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民众教育

更新时间:2023-05-15 00: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作者:七(1)班 吴双宇 35号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第一任院長长 介绍 一、家世 二、舊學時代 三、委身教育與運動革命 四、主持中央研究院

蔡元培 蔡元培(一八六八-一九四○)是一位在多方面 有所貢獻的人物。他的一生,幾皆與教育、學術、 文化事業有關。在清末民初,他曾兩度遊學歐洲, 埋頭學習,以擷取新知,前後長達八年之久,多 半是在德、法兩國。他曾親炙歐洲文藝復興後的 科學精神以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想潮流,又曾置 身於歐洲空前的大戰之中,留有透澈的觀察;使 他對德、法兩國的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 育精神及教育制度等,有極為深刻的認識。這對 他以後主持全國教育行政、整頓北京大學,以及 領導中央研究院,都有得大的助益和影響。

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並曾 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 興縣)人,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一八六八 年一月十一日)生於紹興城內。他的先世,在明 朝末年由諸暨遷到山陰,從高祖開始全家都是經 商的,只有他的六叔銘恩(茗珊)讀書,以廩膳 生鄉試中式。元培在他叔父的幫助和指導下,讀 了許多中國經史典籍,如:四書、五經、史記、 漢書、文史通義和說文等。所以他雖生為商家子, 但終於走到讀書的路上去,從而決定了他以後發 展的方向。

元培在少年本有才子之稱,蔣夢麟說他:「酒量如海, 才氣磅 。論到讀書,一目十行;講起作文、斗酒百 篇。」所以能在十七歲(一八八三)即補縣學生,然後 博覽群書,學問大進。二十三、四歲(一八八九、一八 九○)鄉會試連捷,二十六歲(一八九二)成進士,獲 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歲(一八九四)升補編修。在 考場上一帆風順;在舊學方面,也奠下了深厚的根柢。 在這以前,儘管中國外有西方勢力的入侵,內有太平軍、 捻、回及苗等翻天覆地的大動亂,但元培所走的仍然是 那時讀書人的老路子,十年寒窗,以求取功名。但就在 他二十八歲這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國人自夢中覺 醒,一時維新圖強的呼聲高唱入雲。從這時起,他的思 想,便隨著有了顯著的轉變,開始涉獵譯自外國文之書 報刊物,並留意世界事物,又學習日文,以間接吸取世 界新知。

戊戌政變(一八九八)發生後,元培認為康、梁 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不先培養革新人才。同時, 他也看清楚了滿清政府的腐敗,革命的不可避免; 於是棄官歸里,興辦教育。於此,可見他從事教 育工作的動機所在。 他最先出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校中的功課,

有 我國舊學,也有粗淺的西洋學科。這是他服務於 新式學堂的開始。當時教員中有新舊兩派,他與 杜亞泉等提倡新思想,時與舊派辯論,舊派運動 堂董出面干涉,於是憤而辭職。光緒二十七年 (一九○一),在上海擔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 鼓勵學生自由閱讀,並於批改課業的評語中,提 倡民權之說。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四月,國民政府奠都南京。 民國十六年五月九日,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 秉承中山先生擬設中央學術院為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之 計畫,採納元培等之建議,議決設立中央研究院籌備處, 並推蔡元培、李煜瀛、張人傑等為籌備委員。但在七月四 日國民政府公布的大學院組織條例第七條規定「本院設立 中央研究院,其組織條例另定之。」十月,大學院正式成 立,乃根據組織條例,聘請中央研究院籌備員三十餘人。 十一月二十日,召開籌備會議,通過「中華民國大學院中 央研究院組織條例」七條。根據該條例,可知中央研究院 由最初所擬之獨立研究機關,改為屬於大學院下所設許多 國立學術研究機關之一;直到十七年四月十日,國民政府 布「修正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始改「中華民國大學院 中央研究院」為「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為不屬於大學院 的一個獨立研究機構。並於四月二十三日特任元培為院長。 六月九日,院長、總幹事及各單位負責人在上海東亞酒樓 舉行第一次院務會議,宣布正式成立。事後,中研院即訂 六月九日為院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v3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