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报关实务》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作者:王顶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1期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河北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背景下,《报关实务》教学模式改革问题。针对报关内容的复杂性、多变性,笔者提出基于工作情境自主学习模式,重在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并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重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报关 学习模式 职业技能

《报关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报关也是国际贸易实务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院(廊坊师范学院)报关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实操性极差,造成部分同学虽然取得从业资格证,但不能上岗胜任的困境,在河北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背景下,《报关实务》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意在培养符合工作情境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我院《报关实务》教学模式现状 1.课程的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传递— 接受式”

目前,我院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填鸭式教学方法。按照报关的理论知识模块: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商品归类、税费计算及进出口报关单填制六个模块进行授课。教学重点主要是报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操也是基于理论的部分延伸。教学效果在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是显而易见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以先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后学生实训为辅的做法使学生的实践通关能力明显低下,如各部分知识在实操通关流程中的应用,没有形成系统链式知识体系,导致独立报关的业务能力不足。[1] 2.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实训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实践学时过少,缺乏报关软件的支持。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报关课程总学时是5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仅有8学时,约为总学时的1/7。这对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明显不足。并且,实训环节设计简单,报关的实训部分主要是纸质报关单的填写,以及使用simrade的部分功能进行练习,实践的内容十分浅显,而且局限性很强,缺少一套比较完善,专业的报关实务实训软件。同时,任课教师对报关行业了解不深,忽视报关实务的可操作性。

3.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