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记叙文部分自测题

更新时间:2023-12-22 21: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叙文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A.《诗经》B.《史记》 C.《战国策))D.论语》

2.以下哪一个不是冯援所谋的“三窟”() A.市义于薛B.薛地建庙 C.游说于梁D.游说齐王 3.“市义于薛”表现了冯谖的() A.刚勇仁义B.深谋远虑 C.诙谐幽默D.清正廉洁

4.下列不是孟尝君的性格特点的是() A.深谋远虑 B.目光短浅 C.礼贤下士 D心胸宽广 5.“狡兔三窟”出自() A.《战国策》B.《孟子》 C.《论语》D.《史记》 6“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给人吃B.食物 C.以??为食D.吃 7.《冯谖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下士 C.如何报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8.《冯谖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 A.倒叙方式 B.前后呼应 C.抑扬交错D.一波三折

9.写孟尝君手下人对冯谖“贱之”、“笑之”、”‘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来说,其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托B。象征暗示 C.侧面映衬D.类比显现

10.写冯谖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 A.对比反衬B铺垫反托 C.类比显现 D.侧面映衬 11,冯援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A.贪得无厌 B.不甘屈居人下 C.报效知己 D.深谋远虑 12.下列冯谖的行为,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再三弹铗而歌 B.尽烧债券市义 C.游说西梁张势D.立宗庙于封地 13.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精袖实质是 ()

A 探求知己,以展怀抱B.收买人心, 以民为本 C.虚张声势,以救危机D。立足封地,以固根基 14.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

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

A.铺垫反托B.前后照应 C.一波三折 D.先抑后扬 15.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 16.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A.《左传》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17.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无可奈何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D.知耻重义

18.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马伶传》 19.“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谁() 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20.《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D.驳斥态度

21.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A.张籍、张巡、许运B.雷万春、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D.于嵩、张巡、许远 22.《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是()。 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 23.《张中丞传后叙》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对比B.铺垫 C.侧写D.象征 24.《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 25.《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里所表现的他的性格特征是()

A.宽厚谦和,为国让贤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骁勇善战,忠实诚信 D.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6.《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 A.叙述与抒情B.议论与抒情” C.叙述与议论D.描写与抒情 27.《张中丞传后叙》中,表述许远誓死守卫睢阳事迹的方式是() A.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B.夹叙夹议中抒情赞美 C.主要是补叙动人轶事D.主要是描绘典型细节 28.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这一主张的文学家是() A.欧阳修B.苏武 C.韩愈D.柳宗元

29.《张中丞传后叙》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 A.张巡、许远、雷万春 B张巡许远、李翰 C.张巡、许远、张籍D.张巡、许远、南霁云 30.《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 A.宽厚谦和,为国让贤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骁勇善战,忠实诚信D.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1.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A.《史记》B.《左氏春秋})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2.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 A.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

B.越武灵王采用正确方法,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C.“四海一家”政策 D.大臣的倾力支持

33.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 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 3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 A.战争形式的转变B.民族融合的体现 C.服饰制度的演化D.思想文化的变革

35.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

36.体现中国古代战争由车战转变为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霸王项羽拔剑自刎乌江 D.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3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 D.招兵买马穿胡服练骑射

3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以利国利民为出发点 B.君王变革态度很坚决 C.以关键人物为突破口 D.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39.《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D.细节描写

40.下列历史事件,具有民族融合意义的是()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 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D.刘邦率诸侯打败楚霸王

41.《纪念傅雷 》的作者引用俗话“秀才人情纸半张”,表现手法为() A.欲扬先抑 B.欲抑先扬 C.比拟 D.夸张 42.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

A.易怒B.狂傲 C.刚直 D.执著 43.“浩然之气”出自() A.《孟子·公孙丑上》B.《论语·公冶长》 C.《诗经》D.《楚辞》 44.《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B.倒叙 C.插叙D.平叙 45.作为一篇记叙文,《纪念傅雷》所采取的议论方式是() A.夹叙夹议B.叙后评议 C.寓理于情D.含而不露 46.《纪念傅雷》中所引“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语,出自() A.《论语》 B.《孟子》 C.《庄子》D.《荀子》 47.《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A.傅雷的翻译工作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D.傅雷的人格价值 48.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49.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50.《我与地坛》中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 51.《我与地坛》中“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这种表达方式是()

A.对比 B.侧写 C.类比 D.象征 52.《我与地坛》中“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比拟 C.借代D.对偶 53.《我与地坛》中,用多种事物类比四季,这种联想方式是() A.相似联想 B.时间统一性联想 C.相反联想 D.地点统一性联想 54.《我与地坛》中下列对地坛的描述,具有“我”的人生象征意味的是() A.“园子荒凉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B.“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C.“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D.“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55.《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 A.对比B.象征 C.铺垫D.烘托 56.《我与地坛》中,用种种事物来类比四季,其整体象征意味是() A.对自然景物的复杂感受 B.对社会现象的复杂感受

C.对人生命运的复杂感受 D.对各种知识的复杂感受 57.《我与地坛 》反复抒写母亲死后“我”的痛惜和追悔,对表现母爱来说在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B.类比显现 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 58.《我与地坛》中,“她来找我”,“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比拟 C.借代D.层递 59.《我与地坛》中,运用了比拟修辞的是() A.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B.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C.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D.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一 60.《我与地坛》中,运用比喻修辞的是(). A.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B.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C.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D.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61.《我与地坛》中描绘的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的古柏、夏雨秋风,象征()

A.地坛绚丽多姿 B.地坛并不衰败 C.“我”倔强的心魂 D.“我”对生命的礼赞 62.《我与地坛》中“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和恋人”指()

A.怎样活的问题 B.关于死的事

C.为什么出生的问题 D.关于自强不息的事 二、简答题 1.《冯援客孟尝君》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 3.请谈谈你对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看法。 4.《该下之围》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这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指出《垓下之围》中的细节加工之处,说明其表现作用。

6.结合《垓下之围》中“太史公日”一段评议,谈谈你对项羽功过及其失败原因的看法。

7.结合《张中丞传后叙》并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8.《张中丞传后叙》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方法?试作具体分析。 9.《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做“后叙”?

10.概括南雾云的性格特征,并分析作者所用的细节描写手法。 11.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为什么能够成功推行? 12.赵武灵王是怎样说服公子成的? 1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何历史意义? 14.《纪念傅雷》写出了傅雷怎样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怎样的. 15.《纪念傅雷》作者将傅雷称为“刚者”,并在文章的结尾说:“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纪念傅雷》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回忆的?开头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

3.答:(二)意味着孟尝君已失掉齐王的信任,被罢了官,面临严重危机。 (2)冯援“市义”的效果:“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即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3)“一窟”指的是已经取得了民心。 (4)“二窟”一是指游说结交西梁,虚张声势,齐王恐惧,重新重用了孟尝君;二是指“立宗庙于薛”,即巩固了孟尝君的根基,使其进退有据,有备无患。

(5)营就三窟的实质:巩固盂尝君的政治地位。 (6)性格特征:深谋远虑。 4.答: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2)英雄末路的无可奈何心境。 (3)主要是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4)一是“兵围数重”、“四面楚歌”的整体环境描写,工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周围人物反应。

(5)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答:(1)因愧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

(2)知耻重义。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勇猛无敌,再加上这里的知耻重义一面,就使他的整体形象内外丰赡而富于立体感。

(3)主要是对话描写、行为描写。 (4)侧面烘托。 6.答:(1)主要是语言描写。

(2)强调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不是由于自己的无能。

(3)至死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采用了重复修辞的手法,两次强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从而突出了这一心理特征。

(4)不懂政治,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这点,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也说得很清楚。

7.答:(1)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伟大功绩,抨击逃跑者、坐观者和诬蔑者的丑恶行径。

(2)对比、反衬。

(3)气势充沛,充满激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4)“千百”与“百万”的数量对比;“就尽”与“日滋”的趋势对比。 8.答:(1)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2)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3)侧面烘托。如“众见巡起,或起或泣”、“众泣不能仰视”。 9.答:(1)由于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所以就认为许远是投降了敌人。着眼点:驳斥论据。

(2)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方法。

(3)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10.答:(1)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雾云的形象。主 要细节有二:一是抽刀断指二是射矢明志。

(3)除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二是用南霁云抽刀断指后“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托;三是用许、徐二府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

雄事迹来渲染。

11.答:(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由于许远和张巡都是城破被俘,而张巡被先杀许远被后杀,就认为许远是“畏死而辞服于贼”。

(2)这里采取了驳斥论点的方法。 (3)作者所用的主要论据是:“外无蚍蚁子之援”而犹死守;信以为“国亡主灭”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而犹死守。这三个“犹死守”,都可推出许远不可能“畏死而辞服于贼”的结论。

12.答:(1)使他支持变革。 (2)“利民为本”。

(3)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权重朝野,他若反对,变革不仅难以推行,还会造成统治集团和国家的分裂,他若支持,不仅消解了变革的最大障碍,而且能带动朝野共同变革。

(4)一是以“利民”为根本出发点;二是以公子成为突破口,打通关键;三是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13.答:(1)公子成以“变古道,逆人心”为由反对变革。

(2)一是华夷有别,以“中国”老大自居;二是圣贤之教、礼仪之用,是天下准则,不可变;三是“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后患无穷。

(3)一具有大胆改革精神;二以利国利民为本,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三民族平等,敢于打破华夷有别观念;四坚信事理人心所向,不惧阻力重重。

14.答:(1)“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让老百姓改穿便于作战的“胡服”,教老百姓骑马射箭,加强军事力量。

(2)巩固边防,扩张领土,使赵国强大。

(3)认为实行改革是“贤者”嘲笑改革是“愚者”,理直气壮,信心十足。决心:“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不怕反对者人多势众,一定要通过改革来达到扩张领土、强盛国家的目的。

(4)行为描写、语言描写。 15.答;(1)坚持真理,刚直不屈。

(2)在于揭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残酷浩劫。 (3)侧面烘托。

(4)用干柴烈火比喻傅雷的性格刚直、易怒、宁死不屈。 16.答:(1)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而自杀。

(2)个性特点:刚直易怒。性格特征:坚持真理,刚直不屈。 (3)傅雷的“怒”。 17.答:(1)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2)召唤中国的知识分子发扬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正气。 18.答:(1)刚直。 (2)“浩然之气”出于《孟子》。意思: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

(3)一是刚直品德极其崇高,是很难达到的人格境界,所以历来少见;二是说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刚直品德尤其少见。

(4)艺术的涵养和知识学问的累积。 19.答:(1)第一个层次写“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第二个层次写 “我”对人生的思考。

(2)第一层次是“我”“窥看自己的心魂”、进行人生思考的前提,第二层是“我”的“心魂”在地坛环境中的具体投射。

(3)象征手法。 (4)排比。 (5)“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6)描写雨燕古柏、落叶三处都用了比拟手法。 20.答:(1)歌颂母爱。 (2)行为描写。

(3)园子愈大,车辙越多,脚印愈多,母爱也愈深。

(4)用“园子大”和儿子的“车辙多”来表现母爱,是侧面烘托。 21.答:(1)排比。 (2)相似联想。

(3)多重类比和整体象征。 (4)对人生命运的复杂感受。

22.答(l)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5种。 (2)比拟和比喻。

(3)观察细致,描绘细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