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高速隧道水消防系统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更新时间:2024-01-14 0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山区高速隧道水消防系统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山区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延伸,公路隧道与之相伴而生。隧道的安全管理是公路营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消防安全又是隧道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隧道水消防系统对于隧道的消防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区 公路隧道 消防安全 水消防系统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灭火装置是灭火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本设施之一,水灭火系统也一直是消防系统中的重中之重,它有着操作简单,维护便捷,成本低廉等其他灭火设施所不具备的优势。水消防系统对于公路隧道,特别是长隧道的运行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沪渝高速鄂西段属于典型山区高速,海拔跨度大,气候条件恶劣,特长隧道众多,消防安全管控难度巨大。现结合在该路段隧道消防系统维护、管理工作中的所见所得,以沪渝高速鄂西段为例,浅谈山区高速隧道水消防系统运行中显现出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为确保隧道消防安全,鄂西段隧道内设置了以水消防系统为主导,同时配备了干粉灭火器、水成膜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并联合预警、报警、通风、广播、情报显示、应急照明、逃生通道系统等设施,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隧道消防安全保障系统,可在火灾发生时,给广大司乘人员提供基本的消防安全保障。

鄂西段共有隧道46座,双向91个单洞,其中水消防系统在长度1KM及以上的隧道中均有设置(少数长度在1KM以下的隧道也有设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保证水消防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即可切实保障该路段隧道消防系统安全。

一、消防水源的稳定供应是当前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消防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沪渝高速鄂西段地处山区,海拔从宜都约100米逐渐攀升到白羊塘1443米,绝大多数地段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特殊的地形地貌给隧道消防用水的供给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鄂西段隧道消防用水无法使用城市公用自来水系统,全部取自天然水源,如:水库(如白岩溪隧道等)、河流(如大水井隧道等)以及汇集地表流水等。除遇到干库维修或者特别干旱的年份导致水库、河流断流等情况外,取自水库和河流的消防水源供应相对稳定。

通过汇集地表流水方式来满足消防用水供应的隧道则可能会出现以下危及消防用水正常供应的情况:

一是遭遇暴雨甚至山洪,损坏供水设施,影响消防用水的正常供应。暴雨季节来临时,激增的水量以及冲刷而来的泥沙和石块等杂物极易造成消防取水设施的淤积、堵塞和损毁。(如:引水渠、过滤网、过滤池、低位蓄水池、低位供水管道的闸阀、低位取水泵等。)

2012年5月,沪渝高速野三关段连降暴雨,导致为张家冲隧道消防系统供水的一条小河水位猛涨,将建在河边的张家冲消防泵房淹没了将近1.5米,洪水在高水位持续时间将近4小时,泵房内的水泵、电机、电气控制柜等设备大量损毁,直接损失近15万元。造成张家冲隧道消防用水中断15天。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了紧急抢修。我们在泵房外靠来水方向3米左右的位置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方式,修筑了一座高2.5米,长12米,宽度40厘米的挡水墙,用来阻挡或减轻洪水侵袭的强度;拓宽并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排水沟,并在泵房墙壁最低水平面处增设了5个排水孔以增强排水效率;将原有的卧式水泵更换为立式水泵,同时采用加高设备基座60厘米的方式,提升设备的水平高度,防止主要设备被水淹没。

同样在2012年5月,突发山洪导致宜昌段朱家岩隧道、金龙隧道堡镇取水点(注:金龙隧道两处消防取水点之一)的部分设施被损毁。两处取水点的引水渠等附属设施被冲毁,消防水泵由于吸入了大量泥沙和砾石,造成桨叶碎裂、水泵轴断裂、泵体裂纹等不可修复损坏,上述取水点的两台水泵及部分附属设施完全报废,直接损失10余万元。

二是持续干旱天气导致消防供水中断,危及隧道消防安全。设置有水消防系统的隧道,均配套设置了消防蓄水池等设施。消防水池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汇集地表流水,将小股水源“积少成多”并沉淀过滤,便于使用泵水设备将水源向中位或高位水池输送,进而向消防管网输

送,提高消防用水的输送效率(低位水池的主要功能);二是积蓄水源,便于随时补充消防用水(中位和高位水池的主要功能);三是利用水位落差形成压力,提升并保持消防管网正常水压(高位水池主要功能)。

以恩利段的岩湾隧道水消防系统为例,该隧道单向长度约为2.8KM,采用常高压注①环状管网(或称多回路管道)供水,消防供水管道全长约8KM。隧道双向共设置了消防栓等用水终端设备114套,其中地上式水泵接合器2个(主要供消防车加水使用)。分别配套设置了高、中、低位水池共3座,其中中位水池容积400立方米,高位水池容积300立方米。在中位、高位水池蓄满水(低位水池容积不大,主要方便水泵泵水,蓄水作用不明显)且在无人为非法使用消防水的情况下,消防管网基本能保证水压处于警戒线之上(消防栓出水口水压不低于0.3Mpa)1个月左右,主要水源流失在于蓄水池、各类阀门以及管道接口等处的渗漏。

由于该隧道是使用天然水源“靠天吃饭”的方式维持消防水源的供应,季节性断水现象一直存在。进入2012年6月以来,该隧道所处地域连续性干旱,消防取水点持续枯竭长达60余天,不得不采取租用水灌车拖水向消防水池补水的方式来保证隧道的消防用水。但是,该办法不仅成本高昂(3个月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人工供水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隧道消防系统断水的安全隐患。

2012年6月,我们联合消防代维技术人员,在岩湾隧道周边展开了“找水行动”,计划为该隧道新增一处水源,从而解决季节性断水问题。于6月中旬顺利在距离原取水点2.5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稳定水源,据向当地居民了解,该处水源四季长流。通过工作人员近两周的现场测算,发现该处水源稳定流量在30立方米/小时左右,完全能够满足该隧道消防用水需要。随后,我们通过将该处水源引入到岩湾隧道消防管网中的方式,圆满解决了该隧道消防用水季节性中断的安全隐患。

针对消防取水点易发生水毁的部分隧道,可根据灾情发生地的地理位置及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修复和改进措施,如:修建挡水墙、疏通排水沟、增设沉淀池、过滤网等方式来防范类似灾情的发生,从而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