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和发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9 04: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二〇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课题来源 学生自拟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课题类别 基础研究 选题意义(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选题意义: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悄无声息地步入了千家万户,新兴的网络词句也逐渐以流行语的方式融入到了普通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也引发了种种社会现象,并对传统语言带来了冲击。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了解其来源、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成为当下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的必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富华《语言学通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03-01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赵亚娜《浅析当前网络语》[J].新教育,2010-05-15 [5]何颖利《浅论网络流行语》[J].学理论,2011-01-10 [6]赵媛《网络流行句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2012-05-01 [7]钟舟海《网络流行词语浅析》[J].语文学刊,2009-09-30 [8]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研究主要内容和预期结果(说明具体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和形式,如在理论上解决哪些问题及其价值,或应用的可能性及效果): 主要内容提纲: 一、课题的确定: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二)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 四、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语言学角度(二)传播学角度(三)符号学角度 五、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言的发展趋势 六、余论 关键问题: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预期结果:借助参考文献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概括归纳出既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和特征,并基于此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的进度与计划): 研究方法:本人已具备查阅文献资料和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在四年的语言文字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本篇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传播学中的部分理论,采用例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并基于此对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进行展望。 研究进度与计划: 2012.12.1-2012.12.3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找出突破口,准备开题。 2013.1.1-2013.3.1: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确立论文题目,同时开始摘抄、整理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写出论文提纲并开题。 2013.3.1-2013.3.20:提炼写作思路,与导师协商指导后开始撰写初稿,于3月20日完成初稿 2013.3.20-2013.5.20:在导师帮助写对初稿进行修改,多次修改定稿。 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选题的意义、应用性、可行性、进度与计划等内容进行评价,填写审核结果:同意开题、修改后再开题、不同意开题): 论文选题有很好的意义,能够把专业知识和毕业论文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性比较好,有可行性,实施方案符合学校相关论文日程的安排,各环节设置也较为具体可行。经过作者较长时间准备,对本课题中所研究的问题有了一个整体构思,特别是对相关的具体细节有了较深入认识,论文的架构也基本合理。 建议在继续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修改论文框架,抓紧写作,按期完成。在写作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 同意开题。 签名: 年 月 日

院(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题 目 课题来源 学生自拟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课题类别 基础研究 本课题完成情况介绍(包括研究过程、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情况等。) 本篇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传播学中的部分理论,采用例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并基于此对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进行展望,从中发现网络流行语同其他语言文化一样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在研究过程中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但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基本完成了论文的框架,并从中得到了锻炼。 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经过导师的指导,论文作者在导师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加工。该课题工作量适中,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表明,该同学查阅了较多的文献资料,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整理能力。论文内容较完整,层次结构清晰,主要观点突出,表明该同学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在论文写作中确实起到了锻炼研究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的目的,达到了学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实现了预期研究目的。 经审阅,该论文是一篇中等的学士学位论文,同意结题。

签名:

年 月 日 院(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70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 姓 名 题 目 总成绩: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论文对所研究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相符,论点鲜明,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多文献资料,并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作者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结构框架较评 阅 人 评 语 为完整,材料较为充实,是一篇较好的本科论文。论文中有些理论问题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经审阅,是一篇中等的本科毕业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要求,同意推荐参加答辩。 评定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 在答辩过程中,该同学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表明:该同学对所研究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整理了较多的文献资料,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答 辩 小 组 评 语 在论题研究方面有一定自己的看法。该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基本正确。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论文也有不足指出,需要今后深入研究。 综合指导教师、评阅人的意见和该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答辩小组经过认真讨论,经答辩委员会评议,该论文是一篇中等的学士学位论文。 答辩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注: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答辩成绩(30%),将总成绩由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制,填入本表相应位置。

目 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 ................................................. 2

1.借词 .............................................................. 2 2.谐音 .............................................................. 3 3.缩略 .............................................................. 4 4.图示格 ............................................................ 5 (二)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媒体 .............................................................. 5 2.社会事件或现象 .................................................... 6 3.名言和古诗词 ...................................................... 6 四、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 6 (一)语言学角度 ......................................................... 6 (二)传播学角度 ......................................................... 7 (三)符号学角度 ......................................................... 7 五、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 ................................................. 7 (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8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言的发展趋势...................... 8 六、余论..............................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迅速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

体”,而在互联网中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也逐渐融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用语中。本篇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传播学中的部分理论,采用例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并基于此对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进行展望。全文共分为前言、什么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和余论六个部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互联网;来源;特征;发展

The 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uzzword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China, the Internet has quickly become

the \also gradually entered into the everyday speech of ordinary people. This article use the language philology, parts of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using the methods of illustration method, induction metho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 the sources of network catchword is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oints out network buzzwords in the future. Full-text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what is the source of network buzzwords, network buzzwor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catchwor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uzzwords and more than six parts.

Key words: The network buzzword; Internet; Source; Characteristic; The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加入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品味语言热点——热词热句背后的语言学”(12-KPZZ-07)

1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一、前言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悄无声息地步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除了电商、博客、门户等一系列网站资源的燎原之势,新兴的网络词句也逐渐以流行语的方式融入到了普通群众的日常用语中。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了解其来源、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成为当下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的必要课题。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顾名思义,所谓“网络流行语”,通俗地讲即于网络中流行的语言。该语言起源于网络,于网络中迅速普及,在网民中具有普遍的认知度与使用度。那何谓网络语言呢?百度百科将其简单定义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1] 这是笼统而不严谨的。我国学者于根元2001年也曾为网络语言下定义,他称“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

[2](P244)

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虽然这一定义仍然有很多争议,但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它将网络语言进行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3]

现阶段,人们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在这里特指后者。因此,网络流行语也可以定义为在网络交际中流行的语言。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我们知道,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全文。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网络流行语对象是网络流行词、短语和句子。由于词和短语统称词汇,在这里我们合并在一起研究。那么,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流行词汇较多得益于网友们的灵感创造,而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流行句子则大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中分别讨论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和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

(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

由网友们灵感创造得来的网络流行的词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来源:借词、谐音、缩略、图示格。

1.借词

张云辉将网络词汇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源于外来语的网络词汇,二是汉语本族语基础上的网络词汇。”[4]其实这也正是网络流行语中借词的两种主要来源。 (1)借用外来词: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网民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绝大部分也有学习过第二外

2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语的经历,因此,英语或其他小语种中的词汇也就经常被借鉴入网络词汇当中。同时,台语、粤语以及闽南语中的部分词汇也被借鉴。例如:

BBS:英文中论坛的缩写。(此为直接借用原词缩写的借用方式。同类的包括:CEO、GF、BF等。)

纳尼:来源于日语“なに”。是“什么”的意思。(此为将原词音译的借用方式。) 菜鸟:来源于粤语,“新手”的意思。(此为借用原词的借用方式。)

虾米:来源于闽南语,“什么”的意思,正字为“啥物”。(此为将原词音译的借用方式。)

在借用外来词的过程中,取词手法不尽相同。除了以上提到的借用原词或原词缩写、音译原词还包括音译兼意译原词,半音译半意译原词等取词方式。 (2)借用传统词汇: 在网络流行语当中,传统词汇由于其含义上的特点也经常被借鉴用来特指一类事物或状态。例如:

“恐龙”:泛指相貌丑陋的女性。(此为名词借用指代事物。)

“潜水”:指在QQ或聊天系统隐身不说话的情况。(此为动宾短语借用指代状态。)

“路过” :随意看了一下帖子罢了。(此为动词借用指代状态。)

“和谐”:因为违反规则导致发言被屏蔽处理掉。(此为形容词借用指代状态。)

这些网络流行词汇都借鉴了传统词汇的本义,将原义加以修辞手法置于网络语言之中,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认同力。

2.谐音

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除了借用这种方式以外,谐音也是一种主要的产生方式。谐音是指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产生网络流行词汇的谐音方式主要有三种:飞白谐音、简化谐音以及数字谐音。

(1)飞白谐音:所谓飞白,是指明知是错的,反而将错就错。飞白谐音是有意将白字、别字运用到网络当中的一种谐音方式。目前飞白谐音主要是指输入法飞白,即网友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时,打出了一个与所需词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觉得很有意思,就将错就错使用了这个词。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飞白谐音并非

3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相同音韵谐音,而是网民在输入拼音时由于拼音错误导致的谐音,我们称之为半相同音韵谐音。例如:

猪脚:“主角”的别称,用来称呼演技差的电影主角。(由于网友将zhujue打成zhujiao而导致的半相同音韵谐音)

斑竹:版主的意思。(相同音韵谐音)

(2)简化谐音:所谓简化谐音,是指网民将常用的词汇或句子简化并以谐音词汇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

砍柴:can't I,难道我不行吗?(英语反义疑问句连读的谐音) 米兔:me too,我也是。(英语陈述句谐音) 酱紫:这样子。(汉语简单句连读的谐音) 表:不要(汉语词汇连读的谐音)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神马”这个词,“神马”在网络中指代“什么啊”(后来直接指代“什么”)的意思,最开始这个词是由拼音shen me a(什么啊 )衍生出来的,网民为了节省时间,把“么”(me)省略成m, m和a(啊)之间又省略了分号,导致输入法识别为ma。对于这个词,虽然既符合飞白谐音,又符合简单句谐音,但其来源是飞白谐音。

对于来源是简化谐音的网络流行词汇到底应当归为谐音还是缩略至今仍存在争议,在笔者看来,这些词汇的产生是需要谐音和缩略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但运用这些词汇趣味的来源主要是谐音,因此暂将其归为此类。

(3)数字谐音:数字谐音是指用数字代表想要说的话,将汉字谐音成数字,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增加趣味。例如:

886:拜拜喽。 9494:就是就是。 7456:气死我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数字谐音仅仅是因为语音相似,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吉利数字或者不吉利数字的影响。由于数字谐音不属于词汇的范畴,在这里不过多赘述。

4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缩略

传统意义上的缩略通常是指首字母缩略,而网络流行词汇中的缩略现象大都是基于输入速度的缩略,其目的都是节省打字时间。常见的缩略形式有两种:英文首字母缩略、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

(1)英文缩略:英文缩略有别于直接借用原词缩写的借用方式。前者是国人自主缩略英文,后者为借用外国已经普遍使用的缩写形式。英文缩略也分为首字母缩略和首尾字母缩略两种情况。例如:

BTW:By the way 的缩写,顺便说一下的意思。(英文首字母缩略) FT:faint的缩略,昏倒、厥倒的意思。(英文单词首尾字母缩略)

(2)汉语拼音缩略:汉语拼音缩略是将汉语拼音化之后,取每个音节的首字母缩合而成。例如:

PF:“佩服”的拼音缩写。 TX:“同学”的拼音缩写。

连晓霞认为网络语言缩略的目的有3个:“一是打字时击键便捷;二是达到委婉的目的,使日常生活中一些难以启齿的粗鄙词语看起来不那么扎眼;三是追求新奇活泼的表达效果。”[5]

4.图示格

图示格指的是运用符号组合或直观图像来替代文字叙述的修辞方法。这类语言的来源不免要追溯到我国文字的鼻祖——象形文字。它体现了网民对语言趣味性的要求。例如:

orz:失意体前屈,因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用来表示无可奈何到五体投地。

o(╯□╰)o:囧字的图示格体,代表郁闷、悲伤、无奈。

5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蒋冰冰讨论了图示格在当今网络语言中的新发展。[6]连晓霞将网络中的图示格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键盘字符的组合,如“^-^”表示眯着眼睛笑;二是直观的图像或图画。她认为图示比常规的文字叙述更确切、形象、简洁。[7]

(二)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

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途径也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媒体(影视作品、论坛贴吧、博客空间等)、社会事件或现象、名言和古诗词等。网友使用网络流行句子大都是以借用的方式,其中一部分是借用原句,另一部分是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1.媒体:大多数网络流行句子的出现和传播都是借助了“媒体”这个广

阔的平台,可以说,媒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来源。在上文中提到过,目前我国主要的媒体有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而网络流行句子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借助的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其中在电视媒体中以影视作品为主要代表,网络媒体中则以贴吧论坛、博客空间为例证典型。

(1)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是电视媒体中网络流行句子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这里所说的影视作品包括电视节目、广告以及电视剧、电影等。近几年来,随着各大卫视诸多新兴的电视节目以及优秀电视剧的热播,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句子也被网友在网络中频频使用。除此之外,网友也自发地对影视广告中的广告语大做文章,对广告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编,在网络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例如:

“Hold住”——来源于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借用原句)

“不差钱”——来自于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小品《不差钱》(借用原句) “元芳,你怎么看?”——《神探狄仁杰》(借用原句)

甄嬛体——《后宫甄嬛传》(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农妇,山泉,有点田 。”——改编自农夫山泉广告,表示大学生最低生活目标。(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聚美体——来自于聚美优品广告。(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2)论坛贴吧:国内外部分网友非常喜欢在论坛或者贴吧等BBS上共同讨论一个话题,上文提到的“路过”、“斑竹”等网络流行词汇皆是网友在论坛贴吧中讨论时创造的,而讨论过程中除了会出现大量的网络流行词汇还会有大量的网络流行句子涌现出来。例如:

6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来自于猫扑大杂烩(借用原句) “哥×的不是×,是寂寞。”——来自于百度贴吧(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3)博客空间:近几年来,博客空间的发展势头迅猛,比起论坛和贴吧所注重的讨论性,博客和空间更注重信息的分享性。这就为一些网络句子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这些句子进而被熟知和广泛使用发展成为网络流行句。例如:

“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来源于网友的QQ空间签名。(借

用原句)

“你OUT(落伍)了。”——来源于网友微博。(借用原句)

2.社会事件或现象:从社会事件或现象中产出的网络流行句子其实也需

要借助媒体这个载体,但是由于近几年从此类产生的网络流行句子颇多,因此特别拿出进行讨论。 我国近几年的新闻事件可以说是为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孵化提供了温床。例如:

“我爸是李刚。”——河北保定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之子李启铭在驾车撞人之

后所说的一句话。(借用原句)

“你幸福吗?——我姓×。”——来源于央视的采访。(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3.名言和古诗词:网友自发改编名言和古诗词也成为网络流行句子的其

中一个来源。例如: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改编自名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

远”。(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改编自屈原《离骚》中的原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原文体进行的半原创)

7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四、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在探究网络流行语的来源过程中,网络流行语的一些鲜明的特征也逐步显现了出来。有的研究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是流行性、惯用型、阶层性、时间性、形象性。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确是符合上述特征的。然而换种研究角度,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大致从以下几个学科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进行了归纳:

(一)语言学角度

从我们平常见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出,网络流行语的大都是寥寥几字但却含义丰富的,网友创造或使用这些流行语时大都随性而为,效仿而作或者推陈出新,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以至于不少网友笑言使用这些流行语仅仅是因为好玩,这种的现象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就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简洁性、智慧性、娱乐性、随意性、创造性、可复制性以及不规范性等语言学特征。

(二)传播学角度

网络流行语自出现、传播到人尽皆知并不是一个单线传递的过程,相反是多方向的蒲公英式传播。所谓蒲公英式传播,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平台,辐射至其他传播渠道(口头人际传播、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等)的传播方式,这是一个相当迅疾的传播模式,它的出现当然要归功于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例如从社会事件或现象中获得进而传播开来的网络流行语,它就更加依赖于传媒这个广阔的平台。这种现象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就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时代性、传递性、实践性和全民性等传播学特征。

(三)符号学角度

网络流行语不仅仅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和传播学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符号学特征。黄碧云认为,从符号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特点:“现实性

[8]

和象征性、隐喻性和反讽色彩、衍生性和推广性、蹿红快和周期短。”

在笔者看来,网络流行语还具有许多社会学的特征,它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立即定性的语言,它的更新之迅速,传播之广泛也给研究者们全面总结其特征加大了难度。

五、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

眼下,网络流行语大有走出网络,走近生活的势头。许多年轻人将网络流行语搬到了日常用语当中,甚至连一些小学生的作文里都出现了大量代替书面语的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态度褒贬不一,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争论中持反对意见的不乏专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垃圾”,不懂语法胡乱造词必将破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语言文化。而教

8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角度阐释,倘若网络流行语大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必将喧宾夺主,对传统的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也有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持积极态度的研究者,正如曾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的第一负责人兼中国网络用语词典的编纂者的于根元研究员所说:“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规范。”同时,于根元编纂的《中国网络用语词典》预计2001年6月份正式出版。这本词典将收入词条2000多条,正文约40万字。顾晓鸣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他说,“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年的语言相紧密相连,将

[9]

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

然而,尽管社会各界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有着各式各样的态度,网络流行语却同其他语言文化一样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今后必将会更为广泛地在社会中流行并将对规范语言和语言规范产生更大的影响。原因大致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国人现在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其发展速度必将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同步。人们需要网络来创造价值,提供方便,同时,网络又反作用于网民,对网民的价值观,思维、生活方式等产生影响,也势必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言的发展趋势

网络流行语中的缩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希望简化语言的愿望。而谐音的方式也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前进了重要的一步。图示格等符号语言的加入也说明了网民对语言的生动化、趣味化提出了要求。

六、余论

网络流行语从其出现到被传播、接纳直至消失事实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不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大众心理等因素的推动。这些因素都具有时代性,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改变。因此网络流行语也就成为了语言中不稳定的一份子,随时随地面临着淘汰和更新。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能禁止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更不能截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其视其为传统语言文化的劲敌,不如视其为语言文化发展的明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将语言规范的重点放在法律规章制度上,而非网络或生活用语中,正如作家陈村所说:“如果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中使用的一句‘网语’,同学们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师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了谁的身上。”[10]

9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注释:

[1]百度百科.网络语言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赵玉英引易绍华,2003

[4]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5]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2):

44-47

[6]蒋冰冰.《象征示意:图示格的新发展》[J]. 修辞学习,2003(6)

[7]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修辞学习,2006(2):

44-47

[8]黄碧云.《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 [9]顾晓鸣、陈村.《说“网语”》[N]. 东方网,2000-11-16 [10]陈村.《网络“网语”必流行》[N].网易社区,11-20

参考文献:

[1]刘富华.《语言学通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03-01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温胜超.《网络语的未来——以符号学理论浅谈网络语》[J].

科技信息(科学教

研), 2007-12-20

[4]李永红.《汉语网络语中的英语借词透视》[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9-26

[5]余云华.《大学校园网络语的民俗语言学分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6-08-10

[6]赵亚娜.《浅析当前网络语》[J].新教育,2010-05-15 [7]仲洁.《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22

[8]谭晖.《论网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30

[9]喻晓蕾.《网络语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3-25 [10]雷蔚真、曹小杰《从生发过程看网络语符的本质》.[J].国际新闻界,2009-12-23 [11]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0

[12]黄海波.《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01-08

[13]周漫莉.《网络流行语及其语形辞格的象似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02-15

[14]韦唯.《2009

至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语用问题》[J].英语广场(学

术研究),2012-07-15

[15]何颖利.《浅论网络流行语》[J].学理论,2011-01-10

[16]赵媛.《网络流行句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2012-05-01

11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7]钟舟海.《网络流行词语浅析》[J].语文学刊,2009-09-30

[18]张阳阳.《浅谈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方式和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8-25

[19]刘小林、张春梅.《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以及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

吕梁学院学报,2011-10-15

[20]林赟.《当前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02-25 [21]曹丙燕.《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J].语文学刊,

2011-10-15

[22]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

士,2012-05-01

12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