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27 2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语言学概论

期中作业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汤 汪 20131311202 英语 (翻译)

第七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

1、语言与文化 (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

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社会 (1)语言产生于社会

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的起源密切相连的,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过着简单的洞穴生活,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也开始了交流活动。因此,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语言随社会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还收到社会环境影响并随之变化。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语言词汇中得到直接反映。

另外,语言还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引起语言的急剧变化,还有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形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语言反映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语言的丰富,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表述更加丰富而强大,客观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了事物的额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语言具有不停变化的一面,语言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进行的。因此,语言与社会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

对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比如文学家们的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文学是其中一种)的载体。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地域的社会风貌。

1、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 (1)前景化

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

(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

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 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 (修辞、比喻)。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2、诗歌语言 (1)语音模式

押韵

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

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

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

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 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

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韵律单位叫做音步。pentameter (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

a. 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b. 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 C. 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 d. 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

a. 追求审美趣味;

b. 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 c. 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 d. 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 e. 突出强调或对照; f. 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

a. 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b. 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3、小说中的语言 (1)小说与视角

a. 第一人称叙述者

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I)”。

b. 第三人称叙述者

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c. 图示语言

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d. 旧信息与新信息

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e. 指称

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

a. 言语表达 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 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b. 思维表达

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 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c. 意识流写作

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句子结构高度省略。

③散文风格

a. 作者风格

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

b. 文本风格

文本风格紧密关注的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建构文本意义。

(4)如何分析小说的语言

a. 词汇模式 (词汇量); b. 语法组织模式; c. 文本组织模式;

d. 前景化特征,包括修辞手法;

e. 是否能观察到任何风格变化的模式;

f. 各种类型的话语模式,如话轮模式和推论模式; g. 视角处理的模式,包括言语和思维的表达。

4、戏剧语言 (1)如何分析戏剧

a. 像分析诗歌一样分析戏剧:既然语音和韵律在剧本里与在诗歌里一样,都具有价值,那么所有处理韵律、语音模式、句法和比喻性语言的方法都同样适

用于戏剧分析。

b. 像分析小说一样分析戏剧:可以分析戏剧中的角色和情节,把戏剧大体上看作小说。

c. 像分析会话一样分析戏剧:戏剧不同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它强调语言的交流,以及通过会话来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

(2)分析戏剧性语言

a. 话轮数量和长度。

在戏剧中,一个角色讲话内容的多少,能够体现出该角色的相对重要性,或体现角色对自身重要性的理解。一般来说,中心角色比次要角色的言语更长,出现频率更高。

b.交际序列:戏剧对话的交流方式。

c.产生性错误:故意使用一些形式,比如犹豫的状态 d.合作原则。

e. 通过语言标记地位:上面讨论的许多语言的特性,都可以用来标记人物的相对地位,以及人物地位的变化。尤其是,语言也可以用来标记说话者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f. 语域:语域是语言学里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语言风格及语境之间关系的术语。

g. 言语和沉默:剧中女性人物的语言特征。有证据表明,在男女混合的交谈中,男人比女人往往谈得更多。

5、从认知角度分析文学 (1)图形和背景

前景化的文学成分,如图形,在认知语言学中被成为“关注点”或者“抢眼点”。与图形相反的特征,即“背景”,则被称为“忽略”。

(2)意象图式

意向图式大致可描述为我们日常的感知交往和身体经验的反复呈现模式。

(3)认知隐喻

把源域的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

第十一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而应用语言学又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掌握一些语言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这些读者进一步认识语言本质,也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教好语言。语言学理论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语言学与语言学习

许多语言学习理论都是基于某种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事实上,语言学知识能够使我们真正理解学习者能够学习什么样的语言,怎样学习语言以及最终能够学到什么。因此,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学习研究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语法与语言学习 (2)输入和语言学习

当学习者接受了足够的目的语输入时,语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输入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输入可能发生在交互活动中 (即如学习者与母语者、教师或者是其他学习者的对话),或者出现一个没有交互的语境中 (例如听音乐或者看电影)。

a. 真实性输入 b. 可理解的输入

(3)中介语和语言学习

正处于学习过程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构建的语言通常被称为中介语。中介语通常被理解为介于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之间的语言。与目的语相比,中介语还不够完善,但它也不只是学习者母语的简单翻译。我们也不能把中介语看成是母语和目标语的过渡阶段或者是二者的简单混合。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它不断地从初级水平向地道的母语水平发展。

3、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可以说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语言学中获得启示。从宏观上看,语言学理论影响着教学法的总体发展方向。从微观上看,语言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他们所教语言知识的细节。

(1)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

a. 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认为,语言范式存在于语篇之中。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关注的是口头和书面的完整语篇以及这些语篇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b.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篇能力,这是与众所周知的交际能力很相近的一种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并且有效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词汇知识、会话规则以及怎样运用和回答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习俗,以及怎样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

c.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它过分强调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而没有对内部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与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把环境因素和语言输入视为语言习得的核心。它过于关注语言习得中学习能力和语言功能的作用,却没有注意到指导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规律。

(2)普遍语法与语言教学

a. 普遍语法要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第一语言习得可以基于很少的外界输入而能快速获得成功。普遍语法认为语言习得本质上并不依靠外在的语言输入。

b.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每一个母语者都具有一种语言能力。孩子出生时就具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知识。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人们不断把先天这种内在的语言体系与母语相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语法结构。因此,语言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建立和验证假设的过程。

c. 基于普遍语法的语言教学理论也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普遍语法是专门为了解释语言的运作方式而提出来的。然而,为了解释语言本身,普遍语法支持者也必须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但有关语言习得的论述在普遍语法理论中只是次要的。普遍语法的第二个不足在于它只关注英语句法的核心语法和通用的规则。第三,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交际,但是这一点被普遍语法忽略掉了。

d. 普遍语法在解释中介语的发展和母语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语言教师 (或教育语言学家)如何开展进行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这个问题上,普遍语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然而另一方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普遍语法的存在。

4、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的设计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纲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大纲把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且为实践建立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设计教学大纲最重要的部分是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

a. 教学大纲用来指教室中具体发生的活动,通常包括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时也指教学方法。而课程计划所提供的原则是:对语言理念,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的概括;对教学目的和目标的具体说明;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部分。

b. 另一点是大纲经常用来指称和语言教学途径非常相似的概念,而课程计划则指为某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课程所设计的具体文件。

(2)教学大纲设计的理论背景

外语教学中大纲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选择和排列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把语言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方言和语域内。第二,根据一定的标准,例如出现的频率、难易度或者课堂需求等,从所选语境中进一步选择要学习的语言。整

个的过程应该在语言的所有层次上进行,例如语音、语法、词汇、语境 (语义或文化的)。

(3)教学大纲类型

a. 结构教学大纲 b. 情景教学大纲 c. 交际教学大纲 d. 任务型教学大纲

(4)教学大纲设计的现行趋势

a. 新旧并存

b. 强调学习过程

c. 大纲中包含非语言目标 d. 多元大纲的出现

第十二章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泰休斯领导召开的该学派的第一次会议。

(1)主要观点及贡献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有三大重点:

a. 强调共时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提供完整且易掌控的研究材料。 b. 强调语言的系统性,指出任何语言单位都不能在孤立的的情况下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析及评估。换句话说,语言单位处于功能对比、对立之中。

c. 它将语言看作是在所属语言群体中发挥一系列功能的工具。

(2)功能句子观

功能句子观是一套语言学分析理论,它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本。其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中各部分起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一些捷克语言学家尝试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句子。他们相信一个句子包含话

语的出发点和话语的目的。话语的出发点叫做主位,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信息;话语的目的是说话人要向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叫做述位。从主位到述位的运动揭示了大脑本身的运动。

功能句子观旨在研究话语中新(未知)、旧 (已知)信息的分布问题。已知信息指那些对于听话人不再是新信息的部分;新信息是即将向听话人传达的信息。句子中主语一谓语的分布不总是与主位一述位的分布一致。

(3)交际能力

另一种版本的分析法叫做交际能力,由费尔巴斯提出。他用交际动力表示句子成分对交际发展所起的作用。

费尔巴斯把功能句子观解释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力的分布。他认为,句子前面部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2、伦敦学派

(1)介绍

伦敦学派专门用来称呼独具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影响,而后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韩礼德。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2)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

a. 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么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

b. 话语意义并不来源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源于话语发生的上下义之间的关系。

(3)弗斯的理论

a. 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弗斯认为语言是种社会过程,而非仅仅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语言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自己做事和使他人做事的手段,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手段。

b. 在进行典型的语言情境分析时,以下两个层而需要考虑在内: 文本本身的内部关系和语言情景的内部关系。

(4)韩礼德与系统一功能语法

a. 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弗斯提出的理论,他的系统一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方法,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b. 系统一功能语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语言的使用者实际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且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语言和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于是系统一功能语法把语言 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

(5)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a. 系统语法

系统就是存在于语法中的一系列选择。

系统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b. 功能语法

功能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其基础是:语言系统及其成分不可避免的由它们所提供的作用和功能所决定。

韩礼德将儿童的语言发展视为“语言功能的掌握”,并且“学习语言即学习如何表达意思”。因此他提出儿童语言的七大功能:工具、控制、交互、自指性、探索、想象和信息功能。

成年人的语言更为复杂,因此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但儿童的语言功能范围逐渐缩小,简化成为一套高度符号化和抽象化的功能——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功能。

(5)美国结构主义

a. 简介

美国结构主义是共时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地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人类语言学家博厄斯的领导下,美国结构主义以不同于欧洲的传统风格发展着。

结构主义基于这样一种猜想:语法范畴应由意义而非分布来定义;同时一语言的结构不应该根据时态、语态及词性等所谓的通用标准来描述。

b. 三个发展阶段

美国结构主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早期:博厄斯与萨丕尔 (2)布龙菲尔德时期

(3)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3、转换一生成语法

(1)介绍

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的《语法结构》标志着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形成。使用被称作“评价过程”的“假设一演绎”的方法,与布龙菲尔德的发现程序相对。

(2) 天赋假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语言学习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这是一种让他们适合语言学习的独特知识。乔指出儿童天生被赋予一种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的趋势和潜能,还包括关于语言性质的知识。从这种观点可看出,儿童天生拥有语法关系及语法范畴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普遍的。

(3) 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用“生成语法”这一概念来指“一套用来给句子进行结构描写,定义明确严格的规则系统”。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具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表达他的语言知识。

(4)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a. 古典理论:旨在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科学;

b. 标准理论:研究如何将语义成分加入语法模型: c. 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普遍语法; d. 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管辖和约束的问题; e. 最简方案:是对前面理论的进一步修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