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 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1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承德避暑山庄 论文

先有避暑山庄,而后有承德城。穿越繁华都市一路往东,一座高大庄严的红色照壁隔断了视野,将承德的现代生活与百年历史一分为二,这里就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这座城市,在这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地方,随着避暑山庄的建立而发展,也因避暑山庄的精美绝伦而享誉中外。人们要问,当时的清代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在这里兴建避暑山庄作为第二个政治中心呢?

据历史资料记载,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前后长达89年的时间。整个山庄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占地面积约564公顷,山区覆盖面积达全园面积90%以上,到处绿树成荫,清风习习,故即便庄外骄阳似火,园内依然凉爽怡然。说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由来,还要从康熙皇帝谈起:清初,避暑山庄的前身只是康熙带领八旗子弟到木兰围场打猎习武路途中居住的行宫之一。后来他发现这里气候、水土、风物皆佳,是个“风水吉地”,有茂密的山峦,有幽静深邃的峡谷,有平坦如茵的草地,也有蜿蜒回环的河流湖泊,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夏无酷暑的气候环境,同时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宜于营造大型园林,且“省工省时省费”,此外,山庄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当微妙,它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压蒙古,南制天下,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而且,山庄虽地处古北口外,但“道近神京,章奏朝发夕至,往还无过两日”,康熙在这里居住“综理万机与宫中无异”,于是计划在此

建立宫苑,他亲自到现场勘察、设计,十分重视。

康熙皇帝对避暑山庄的选址是十分缜密的,经过了长时间的走访,观察地形,访问村老田夫,后来他听人们说,附近有一处蒙古牧民的牧马场,既没有人家居住,也没有坟墓茔地。那块地方,草木茂盛,又没有蚊蝎一类的害虫,而且还有泉水,喝了很少得病。他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决定去勘察一番。于是他骑上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走下去,沿途林木成荫,景物宜人,即使在此建造行宫,原有树木也不需砍伐,一切天造地设,自然成趣,因此也就无需别出匠心,刻意经营了。这时他对身旁的侍从说:“你们看见那东方山麓之上卓然耸立的磬锤峰(因形似棒槌,俗名棒槌山)了吗?好像是神物一样,这里一定是个风水宝地啊!”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上元节一过,康熙皇帝亲自设计,下令先从浚治湖泊和修筑湖中长堤着手,从而开始了造园工程。他把宫廷工部、内务府属员以及清代承办内廷“样式雷”全部召集到承德开始测量、绘画、设计,各司其职。施工过程中,康熙亲自审阅图谱,下达营造旨意,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避暑山庄最早的称谓)初具规模,这一阶段主要工程是开拓湖区,筑洲岛修桥堤,并在湖区中间设立宫殿区;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修建正宫,将宫殿区移出湖区,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正式为“热河行宫”题匾“避暑山庄”。同时将湖区向东大面积开辟,并沿湖面点缀大小不一的建筑景点,从而形成意趣各异的水面和洲岛,确有一派风光。无论辟湖筑洲还是布置建筑,为与环境相和谐,康熙皇帝命令工匠使用灰黑筒泥瓦,楹柱不施丹护,栋梁不施彩绘,

以纯朴素雅、清爽自然的格调为主。他在肇建避暑山庄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设计指导思想,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开发时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按照“庄田勿动树勿伐”的原则兴建,基本上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条件,看来当初的康熙皇帝就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一位环保主义者。

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避暑山庄工程的主要设计者是“样式雷”第四代传人雷家玺,乾隆皇帝开始对山庄兴建日繁,工程浩大惊人,不仅要求在湖区仿江南名胜建置大批量古建筑,还在山区新建了不少体量巨大的建筑组群,有些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色彩华丽,多采用黄色琉璃瓦顶,楹柱丹护,雕梁画栋,完全脱离了康熙年间要求自然朴素的风格,使整个山庄面貌有了改变。避暑山庄经过近90年的经营,特别是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大规模的改造和兴建,全部工程基本完成。

绿毯试云何处最, 最唯避暑此山庄。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第一道门槛,城门左侧立着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清代,正是这块石碑将市井小民与皇宫贵族区隔开来,避暑山庄由此而成为严防百姓涉足的禁区,现在我们却能够走进这座宫殿,惬意地感受皇家独享的美景。打开古朴的宫门,门轴发出的吱呀声传至久远,一股清凉之风迎面扑来,避暑山庄便敞开了它的清凉、沉静和神秘。一次穿越到清朝的旅行就从这里开始了。

从避暑山庄正门进入,一组中型四合院的建筑组群出现在眼前,

它朴素,洗尽铅华、不施粉黛,使人行到此处,胸怀涤荡,利欲消隐。避暑山庄主要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宫殿区是当年皇帝处理朝政、生活起居的场所。在宫殿区内务门上方悬有一块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避暑山庄”四字镏金匾额,字体浑厚有力,匾额厚重、精美,分外醒目。穿过宫殿区,便到了苑景区――皇帝的 “后花园”。这里一改宫殿区的古朴庄重,清幽碧翠迎人耳目,每逢春夏,繁花似锦,更是“满园春色关不住”。苑景区又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组成。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追求“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园林意境,利用避暑山庄内丰富的自然景物和复杂多变的地形特点,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平原区的布局,俨然构成了一幅中国版图的缩影。

四柱池婷绕绿荷, 冷香雨后袭人多。

避暑山庄湖区位于园内东南地势较低处,由大小10余个水面组成,占山庄总面积的1/20。康熙皇帝追求海上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和苏堤的意境,在山庄按自然地势建一堤三岛。按照3个岛屿的形状分别命名为:云朵、芝英和如意。由三岛为主体,组成若干个面积大小不一的水面。水面上岛屿罗布,堤岸小桥曲径相通,造就了北方塞外罕见的江南水乡风光。在这些水面的堤岸上,点缀着众多的植物,遮天蔽日,人们走在其间只觉水气拂面,凉风习习,碧波荡漾。 碧宇云无一迹留,

爽风林下暑全收。

从避暑山庄的湖区一路往北,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景区,在

清代历史上,它以广阔秀丽的草原风姿与清王朝频繁的政治活动著称于世。康熙、乾隆、嘉庆时期,该区域占地近千亩,康熙皇帝将这里打造成为当时清朝习武练兵的跑马场。清帝在巡幸木兰之前,从御马圈送来了御马,以及各地献来的骏马,均在此“相其驾骏,而调试之”。因为这里地势坦荡,绿草如茵,古树参天,凉风习习,乾隆年间正式命名“万树园”。这里麋鹿成群,极富山野情趣,清帝常在这里举行野宴,曾经多次在这里会见、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东南亚和欧洲的使节,同他们一同观看焰火、杂技、摔跤、魔术等游艺活动,是清帝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一大片丰草茂林,不仅是湖区的绝妙背景,也是连接山岭和湖区的链子,草地上点缀着蒙古包,保持着蒙古草原风光的特色。

山中无物能解愠, 独有清凉免脱衫。

从避暑山庄平原区一路向西就来到了避暑山庄的山峦区。山谷凉爽宜人,全无京师的炎热,山上一片碧绿,谷底小溪潺潺,登临远眺,山庄内外层峦叠嶂,在徐徐的凉风吹拂中,使人神清气爽。山峦区约占山庄总面积的4/5,有5条较大的沟系组成。沟壑纵横交错,组成了山峦起伏、变化多样的地形,形似“避暑山庄”的“山庄”2字。由于植被的覆盖,保存了大量水土,沟谷内小溪流水潺潺,常年不断,形成局部小气候。经测量,春夏季山庄内的气温低于市区5℃―10℃。避暑山庄以“避暑”命名,实不为过。承德因地处塞外,从北京出发一路往北,夏季气温的温差就明显感觉出来了,车窗外吹进的凉风让

人立感凉到心底的清爽。要说承德无暑是夸大,但山庄的气温确实是低许多,因为避暑山庄外北面、东面被两条大河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通风干道,而山庄内西面又有山峦横亘,就地变成了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山区内形成朝向湖区和平原区的顺风向山谷,谷内不仅清凉,而且谷风又把山林清凉新鲜的空气输送到湖区,驱赶走了热空气,加上山林植被和湖区水面的降温作用,山区确实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凝视城市的美丽,吸吮灿烂的文明,足令人无比亲切与释怀。避暑山庄代表的历史文化不仅见证了承德由一片荒略之地到秀丽城市的嬗变,更于无形中诉说乃至歌唱着岁月所赋予一座城市的灵魂??如若缺失了这些历史的印记,这支古老的歌谣也注定不再动听。

人立感凉到心底的清爽。要说承德无暑是夸大,但山庄的气温确实是低许多,因为避暑山庄外北面、东面被两条大河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通风干道,而山庄内西面又有山峦横亘,就地变成了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山区内形成朝向湖区和平原区的顺风向山谷,谷内不仅清凉,而且谷风又把山林清凉新鲜的空气输送到湖区,驱赶走了热空气,加上山林植被和湖区水面的降温作用,山区确实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凝视城市的美丽,吸吮灿烂的文明,足令人无比亲切与释怀。避暑山庄代表的历史文化不仅见证了承德由一片荒略之地到秀丽城市的嬗变,更于无形中诉说乃至歌唱着岁月所赋予一座城市的灵魂??如若缺失了这些历史的印记,这支古老的歌谣也注定不再动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f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