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详细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17 0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产养殖学》教案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学》 英文名称:Aquiculture 课程编号:802F1004 课程类型:校级选修课 适用专业:非水产养殖专业 开课学期: 学 时:36 学 分:2.0

二、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产养殖学》作为校级选修课是根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面向二十一纪复合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结合目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特点及教学和生产实践制定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为重点学习经济鱼类、虾蟹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生物学习性、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增养殖原理及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的、辨证的认识经济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养殖、防病技术原理与方法,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内的新动向和新的养殖模式。 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水产养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理论教授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以及获得增养殖最佳效果的技术措施。 2.教学要求

⑴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是以经济水产动物养殖为目的,研究经济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和保健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为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多方位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主观片面,正确认识一些技术措施的双重性,切实掌握增养殖原理与措施。

绪 论 2学时

一、水产养殖的概念 1.渔业(Fishery)概念:

依托适宜水体环境,进行水生动、植物生产的人类自觉活动,是大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渔业与水产养殖区别:整体——部分 3. 水产养殖(Aquaculture)概念 Aqua源于拉丁文——水 culture——文化 培养

水产养殖—— 在适宜水环境中,通过人为措施干预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以获得渔产品为目的生产活动。

4.水产养殖与畜牧生产的异同 4.1 共同点

目的相同,都是一种培养生物产品的产业 4.2 区别

4.2.1 对象生物

畜牧生产:陆上动物,大多为哺乳类、鸟类,种类较少;如家畜、家禽等

水产养殖:为水生动、植物 ,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软件类、贝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虫类、藻类等

凡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都在水产养殖考虑之列 4.2.2 过程:

畜牧 空气中直接获得氧气以进行新陈代谢 生产: 比较直观,相对容易控制

生产周期一般较短

水产 绝大多从水中获氧,受各水质因子影响 养殖 不直观,难度较大 生产周期一般较长 5. 养殖方式

根据养殖区域、管理类型、养殖水域等分为多种。 二、水产养殖的发展概况

1.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简史 1.1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殷墟甲骨卜辞、诗经:池塘养鱼始于 3000多年前 春秋战国时代 《养鱼经》:2400多年前(约B.C 460年)范蠡 著 汉代:史记、西京杂记、前汉书: 2200多年前,鲤鱼养殖已较普遍

唐代:鲤鱼的养殖停顿,草鱼、青鱼、鲢的养殖兴起,养殖走向多元化 宋朝:《癸辛杂记》记载鱼苗的捕捞及长途运输的技术

明朝: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对养鱼的全过程都已有详尽的描述

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鱼苗的生产、习性、分类也有详细的记载 2.2国外水产发展简况

? 亚洲

印度尼西亚爪哇在15世纪可能就开始养殖虱目鱼

柬埔寨在河流中以竹围篱养鲶鱼,是箱网养殖的最早发源地 日本在7 世纪开始贝类的养殖,1934年开始虾类的养殖

中东、西亚、非洲、美洲及澳洲 水产养殖都没有长久的历史 ? 欧洲

最早应属约2000年前,罗马人收集幼牡蛎将其搬迁至适当水域,使其长肥。 在14世纪,有法国的修道士成功地人工授精虹鳟的卵。 在15世纪欧洲鲤的养殖已很普遍。

在16世纪,在捷克斯拉夫已有约18万公顷的养鱼池。

北欧及斯堪地维亚半岛盛行养殖的鲑鱼,在1950年代以后才发展的 2.水产养殖生产简况 2.1养殖种类扩大

目前水产养殖包括123种鱼类,39种软体动物,26种贝类及14种移殖动物 2.2生产发展趋势

1984年以来,水产养殖业以年均11%的速率增长; 20多年来,水产养殖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生产体系

在国际渔业贸易中,较大的出口国有中国、泰国、美国、挪威、加拿大等 2.3 中国水产养殖生产 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国

2002年中国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鱼类产品出口国,当年出口额近45亿美元; 2003年中国出口额为52.4亿美元 逐年增加>>

三、水产养殖业的局限 1.面临问题

1.1政府调控失灵、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 调整滞后、发展失衡 1.2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3养殖水平不高 1.4产品质量安全 药残、寄生虫等 2.应对措施

2.1加强宏观调控: 2.2加强养殖环境保护: 2.3提高养殖技术: 2.4提高产品质量:

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五化” ——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管理自动化、养殖经营专业化、养殖

产品社会服务化

21世纪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是:

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将促进渔业进步,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工厂化养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走

上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思考题:

1. 水产养殖的概念及与畜牧生产的区别? 2. 水产养殖方式有哪些?

3. 当前水产养殖的局限有哪些?如何应对? 4. 水产养殖发展的趋势是?

水产养殖基础篇

第一章 水产动物生物学 2学时

第一节 鱼、虾类的概念

一、什么是鱼?

神创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鱼类进化

鳃呼吸 2.鱼类的特征 水中生活

多数体表被鳞片

变温脊椎动物

3.鱼的定义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变温脊椎动物。 较详细的定义:

鱼类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鳍游泳,并将鳍作为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的变温性脊椎动物。 4.鱼类分类

4.1鱼类种类数量

已知现有鱼类约有29400多种,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其总数的48.1% 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约3048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4.2 鱼类分类演化

二、什么是虾蟹类

1.分类地位:属甲壳动物十足目

甲壳动物中最高等、最大的一个类群,约10000余种 2.什么是虾、蟹

十足目分长尾类,异尾类,短尾类

蟹类是指十足目中短尾类的种类

虾类则为十足目多种甲壳动物类群的总称 3.虾蟹养殖产量

世界养殖甲壳类产量1992年就达70万吨,海虾产量83.5%,淡水虾9.3%,其他甲壳类7.2% 4.养殖经济虾蟹种类 4.1 虾类

绝大部分为对虾类:班节对虾、中国对虾、凡纳对虾 新对虾类和淡水中的沼虾类、螯虾 4.2 蟹类 方蟹科的毛蟹(河蟹)

梭子蟹科:青蟹、日本蟳、三疣梭子蟹

第二节 鱼类形态结构

一、鱼类的形态

(一)鱼的体型 ——纺锤型 侧扁型 平扁型 圆筒型

1.纺锤型(梭型) 这种体型的鱼类,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这类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

图示 该体型鱼类

2.侧扁型 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

图示 该体型鱼类

3.平扁型 鱼体较短,两侧很宽而背腹轴很低,俯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水体底层中活动,或吸附岩石上如华吸鳅、鲆、鲽、鳎科鱼类等属此类型。

图示 该体型鱼类

4.圆筒型(棍棒型) 鱼体延长,其横断面呈圆形,侧视呈棍棒状,如鳗鲡、黄鳝等属此种类型。这种体型的鱼类多营底栖,善穿洞或穴居生活。

图示 该体型鱼类

(二)鱼体各部位及附属器官

1.鱼体分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见鳡鱼图示

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这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 2.鱼体附属器官——图示,注说明

头部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官 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侧线器官

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具有听觉和触觉功能,能感觉水的振动波、水流方向和水压的变化

鱼体外形各部的测量——图示

头长:从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A-D); 吻长:从吻端至眼眶前缘的距离(A-B);

眼径: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B-C); 眼间距:左右两眼眶之间的直线距离;

尾柄长:从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垂直线的距离(G-H); 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L-M)

全长: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距离(A-I);

体长: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距离(A-H);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J-K);

二、鱼类的内部构造 1.骨胳

骨骼是支持身体和保护体内器官的组织,它和动物体的运动也有密切关系。

2.肌肉

鱼类的摄食、逃避敌害、繁殖等生命活动,都靠 肌肉规律性收缩所起的运动来完成

肌节: 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由许多肌节组成,肌节之间有隔膜联结而呈分节现象 “倒W形” 轴上肌\\轴下肌

体侧肌肉被一水平走向的肌隔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段叫轴上肌,下段叫轴下肌

3.消化系统

水环境中摄取氧,排泄代谢废物(氨、CO2等) 3.2 主要功能

消化道 能获取、容纳、吸收食物、排泄食物残渣等 消化腺体 能分泌各种消化液使食物消化等

4.呼吸器官

鳃弓 支持

4.1鳃 鳃耙 过滤食物

鳃片 _鳃丝_鳃小片——气体交换场所

呼吸过程:口吸水,经过鳃丝从鳃孔排出

对流配臵 设问: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

4.2 其他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

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气呼吸\以辅助\水呼吸\肠呼吸 皮肤呼吸

副呼吸器官(鳃上器官) 气囊呼吸

鳔呼吸——出呼吸外还具有:调节比重、感知震动、发声等功能 5.血液循环

5.1循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心脏、动脉、静脉等 鱼类的心脏位臵?

——最后一对鳃的后面下方, 靠近头部,单个心房心室

文字和模拟血流动画示意

6.排泄器官

6.1肾脏 位于腹腔的背部,呈紫红色

肾脏除了泌尿的功能以外,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使之保持恒定

6.2 鳃 也有排泄作用,其主要排出物是氨、尿素等易扩散的氮化物和某些盐分 7.生殖系统

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即精巢或卵巢都是左右各一 绝大部分鱼类是体外受精

*神经系统 : 中枢和外周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眼、内耳、侧线等 *内分泌系统: (*——略述)

内脏结构示意图片展示回顾讲解 鱼类性别区分

第一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直接有关的特征。如卵巢、精巢、鳍脚等。

第二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并无直接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1)个体大小 2)色泽的差异 3)追星的出现 4)鳍的变异 5)其它方面

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1、软骨鱼类中并未见到雌雄同体现象。

2、真骨鱼类中个别种类有雌雄同体现象,如鮨属的某些鱼。 3、性逆转:黄鳝,由雌变雄。 生殖方式

1、卵生;2、卵胎生;3、胎生

第三节 虾蟹类基本形态、构造

一、虾蟹的形态 1.虾类的的形态 (1)头部6节,

(2)胸部8节,愈合而成头胸甲 (3) 腹部:7节

尾扇:腹部第六节的附肢后延与无附肢的第七节组成。 (4)附肢:步足+游泳足(腹肢)

螯足,强大,钳状 ——图示 罗氏沼虾 、青虾 2.蟹类形态构造

蟹类体形多样,形态各异,有圆型、方形、近方型、梨型和梭形等,但是不管体形如何,大体可分三部分:

(1)头胸部

(2)腹部 图示 (3)附肢

头胸甲通常以其位于其下的内部器官位臵划分为若干区,如前胃区、眼区、额区等……

腹部示意图——示雌雄蟹区别

二、虾蟹类内部结构(简略提示)——图示 体壁

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思考题

1.鱼类的特征、分类地位

2. 四大古代鱼类和三类现代鱼类。

3 .虾蟹类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主要的经济虾类和蟹类有哪些? 4.鱼类基本体型有哪些?鱼体可区分为几部分。 5.鱼类躯干和尾部肌肉有何特点?

6鱼类消化系统包括?鲤科鱼类消化系统特征?

7.鱼类呼吸的对流配臵?为何鱼儿离不开水?鱼类辅助呼吸器官有哪些?

8. 鱼类心脏、肾脏的位臵在哪里? 9. 鱼类、虾蟹类性别区分方法。 10.性逆转,鱼类生殖方式

第二章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2学时

第一节 水产动物营养需求

除水分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5大营养元素。

一、蛋白质与氨基酸 1.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 生长、发育及繁殖所必须的养分,也是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 机体肌肉组织、皮肤、神经及内脏器官的构成以蛋白质为主(鱼体一般含有16%左右的蛋白 );

? 酶和激素等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为蛋白质; ? 饲料中的糖类和脂肪供应不足时可作为能源。 2.氨基酸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消化吸收途径示意。(课件)

?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20种氨基酸。 ? 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 必须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 EAA: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靠食物直接提供 3. 蛋白质的种类

根据来源分为:

动物性蛋白——鱼、虾、蚕蛹粉等 ——肉食性鱼类 两种蛋白质混合 ——杂食性鱼类 植物性蛋白——豆粕、棉粕等饼粕类——草食性鱼类

? 大多植物性蛋白中缺乏赖氨酸和蛋氨酸,这两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需要添加动物性蛋白质原料(例如鱼粉)或直接添加这类氨基酸给予补充

? 动物性蛋白必需氨基酸较为完全,含量也较高, 其营养价值也较植物性蛋白质高

? 饵料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含量及其有效性 木桶理论示意图(见课件)

几种鱼类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蛋白质%),见课件链接表 4. 鱼类对蛋白质需求特点

?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一般饲料粗蛋白含量适宜范围为22%~55%

?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因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差异(表2-2) ——链接至表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因鱼的食性的不同而有差异:肉食性鱼类需求最高,草食性鱼类需求量较低,杂食性鱼类居于两者之间。

同一种鱼类,其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二、脂肪

1. 脂肪的生理作用

组织细胞的组分: 细胞膜和细胞器成分

贮藏热能的作用: 高能物质,氧化1克脂肪产37.656千焦热 固定、保护作用: 鱼类的脑、皮下、内脏等器官; 脂溶性物质溶剂: 如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等

饵料不足时或越冬期水产动物消耗积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鱼类对脂肪有较高的消化率,尤其对低熔点的脂肪,其消化率一般可达90%以上;可节约蛋白质作为能源的消耗

2. 必需脂肪酸 +甘油 必需脂肪酸(EFA):如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

在哺乳类起主要作用的必需脂肪酸(EFA)是n-6系列脂肪酸,如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

鱼类起主要作用的是n-3和n-6两个系列的脂肪酸,如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3. 饲料脂肪含量 一般4%~18%

我国主要养殖品种饲料中脂类物质的适宜含量分别为: 鲤鱼5%~8%,草鱼、团头鲂鱼3%~3.6%,青鱼6%~6.5%;罗非鱼6.2%,鲮鱼4%~5%;

中国对虾4%~6%、罗氏沼虾4%~9%、南美白对虾6%;

鳗鱼的饵料中含10%的脂肪,香鱼饵料中脂肪含量为5%或更低些。

鱼类饵料中脂肪的最佳需要量因水产动物的种类、年龄、水温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与鱼类的食性关系不大,并且水温高时脂肪含量要求高 4. 饲料脂肪氧化酸败

脂肪氧化酸败是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氧化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物或分子量较低的醛、酮、酸等复杂混合物的过程 导致:鲤瘦背病;鮰鱼、鰤鱼黄疽病等疾病 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EQ)、丁基羟基甲氧苯(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其它尚有五倍子酸酯、生育酚及抗坏血酸等,保护脂肪和其他易氧化物质不被氧化

美国FDA规定,饲料中添加EQ ,其用量以最后成品计 不得超过150 mg/kg;BHT、BHA则以饲料中脂肪含量计,

不得超过200 mg/kg

三、 碳水化合物(糖类)

水产动物需要的能量比畜禽类要低。

变温动物, 基本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 水中生活,浮力,运动耗能少

鱼类廉价的能量来源,每克糖类经氧化可产生17.15千焦(4.1千卡)热能。 1.类别

双糖(如蔗糖、乳糖等)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多糖类(如淀粉、纤维素等) 饵料中要注意控制纤维素的含量 2. 鱼类对糖类的利用

先天性胰岛素分泌不足,糖酶活性较低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有限 2.1 糖种类影响

单糖利用较好,对双糖、简单的多糖、糊精、熟化的淀粉及生淀粉利用能力依次递减

2.2 鱼种类和食性影响

饲料中纤维素适宜含量:草食性12~20%,

杂食性8~12%, 肉食性2~8%

肉食性和冷水性鱼类不宜超过20%;温水性杂食或草食性鱼类可以适当增加,一般占30%左右为宜(鲤鱼可高达45%)

2.3鱼的年龄、生长季节及水温影响 四、维生素 1.作用

活性物质,少量高效,不可缺少;调节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提高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缺乏:轻则引起生长减慢,甚至停滞;新陈代谢失调 ,重则产生疾病 2.种类

已知的维生素有20余种

A、D、E、K 脂溶性维

生素B族维生素 维生素H(生物素) 水溶性维 维生素C

肌醇和胆碱

生素

3.维生素缺乏症

VA缺乏:厌食、体重减轻、体色变淡,严重时鳍条和皮肤出血、鳃盖弯曲、眼球突出

VD缺乏:肝脏含脂量增加、痉挛或生长减慢

VE缺乏:肌肉萎缩、腹腔水肿、脂肪氧化中毒发育受阻 VK缺乏: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

VC缺乏:脊椎变形,皮肤、肌肉和内脏出血 五、矿物质 (无机盐或灰分) 1.作用

参与骨酪的形成,构成软骨组织;调节肌体的生理机能;参与细胞的电子传递;维持鱼体酸碱平衡及渗透压等

2.类别 鱼体中的矿物质含量一般为3%-5%

常量元素:钾、钠、钙、磷、镁、硫、氯等

根据需要量分为

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碘、硒、钴等

3.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图示。

第二节 水产动物饲料

天然饵料、单一人工饲料、配合饲料 一、饲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1.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率)

增加一个单位的鱼肉所需饲料的单位数。 即每增长1公斤鱼肉要用多少公斤的饲料 饲料系数=投饲量/鱼体增重

=饲养期间所投饲料总重/(出池时鱼总重-鱼种的总重) 一般饲料系数>1

加州鲈 幼鱼<1 ?? 美国大豆协会 2.饲料效率(饲料转换率) 为饲料系数的倒数

指饲料对鱼体的增重效率,表示饲料被鱼消化吸收后生长增重的利用率 饲料效率(%)=鱼体增重/投饲量*100=1/饲料系数 营养价值较高饲料的饲料系数较低、饲料效率较高

二、饲料的种类 植物性饲料 动物性饵料 配合饲料 (一) 植物性饲料

1.藻类和菌类 ? 藻类

初级生产者;滤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其他水生动物的直接和间接饵料;营养丰富

例:小球藻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重的57.5%,脂肪9.3%,糖类17.45% 鱼类易消化的种类有金藻类(如钟罩藻)、硅藻类(如舟形藻)、黄藻类、甲藻类(如角甲藻)、隐藻类

蓝藻类仅鱼腥藻和螺旋藻、绿藻类仅栅藻、小球藻和衣藻等 工厂化养殖藻类:螺旋藻、小球藻等,制成藻粉或者浓缩藻液 菌类:

蛋白质含量高,且生物价高,繁殖快,易人工培养

工厂化生产菌类作为蛋白饲料已很普遍,如真菌类的酵母、曲霉、白地霉;细菌类的芽孢杆菌和氢极毛杆菌等

酵母蛋白质含量高达46-65%

图片展示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很多种菌类混合物均能改善养殖水质 2.青绿饲料 水生或陆生的新鲜绿色饲料 图片展示 陆生植物 黑麦草、苏丹草、三叶草、苜蓿等 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 喜旱莲子草、蕹菜、水芹、茭白 浮叶植物 眼子菜、睡莲、菱、莼菜

沉水植物 轮叶黑藻、苦草、菹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 漂浮植物 浮萍、水葫芦、水浮莲

3. 籽实类

如玉米、稻谷、小麦、大麦、燕麦、荞麦和各种豆粒等精饲料 4. 农副产品类

1)糠饼类多为籽实加工副产品,如花生饼、菜籽 饼、芝麻饼、各种豆饼、向日葵饼、棉子饼、麦麸、米糠、砻糠、小米糠、高粱糠等 (豆粕替代鱼粉的研究——美国大豆协会)

2)树叶类不少的树叶都可用作喂鱼饲料,常用的如紫穗槐叶、榆树叶、桑树叶和松树叶等。晒干后粉碎作配合饲料原料。

3)糟渣类如各种酒糟、酱糟、醋糟、各种豆渣、粉渣等酿造业和制粉加工业的副产品。

4)秸秆藤蔓类 粗饲料

(二) 动物性饵料 图示、录像资料 1.浮游动物 指长时间生活在水层中不能主动作远距离移动的一类地等水生动物,是鱼苗鱼种的优质天然饵料,也是鲢鳙鱼的主要饵料

(1)原生动物 为单细胞动物,是家鱼和许多观赏鱼的开口饵料之一。常见的有草履虫、砂壳虫、钟虫等

(2)轮虫类 是多种鱼类鱼苗阶段的最佳开口饵料。常见的有臂尾轮虫、龟甲轮虫、晶囊轮虫、三肢轮虫和多肢轮虫。人工养殖最多的是臂尾轮虫属的一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