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19 10: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放大镜是“凸”“透”镜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导 同学们见过放大镜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学 象?小组内交流、汇报。 过 二、学展讲练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程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 二次设计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1、放大镜 教具学具 - 1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导 学 过 程 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 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三、总结提升 我来填 1、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边缘(薄)。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 二次设计 - 2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越厚 ),( 放大倍数也越大 ),( 球形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最大)。 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 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 )等,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 四、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 导 镜。 ( √ ) 学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二次设计 过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 ) 程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 ) 五、课后拓展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 3 -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具学具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是什么?小组互查。 二、学展讲练 导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教师通过课件导入课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学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过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程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小组合作完成。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 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 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 - 4 -

二次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导 学 过 程 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三、总结提升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 2、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 四、巩固练习 1、蟋蟀的耳朵在( ) A、头的两侧 B、足的内侧 C、触角顶端 二次设计 - 5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2、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 B、草蛉 C、苍蝇 3、在( )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A、10倍 B、2倍 C、3倍 导 五、课后拓展 草蛉进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学 过 程 二次设计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6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3、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制作晶体。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教具学具 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导 一、温故互查 蚜虫的天敌是( );蟋蟀的耳朵在( ),学 小组内互查。 过 二、学展讲练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程 - 7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记忆中 糖 盐 味精 二次设计 2、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导 学 过 程 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教师介绍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三、总结提升 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 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由 - 8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 四、巩固练习 判断题 导 程 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 ) 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 ) 二次设计 学 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过 的。( ) 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 五、课后拓展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 书 设 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课 后 反 思

- 9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4、怎样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学习目标 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自制简易显微镜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教具学具 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导 什么是晶体?小组互查。 二、学展讲练 学 (一)、显微镜的发展 过 1、如何放得更大? 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 二次设计 - 10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科学 总课时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具学具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导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小组内互查。 学 二、学展讲练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过 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 程 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 二次设计 - 16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四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书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交流我们的发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导 学 过 程 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三、总结提升 填空 1、(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 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 )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 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 4、(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 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次设计 - 17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 导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观察到了细胞( √ ) 学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 观察。 ( × ) 过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 ( × ) 程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 五、课后拓展 查阅有关资料,说一说细胞对于生命体还有什么意义?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二次设计 - 18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科学 总课时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识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教具学具 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小组内互查。 导 二、学展讲练 1、故事导入:教师讲解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学 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的故事。今 过 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小组合作完成。 程 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 二次设计 - 19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4) 轻轻盖上盖玻片 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小组合作完成。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 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四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书18页上。 导 b) 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 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 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学 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过 d) 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总结提升 1、用( 显微镜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程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微生物 ),如( 草履虫 )、( 变形虫)等,它们也是由( 细胞 )构成的。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 构造和功能 ),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 )是( 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 特征 ),如:对( 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 能繁殖 )等。 5、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 微生物 )的缘故。 (列文虎克 )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 二次设计 - 20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3、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4、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渡: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导 导读二: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 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1、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学 2、共同交流研究计划,并适当修正。 三、自学检测: 过 请你来等小法官: 1、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同样是铁制品,有的很容易 生锈,有的却很难生锈。( ) 程 2、放在潮湿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 ) 3、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很漂亮。( ) 4、厨房里用来加油的铁勺很容易生锈。( ) 5、小红的爷爷每次用完铁锹后都在上面擦些油,是为了下次再用时更光亮,更容易插进去。( ) 6、把铁钉完全浸泡在水里,铁钉不容易生锈。( ) 四、巩固练习: 连一连: 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二次设计

- 46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切完菜没擦干的刀 容易生锈的 经常擦拭的自行车 导 长期不用的铁针 涂了漆的栏杆 不容易生锈的 室外涂了油漆的自来水管 学 摆在室外的铁筒 盛满油的油罐 五、拓展延伸: 过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 怎样防止呢? 程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二次设计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结果。

- 47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科学概念: 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过程和方法: 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学习重点 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学习难点 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具学具 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菜刀、自行车生锈后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止?(二导 人小组相互交流) 二、学展讲练: 学 导读一: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过 质的变化?(完成下表) 程 1、看课本资料回顾,完成下表。 二次设计 学科 课题 科学 课时 8、物质变化与我们 辅备教师 - 48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变化类型及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特点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科学概念 二次设计 火柴、蜡烛的燃烧 导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学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过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2、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 程 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三、自学检测: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四、巩固练习: 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 49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导 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制作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 学 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过 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程 二次设计 板 书 设 计 物质变化与我们 课 后 反 思

- 50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 ( √ ) 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 ( × ) 导 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 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 √ ) 学 五、拓展延伸 过 查阅资料,然后讨论:微生物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程 二次设计 板 书 设 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课 后 反 思

- 21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学习目标 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 )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小组互查。 导 二、学展讲练 学 (一)、导语 过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程 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二次设计 - 22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二)、各组汇报展示 1、准备课前布置的有关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可以进行提问。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 导 学 过 程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三、总结提升 填空 1、由于( 观察工具 )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 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 无法发现 )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人类探索( 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 )、社会的( 进步 )和人类生活的( 改善)。 3、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眼 )、( 耳 )、( 鼻)、( 舌 )、( 手 )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 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 )和( 显微镜 )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 )、(细胞 )。 四、巩固练习 判断 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 二次设计 - 23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2、霉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所以发了霉的食物是可以吃的。( ) 3、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了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 4、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 导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 学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人类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 过 程 二次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 24 -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科学概念: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 师: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 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二、学展讲练: - 25 -

学科 课题 科学 课时 1、我们身边的物质 辅备教师 教具学具 二次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 )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 导 明辨是非: 1、长时间不开的锁,总是很难开,这是因为锁里 学 生锈了。( ) 2、厨房里用来加盐的铁勺很容易生锈。( ) 过 3、铁片与铁锈都是铁,没有什么不一样。( ) 4、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 5、磁铁吸引铁片,却吸引不了铁锈。( ) 程 六、拓展延伸: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五、巩固练习: 二次设计 铁 生 锈 了 - 41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学习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具学具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导 二、学展讲练: 学 1、教师介绍硫酸铜溶液。 2、导读一:我们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过 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程 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1)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二次设计 学科 课题 科学 课时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辅备教师 - 42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2)、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3)、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4)、教师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3、导读二: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导 (1)学生看图片。 (2)交流课本中介绍的方法。 三、自学检测: 学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 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过 物质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程 2 3 4 5 6 7 8 二次设计 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 43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四人小组订正。 3、集体交流。 四、巩固练习: 导 1、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 化。( ) 2、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有气体产生,所以它是化学变学 化。( ) 3、淀粉遇碘酒变成了蓝色,在这个变化中改变了颜色, 过 所以这是化学变化。( ) 4、木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程 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 ) 五、拓展延伸: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明辨是非: 二次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 44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科学 课时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学习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具学具 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说一说化学变化伴随着哪些现象,并各举一例。(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导 二、学展讲练: 导读一:各组回顾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学 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过 1、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 程 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2、、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谈谈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 45 -

二次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v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