为贴切。

例二、原文:The custom had its spring in another country.

原译:这种风俗在别的国家也有它的春天。

改译:这种风俗起源于别的国家。

分析:“spring”的含义有“春天”之意,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have its spring”的准确含义应解释为:have sth as a source or origin; originate from,改译为

“起源于...”较为准确。

2、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 翻译中经常会遇到句子层面上的理解问题,其实也就是对原文逻

辑关系的理解。由于译文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要做到准确把握难度更大,所以

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

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

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理解好逻辑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

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使我们发现译文中译错的地方。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As it happens, a razor that is safe in Europe is unlikely to electrocute Americans.

原译:碰巧在欧洲使用安全的剔须刀不大可能使美国人触电身亡。

改译:实际上,在欧洲使用安全的剔须刀不大可能使美国人触电身亡。

分析:“as it happens”在一般词典中解释为“偶然,碰巧”。“原译”译文读起来明显不顺畅,

原译将“as it happens”译为“碰巧”是译者按通常字面意思来理解的。查《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as it happens ”还可以解释为“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因此,

译成“实际上”较为准确。

例二、To transplant her to a great town, to keep, in some little flat or rooms, one who belonged

so wholly to nature——the poet in him shrank from it.

原译:把她弄到大城市里去,在一套房子或几间房子里安置这么一位大自然中的人——他虽

然有诗人气质,却不敢这么设想。

改译:把她调到大城市里去,居住在狭小的公寓里,像她这样一位完全属于大自然的人——

尤其是一位诗人,她宁愿不去。

分析:“transplant her”译成“把她弄到”实为不“雅”。英语习惯上使用从句较多,该句中

定语从句较长,分开译比较符合汉语习惯。“shrink from sth”按《Oxford Advanced Learner’

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解释为be reluctant to do sth“不愿做某事”,shrank from it应理

解为她“不愿意去”大城市生活。

3、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理解原文时,也必须重视对风格色彩的理解,风格色彩的表现,

一般表现在语言形式中。下面试举几例略加剖析。

例一、Quite clearly, the third world has changed much since the 1950s and their old cliché-ridden

image of the period can hardly apply to them now.

原译:很显然,5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当年那种陈腐不堪

的旧形象与他们现实的情况已难以对上号了。

改译:很显然,5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当年那种陈腐不堪

的旧形象与他们现实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分析:原译中“难以对上号”有显著的口语俗语色彩,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公文

语体,从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角度来说改译成“不可同日而语”会更好些。

例二: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 You won’t let him discuss you affairs, and you are

annoyed when he talks about his own.

原译:你狗占马槽!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

改译:你不干还不让别人干!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

分析:在翻译中不能根据原文的风格灵活处理,也有可能达不到“传真”的效果。比如“a dog

in the manger”常被直译为“狗占马槽”,但用在上例中似乎就不合适了。应译为“你不干

还不让别人干!”才达意。

综合上述,要搞好翻译,必须努力提高对原文的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原文的风格色彩的理

解,这样才能减少、消灭误译现象。

二、译文表达

译文表达是指用译文语言准确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风格再现出来。表达和理解似乎划不出

截然的分界线。在理解之中便已孕育着表达,在表达中又加深了理解。表达是理解的基础,

表达得好坏一般决定于理解的深度,是和理解得深浅成正比的,但也决定于掌握译文语言表

达手段的多少,靠我们译者的译文语言功底。表达是综合因素和艺术因素相结合的一步,因

而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动笔翻译时,一定要从原文中跳出来,要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要

把我们的语言长处发挥出来,确切地把我们所理解的原文意义,包括表层的和深层的意义,

表达出来,将原文化为一个整体再现出来。下面试举几例略加剖析。

例一、Tall, thin, elegant, with the air of thoroughbred, he stuck Mr.Pearson as a curious mixture

of a condottiere and Machiavelli.

原译:他身材修长,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皮尔逊先生从他身上得到的印象是:他是雇佣兵

和马其雅维里的奇妙的混合物。

改译:他身材修长,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皮尔逊先生从他身上得到的印象是:此人居然集

雇佣兵和权谋术士的特点于一身。

分析:“Machiavelli”是意大利古代政治家兼历史学家。他主张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

手段,马其雅维里的奇妙的混合物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将Machiavelli译为“权谋术士”

让人更好理解。

例二、All that evening this thought kept coming back; but, as is not unusual, each time with less

poignancy, till it seemed almost a matter of course to be a scoundrel.

原译:那天晚上,他翻来覆去想这个问题:但是,正如同常情况下那样,强烈的程度逐渐减

低,末了,坏蛋几乎是做定了。

改译:那天晚上,这种想法不断地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但是,和往常一样,每次这样想时痛

悔的感觉会愈来愈淡,直到最后似乎觉得做坏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分析:“poignancy”按《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解释为affecting

one’s feelings deeply, full of pit是“伤心的”和“遗憾”之意,“强烈的程度逐渐减低”让

人读起来不知所云。将“almost a matter of course to be a scoundrel”,译为“做坏蛋也是理

所当然的了”会更加通顺。

三、修改、审校

修改是指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译文作全面的修改,一

是对译文词句的修改。可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对照原文一句一段地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原文内容、思想是否准确表达出来。

2)有无漏译、错译、曲解的地方。

3)译文语言是否通顺。

4)译文是否保持了原文的风格色彩。

第二步:脱离原文,反复阅读后进行修改。

1)译文用词是否恰当、规范。

2)上下文有无不连接的地方。

3)前后有无矛盾,是否有重复的地方。

4)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审校是英译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译文做最后一次检查。审校内容主要包括:

1)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词有无错漏。

2)译文中的人名、地名、方位、日期、数字等方面翻译时有无错漏。

3)译文中所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是否一致。

4)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5)译文中所有注释是否妥当。

结束语

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不是懂得一些翻译理论和知道一些翻译步骤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不断锻炼,如果译者在翻译时只注意文中的语言现象,对原文理

解不深,深层含义表达不够,译文往往会出现偏差。但是,只要在翻译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翻

译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翻译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翻译的步骤和方法很多,以上几种,只是笔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经常使用的

翻译步骤,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部分译例,对原译及改译进行了分析,希望大家能够

吸夷之长,弃其糟粕,在翻译中将这些步骤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3-9.

[2] 宗源.翻译中的理解问题[N] 英语辅导报 1998-10-1(5).

[3] 宗源.翻译中的表达问题[N] 英语辅导报 1998-11-1(7).

[4]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7- 7.

[5]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v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