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

更新时间:2023-09-21 06:25: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用“陆氏作文流程图”来完成2017届浦东高三一模作文:双标 原创 2017-03-22陆峰飞、秦驿桦带你飞语文工作室 带你飞语文工作室 【原题】

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天使与魔鬼并存的“双标”

秦驿桦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对象,这就是所谓“双标”。可以说,“双标”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婆婆常常对儿子和媳妇使用“双标”;据说美国民主党领袖也曾炮轰美国联邦调查局对特朗普和希拉里使用“双标”;韩国三星在Note事件中对海外与中国内地也使用“双标”;里约奥运会裁判也对别国和中国使用“双标”。由此可见,小到普通的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治领域,可谓无处不“双标”。

(第一段:解释重要概念,或者分类列举,而这里使用的正是一系列现象的分类列举。)

从上述各类“双标”的表现和结果来看:婆婆有意无意使用“双标”导致婆媳关系紧张;美国民主党也将对联邦调查局嗤之以鼻;中国消费者也将从此对韩国三星失去信任;而中国人民也对黑了中国的裁判恨之入骨。不难看出,“双标”的使用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各种关系的紧张,致使双方当事人陷入信任危机。在此过程中,被“双标”者痛苦万分,而最后,“双标”使用者也同时尝到了苦果,这正是一种两败俱伤。

(第二段:在分析上述现象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双标”的使用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各种关系的紧张,是一种两败俱伤。)

细究原因,这样的“双标”使用者都有着不尊重对方,轻视或歧视对方的阴暗心理。在阴暗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有意无意带上了有色眼镜,同时,受到自利性和排他性观念的驱使,使用失衡的双重标准。他们不能对他人或他国一视同仁,严重缺失公平和公正,总让对方感到无比憋屈和受辱。而受辱方强烈反弹后,或许他们会有所收敛,但不信任关系却很难再消除,更不用说死不悔改了。这种“双标”的杀伤力不言而喻。

(第三段:分析原因——什么心理在驱使着“双标”的使用而造成关系的紧张。)

但是,“双标”的使用有没有可取之处呢?那自然是有的,这正如天使与魔鬼是并存的一样,“双标”的使用也有积极美好的一面。

(第四段:过渡段,引出后文的辩证分析——“双标”使用中“天使”的一面。)

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其实也是一种“双标”。这种“双标”能发挥出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长,从孔老夫子开始就使用了,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双标”。

(第五段:教育上的因材施教也是“双标”,有积极美好的一面。) 为保证产品的各级质量,我们往往也使用“双标”或“多标”来不断升级我们的生产标准。比如中国铁路的建设,最初我们的技术和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只能使用“国标”,而世界上铁路的其他高标准是“日标”和“欧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日本新干线望尘莫及,但是近些年中国铁路飞速发展,中国标准正逐渐取代过去的“日标”和“欧标”成为世界标准。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用不断迭代的新标准高标准,能帮助我们的产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不同的境界。

(第六段: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双标”不断升级标准,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

就像一枚硬币具有正面和反面一样,“双标”的使用也是天使与魔鬼并存。但是,何时使用它就发挥了妖魔的一面,何时使用它又发挥了天使的一面呢?这是一个必须要理性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自己错误地“双标”或错失“双标”都不一定自觉。其中涉及到我们很难翻越的人性的弱点,就是我们能不能只对自己马克思主义,把更多的理解和爱给予他人。这样不仅没有亏待自己,还很好地实现了利他。

其实,生活应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对“双标”这个问题也是如此,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向阳向善向进步,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第七、八段:总结——“双标”优劣并存,我们应如何面对,唯一的标准是道德这杆秤。)

【范文欣赏】做人切莫太双标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A和B是一对朋友,A是学霸,B是体育高手。A和B都希望对方帮助自己在体育或文化课上得到提高。一天A要B开学以后每天8点帮他练打球,然而等到开学B却因为自己需要加强训练,不能帮A。A很生气,说B不讲诚信,几天没有理B。B向A道歉,解释了很久,A都不听,过了好几天才重新和好。英语四级考试之前,A答应了B帮他补习英语,然而B去找A时A却百般推脱。B说“你好歹也答应过我,怎么可以说反悔就反悔?”A说“我自己学习不忙吗,我还等着考高分呢。什么时候你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然后,A又一次很久都没有理B。B想:这一次明明是他不遵守承诺,为什么又成了我的错?

很明显,这个故事中,A表现出了一种“双重标准”。生活中我们看问题时,都会或多或少使用这种“双重标准”。有人会说,上面A的做法绝对不会出现在他身上,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人身上的同一件事,真的都会有相同的解释吗?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种归因的倾向:自己做错事,情有可原,别人应该谅解;别人做错事,就是他本人的问题,应该承担后果。古人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现实中走向了反面—“宽于律己,严以待人”。换一句,就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与古圣先贤的要求相去甚远呢?

人们的这种“双标”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自利性归因偏差来解释。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往往做个人归因,对失败做情境归因;而对别人的成功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对失败做个人归因。因为我们总是害怕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做了错事往往会采取自我保护的归因,为自己找各种理由辩解。但当我们看到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却都希望别人为他们的行为负责,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别的理由。 双标严重的人总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双标。知乎上有人举例说,有一次男生约女生吃饭,女生迟到了一小时,男生抱怨说怎么迟到这么久,女生火了,说:是你请我吃饭,又不是我求你请我吃,态度好点,不吃拉倒。又有一次男生叫女生出来玩,男生迟到了10分钟,女生又火了:什么人啊简直,耽误我时间。你爱玩不玩,下次再这样滚。当别人问起她时,这位女生完全不认为自己在双重标准,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我是女的,男的让着我是理所当然的。“双标”者的心底,其实都潜藏着一种观念,那就是别人应该让着自己。

有位网友说的好:世界上根本没有“双重标准”,有的只是一种标准——以对自己有利为唯一标准。的确,上文举的“双标”例子,在判断客观事物时无一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处处维护自己。所以长期“双标”的人,总是会给他人留下自私的形象,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过分使用“双标”,比如自己不能接受对方用此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却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对方,必然会伤害到另一方。处处“双标”会让对方感到在交往中的不公平,时不时会有“过的憋屈”之感,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久而久之,朋友会与他们渐行渐远。

要想克服“双标”,换位思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一个故事: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但为了保障每一位士兵的安全,军方要求合

格率必须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军方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一个人理解他人时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其处于他人的位置上。与人交往时,把别人当成自己,想象自己处在对方那个位置,渐渐的,就会更好地为他人着想。 虽然利己是人的本性,但过分利己终归是伤人的。本人这篇文章的水平说不上好,但真心希望每一个看到的人,都认真地自我反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去体谅他人的感受。从我做起,尽量避免双标。我承认我也会双标,因此对于我在现实生活中如有此文指出的双标现象,欢迎你们指出。

为人处世需谨慎,做人不能太双标。

我见世人多“双标”

早在上世纪的俄国,《变色龙》中的趋炎附势的警长就因他对待平民的狗和将军的狗的双重标准而忙于见风使舵,实则狗终究是一条狗,是人为添加的标签使这个故事变得滑稽万分,当我们为之忍俊不禁时,是否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了另一个一视不同仁的“双标”人呢?

“双标”本无可厚非。孔夫子三千弟子,赞昼寝的宰予为“善辞”,却对其他更发奋精进的弟子吝于溢美之词。若拿千篇一律的标准衡量三千高足,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孔门十哲”恐怕是十个颜回,或者十个子贡了,何来百花争艳之芳菲,因材施教之春风?“单标”如僵硬的模具,塑造千人一面的工艺品,唯有“双标”鼓励野蛮但茁壮地成长。

是否一用“双标”则天下太平,万事无虞?(过渡句)但也不尽然,这双重标准必须是公平地烘托两种声音,两种形态,而非为了凸显其一而捧杀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形态。晏殊对待两个女婿的双重标准:一个清粥闲话,一个酒肉丝竹,是出于对两位女婿人品和性情的考量,不似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钱字当头,利字为先,一切待人接物的标准围绕权、财转。这种“双标”,与隐而不发的歧视又有何差异?正如南北战争消弭了肤色“双标”,女权运动推翻了性别“双标”,这类出于个人利益、喜好考量而有所倾斜的双重标准,只会阻止更包容、更进步的视角,最终也将被历史的辘辘车轮所辗轧。

“双标”是“一国两制”的宽阔胸襟,但在维护祖国统一上,不容“双标”;“双标”是“百家争鸣”的兼容并用,但在引领思想进步上,不容“双标”。“双标”的存在,使我们接纳更多的声音,即使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所冲突,只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若这声音本身就是靡靡之音,蛊惑人心,我们必须坚决地把它排除在衡量体系之外,关键问题上,不容“双标”,有的只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原则。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攘者自冗。”愿我们都能用“玫瑰色的眼镜”看待社会,看待世界,而非一双不问青红皂白、逆我者亡的“有色眼镜”。

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

近来,信息化时代下的“双标”成为了网络热词,人们不再拘囿于用单一如秤砣般的标准来审视世界,而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对象。相比之下,这样的“双标”更像是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丈量所及之处有了更大的多样性,但多样性的背后也同样会有新的挑战。

几千年前的孔子因材施教,另辟蹊径,也多有几分“双标”的意味,因材施教就是因循不同学生的不同标准,给予他们不同的受学空间,而这样“双标”化的教育及受学方式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从其门下的七十二圣贤身上,也可窥见“双标”所带来的巨大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双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变化的衡量方式能够顺应潮流,但这样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子,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 其实很多时候,有意或是无意的“双标”意识和“双标”人的作风,往往会让我们戴上有色眼镜,透过镜片所看到的是有所扭曲而非公正客观的世界。换而言之,这样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双标”尺,极有可能成为偏见的根源。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用不同的标准对他人进行定义,而这样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评判,极有可能酿成大错,《师说》一文中,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相师上有胜于士大夫之族,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认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其对位卑者与官盛者的不同标准取向,终使其不能做到不耻相师,实是值得人们叹息婉伤的。

由此可见,如何用好“双标”这把具有不同刻度的尺子,终将成为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要尊重个性化,但我们不能用偏见来湮没客观与公正,“双标”可以适用于教育,也可以适用于生产,但教育和生产绝不仅仅是“双标”;“双标”也许可以审视人心,但“一视同仁”的那一点公平也绝不能被抛弃。

“双标”随着更快的发展,这把“双标”的尺上也会有越来越多新增的刻度,就如同越来越多样化的标准与准则。但无论刻度如何多样,尺终究是尺,刻度的长短也永远是既定的数字和单位,而这些东西是绝不随着刻度的增添而发生变化的,就好比客观的、理性的真正公平下的衡量与度量,也永远是需要被坚守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w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