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传播论文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7 06: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视觉文化与传播

视觉文化与传播

论文名称:《最后的晚餐》的图像学分析

姓 名: 樊 毅

专业年级: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学 号: 222012312011047

提交日期: 2014年10月29日

1 | 5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视觉文化与传播

《最后的晚餐》的图像学分析

摘要:《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420X910厘米) (意大利伟大的艺

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Summary: The last supper (about 1495-1498) (420 murals x910 cm) (great

Italian artist leonardo Da Vinci, creation, all works in this subject is the most famous one. The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the fear, anger, doubt, such as subject expression, and gestures, eye contact and behavior, brought very fine, very well. The typical character of painting and painting theme closel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diverse unification effect complement each other, make the painting beyond dispute to become the world's art treasure in the model of the perfect masterpiece, now milan Santa maria drager monastery.

关键词:构图 透视 三维立体

2 | 5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视觉文化与传播

由左至右: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加略人犹大、西门 (彼得)、约翰、耶稣、多马、

老雅各、腓力、马太 、奋锐党西门、达太

参考文献:[英] 贡布里希 (Sir E.H.Gombrich).《艺术的故事》[M].广西

美术出版社,2008-04 [美]丹·布朗(Brown,D.)《达·芬奇密码》[M].天津科技翻 译出版公司,2010-01

[中]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4

在米兰的圣玛丽亚慈悲修道院的修道士们用做餐厅的长方形大堂里,这幅壁画占了一面墙。人们必须在脑海中想像一下,在壁画展现出来的时候,在跟修道士的长餐桌并排出现了基督和他的使徒的餐桌时,景象是什么样子。这个宗教故事以前从来没有那么接近、那么逼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仿佛是在他们的大厅之外又增添了另一个大厅,最后的晚餐就以可感可触的真实的形式出现在那里。落在餐桌上的光线多么明亮,它多么增进人物的立体感和坚实感。大概修道士首先是为它的逼真感到吃惊,所有的细部都描绘得那么真实,那台布上的盘子,还有那衣饰的皱褶。那是跟现在一样,普通人评价艺术作品往往是根据作品的逼真程度。然而这只能是第一感。在充分赞赏了这一非同寻常的真实感以后,修道士的注意力就要转向莱奥纳尔多画的那个《圣经》故事时使用的方法了。这幅作品中没有一处跟先前表现同一主题的作品雷同。 如果人们暂时不考虑场面画的是什么内容,那么仍然可以欣赏人物形象构成的美丽的图案。这幅画的构图好像有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和和谐,这一点正是哥特式绘画所具有的性质,而且是罗吉尔?凡?德?登和波蒂切利之类艺术家曾经各用各的方法力图在艺术中重新恢复的性质。但是莱奥纳尔多发现,并不要牺牲素描的正确性和观察的精确性,就能达到轮廓悦目的要求。如果人们不考虑这幅画的构图之美,就会突然感觉到是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像我们在马萨乔或多纳太

3 | 5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视觉文化与传播

罗的任何一件作品中所看到的画面那样真实,那样引人注目。

《最后的晚餐》画幅描绘的是一个室内餐厅,长方形餐桌后12个门徒和耶稣一字排开。耶稣位于画面正中,两旁的门徒分为三人一组,表现出听到耶稣那句话后不同动态和表情,餐桌前出现一片不去你的骚动,唯有耶稣安详冷静的动态和表情,同其他人形成明显对比。每个人的动作、情绪和心理,作者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人物组合、形体结构、敏感关系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和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天顶、餐桌、两侧墙面的透视线,将他们集中到耶稣头上一点,再以明亮的窗户衬托耶稣的头,使耶稣在这幅画中占有突出的支配地位。尽管画家描绘了众多的形象,画面却丝毫不显混乱。整个画面在变化中有统一的调理,统一中又富于变化

这幅画的宗教性体现在画面工整的整体布局上。作为一张横幅油画,在画幅的选择上本身就偏向视觉的稳定与庄严感。画中大构图是完全对称的,前景是一张大长桌,横着、端正的放在画面的最前方,这一设计强化了画面的一种稳重感、严肃感。整图色彩以棕褐色为主,光线明度由中心向四周环绕放射,这种对称的构图很好的烘托出了整幅画的神秘与庄严感。

第一,处在画面中的人物一共有十三个,而耶稣居于中间,左右各有六个人。在呈三人一组的有节奏的构成分布中,耶稣这一环是唯一打破节奏的点,呈孤立状态,这种孤立感使得耶稣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得到了很好的突出。 第二,如果把画幅横向和纵向各画一条中轴线,耶稣的头像就恰好处在这两条中轴线的交接点上,即画面的正中心。耶稣仿佛就是被钉在了这张画面中心一样。第三,整幅画面是以室内为背景的,室内的门窗从画面的中轴线开始对称、均匀地排列开。门和墙顶的透视线,连同前方大桌子的透视线,都消失于一个透视点上。而这个透视点,便正好在画面的正中心,即耶稣的头部。 第四,耶稣金字塔般的造型以及最为鲜艳的红蓝搭配的上衣(色彩的合理运用是属于绘画的外在元素里的,属于直观感觉,在此是作为进一步强化精神性而提到的),就更加强了耶稣的中心地位和庄严感。

最后,画面在讲究严谨、平衡的同时,也并未削弱画面自身所需要的一种灵动的美感。上文提到,门徒的三人一组的特殊组合和各有特色的人物造型也加强了画面的一种次序性、节奏性,甚至具有抽象般的音乐性。整幅画面既稳定庄严,又充斥着变化的、规律的节奏。达芬奇在画面内部运用了如此多的设计手段来为整幅画面的精神服务,画面的神秘感、庄严感、宗教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副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居于画最中间的耶稣,他说完了那句话之后,摊开了双手,并垂下了眼帘,眼神淡然。有很多评论说这是一个“悲伤的姿势”。但我觉得,这时耶稣的心态该是古井水般波澜惊不起。这一点,不仅是从画中门徒的手足无措以及惊恐之余仍握紧卖主钱袋的犹大,在表现手法上应与中心人物耶稣形成鲜明对比的需要,同时也在说明着这样一个事情——“如果生命预告死亡,将会有什么表情? ”既然已经注定,而作为世人所谓悲剧中主角的神——甚至只是一个智慧渊博的人,都会这样淡定的吧。预知死亡,不再只是宗教的训示;预知死亡成为达?芬奇绘画世界中生命的必然结局。 在《最后的晚餐》中淡定的耶稣和姿势耐人寻味的圣人以及身份不明的女性出现在同样的一副画中,似乎有些矛盾。当然首先这些地方在整幅作品中看起来还算正常,与画面整体还较为协调,这些分析也可以是超脱于作品之外对单独个体的赏析。还有就是,这种对神或者是高尚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和种种对神的疑虑和人性化,是和“文艺复兴”息息相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干将们往往是提倡人的精

4 | 5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师范)01班 视觉文化与传播

神、人性解放,但同时相信神的存在,达?芬奇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这种矛盾中反复回旋并渐进是可以理解的。 这幅作品:

① 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注】

② 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 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注释: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

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5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