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关系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17 18:1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辩论赛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构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关系的思考
日期:2011年09月21日 来源:南通市妇联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整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成当代中国教育的三大重要支柱。仅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而言,并非人人明了,而是存在着许多误区,从而制约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彼此地位平等的关系
这是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无一例外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职业上的高低贵践之分,而在事实上,哪一个教师不是扮演着家长角色?又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承担着教师(子女的终身教师)的角色呢?不仅如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人格尊严上又都是平等的,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所规定的。因此,这种平等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容置疑的。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忽视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这种原本彼此地位平等的关系,使得“学校教育高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的看法一直成为主流看法,既影响了学校教育,也影响了家庭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尊重家长的人格,对家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特别是当学生未达到要求时更是如此。而有的家长对教师也缺乏应有的尊重,把孩子的缺点完全归咎于学校、归咎于教师,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甚至酿成悲剧。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流”与“源”的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第一任也是终生任教的老师。这两个“第一”理所当然地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一种“源”的教育。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儿童、青少年长期生活成长的地方。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身体素质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培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而且—个人的成长从根本上讲,其最早的教育又无一不是来自家庭,古今中外的事例不胜枚举。
教育专家认为,在人才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诸如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劳动观念、自强自立、勇气、信息、心理承受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的一项追踪调查表明,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愉快,与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后者的失业率比前者要大15倍,犯罪率要高10倍。可以断言,没有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堪设想的。
相对而言,学校教育则属于“流”的教育。这是因为从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家庭教育在先,学校教育在后,并成为家庭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从教育的时间上看,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家庭教育的终生性相比显然是处于“流”的位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尽管属于“流”,但其自身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独特作用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源”与“流”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源”,也无所谓“流”;没有“流”,其“源”也无从延续与发展。充
分认识两者关系,能够使我们切实重视起家庭教育,自觉地抓好家庭教育,从而为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既相联系又相制约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关系。现代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只有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现实情况也充分表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离开了家庭的理解认同、支持和配合,都是寸步难行的。
两者关系在相互联系的同时,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并且这种制约关系已经影响到各自教育的效果。比如,现在家长总是说学校和老师的问题,而学校和老师又总是埋怨家长素质低,其实双方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间的这种对立情绪无形中割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家长与教师之间,但学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联系与制约问题上既要重视联系,更要重视制约,教师、家长各自要换位思考,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共同把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着力点,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相互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关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对于学校教育,有专家提出,今天的教育应当是智慧的教育,它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基础型、扩展型和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能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书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老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广阔的心灵;不在于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入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不在于孩子会不会拉琴、画画或有其他特长,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结构功能上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从封建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复杂走向单一,从前喻文化走向后喻文化。现代家庭教育已不再是家务事,它已同整个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它不仅是家庭之内的教育,也包括家庭之外的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仅提供文化习俗的学习,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及促进入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的受教育者不仅是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家庭教育已不是过去所说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也不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的教育,而是除了准备好一桶水之外,还应当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每天向源头汲取活水。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发展趋势
1、终身教育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教育:也指将个人与整体社会教育系统统一,终身教育应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是不断扩展其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终身教育观念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更加突出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与地位。
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也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也对其水平和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相应的,学校教育,由原来的突出重要地位走向了人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由一次性学校教育走向了学校教育阶段化,弱化了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也随之发展了微妙的变化。
2、学习化社会要求打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格界线
知识爆炸式地增长,其综合化与专业化程度发展更是超出想象。个体在社会过程中,一次性学习到位的想法,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空间。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构成了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已经很难说有着明确的界线分野。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家庭教育,也承担了更多的传授知识的职能。加上现代科技发展,坐在家里上学的,接受家庭教育的同时,接受学校教育,并非是不可能的了。父辈与子辈同时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3、信息获取途径直接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学校教育的空间扩大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越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总和。孩子视野的扩展,也决定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变革。网络上内容的庞杂,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更需要家庭教育对孩子加以指导,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所接触的一切,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强化孩子的免疫力。
4、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青春期教育,是每个有孩子家庭都要遇到的问题,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校教育中对此内容的忽视,将以惊人的代价来回应。独生子女教育,是家庭教育必需面对的课题,也是学校教育必需注意的。现在学校读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果不从家庭教育入手,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特征与规律,培养独生子女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学校教育将违背“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这一教育基本规律的。其他诸如残缺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少年教育等等,随社会发展在出现的新的问题,都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的地位与作用,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既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
育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其产生的必然结果。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并与社会教育相统合,共同营造个体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大教育系统,形成新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已成社会发展、个体成长的必然要求。
1、把“健康第一”贯穿教育的始终
“健康第一”是针对由于“应试”教育所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心理问题增多而提出的。由于我国长期“学而优则仕”思想和不正确的成才影响及改革开放后社会竞争加剧造成青年学生们心理紧张、忽视体育锻炼。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而感到孤独,社会适应性差。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同造就健康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子女,培养良好个性
要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孩子,认识孩子发展的变化。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从孩子的身心实际状况出发,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最终的结果还体现在孩子身上,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孩子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远远超出家长的接受能力,而孩子对此有更强的理解力和模仿欲望。作为家长要能对此给予理解,并努力学习接受新东西,与时代接轨,也就是要进行再社会化。为此,家长要与子女做朋友,经常通过聊天或家庭体育的形式,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孩子。培养良好个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屏除旧观念的影响,根据孩子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潜能帮助孩子形成鲜明的个性特点。对孩子进行“三创”教育,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
3、提升家庭教育在个体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要从观念上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在个体教育与发展中的变化。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前提与基础,而且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对个体社会化与成才都将持续作用。一个人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是在家庭,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教育只是个体教育的一个阶段,接受了学校教育并不是个体教育的终结。正因如此,家长应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开放、平等、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家长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提升家庭教育在个体教育中的地位要求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因为家庭教育不仅从时间上伴随一个人的始终,而且从影响程度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孟子、岳飞的成材离不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作用。提高家长素质一方面要求家长自身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开教育讲座等形式教给家长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4、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统合,形成社会性的大教育系统,共同承担个体教育与
个体社会化的重任。从广义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家庭教育是比较特殊的、又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体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综合结果体现。
一个个体的成长不是在真空中完成的,发展过程中要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在现代社会已不再是五毒不浸的圣地,社会各方面的冲击必将波及学校;家长也会把社会上的一些或好或坏的东西带到家庭教育领域中来;同时作为能活动、会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更会到社会上寻求自己感兴趣、能满足自己欲望和好奇心的事物,正因为个体成长处于这种复杂的多因素相互影响之中,所以把三者教育有机的统一,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对孩子的发展共同作用便十分重要。当然这个大的教育系统的建立决不容易,它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与协作,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家长的期望和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在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新型关系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
5、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有人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同步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主有次,有先有后,不是同步进行。学校教育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主动与学校教育配合,不能脱节,更不能发生矛盾。说得形象一点,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措施上,必须“紧跟”学校教育,同学校教育相对应,同时又发挥它自己的独特功能。
家庭要熟悉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如培养目标是什么,开些什么课程,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纪律有些什么要求,校规校纪有哪些规定,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要了解。除此以外,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措施,特别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措施,家长要主动配合。
第一,热情接待教师来访并主动拜访教师。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访问学生家长,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家庭要把情况如实向教师介绍,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教师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家庭态度冷淡、傲慢,这是很不应该的,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也会影响孩子不尊敬教师。
第二,积极参加家长会议。学校为了同家长取得密切联系,每学年甚至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报告学校或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教育子女的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这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工作的好机会,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挤时间参加,积极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
第三,按时参加学校的接待活动。有的学校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制度,有的学校还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这都是相互沟通的好形式。这种形式,能使家长亲自体验孩子在学校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作为家长,应该高高兴兴地参加学校的接待活动。
第四,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许多学校为提高家长素质、介绍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开办了家长学校。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教好,但在实践中碰到不少问题,迫切需要解答,家长学校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办好家长学校,既要靠学校,也要靠家长。学校要为家长学校创造良好的条件,配备水平较高的教师;家长要当好学员,并为办好家长学校献计献策。
(3)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父母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等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家长应当为子女树立做人的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两代人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要自己长大,这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过程,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甚至逼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去做,其后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做他们的朋友,孩子不希望父母一味地讲道理、定规矩,孩子更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大人们的责任应当是关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而这种关爱、鼓励、支持、引导都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关爱不等于溺爱,关爱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支持他。指导孩子不是指挥和控制孩子,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有主见,欣赏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家长的要有耐心,不要把学生一时学习的成败看得太重,更不要冷语中伤,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棍棒相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而是要多指导和鼓励孩子,使孩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做人的自尊心,事事认为我能行,我能做得好,不懦弱,不胆怯,不悲观。只要养成做人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懂得怎样进行学习,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将来学生长大后,自己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学习,去深造,去探索,去创新。如果我们的家长教师能够这样去看问题,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如学习负担过重,师生关系紧张,家长“望子成龙”等问题也就比较好解决了,单纯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向也就比较好纠正了,素质教育也就比较好实施了。为人父母,应当首先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尽可能广泛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家庭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学校、家庭、社会在影响渠道、影响方式、影响强度方面,可以各具特色,如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技能,培养理想、情操等方面为和家庭教育的侧重于做人教育,如生活技能、习惯养成,文明礼仪、道德倾向等方面:社会教育侧重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了解社会等方面。
抓好校内教育是重点,校外教育是难点。校外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都出在校外,因此,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完善德育网络,拓宽教育途径,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
(4)学校与家庭教育的
通过家访和家长接待日,实现双向交流,互通联系,共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办法。教师及时家访,每学年对学生家庭普访一次,作好家访记录,建立家访档案。家长定期校访。建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进教室听课,翻看教师的教案,检查学生作业。
建立家长会制度。通过家长通知书等方式,将学校的重要德育活动安排,节假日的管理教育要求,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告诉家长,并收回家长的反馈意见,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设立家教热线电话,及时解答家长在家教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德育信息。举办不同类型的家长学校,不仅传授科学的家教理论和方法,普及家教知识,交
流家教经验,还开展家教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对具有个性化的孩子进行个案跟踪指导。
以上几条渠道,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庭教育由自发走向自觉,由盲目走向科学,成为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和教育途径的重要补充形式。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学校德育效果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5)学校与社会的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才具有广阔的空间。为此,德育工作要坚持”三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学生;德育工作要坚持“三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德育工作要做好“三加强”:加强校内管理,加强校外教育,加强社会监督。开放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大教育观的确立,使我们意识到学校教育仅仅是社会大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
7、及时总结经验,搞好交流及表彰。区委、区政府应当责成专门部门或组织,定期进行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好家长、好家教活动定期开展表彰活动,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正在阅读:
构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关系的思考10-17
综合测试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 单元测试题06-25
工程施工设计(模板)10-07
淘宝大学笔记03-08
C语言各章习题集04-18
爱是妈妈的手作文600字06-28
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教学反思01-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构建
- 思考
- 和谐
- 关系
- 现代
- 常见句子成分完整讲义总结+复习
- 创意凉菜 doc
- 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定 - 图文
-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
- 河南省2017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生鲜(果蔬)损耗控制
- 实用版 控辍保学先进个人材料
- 2013年漳州中考物理
- 人物访谈专题策划书范例
- DELL EDGE2950服务器LED显示代码说明
- 2019届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板块3 专题1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学案
- 门窗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
- 砖题库: 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打饭校长
- 郑州市惠济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
- 销售高级1
-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考试复习要点
- 2019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中学化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安全制度
- 结构方程模型案例重点讲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