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1-01 17: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津市静海县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7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石墨做电极 B.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冰箱里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C.D. 用铁做成铁钉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 解:A、用石墨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铁做成铁钉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3分)(2005?徐州)硅酸钠(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黏胶剂,也可用作肥皂填料、木材和纺织品的防火剂.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1 +2 +3 +4 A.B. C. 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Na2Si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酸钠(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1)×2+x+(﹣2)×3=0,则x=+4.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3.(3分)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 氧气 空气 B. 石墨 熟石灰 生石灰 水银 水 糖水 C. D. 冰 干冰 醋酸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

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氮气、氧气属于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石墨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化合物,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糖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冰、干冰都属于氧化物,醋酸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3分)(2005?上海)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 ) A.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稀有气体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 分析: 利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五分之一,且能与很多金属发生反应的性质解决. 解答: 解:由于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且能和很多种金属发生反应,可确定此气体可能为氧气.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空气成分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掌握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的知识,属基础性识记类型的题目. 5.(3分)(2006?黄冈)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2﹣ A.2MnO4: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维生素C(C6H8O6)B.: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 C. D.2O:表示2个氧原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2﹣2﹣解答: 解:A、高锰酸根离子书写错误;MnO4:为锰酸根离子,所以2MnO4:表示2个锰酸根离子,故A错误;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故C正确; D、2O:表示2个氧原子,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

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6.(3分)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成分中,以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地壳中所含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常温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 D.白磷在空气中由于缓慢氧化而易自燃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含量最高,地壳中含量大小依次是氧硅铝铁四种元素;常温下氢气是最氢气体;白磷易自燃. 解答: 解: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最大的气体;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常温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缓慢氧化就能使其自燃.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空气的成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氢气的密度,白磷的自燃.只要熟记这些知识就能很容易的解答. 7.(3分)(2005?广州)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 A.元素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C. 原子的数目 D. 物质的总质量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C+H2O(气)H2+C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解答: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2O(气)H2+CO”可知:反应物中的碳原子、水分子和生成物中的氢气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故可知分子种类变化;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8.(3分)(2011?南京)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B. 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D.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考点: 常见的溶剂;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构成溶液的溶剂有很多种,水是最常用的一种,如果说某物质的溶液,不特别指明溶剂,则溶剂就是水; B、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上的含量来回答问题. C、检验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用肥皂水,此方法较简单,根据出现的泡沫或浮渣的多少来判断即可. D、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解答: 解:A、在溶液中水、酒精、汽油等均可作溶剂,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某物质的溶液,不特别指明溶剂的话,溶剂就是水.故对 B、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故错 C、硬水是含钙离子和镁离子较多的水,软水含钙离子和镁离子较少,区分硬水和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其中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对 D、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所以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故对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有关的知识,包括了水资源缺乏以及节约用水、水作溶剂以及硬水和软水等知识点,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淡水资源更加短缺.总之,水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有关水的知识同学们应多多了解. 9.(3分)(2011?昭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 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所以图中操作正确; B、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而图中操作时,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故图中操作错误; C、根据取用块状或大颗粒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图中操作容易造成试管破裂,故图中操作错误; D、读取量筒的读数时,首先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而图中是俯视,故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为保证课程中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必须进行严格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练习实验基本功. 10.(3分)(2012?新余模拟)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稀硫酸 B. NaCl溶液 C. 石蕊试液 D. Na2CO3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硫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没有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钠不与三者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石蕊遇碱变蓝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和三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稀硫酸虽能跟石灰水、NaOH溶液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NaCl溶液跟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石蕊试液遇石灰水和NaOH溶液都显蓝色,无法区别两溶液,不能鉴别,故C错误, D、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与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无明显现象,因而可用于区分三种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物质的鉴别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3分)(2014?洪泽县二模)甲醚(用X表示)作为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它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 A.CH4O 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 ) B. C2H4O C. C2H6O D. C3H6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 解答: 解:该化学的反应后,存在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在X中一定存在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 故选C 点评: 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2.(3分)(2005?山东)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 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C.

D.加热到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去做,饱和溶液: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解答: 解: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并不能说明原来溶液是否饱和,有可能一开始降温没有晶体析出,故A错;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并不能说明原来溶液是否饱和,有可能一开始蒸发的5g水没有晶体析出,故B错;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溶解,所以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加热到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并不能说明原来溶液是否饱和,加热后溶解度已经变大,一定能再溶解硝酸钾,故D错. 故选C. 点评: 在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时一定要指明温度,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13.(3分)(2011?无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能够腐蚀档案资料;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 D、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A、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这样能够腐蚀档案资料,故选项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项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有助燃剂参加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14.(3分)(2006?沈阳)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产发育迟缓 C.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是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维生素是调节体内化学反应的重要物质. 解答: 解:A、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正确. B、摄入维生素不足,会患营养缺乏症,不正确.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正确.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因为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3分)(2011?闵行区一模)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 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B. 除去N2中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 C. 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 B、红磷能和氧气反应,消耗氧气; C、氧气和铜粉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 D、测定溶液的PH时,滤纸不能湿润,这样会使结果不准确. 解答: 解:A、根据物质的可溶性,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方法正确; 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法正确; C、除去N2中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氧气和铜反应,氮气和铜不反应,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再测定溶液的pH,会使结果不准确,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除杂剂,要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16.(3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拉子 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⑤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和带电荷的情况考虑本题. D. ①②③④⑤ 解答: 解: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①说法错误;原子和分子都时刻在不断运动,所以②说法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③说法正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所以④说法正确;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所以⑤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电子,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7.(3分)(2010?桂林)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①分离溶液中的FeCl2和CuCl2 ﹣ ③检验CO32的存在 C. B. ②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D. ④用水吸收CO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蜡烛燃烧实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根据过滤的适用范围分析即可,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B、干冷的小烧杯可以验证燃烧产物是否有水. C、根据实验室检验CO3的方法分析即可,实验室中检验CO3的方法是:向试剂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有CO3. D、根据CO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分析即可. 解答: 解:A、FeCl2、CuCl2均溶于水,过滤的方法是不会分离他们的,故错误. B、把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若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则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故正确. 2﹣2﹣2﹣

C、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此气体不一定就是CO2,也可能是其他气2﹣体,所以此方法不会检验出是否含有CO3,故错误. D、CO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吸收,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的方法:①把干冷的小烧杯罩在上面,若小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则证明产物中有水②把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若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则证明有水. 18.(3分)(2011?昭通)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2CO3,无CaCl2 肯定有Na2CO3、Na2SO4,无CaCl2 B. 肯定有Na2CO3、Na2SO4,可能有KNO3、CaCl2 C. D.肯定有Na2SO4,可能有KNO3、CaCl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由题意知,固体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能共存;加过量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没有氯化钙;因为过量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钠存在. 解答: 解: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能共存;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固体中一定没有氯化钙;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因为过量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所以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氯化钙,可能有硫酸钠和硝酸钾. 故选A.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9.(3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加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 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C.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稍稍向下倾斜 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E.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F.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

的稀释;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用嘴吹去分析; B、从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去分析; C、从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去分析; D、从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去分析; E、从铁生锈是因为铁和水分、氧气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去分析; F、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去分析. 解答: 解:A、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用嘴吹;故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故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向试管口,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故正确; E、铁生锈是因为铁和水分、氧气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去掉了水分,可以防止铁生锈;故正确; F、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故错误;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F.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6分) 20.(4分)(1)在“蛋白质、食盐、稀有气体、干冰、熟石灰、硝酸铵”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①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熟石灰 ;

②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的是 蛋白质 .

(2)请从H、C、O、Na等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②一种有毒的气态氧化物,可用于炼铁的是 CO .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熟石灰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熟石灰; ②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故填:蛋白质; (2)①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填:CH4; ②一氧化碳是有毒的物质,能用于冶炼金属,故填:CO.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5分)若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一样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利用镍和钯作为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是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气是一种 清洁 (填“化石”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 太阳能等 (至少一种)

(3)甲醇(CH3OH)可用作燃料,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其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3O2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2CO2+4H2O .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由题意,科学家利用镍和钯作为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进行分析解答. (2)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题意,甲醇(CH3OH)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科学家利用镍和钯作为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该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一种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3)由题意,甲醇(CH3OH)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 2CO2+4H2O. 故答案为:(1)化学;(2)清洁;太阳能等;(3)2CH3OH+3O2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5分)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二氧化碳生成,也有一氧化碳生成.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得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 ,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灰,可得到 一氧化碳 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苛性钠溶液,溶液中可生成 碳酸钠 同时溶液中有 一氧化碳 气体逸出.(以上若有反应,均设为完全反应)

(2)如果向燃着的木炭上散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只剩一氧化碳. (2)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由题意知: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只剩一氧化碳. (2)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水分的蒸发吸热可以使木炭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酸钠 一氧化碳 (2)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 23.(6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

(1)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该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

该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aCl2 .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水和氧气 直接接触;

(3)铜制品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生锈.已知铜锈的化学式为Cu2(OH)2CO3,试判断铜生锈除满足铁生锈的上述条件外,还需要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

(4)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铝制品代替铁,铝耐腐蚀的原因是 B (选填序号). A.铁比铝金属活动性弱

B.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C.常温下,铝不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反应.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解答,根据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分析解答,根据铜锈的化学式以及铝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原子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8+2=20,属于钙元素,该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CaCl2,故填:20,4,CaCl2; (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水和氧气; (3)根据铜锈的化学式可以看出,铜锈中含有碳元素,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铜生锈还与二氧化碳有关,故填:二氧化碳; (4)铝耐腐蚀是以因为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的缘故,故填:B. 点评: 掌握金属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8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小苏打和稀盐酸混合 NaHCO3+HCl═NaCl+H2O+CO2↑ (3)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5)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6)通电分解水 2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H2↑+O2↑ .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由题意,知反应物Fe2O3、H2SO4,生成物Fe2(SO4)3、H2O,配平时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碳酸氢钠与盐酸,生成物为NaCl、H2O、CO2,故NaHCO3+HCl═NaCl+H2O+CO2↑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5)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6)水通电分解时,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NaHCO3+HCl═NaCl+H2O+CO2↑ (3)Cu+2AgNO3=Cu(NO3)2+2Ag. (4)CuSO4+2NaOH=Cu(OH)2↓+Na2SO4. (5)Zn+H2SO4═ZnSO4+H2↑; (6)2H2O2H2↑+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5.(5分)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10 g;

(2)P点表示 3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

(3)当温度 小于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4)若想从NaCl的溶液中得到其晶体,最好采用 蒸发 结晶方法.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故填:10. (2)P点表示在3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故填:3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3)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小于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故填:小于30℃;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宜使用蒸发的方法结晶,故填:蒸发; (5)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加入的物质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填: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26.(4分)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 银(Ag) . (2)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过滤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 铁(Fe) . (3)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置换 反应.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分析; (2)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3)根据对金属R的推断,写出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该反应进行分类 解答: 解:(1)铜与另一种金属R的混合粉末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可判断金属R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金属R不可能是金属银; (2)铜与溶液分离用过滤的方法,由于金属和酸反应产生的盐能与锌反应,可判断盐中金属活动性比锌弱,而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因此金属R应为铁; (3)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银(Ag) (2)过滤;铁(Fe) (3)置换. 点评: 本题属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即可. 27.(3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 2 克;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变化 降低 .

(2)某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以便于观察反应进程,当观察到实验现象为 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 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pH开始大于7,滴加稀硫酸后发生反应,溶液的pH变小; (2)根据酚酞在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判断. 解答: 解:(1)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5%=2g;氢氧化钠溶液的pH开始大于7,滴加稀硫酸后发生反应,溶液的pH变小; (2)酚酞在烧碱溶液中显红色,当酸碱正好中和时,PH=7,酚酞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2;降低;(2)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 点评: 此题考查了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到溶液的PH变化以及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很典型,很重要. 28.(10分)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4)若实验室以KClO3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 A 和收集装置 C或E 装置进行组装.

(5)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BC .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完全相同.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都是分解反应. 解答: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E;CaCO3+2HCl=CaCl2+H2O+CO2↑; (4)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C或E;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都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5分)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H2 ,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生活离不开水,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 .

考点: 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生成气体的性质等分析回答; (2)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3)根据名称写出化学式. 解答: 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试管A中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化学式是H2,试管B中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生活离不开水,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1)H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H2↑+O2↑;(2)煮沸;(3)节约用水(4)①过滤,②ClO2. 点评: 本题为涉及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30.(5分)某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温馨提示:标签上的5%表示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大胆猜想】猜想一:水 猜想二:稀硫酸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水是纯净物 . 【设计方案】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如下探究方案: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实验与事实】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解释】

(1)以上事实证明猜想 三 是正确的;

(2)产生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O22H2O+O2↑ .

【反思与评价】(1)为避免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标签残缺的情况,在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标签向着手心 .

【拓展与迁移】根据探究结果,重新贴好标签.标签上化学式中氧元素的合价为 ﹣1 价(已知氢元素显+1价).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的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大胆猜想:标签上的5%表示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而水是纯净物,故猜想一错误,故填:水是纯净物; (1)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此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故猜想三是正确的,故填:三;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反思与评价:为防止药品流下腐蚀标签,应该在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故填:标签向着手心. 拓展迁移: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0,解得x=﹣1,故填:﹣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的部分已经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31.(6分)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1)小明配制了5%的双氧水600g,则600g溶液中溶质为 30 克,溶剂为 570 克. (2)小明倒出了300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本题是利用了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一个变形公式,即溶质=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另外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所以不管溶液用去多少,剩余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会变、

解答: 解: (1)溶质=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00g×5%=30g;溶剂=溶液﹣溶质=600g﹣30g=570g (2)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剩下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1)30;570;(2)5% 点评: 本题是一道比较基础的计算题,利用公式中的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量就可以利用公式及变形公式计算出来.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3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氢气进行有关的实验,他们称取了13g的锌放入大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结束后,发现试管里的锌还有剩余,他们把剩余的锌取出清洗干燥、称量,称得剩余的锌的质量为6.5g.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 6.5 g.

(2)该小组的同学最多能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加入的锌减去剩余的锌即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依据锌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答: 解: (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13g﹣6.5g=6.5g; (2)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x=0.2g 答案: (1)6.5; (2)该小组的同学最多能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是0.2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难度不大.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