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4-21 20: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热工设备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to Thermotechnical Equipments

一、本课程设计所占学时、学分

学时:2周;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讲义或指导书

张欣等编著,《热工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讲义),2011年。

姜金宁主编,《硅酸盐工业热工过程与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

蔡悦民主编,《硅酸盐工业热工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姜洪舟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美杰主编,《材料热工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

隋良志主编,《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陈礼主编,《热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三、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热工设备课程设计》是在修完了《热工工程与设备》、《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门人才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工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热工工程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课程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方法,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手册与设计标准的使用方法和文献资料查阅与归纳整理方法,了解和掌握工程计算与工程绘图的技能和方法,掌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应用热工工程与设备知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业务素质、工程设计能力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无机材料综合设计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是《热工工程与设备》、《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任务要求、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求。

(一)本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解决热工设备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为确保课程设计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正确的课程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

2、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手册与设计标准的使用方法和文献资料查阅与归纳整理方法;

3、初步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方法

3、初步掌握工艺计算、设备计算与选型方法;

4、掌握工程制图的技能与方法;

5、掌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

(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设计说明书篇幅要求6000字以上,内容要求条理清楚,立论准确,论述充分、严谨,逻辑性强,资料完整,数据可靠,计算准确,结论科学合理,文字通畅,书写工整,图表完备、正确、整洁。具体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和意义;

2、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4、热工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5、结论;

6、参考文献。

(三)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求

设计图纸要符合部颁制图标准要求,整洁规范,图面布置及线条符合标准,字体工整,图中用统一图签,标注必要的尺寸。具体要求如下:

1、整个图幅比例要协调,图幅大小恰当,布局合理;

2、图面的各构成要素完整,符合设计要求;

3、标题栏,包含图纸名称、图号、绘图比例、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等符合设计要求;

4、热工设备装配图2张。

六、本课程设计的内容提要

1、工程设计手册与设计标准的使用和文献资料查阅与归纳整理;

2、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工艺计算;

4、热工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5、工程制图。

七、考核方式与评分方法

1、考核方式:考查。考核包括课程设计过程考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图纸考核二部分。课程设计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表现、态度和作风情况以及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图纸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的表述与设计图纸的绘制情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2、评分办法: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过程考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设计图纸考核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由教学系统一组织,每班安排2~5名指导教师,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d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