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08 08: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大奖赛试题
1、今年11月1日,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几周年纪念日?
答:两周年纪念日。
2、《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
答:是在党和国家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 3、我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哪一天?是经哪个机关批准的? 答: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的。
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哪几级?
答: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5、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震级是多少? 答: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里氏8.0级。 6、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
答: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元人民币。 7、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年?震级是多少?死亡多少人? 答: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死亡24.2万人。 8、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世界排在什么位置?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
1
答:排在全世界首位,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0多万人。 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10、哪些机关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答: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11、谁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答: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行政主要领导是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哪些人有义务参加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3、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做些什么?
答:应当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14、哪一级政府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5、各单位应建立什么应急组织?
答:应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16、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哪些支持?
答: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哪些机构报告突发事件信
2
息?
答:向所在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18、应急管理工作“四进”包括哪些内容?
答:“四进”包括,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 19、我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是哪个机构? 答:是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20、我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哪个机构? 答:是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从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答: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2、发生在我市的“3.20”地震震中在哪里?震级是多少? 答:震中在公主岭二十家子镇和伊通黄岭镇交界处,震级为里氏4.3级。
23、我市“3.20”地震发生后,是谁立即带领有关部门领导赶赴震中地区指挥抗灾抢险?
答:是市长刘喜杰。
2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
答: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3
2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26、《突发事件应对法》具体有哪几章?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七章。具体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7、《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项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二是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三是对公民权利依法限制和保护相统一原则。四是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综合协调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
28、《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有六项。一是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二是突发事件监测制度。三是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四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五是突发事件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六是突发事件法律责任制度。
29、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0、什么是自然灾害?
4
答: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与地壳运动、天体运动、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台风、海啸、冰雹、雪灾、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31、什么是事故灾难?
答: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故障、事故带来的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设备)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化学危险品爆炸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等。
32、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
答: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
33、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
答:主要是指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34、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是什么?
答: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5、《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规定的?
5
答: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36、《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城乡规划方面有何规定?
答: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37、哪些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大型企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各自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和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
38、《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经费是如何规定?
答: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39、县级人民政府应在哪一级组织建立信息员制度?
答:应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员制度。
40、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1、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
6
为哪几级?分别用什么颜色标示?
答: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42、哪些机关有权发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命令?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度发布紧急状态命令。
43、《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有何规定? 答: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被征用的财产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损毁、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44、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答: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45、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答:责任单位应按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和疏导工作。
4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在待遇方面有什么规定?
答: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在本单位
7
的工资待遇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47、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答: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最迟不得超过2个小时。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8、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对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时限是如何要求的?
答: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49、《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武装力量和民兵参与应急工作有何规定?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0、《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有哪些规定?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51、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哪些应急管理工作职责? 答: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8
52、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如何开展应对工作?
答: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有关法律、法律、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3、国家对建立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能力和救助能力。
54、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和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和出口的畅通。
55、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紧急状态是指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有关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并宣布局部地区或者全国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
56、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应遵循时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9
57、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如何采取控制措施?
答: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超级上报。事发地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急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58、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5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如何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6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
10
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61、各单位应该如何预防突发事件?
答: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故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62、《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和演练是如何规定的?
答: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新闻单位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63、《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信息评估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
11
关地区的人民政府报告。
64、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如何预防突发事件?
答: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65、《突发事件应当法》对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66、《突发事件应对法》对预警信息发布、报告和通报是如何规定的?
答: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度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67、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国务院或者国
12
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必要的应急措施?
答: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68、《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络,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69、《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保险体系建设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
70、《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有何要求?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旅游活动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71、《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实施紧急状态是如何规定的? 答:发生特别重大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或者社会秩序构成重大威胁,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依照
13
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
72、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在恢复与重建中的职责是什么?
(1)统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统计突发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恢复生产、生活、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 (3)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73、有关单位的应急职责包括哪些方面?
答: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范围内危险源、危险区域的日常管理和巡查,消除事故隐患,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设施设备,做到防患未然。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应立即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特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及时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封锁危险场所,控制事态,防止损失扩大。
74、《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物资的生产、监管、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储备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和供应。
75、《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预案体系是如何规定的?
14
答: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7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如何预防突发事件?
答: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以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77、《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如何规定的?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
15
78、单位或者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单位或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命令或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二是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7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事后恢复与重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恢复与重建的措施主要有:
(1)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引发社会安全 事件。
(2)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的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修复被损坏的公共设施。
(3)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受影响地区造成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持。
(4)国务院制定扶持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5)受影响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善后工作计划。 (6)受影响地区人民政府应及时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80、发生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
16
民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81、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二)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三)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17
(四)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82、有关单位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应该如何处置?
答: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8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发生哪些情形,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8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四)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
(五)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六)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 (七)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八)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
84、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哪些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
19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85、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有哪些应急职责?
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的应急职责主要有:
(1)要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
(2)针对本区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群众参与程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
(3)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抓好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农村居民的综合应急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隐患区域、应急基础设施、设备以及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和巡查,提高基层应急保障能力。
20
86、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应如何处理?
答: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2)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 证。
(3)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要依法给予处分。 (4)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21
86、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应如何处理?
答: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2)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 证。
(3)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要依法给予处分。 (4)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21
正在阅读:
术中麻醉意外的护理应急措施11-06
超前支护液压支架说明书08-12
机械设计试题+答案11-09
新疆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流程与相关表格04-19
一天天过,享受生活给你的惊喜02-10
新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11-16
中国选择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03-01
2014年期末练习题07-12
铀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6-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竞赛试题
- 科普知识
- 突发事件
- 应急
- 应对
- 管理
- 停车场管理系统程序设计书 - 图文
- 数采仪常见问题
- 三年级科技活动下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青岛国信集团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方案(试行)
- 高三学期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2)()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从动盘的选取及应用
- 方帅帅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安全教育培训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
-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六)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六讲
- 2015-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培训考试A卷及答案
- 小学数学选择题库及答案-300题
- 武汉租车时需要了解哪些问题呢? - 图文
- “十三五”重点项目-雷达显示管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
- 超高层电梯的配电要点及案例 - 图文
- 家庭社会工作论文
- 北语201609考试批次《人员选拔与聘用管理》(结课作业)答案
- 附图易懂24孔口琴教程
- 大型综合体商业购物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投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