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管桩技术规程2010学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11 2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学习笔记

DGJ32/TJ109-2010

一、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分类(vgl.4.1.1)

1. 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P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C60)和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C80);

2. 按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分:A、AB、B和C型,抗裂弯矩、极限弯矩、极限剪力由弱到强。 序号 地质情况 1 2 3 (端承)摩擦桩且穿越的坚硬土层浇薄时 (摩擦)端承桩且穿越的坚硬土层浇厚时 i)软土地基 ii)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时 iii)场地为微、弱腐蚀环境时 *其中C型桩主要用于对水平承载力有较高要求的建筑工程。

桩型选择 A、AB、B型 AB、B、C型 AB、B、C型 备注(vgl.3.3.2) 桩总长/桩外径≤80 桩总长/桩外径≤60 / 3. 按外径分:400、450、500、550、600、700、800和1000mm共八种。

*出厂管桩不仅要有合格证,而且桩身两端应标有1)管桩类型2)耐腐蚀性3)型号4)外径5)壁厚6)混凝土强度等级7)单节长度等信息。(vgl.4.1.4) 二、构造要求

1.对各种外径的管桩的i.最小壁厚ii.桩端板(包括最小厚度、外径和

- 1 -

预应力钢筋的直径)iii.保护层厚度iv.桩套箍(包括厚度、高度和外径)v.螺旋箍筋(包括直径、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见表4.3.1。

2.对管桩成品的尺寸偏差、检查方法及外观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具体见表4.3.2和4.3.3。 三、适用性:

1.施工方法:锤击法和静压法。 2.外形:空心方桩和离心桩(管桩)。

3.应用:i)主要用于7度以下地区且H≤100米(H≥60米时,D≥600mm)、腐蚀性≤弱腐蚀性场地;8度时,H≤24米。均应以受压桩为主。ii)低承台基础。【*3.3.1.2条和3.3.1.3.条分别列出了不宜采用和不应采用管桩的条件】 四、设计

1.设计等级:按建筑类型(复杂程度等)分为甲乙丙三类; 2.重要性系数:甲级为1.1,乙丙为1.0;特殊情况下,提高0.1。

- 2 -

3.抗震设防区的管桩基础应进行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计算;特殊情况下还应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计算。

4.设计前的资料收集:特别应注意这些资料上的收集(vgl.3.2.1) i)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等信息的建筑场地现状;

ii)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iii)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 5.地质勘察(vgl.3.2.2):

i)勘探点间距要求:端承桩:12~24米(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当坡度大于10%时,应加密);摩擦桩::15~30米。

ii)勘探深度:区分为一般性孔和控制性孔。

控制性孔=总探点的1/3~1/2,深度:满足下卧层验算和地基变形计算的深度要求(全风化岩、强风化岩时,宜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下5米以下;中等、、微强风化岩时,宜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下≥1米)。一般性孔:宜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下3~5倍桩外径且≥3米(全风化岩、强风化岩时,宜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下3米以下;中等、、微强风化岩时,宜进入岩层)。

6.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vgl.3.5.7):

桩基设计等级 甲级 乙级 所有 地质条件简单时, 情况 静载 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并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 3 -

确定方式 数量要求 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且≥3根。

其余 丙级 所有 静载确定。 i)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并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或ii)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单位工程总桩数的1%且≥3根。 *经验参数公式(vgl.3.5.8):。

7.布置:

i)

最小中心距(vgl.3.3.3-1)

ii) 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vgl.3.3.3-4):

粘性土、粉土 砂土、全风化岩 碎石土、强风化岩 注:不包括桩尖部分。 ≥2.5d ≥2.0d ≥1.5d iii)考虑刚度因素的规定(vgl.3.3.3-5): a)同一承台的桩数不宜少于3根;

b)当少于3根时,⑴单桩承台: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梁;

⑵双桩承台:在短轴方向设置基础梁。

- 4 -

注:梁顶宜与承台顶同一标高,宽度≥250mm,高度=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400mm。 8.管桩基础构造:

i)填芯(vgl.3.4.1):⑴承压桩:≥{5倍管桩外径,2米}max; ⑵抗拔桩:≥{8倍管桩外径,3.5米}max且使用不低于C40的微膨胀混凝土。

ii)连接:(vgl.3.4.2)

⑴桩顶嵌入承台≥50mm且≤100mm;

⑵桩(承压桩)身钢筋或内插钢筋锚固(锚入承台)长度≥{45d

钢筋,500mm}max

;桩(抗拔桩)身钢筋应全部锚入承台,锚固长度

≥{45d钢筋,1000mm}max 另,填芯混凝土内插筋数量和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iii)当地下水或场地土有腐蚀作用时的防腐措施:(vgl.3.4.5) ⑴主筋d≥9mm且内外保护层厚度≥40mm;箍筋d≥5mm; ⑵桩身混凝土抗渗等级≥S10; ⑶增加焊缝厚度,腐蚀裕量≥2mm; ⑷底部灌注C40微膨胀混凝土,高度≥2米; ⑸采用封闭桩尖。

iv)回填(vgl.3.5.13-2):承台和地下室外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或直接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五、施工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u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