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新闻评析》文本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7 08: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新华社洛杉矶 (19 8 4年7月2 9日电 记者高殿民)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 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 北 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 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评析:是一篇体育快讯,此文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是世界上最快播发的关于中国运动员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电讯。由此可见新闻时效对增强新闻价值的重要性。

第一章 消 息

自17世纪近代意义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新闻写作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体形式,并日趋成熟,如常用的消息、通讯、专稿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闻写作的方法、形式乃至文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将在本章的内容中有所体现。

第一节 消息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消息的概念 一、什么是消息

“消息”一词古已有之,指自然界的音讯信息,是一个泛称。如《易·丰》中“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宋代陈亮《梅花》诗中“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现代新闻事业中的“消息”,已经有了确切的内涵,指的是新闻报道中写作简洁明了,报道迅速及时的基本体裁。它包含几个因素:一是直截了当、短小精悍;二是报道及时;三是内容真实。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常说的“消息”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基本上属于内涵更宽泛的信息。

二、消息的种类

消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和新闻文体的分类一样,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出于对消息采写、制作、编发(播)等实际业务需要的考虑,通常按消息播出时间或所占空间即篇幅的长短来划分,主要种类有:

(一)简讯

是大致在200字以内的简明新闻,主要用来报道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往往只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或一个阶段,一般不提供背景资料,也不在新闻事件的时空上作较大延伸。报刊上经常看到的“快讯”、“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等都属于简讯。

(二)短消息

指200-500字的动态消息,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消息。它能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既有情节,又能提供背景,还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结构上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组成,同时具备简洁精炼、报道迅速及时等的优点。

(三)长消息

是千字或千字以上的深度型消息,能对新闻事件进行详尽全面的报道,不仅能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而且比动态消息进一步拓宽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深度和广度,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更加丰富,不仅有客观陈述,还有评论和说明,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与规律。我国新闻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报刊为扬己所长,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长消息,在习惯上称此类消息为深度报道。

此外,对消息的分类还可从其它角度进行,如:

(一)按消息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二)按新闻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三)按写作特点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

(四)从题材上分,有经济新闻、会议新闻、体育新闻、人物新闻、社会新闻等。

(五)从地域分,有国际消息、国内消息、地方消息等。

(六)按西方新闻界的习惯划分,有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等。硬新闻指的是关系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的消息;软新闻是指趣味性强而其它新闻价值要素不突出的消息;纯新闻则是指对新闻事件进行简洁、客观的消息。

第二部分 消息的特点

从以上对消息的分类中我们知道,消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消息又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但是就消息的总体来讲,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

一、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里的“新闻”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指的就是“消息”,因此说消息最具有新闻的内涵,而时效性就是消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一些西方的新闻学者曾说:“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什么?是垃圾。”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传播技术的长足发展,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日益强烈。

人们之所以强调新闻时效性,是因为时效性越强,新闻价值就越大,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就越高,就越受到受众的欢迎。新闻传播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导致新闻“生命”更加趋短。无线电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新闻陆续发往英国,短则数天,长则半年,而现在的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所进行的现场直播,使新闻的生命仅停留在一瞬间。

强调新闻的时效性除了新闻自身的要求外,还是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需要,那些在时间上抢先发布的重大新闻,往往能引起受众的争相阅读或收听收看,而同时也能为所在媒体带来巨大销量和良好声誉。如1900年的英布战争中,英国路透社发布“三明治独家新闻”,使它赢得了国内外新闻界的崇高地位。

二、突显的新鲜性

新闻消息不仅快,而且还要具有突显的新鲜性。如果一则新闻没有新鲜性,也就毫无价值可言了。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新近发生的事实”都能成为消息的内容,只有那些具有“新鲜性”的事实才能成为消息报道的对象。新鲜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不论是哪种媒体,也不论是哪一位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都是一个“新”字,那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儿、新变化、涌现出的新人物、新思想、新观念、新潮流、新经验等等,无不是新闻媒介努力捕捉的对象。消息的新鲜性可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内容要出新

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若从其内容看,新鲜性特征基本上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所发生的事实必须具有“非常态”性,也就是此种事件并非经常发生、司空见惯,而往往是首次出现或带有首创性。伊拉克战争、“非典”的爆发与防治、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升空与回收等等,都是在新闻报道中能出“新”的事实。

二是事实早已存在或发生,而被人发现和获知本身这一变动是新近发生的,这类事实也具有新鲜性。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为能及时报道,在事后又需补报的,就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报道时机,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由头。比如,考古现场发现重要历史遗存,能充分说明和提供历史上早已发生而鲜为人知的史实。这一史实就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而考古活动则构成新闻由头。由此使那些被岁月尘封

的史实,不仅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而且也使报道不失新鲜感。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但伤亡人数和造成的损失,当时并无报道,直到1979年12月22日全国地震学会在北京成立时,才公布了这些资料,新华社以这次大会为新闻由头,对唐山大地震作了补充性的报道,使旧事有了新鲜感。

三是对“旧事物”、“老现象”的新认识。所谓“旧事物”、“老现象”指的是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对这类事实的报道容易形成一成不变的套路,但生活中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变化,“旧事物”、“老现象”中往往蕴育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因子,这些新因子经常预示着事物发展的某种方向,带有很强的新鲜性质,因而,也有着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对象之一。如199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铁路春运行包食品减少》,全文如下:

(二)角度要出新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选取的角度不同,认识的结果也会有别,对于新闻事件也莫不如此。具体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主题下不同角度的报道。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这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大而长期性的报道主题,如果只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角度来报道,是不能充分反映这一主题的,应当从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科技、教育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报道,才能有效克服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推陈出新,使每篇新闻报道都能绽放出鲜活生动的新亮点,也才能真正完成这一主题的报道任务。

二是同类题材下不同角度的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渐趋激烈,每遇新闻热点,各路媒体无不全力以赴,争相报道。但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各媒体又需要采用不同的角度加以报道,只有如此才能找出自己的避让之地和伸展空间,使报道出奇出新,赢得受众。如某市很多媒体从正面报道市长亲自为市民解决生活问题、子女上学问题,但有一份报纸却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报道——《事事都惊动市长怎么得了》,见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从而收到良好的报道效果。

三、篇章的简短性

消息不仅要新和快,而且还要简短。所谓简短,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新闻事实。胡乔木早在延安时期就曾强调:“一、新闻要五分之一是百字到五百字的;二、通讯和副刊五分之四是四百字到一千字;三、研究论文专文等等五分之四一千字到二千字。”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和信息传播的加快,人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之中,为适应受众方便、快捷、省时地获取新闻信息,消息的简短性依然是新时代下新闻媒体的必然选择。

(一)简短是受消息本身性质所决定的

消息是在求新求快的同时,必须配之以简短性。从消息的性质上来讲,它仅仅是迅速及时地告知受众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事件,完成这种报道任务的消息篇幅必然不会太长。而且惟其简短,才能迅速成稿。如果消息篇幅长,则包容的内容势必也多,除了告知受众新闻事件最重要的事实外,还要有相关事实以及事实发生的起因甚至发表评论等,但这些内容在记者采访中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因此篇幅太长就无法保证消息的求新求快的报道要求。

(二)简短指的是语言的简短

消息的简短是指文字上的简短,而不是内容的简单。简短但必须有力,精练但不能减少新闻的价值的“量”。为此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精选事实,强化主题

精选事实的直接目的是为消息的主题服务。主题是选择事实的尺度。什么样的报道主题决定了什么样的事实选择,也决定了什么样的选择方式。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通常都不是独立存在,它往往会与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映。记者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可供报道的事实也往往是多样化的,而且即使是同一个事实下面,又有很多构成事实的细节,加之记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报道取向不同,这就使新闻报道的事实选择产生更多的变数,精选事实也就成为消息报道中的必要程序。

2、语言文字应简洁、生动

只有语言简洁,才能使文章简短,易于报道和受众的接收理解,提高报道效率。消息写作通常讲求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陈述事实,但必须保证所报道内容的新闻价值不因文字表达简洁而被削弱,相反,消息的主题应更加得到强化,新闻价值也能更好地加以体现。

消息语言在简洁的同时,还应生动。一方面,新闻是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广阔的报道领域为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此消息在反映社会生活时也必然要求在表现形式上也应该是生动的。另一方面,消息的语言文字如果干瘪冷涩,毫无生气,就无法激发受众的兴趣,尤其现在我国各类媒体纷纷走向市场化轨道今天,以受众为导向的经营观念要求媒体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消息报道也不例外,生动的报道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满足受众需求。

第二节 新闻作品案例评析

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

本次课要讨论的第一部作品是一篇现场特写,《日本签字投降》。 (一)新闻写作的背景

二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中国、苏联通过浴血奋战,把日本军队逼迫到了其本土。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加快了日本投降的时间。

播放视频 (二)新闻作品

曾先后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霍默·比加特写的《日本签字投降》,登在1945年9月3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就其新闻事实来说是一则不折不扣的“硬新闻”,时间性强,也是读者非常需要知道的重大事件。

(三)消息的特点

1、总体的写作思路:由作者的“看”引发到读者的(回)“想”。 把历史、现在甚至将来联系在了一起,让当时的人们(读者)作者从眼睛所看到的写到人们心里可能想到的,从而产生感情共鸣,而且过去和现在的强烈对比,使读者的内心激荡起来,愤怒与鄙视,痛苦与欢呼等等,可谓五味杂陈。比如看到的是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尼台布的桌子旁”,想到的是“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比如看到的是美国“两位中将在场”,而“使人们不由得想起”的,是“1942年上半年”,美国那“几乎处于无可挽回的失败的边缘”。历史的厚重感就在这自然的联想中体现出来了。

2、写作手法:通篇采用客观叙述介绍,“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新闻报道中,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此文通篇都是客观的叙述介绍,记者不直接发表任何议论。然而一篇报道中,如果只是陈述事件的始末,显然是缺乏水平的,应当适当的发表记者自己的看法。怎样做到表明立场又不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是很困难的。霍墨-比加特就很好的掌握了这种尺度,如他

在描述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的颇为可怜的形象后,补充到“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还有,“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诉他在哪里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这样的说法,明显的表达了记者对日军暴行的愤怒,使整篇报道不仅客观,也具有思想性,“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3、语言特点: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记者通过对现场捕捉到的细节进行精心描绘,将历史场景真实再现,把重光葵无奈、恐慌、无助的复杂心理全部通过细节描写凸现出来,给读者以视觉震憾力量。如:“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两句,将战败对日本的沉重打击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签字的时候,这手杖倒在甲板上。”一句,体现出对细节的观注,而手杖的倒下,似乎也在说明日本这一当时的世界强国的倒下。“重光葵身穿早礼服大衣和带条纹的裤子,头戴丝质高帽,双手戴着黄色手套。”这句是对重光葵的外貌描写,与下文“当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顶端,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脱掉了他的高帽子。”呼应,而脱掉他的高帽子,更体现出他的无奈与悲伤。另外还提到“日本代表团由11人组成,他们衣着整洁,表情悲哀。”每一个再现历史的细节,使读者仿佛亲眼见到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了邪恶势力的落幕。

4、消息的主题在于对事实价值的张扬:厚重的历史背景,更加震撼人心。 这篇报道中不仅对日本签字投降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还提及了过去日本的暴行及对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一边是眼前战争中的失败者,一边是过去无数遭受苦难的人们,似乎都应该同情,然而人们的苦难都是由现在的失败者,过去横行世界的侵略者造成的。所以,眼前的一幕不但不会激起人们的同情心,可能反而让人们更加愤怒。在介绍麦克阿瑟身边的两个人时,记者特别提到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温赖特中将在科雷吉多尔岛失守后被俘,长期的战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珀西瓦尔中将在大战中另一个不幸的日子里放弃了新加坡,

向日军投降。”他们站在麦克阿瑟身边,似乎是在提醒人们在迎接胜利时不要忘记过去的惨痛经历,又像在告诉日本人过去的失败不能阻止正义的一方取得最终的胜利。过去与现在在此刻相互重叠,喜悦与悲伤在此刻相互交汇,旧的历史无法忘却,新的历史正在书写,这一切,震撼人心。

优秀的记者,担负了为更多人见证历史的责任,而将客观又立场明确的叙述,细致的细节描写,再加上历史性时刻所特有的震撼力结合起来,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优秀的报道。

二、新闻特写报道

穆青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时代应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 (一)新闻特写的含义和特点

一般的定义是,以描写为主要方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一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新闻特写属新闻报道范畴,其突出特点就是用特写的方式报道真人真事。具体地说: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从这种意义上讲,新闻特写较之消息更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较之通讯、大特写及西方的特写、特稿等,更迅速、更集中、更洗练。

(二)新闻特写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上出现的新闻特写大致可划分为:事件特写、场面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个人经历特写、趣味性特写等。而写好这些新闻特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须精当

选择重大题材中富有特征性和透彻的片段或描写,提炼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消息、通讯可以写全景、远景,而特写则是通过记者的细微观察,通过一个较奇特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掀动“快门”,收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之效果。如,它应该撇开一场球赛的全过程,抓住某一运动员的特征、特有表现或一球之争作重笔描绘;应该舍弃整个会议程序,专写一个问题的讨论场景或某个有意义的会面等;应该截取新闻事件时间进程中的某一瞬间或某个细节入笔,然后再充分展示和尽情描绘。如刊登在1988年10月27日《解放日报》上的《女排出征目击记》这篇特写,作者巧择中国女排出征前集合队伍时的散乱、稀拉片段,从而使人通过这一角度深刻地窥见了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惨遭失败的原因。

另外,新华社记者义高潮于1999年3月27日发自炮火连天的南斯拉夫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就很能说明问题。作者截取了北约空袭中,一枚导弹飞入科索沃的一个村庄但没有爆炸这样一个独特的片段,读后让人叫绝: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记者从两个恐惧中的孩子的角度透视战争的残酷,从导弹体上“性能绝对可靠”的细节讽刺北约的“军事神话”。这一切,有力地戳穿了北约官员一再声称的“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不会伤及无辜”的谎言。这篇特写不是与正面报道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2、篇幅须短小

一位西方记者说:“最好不要把太多的东西告诉读者,否则你将会失去他们。把小范围内的具体事例告诉他,让他去发现大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朱尔斯·洛《注意,写特稿时别过分渲染》)这种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正是特写的优势。

新闻特写不同于通讯。通讯具有详尽性,无论是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纵向关照,还是作横向综合,其篇幅相对较长。而新闻特写则把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最突出的某一方面横切“一刀”,然后用较短的篇幅集中、细腻地展现出来。

3、结构须紧凑

一般来说,新闻特写的篇幅不宜太长,特写结构的每个段落的安排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意旨。要使结构紧凑,可采用扣题式,即每一段都要突出或复述导语的内容;或用盘旋法,即每段都对上一段的事情作进一步的发挥;或者将素材分成若干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若段落太长,就得故意把它拆成几个小段,最好一个句子自成一段。当然,这种分段法并不是与结构紧凑唱反调,结构紧凑的本质意

义是:一气呵成,不枝不蔓。分段正是为了清楚、为了把意旨鲜明地突显出来。

4、表达须艺术

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四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一般新闻是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描写与抒情则视具体情况,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一般通讯虽以叙述为主,然议论、描写、抒情须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新闻特写则突出描写与抒情,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述与议论则根据需要而穿插一二。

由于篇幅的限制,新闻特写的描写除了运用细节描写之外,一般多用白描手法——不用修饰,不用烘托,只抓住其特点,用简洁、精练的文字,自然贴切地直接勾画出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例如,新闻特写《活捉王耀武》(新华社1948年10月10日电稿)就用白描手法对王耀武作了形象化的勾勒:

他穿着对襟夹袄和黑色单裤,扛一个棉被卷,混在难民群里逃出了济南。起初,他雇一辆小车,自己装着有病的商人。腿上贴了张药膏,破旧呢帽低低地罩着眼睛,后来他又雇了两辆大车,另换衣服,索性假装重病,用手巾蒙上脸,盖上两床棉被,躺在大车上呻吟。

这种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王耀武乔装打扮,妄图逃命的狼狈相。

新闻特写还要写出情趣,以情纬文,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梁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菜寡情,味之必厌。”意思是,文章写得繁丽,但缺乏思想感情,味道必然差。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

有一篇被《人民日报》评为1994年好新闻的特写《尼克松告别人生》,就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人情味浓郁。它既报道了风云人物尼克松突然逝世的新

10

闻,又写了尼克松生前对妻子的情怀,以及他的女儿和政界名人、家乡人对他的悼念之情。作者没有像一般报道写名人去世大书其业绩那样,而是把重心放在人们对尼克松的怀念上。这样,作品就有感染力。

(三)作品:

美国提案被击败 中国将进入联合国

请注意这条新闻特写的气氛描写。记者并没有用任何形容词描写各国代表对击败美国提案欢欣鼓舞,而是写他们“在走廊里大声发笑”,唱歌,欢笑,喊叫,拍桌子,有人备至跳起舞束”。外交官给人们印象总是比较庄重的,但勿于高兴,居然在欠度广众访“失态”。这样写,比用任何修饰性的语言都又有力和更生动。 三、趣味性新闻报道 (一)新闻的价值要素

1、及时性

2、新鲜性(非常态性) 3、重要性 4、显著性 5、接近性

6、趣味性:新闻的事实及表现手法富有情趣和兴味吸引受众的一种属性。

(二)趣味性新闻的特点

趣味性新闻是典型的软新闻,报道的内容件往往不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而是生活、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不高。但是它具有硬新闻部可替代的作用:

1、舒缓受众的紧张情绪 2、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

3、提高新闻整体的阅读率、收视率、收听率或点击率。

(三)趣味性新闻作品 1、纯趣味性的新闻

事实本身的趣味性强,而且别的新闻要素相对不突出的新闻。 2、新闻要素较多的趣味性新闻

事实本身的趣味性强,而且别的新闻要素也同时具备的新闻。

11

四、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倒金字塔”结构指的是按新闻事实的价值来排列先后顺序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事实的变动本身往往是新闻价值最大的地方,而起因和相关事实,则居于价值的次要地位,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倒叙式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当时一些战地记者所携带的发报机经常在发报途中出现故障,报社也经常使用一些内容不全的稿件。为了克服机器带来的不便,记者们开始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开头,按价值大小依次排列,这样即使报社拿到一半文字稿,但最有价值的总是丢不掉了。而且这种结构形式,在客观上也适应了消息快速传播的特征要求,因而得到推广和普及,直到现在仍然是消息的基本结构形式之一。 五、“正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这种结构也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是按时间的线性方式来安排写作结构的。这与“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一般不用概括性很强的导语,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情节展开的过程依序报道新闻。它的优点是脉络清晰,更符合受众接收(认知)的心理过程,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新闻(叙述语言)中运用最广泛。它的弱点是新闻的报道核心,即最有价值的内容不是在导语或正文开头,而往往是随着事实的陈述到中间或结尾处才能展示出来。这样就不便于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就抓住受众,并把最重要的事实告诉受众。如果新闻报道的开头无法很好地吸引受众,就会使受众失去耐心,拒绝继续获取下边的报道内容。1996年获得全国广播新闻一等奖的《乐靖宜勇夺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就基本是采用这种结构进行报道的,其开头文字如下:

各位听众,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特派记者胡敏华。我现在正在亚特兰大佐治亚州理工大学游泳馆为你作现场直播报道。现在是亚特兰大时间晚上7点30分31秒,过一会儿,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马上就要开始。参加今天决赛的一共有8名选手,其中有我国选手乐靖宜,她在预赛中以54秒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参加决赛的还有美国选手马蒂诺,德国的费尔克、范〃阿尔姆西克,美国的范〃登肯。她们五位选手可以说代表了当今女子100米自由泳的最高水平。

? “倒金字塔+正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有人称为“双塔”式结构或“华尔街日报体”,是先把作者认为最有价值某个某些内容写入导语或稿件的开头,接下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陈述发生的过程。其结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重点放在某个独特的方面 第二步:过渡到主题上 第三步:报道主题

第四步:回到报道开始的重点,让结尾更加有力,或进行一个总结性的阐

12

由此可见,这种结构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使二者能取长补短,既克服了“倒金字塔”结构头重脚轻的不足,也克服了“正金字塔”结构开篇平淡的弱点,使报道的开头与结尾都很重要,而且在报道的中间可以按时间的线性结构陈述事实,也便于受众接收和理解。

13

第二章 通 讯

第一节 通讯的基础知识

一、通讯的概念与特点 (一)通讯的产生与发展

通讯这一主体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记事文,尤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著。我国近代报刊产生之后,新闻的写作基本就是借用古代记事文的写作方式,二者一脉相承。如微言大意的《春秋》,语言简明质朴的《左传》都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参照的写作模本。时至今日,一些新闻学者仍然强调新闻写作应该采用“春秋”笔法。

辛亥革命前后,新闻通讯这一文体逐渐成形。记者黄远生开创的“印象派记事”,在当时新闻界大放光彩,并且从理论上对“印象派记事”进行研究和探索,他成为中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从“五四”运动前后开始,通讯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在反映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中,通讯发挥了重要的新闻报道作用。1938年《生活周刊》第八卷第四十期发表了《怎样写地方通讯》一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通讯这一文体走向成熟。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新闻通讯的文体不仅在分类上更加精细,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获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通讯吸收了一些国外优秀通讯(专稿)的优点,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二)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通过各类大众媒介比消息内容更为详细报道客观事实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同消息、新闻评论一起构成新闻的基本文体。

通讯和消息这两种新闻文体最为接近,它们都是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事实。有时很难把二者区分开来。如1986年1月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条新华社记者黄智敏、周科进采写的消息《京城地图又添一批新标记》,而同一天《人民日报》却把这一新闻以通讯的形式刊发,标题为《喜为京城绘新图》。

但是,通讯与消息作为相互独立的文体,二者间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这可从下面通讯的特点中表现出来。

(三)通讯的特点

通讯的特点主要是在与消息及其它文体的区别中体现出来的,具体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14

1、通讯是“详细的消息”

通讯从篇幅(形式)上看,在总体上要比消息长,内容也更为详尽、具体和完整,它突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甚至片断性报道的束缚,关注的是事件的“全程”或某个局部的全部情节。

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者是先发消息然后跟进,将消息的内容深广度进行充分的扩展,以详尽的内容来满足受众需求。

2、通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通讯在表现手法上借用了文学中的形象处理手法,阐述主题的议论和表达情感的抒情等手法。这是消息文体不具备的,消息中虽然也有议论和抒情,但它更多地是注重“用事实说话”,直接由采写者所发的议论和抒情是十分有限的。

3、通讯鲜明的主题思想

消息是直接对事实的陈述,讲求客观,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对新闻事实、人物往往不作任何评价,新闻的倾向性通常是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把更多的评价、理解空间留给受众。通讯则不然,不仅要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而且还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出观念性的、富有哲理性的主题思想来。

通讯的主题思想不像消息的纯客观性报道那样主题思想比较含蓄、隐蔽,它必须是鲜明的。在通讯中,作者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议论和抒情等手法来实现对事实的评价,赞成什么,批评什么,观点十分鲜明,毫不含糊,使主题思想更加突出。

(四)通讯的主题

主题是通讯的“统帅”和“灵魂”。通讯不仅仅向受众提供事实,而且还要向受众表明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揭示新闻的价值、意义和影响等,这就需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来加以整合,即用主题来统摄通讯报道的全部内容,材料选择、结构层次、语言表达都必须围绕主题来进行。

通讯陈述新闻事实是提炼主题的基础,提炼主题应该做到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正确,是对通讯主题基本的要求。借助各类新闻媒体传播的通讯,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舆论向导作用,社会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通讯主题必须保证是正确无误的。首先应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保持一致,为此应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其次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即合法,并为此进行宣传;第三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第四应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我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服务。主题一旦出错,必然产生社会负面效应,甚至带来严重后果。通讯应该成为团结社会、服务人民、推进社会文明的重要社会传播武器。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