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更新时间:2023-05-06 17: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

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一、选择题

1.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简短、生动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来表现心中的思绪。这表明中国文学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是世界最好的艺术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表明中国文学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①符合题意。“简短、生动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国文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未体现,排除。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考点】文学艺术

2.2017年7月18日,美国青年领导人代表团一行来到了都江堰景区进行参观考察。代表团先后参观了都江堰的宝瓶口、飞沙堰、鱼嘴等三大枢纽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

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折射出我国古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③作为自然遗产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和保护

④彰显了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C

【解析】“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体现了①。“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体现了②。都江堰是文化遗产而不是自然遗产,③错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④错误。

【考点】科学技术

3.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这表明

A.薪火相传、海纳百川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中华文化推陈出新,批判继承

【答案】B

【解析】珠算“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B符合题意。“海

纳百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批判继承”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4.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数百年的历史体现

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也没

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民族凝聚力,②④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宋锦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美、工艺独特,被誉为“锦绣之冠”。自宋锦以“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形式亮相APEC之后,苏州宋锦便以高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材料说明

①全盘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

③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④政治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宋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的特点,②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可知,对宋锦的创新(“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使宋

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高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③符合题意。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继承,①观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观点错误。

【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新

6.我国疆域辽阔,既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文化,又拥有粗犷豪放的北方草原文化;既有

质朴醇厚的中原文化,又有浪漫神奇的西南文化。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文化差异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④我国各地自然与社会情况千差万别,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材料中“既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文化,又拥有粗犷豪放的北方草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没有强调渐趋融合,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7.不止是园林,昆曲、古琴艺术、苏绣、核雕和玉雕等,也都成为向世界展示“文化苏州”的

重要名片。更令人赞叹的是,在传统文化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苏州的现代文化产品也不断

走出国门,如漆画装饰画、3D机甲类游戏等。可见,苏州给世界留下的文化印象有

①苏州文化源远流长

②苏州文化博大精深

③具有很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古代科学技术

【解析】材料说明了苏州文化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

州文化源远流长,①排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④与材料不符。故选C。

8.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

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B

【解析】张骞等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符合题意。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9.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中国饮食文化选料精良、刀工精细、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说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②符合题意。中国饮食文化具有100多万年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独树一帜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未体现,排除。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10.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既是浙江人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下的传承与丰富,也是一个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同时,古越国人不断向外迁徙,使得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南亚,都受到古越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浙江文化

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②独树一帜,对外渗透

③源远流长,独领风骚

④面向世界,特色消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浙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又能保持自身特色,①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②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浙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南方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南亚产生深刻影响,③符合题意。

【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1.下图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文化以其民族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之精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由各具特色的各民族文化组成,中华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精髓,④说法错误。

【考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2.台湾少数民族展览通过照片、影片、文字、器物等,全方位呈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生命礼俗、信仰祭奠等文化,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台湾各少数民族文

A.特色鲜明,与中华文化没有共性内容

B.五彩缤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C.相互交融,共同构成灿烂的中华文化

D.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B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文化既有

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自身独特的个性,A观点错误。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不只是台湾各少数民族,C观点错误。台湾各少数民族文化

多姿多彩,但不是包罗万象,D观点错误。

【考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二、综合题

1.材料一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

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

材料二北方草原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豪放壮美、雄浑飘逸的草原文化。草原

文化的基本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向往自由,三是崇拜英雄。

材料三台湾文化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与闽南文化共称为“闽台文化”。台湾的方言主要

是闽南活、客家话。台湾的民间信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与福建、广东等地也基本相同。中华文化早已渗透在台湾同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材料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

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③材料三反映了区域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也具有中华文化

的共性,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回答第(1)问只需将三则材料的信息所对应的文化生活道理阐释出来即可。材料一揭示的是汉字

书法艺术的独特性,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材料二揭示的是草原少数民族

文化的特点,体现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材料三揭示了台湾文化与粤闽文化的共性,

体现的是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第(2)问是第(1)问的延伸,如果顺利回答出第(1)问,第(2)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

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本,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

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

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

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解析】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题目限定的答题的知识范围——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

洋意识提出建议。答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

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等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中华文化包容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