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转移中东部地区技术供给能力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0 00: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管理

■2n1】年第4朝一现代管理科学

■发展战略

区域技术转移中东部地区技术供给能力分析

●高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二元性经济结构特点,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在技术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东高西

低,梯度递减的特点,东部地区技术相对先进,而西部地区技术较为落后。通过东部向西部地区的技术转移,可以大大缩

短西部技术进步所需时间,有效节约相应的资源,使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甚至出现跳跃式发展。

关键词:技术转移;技术供给能力;梯度转移

一、前言

科技进步是经济进步的重耍保障,技术的发展可以来自内源性的积累.但技术进步速度缓慢。而技术转移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技术的传播及社会生产率的提高。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V.Posner)提出r技术差距理论理论.认为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技术差距.发达同家足技术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技术的“边缘”,技术南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梯度转移。此后。经济学家进一步研究了区域内技术转移的模式及技术转移效果。2007年.罗美娟教授提出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存在着技术差距.使得技术由东部向本部进行梯度转移。技术转移的效果既取决于西部的吸收能力.又受到东部技术供给能力的制约。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东部技术转移能力,总结了东部技术供给的特点。

二、东部技术供给能力分析

1.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地区内通过自主性研发来提高现在的技术水平.增强技术竞争能力。一个地Ⅸ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科学技术经费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高健的研究.一个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同.R&D经费投入不同.则所处的技术阶段也不同.

根据我国2008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4149.7美元.已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但R&D投入不足.R&D/GDP所占比例仅为1.5%.故技术水平较低.处于改进技术与创新技术并重阶段。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为1737.5美元.已进入了工业化第一阶段,但R&D投入仍然不足,所占比例仅为0.92%。在技术上以使用技术为主,能对某些技术进行改进。比较全国水平,东部地区的投入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两部地I)(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东部地区属于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研发地。东西部的这种技术差距.使得东部地区向西部地Ⅸ进行技术转移成为可能。从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R&D投人数每年递增.且增长率都在20%以上.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东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从2003年一2007年,东部地区专利申请数及授权数逐年上升.且其增幅较全国更快。

东部地区所申请专利数及授权数占全国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东部地区是我国技术自主创新的主要源地,国内区域间技术转移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o

2.技术交易引人技术分析。东部地区通过技术交易所获的技术从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来源于国内交易的技术及来源于国外交易的技术。国外技术一直是我国技术的主要来源地.我国在国外技术引进方面的开支一直呈增长态势。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技术合同的金额分别为

904303、2202323、2541535万美元。在技术引进中,东

部地区的国际技术合同数及合同金额占据了较大比重。根据科技统计数据,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全国共签订r国际技术合同30212项.合同金额6648161万美元,而东部的合同数为25347项,占全国的83.90%。合同金额为4612839万美元,占全国的69.39%:东部是我国国外技术的主要引进地域.②

从2005年.2007年.东部地区的国际技术合同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单个技术合同的金额也呈上升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外技术引进上,技术费用占据合同金额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在技术引进中,东部地区不只满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提高.更注重技术的引进及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国内技术交易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技术交易额逐年增长,东部不但从国外引进技术,也充分利用国内的科技资源。从全国获得技术支持。企业是技术引进的主体.我国东部企业承担着技术引进及创新的重任。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获取的主要来源足国外技术引进.就2004年~2007年四年的情况看,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支出中约80%以上的金额用于购入国外技术,且支出金额逐年增加。东部地区的技术水平持续上升。

3.FDI方式。FDI是资本、技术、管理的一揽子转移.给我国带来了比较先进的、适宜的和多样性的技术,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200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FDI水平一直呈增长态势。

FDI的连续增长.为我国引进外国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大多采用合资方式、合作方式及独资方式。不同的投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技术的水平及技术转移效果。从我国引入FDI的情况看,三种投资方

一87—

万方数据

经济管理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4期

式中,独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且逐年增加,这表爪,跨国公司利用FDI形式所转移的技术层次较高.但东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参与度低.该技术对当地的溢出效廊不高。合资企业所占比重中等.其技术层次中等.当地参与程度也是中等.但由于合资企业的关联度高.故其技术溢出效应也不明显。而对于可获得性强、参与度高的合作企业形式.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总之.FDI企业股权控制形式决定了我国FDI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作用.但技术溢出的效果有限。

FDI的来源同不同.其代表的技术先进性不同。与其他外资相比.我国吸收的港澳台资金比重大。从2003年~2007年.我国所引进港澳台投资均占据全部FDI的i分之一以上.而且所占比重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其他FDI相比,港、澳、台资的技术处于较低层次。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我国通过FDI引进的技术虽然比原有的技术水平高,但其先进性总体偏低,这足因为我同利用的FDI中。占据较大比重的足来自于港澳台的资金.且这部分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但这些技术对西部而言刚好是适宜性的技术,可充分利用两部的劳动资源。

三、我国东部地区技术供给的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技术供给,既受到东、西部地区现有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

1.技术供给呈现出技术再转移的特点,由于我国技术发展与同际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来源具有自主创新与外源技术引进并重的特点.东部地区外源技术的获取方式主依赖于FDI途径。由于东西部的技术水平基础不同,东部地区成为FDI的主要投向地。外源技术在东部聚焦这一特点.决定r我国东部技术向西部转移时呈现出外源技术再转移的特点.这种再转移的主要途径依靠外商投资的西进的路径来进行。由于东部和西部之间形成了技术的梯度递减.再转移的外源技术要按照东西部技术水平的差距大小、空间距离的相对远近而适宜进行。

2.技术供给主体多样,企业是主导。东西部技术转移涉及到东部和西部的许多机构,如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转移主体。我国东西部间的技术转移呈现出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导、大学、科研院所及科技中介多方积极参与的现状。东部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和融资优势,积极推进技术转移以获取技术利益:通过东西部企业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挖掘潜在市场。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东部地区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研究开发高新科技成果的主力军。在东西部技术转移中.东部院校利用雄厚的技术人才基础.便捷的国际交流渠道,一方面研制了适应于两部地区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经验为西部地Ⅸ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或与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发挥科研队伍、科研设备、科研基地优势,联合起来进行研一88一

万方数据

究开发活动.提高了两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如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就与青海盐湖集团合作了氯化镁工程.实现了我国钾肥生产的历史性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产业化装备的国家。

3.技术供给模式多样化。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技术供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就我国目前而言.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技术供给模式众多.已经形成r以政府为主导的上海模式及以企业为主导的江苏模式、大连模式。

上海模式中,政府有组织、有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东西部技术转移与扩散。上海政府出台T《两部大开发科技协作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丁东部向西部进行技术转移的主要领域及方式,主要转移适用技术.并拨付专门经费支持东两部技术合作项目的开展。

江苏模式则是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由企业在两部地区直接投资建厂,实现生产要素跨地区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这种模式体现了技术的横向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链的互补。

大连模式则立足企业现有的技术优势.直接与西部基建和技改项目“对接”.如大连机床集团为四川绵阳新晨动力机械厂配套的汽车发动机自动线项目.大连起重集团为长江三峡开发公司配套的启闭机项目如大连叉车厂专为西部市场新开发的新型扒渣车.为“西气东输”项目与中美合资=三高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直缝焊管加工设备.大连电瓷厂为“西电接东送”项目研制开发的直流绝缘子和适应西部铁路电气化改造需要的铁路绝缘子产品.均属技术创新之作。

4.政府助推东部技术转移。东西部技术转移是在市场的诱导和政府指导下展开的.通过一定的转移形式实现技术的转移及产业的调整。东部地区向西部进行技术转移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发展的自身的需要及市场驱使.也来自于政府的推动。使我国东西部技术转移呈现出政府影响下技术转移的特点。中央政府出于全国统筹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考虑,促进了技术的转移。一方面,强制要求东部各省市实现一对一的技术对口援助: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技术的流动。《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促进了技术的转移。该方案从优化我国技术转移环境、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活跃区域间技术转移、建设完善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人手.助推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同时,国家还引导、支持建立了各层次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如区域技术转移及服务联盟.中国创新(接力中心)驿站等。从地方政府来说.东部地Ⅸ出于政治的需要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出发.促进一些技术的转移,而出于本地税收、就业岗位、区域间竞争优势的考虑而限制某些技术的转移。

东部地区技术供给所呈现出的特点.是我国的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供给特点也体现出我国整体技术来源单一.对外依赖较大这一现状。由于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因此.我国大量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本国的技术发

经济管理

■2r)11年第4期一现代管珲科学

■发展战略

展。而南于FDI技术转移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适宜性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大力推进技术转移。

强的特点.使我国一开始就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注释:

略。东部地Ⅸ在经济发展及人材储备上的优势.使东部地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7、2008相关区成为我同FDI的集qj地.而两部地区由于技术缺口太数据计算。

大.对FDI的吸收能力有限。当FDI在东部地区的技术回②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2005、2006、2007有关数据

报率下降.东部的FDI开始西进.从而导致r东部地区向整理。西部地区的技术转移。

参考文献:

东部技术供给特点也是市场自动调节所形成的,东部1.张玉臣.技术转移机理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的技术供给主体充分主观能动性,遵照经济规律.促进要社。

素流动以追求经济利益,东部的技术供给主体在经济利益2.杨先明等.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北

的推动下.为延长技术生命周期,寻求更高的利润,通过市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场在全国范嗣内配置资源。西部地区充裕的劳动力.广阔3.刘秀玲.外商直接(FDI)投资与技术转移.北京:经的市场.低廉的生产成本吸引着东部地区的企业西进以分济科学出版社.

享大两部开发成果。

4.Patel

P..Payitt

k.Therio.tureandeconomic东部技术转移也足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我同传统上importantceof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ECD,

即形成』,经济技术东强两弱的格局.且级差很大。东部沿1994.(14):23—37.

海地区富裕以后带动、促进西部地区在技术经济上的发5.蔡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差距展.一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二是与技术转移.岭南学刊,2005,(3):23—27.

出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考虑到经济结构的升级及作者简介:高丽,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一些不再适应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及技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

术向东部转移。因此.在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供给技术的收稿日期:20lO-1卜24.

(上接第83页)

对而言可控.且普遍认为控股权的高度集巾减少了信息的1996.(71):467-492.

透明度。信息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分析师跟进的数量。

3.La

Potter,R.,F.Lopez~de—Si1arlce¥,A.五、总结

Shleiferand

R.W.Vishny.Lawand

firl{lnce.Journal

本文从股权结构角度出发对分析师跟进水平在备公of

PolitlealEconomy,1998,(106):1113-1155.

司间的差异进行r检验。研究结果支持了公司的股权结构4.La

Potter,R.,F.I,opez—de—Silances,A.对分析师跟进的影响。首先,文章为集中的控股权与分析Shliferand

R.W.1/ishny.Investor

protection

and

师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公司控corporate

valuation.Journal

of

Finance,2002,(3):

股股东的控制权越高.分析师跟进越多。这表明厂集中的1147-1170.

控股权降低.r公司信息透明度进而提高了外部中小股东5.Claessens,S.,S.Djankov,Larry

H.P.Lang.

和投资者对分析师提供信息的需求.因此跟踪公司的分析the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controlin

师随之增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集中的控股权对分析师East

Asia

corporatiOIlS.

Journal

of

Financial

跟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控股的公司中.对于国有控l!conomics。2000,(58):81-112.

股公司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了不同股权性质对6.Fan.J.P.1t.and

T.J.Wong.Corporate∞m—

分析师跟进决策有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了集中ership

strileturc

and

the

informtiveness

of

的控股权在分析师对私人信息的追逐下吸引了更多的分{lccoulltingearnings

in

EastAsia.

Journal

of

析师进行跟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考察新兴市场中的分析Accounting

1]conomics,2002,(33):401—425.

师行为提供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可对不同控股股东股权性7.Dyck.A.andL.Zingales..PriVatebenefit质下分析师跟进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企业业绩带来的ofcontr01:aninternati0118,1

compari

son.

Journal

影响做更深入的探讨。

of

Fi/lance,2004,(2):537-600.

参考文献:

8.Chang,T.K.,l【rishna

Palepu.Analyst

Ac-

1.Ball,R.,S.P.Kothati,andA.Robin,.T}le

ivity

aroundthe

Wor

ld.workingpaper,2000:

effect

of

intcrnation&liastitutional

factots1-46

Oll

propert

ies

of{lCCOtlrltingearnings.

Journal

作者简介:欧阳励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of

Accounting

and

Bconomics.2000,(29):1-51.

海事大学讲师。

2.Lang,M.L.,R..Corporatedisclosure

po—

收稿日期:2010-12-16.

licy

and

arialyst

behavior.Accounting

Review.

一89—

万方数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wq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