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及热点复习
更新时间:2024-06-10 0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考点 解读与梳理与热点复习
注 意
1-8页为程序性说明内容,主要是对意图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说明、考点范围与要求说明。
干货从第10页开始的哦! 本内容214页,有了它,高考政治不是事,考点知识全覆盖。167页到214页是时政热点复习。
说 明
【适用于高中文科生】
为便于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政治系统复习,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构建板块、模块知识体系,有效理解考纲考点,全面把握高考方向,依据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特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
1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2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⑴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⑵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⑴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⑵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⑴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⑴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⑴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⑵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⑴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⑵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3
商业保险 ⑶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⑴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⑵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⑴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⑵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⑴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⑴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⑵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4
⑴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⑵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⑴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⑵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⑶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⑵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⑴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5
国际组织 联合国
⑵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⑷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⑴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⑴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⑵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⑶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⑴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6
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⑴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⑵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⑶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⑷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⑸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⑴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⑵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⑶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⑷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⑸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⑹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⑺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
⑼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⑽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⑴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⑵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⑸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⑺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⑻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⑷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⑸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⑹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8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9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1: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特别提示】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
10
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 科学发 展观 扩大 内需 劳动者 的权利 与义务 宏观 调控 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也体现了共同富裕,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体现出来的,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 扩大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搞好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行为 主体 根本 措施 行业 产业 国家 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同时注重尊重和发挥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方针 政策 职业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培训 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保障 企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的培训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3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劳动者 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发扬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1)国家要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加强社会宣传,增强社会各群体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2)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和杜绝侵权行为,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3)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协商、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提示】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不只是国家或政府的事情
在劳动者维权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促进就业等措施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但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来维权是不够的,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需要劳动者本人的努力,如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者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合法维权等。 ②提高工资以解决“用工荒”与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提高企业利润并不矛盾
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企业不提高工资吸引劳动力,就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但企业劳动力成本过高对企业提高利润存在不利影响。如何解决二者的矛盾,就是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升企业利润需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适当提高工资,同时通过革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总体成本,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考点11: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
32
活期储蓄 种类 定期储蓄 收益 流动性强、灵活方便,收益最低,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存储 流动性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提前支取损失利息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率有三种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储蓄存款安全性高,风险较低,收益比较低,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特点 【特别提示】
居民储蓄并非越多越好。储蓄存款有利于生产发展,但也反映了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萎缩,储蓄过多影响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 二、利率变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
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 吸引居民储蓄,使流通中货上调 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存款利率利 率 变 动 贷款上调 利率变动 下调 【特别提示】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信贷政策和外汇政策都属于货币政策。利率调整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三、商业银行
33
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 利率上调但同期物价涨幅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存款的实际收益并不增加 利率下调但下调后的利率高于同期物价涨幅,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并且有可能增加 支出相对下降 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下调 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投资股票和债券等 变动 增加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使投资需求下降 减少贷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使投资需求增长 1.性质和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是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主体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3.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监督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特别提示】
央行与商业银行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央行,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以营利为目的。 考点12:投资与融资
一、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异同
特点 储蓄存款 便捷 资金的 存取 存款利息(利率较低) 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 股票 高风险 高收益 股份凭证 股息、红利;股票差价 不能退还,只能出售 债券 稳健 债务证书、 限期偿还 债券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回本金, 获得利息 国债最小;金融风险性 较小 最大 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大 活期强,定期较差 国债较强;金融很强 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弱 —— —— 商业保险 规避风险 性质 收益 方式 偿还 方式 风险保障 保险金 事故发生后 获得赔偿或 保险金 区别 流通性 联系 【特别提示】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34
1.人们进行储蓄存款,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目的不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购买商业保险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进行的投资。
2.股票可以买卖,但不是一种债务凭证,而是一种股权凭证,表明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3.股票市场发展的意义: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不同。二者在性质、保险水平、费用负担、保障范围和内容、保险对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提示】股票投资收益高,但投资股票不一定使投资者的资金保值增值
(1)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
(2)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二、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比较
发行单 位不同 国债 金融债券 银行(主要是商中央政府 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不同点 目的不同(作用不同) 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还本付息的保证不同 特
企业债券 企业 为金融机构 筹集资金 为筹措长期资金、 扩充生产设备 中央政府的 税收 金融机构的经营利润和资金 企业自身的 经营利润 收益 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 35
正在阅读: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600字作文02-05
王羲之兰亭集序硬笔简体楷书08-28
牛津苏教一年级下册《unit 5 on the road》lesson2教学设计(精品).doc09-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及讲义09-22
十一五园区发展调研06-24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答案08-06
特种纸项目可行性报告03-23
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04-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解读
- 复习
- 整理
- 政治
- 热点
- 高考
- 知识
- 2018
- 亲子读后感范文
- 湖南文艺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 中级配电线路工技能题库
- C语言练习题1-5及参考答案
- 竣工报告模板
- 15现代汉语习题集
- QP-14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 施工组织设计(蓝波湾)
- 新课标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专题作业
- 江苏某学院江宁校区单体设计宿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各种尺寸货柜的可装载托盘数量及摆放方法
- 基于FPGA的全自动电梯控制器的研究
- 全国通用版高考物理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考点排查练13
- 6535操作说明书 - 图文
- 一、词法分析
- 渭南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基于改进的SKEY协议的EAP认证方案
- 1新建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试验段工务工程静态验收报告6.6 - 图文
- JCR2015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10-28Final - Version - 图文
- 靖港古镇旅游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