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4-05-04 16:2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1.序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各级人员职责 2.1事故应急救援机构 2.1.1组织机构

2.1.2指挥部成员及分工 2.2事故应急抢救指挥部职责分工 2.2.1总指挥 2.2.2办公室主任 2.2.3现场抢救指挥

2.2.4报警、消防车辆引导、人员疏散、救护负责人 3. 事故时的人员疏散、撤离和隔离方案 3.1目的

3.2紧急事故的定义

3.3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清点 3.4失火及其它紧急情况的通知方式 3.5人员撤离方式

4.事故现场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4.1检测控制

4.2抢险、救援组织与控制 4.3伤亡人员转移路线及方法 5.应急救援保障

1

5.1组织保障

5.2抢救器材、物质保障 5.3制定以下安全保障制度 5.4外援协作保障

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及关闭程序 6.1预案响应分级 6.2预案关闭程序

7. 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演练 7.1演练目的 7.2演练计划

8.消防和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8.1消防演练 8.2应急救援演练 9.值班管理制度

10.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表、安全检查表 11.特定的紧急事故处理指南 11.1电气触电事故 11.2机械伤害 11.3火灾

11.4紧急医疗处理及人身伤害 11.5爆炸威胁

11.6对员工的人身威胁或严重的威胁行为11.7停电

12.特殊危害物质紧急处理指导

2

12.1煤气、氢气,甲烷,乙烯及混合气体等易燃气体的释放 12.2气瓶的泄漏 13. 附件

13.1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13.2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名单及联络电话 13.3公司内部工厂的联系

3

1. 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人的最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因此,安全生产就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钢铁行业是事故高发及高死亡率的行业,根据历史事故统计分析,钢铁企业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等几大类。事故的发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装备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增进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技术素质、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制、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来避免钢铁企业事故发生成为必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企业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安全隐患,也会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内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重大、特大事故,特别是一次死亡几十人的事故呈现上升趋势。事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或《事故应急预案》未规范化、程序化,执行不力,导致事故扩大,人员伤亡增加,所以加强事故应急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各级人员职责

2.1事故应急救援机构:

2.1.1组织机构 陕西鑫辉钢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9-83671913 2.1.2指挥部成员及分工: 总指挥:卓明清 办公室主任: 陈春太 副总指挥: 陈春太 现场抢救负责人:许东俤 报警负责人:当班值班主任

人员疏散、救护等引导负责人:李跃旗 现场抢救人员:当班管理人员

2.2事故应急抢救指挥部职责分工

2.2.1总指挥

负责组织制定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运输各环节所可能产生的危险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公司的人员调配,各类抢险器材、设备的配置,在遇险时下令启动应急方案,调动应急队伍;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现场抢救负责人及各类抢救负责人。协调事故现场的所有有关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从引发原因、抢救过程、事故结果的上报工作。主持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演练计划。接受政府指令和调动,保护事故发生全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批准终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2办公室主任

5

负责组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和有关生产车间、班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计划,做好重大、特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协调,检查应急救援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班组事故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实施情况。接到事故或险情报告后,迅速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进入应急救援状态。在事故应急救援抢险时负责对外联络和事故抢救情况上报和对外通报,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及有关汇报材料。负责组织外援单位和人员接待和后勤协调。

2.2.3现场抢救指挥

根据总指挥启动预案命令、事故类型按抢救预案直接实施,指挥组织各组人员分工、迅速、有条、有序地进行抢救;根据抢救现场实际情况,调配抢救人员和抢险器材。执行总指挥的抢险指令和抢救情况的汇报。根据抢救现场,在无法控制时下达人员撤离、疏散信号和命令。负责事故后现场的清理和事故产生结果的统计、记录、汇报。负责执行总指挥终止预案的指令,组织实施预案的演练,并做好记录。

2.2.4报警、消防车辆引导、人员疏散、救护负责人

在事故发生时,负责第一时间应用报警电话或手机向单位负责人、主管部门报警。明确报告险情类型、单位、地址、发生时间和险情现状。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向公安消防119、公安110、救护12O报警。负责引导消防车、救护车及外来各类抢救车辆、人员进险场。负责指挥协调疏散与抢救无关人员、及现场撤离人员、车辆离开现场,并确定人员、车辆疏散线路、方式和确定安全警戒线,并负责清点现场人员和疏散人员人数。执行现场指挥的指令。编写责任范围的抢险经过,书面汇报。负责与就近医院联络,联络时应明确说明地点、伤亡情况。在现场配合医院救护人员对伤、亡人员组织救护。负责编制本公司救护器材增添计划和应急救援器材保养。

6

3. 事故时的人员疏散、撤离和隔离方案

3.1目的

本程序提供了处理本现场潜在的紧急事故的程序。其目的在于: a.防止工作人员及周围邻居受到伤害. b.减少财产损失. c.缩短停产的时间..

如果发生紧急事件,公司将使全体员工快速撤离工厂。然后,操作及维修人员已经经过培训且具有处理日常使用的化学品的经验,因此,其将负责处理其工作区域内的泄漏事件。

3.2紧急事故的定义:

任何威胁到工厂区域以外的地区或需要外来帮助进行控制的非正常事件统 称为紧急事件。这些事件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失火与爆炸,不可控制的溢出及散发,紧急医疗事故,工作场所的伤害及自然灾害等。

3.3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清点

在发生事故时,现场报警、疏散负责人在报警后,现场指挥、作业班长和抢救组负责人立即组织对在事故现场生产人员、参加抢救人员和在场外来人员的人数、性别、名字进行清点,并立即汇报总指挥。

在现场总指挥发出撤离信号和命令时,负责救护、疏散负责人应立即按疏散线路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同时清点已撤离出人员人数、性别、名字;对未撤出人员立即向总指挥汇报同时对未撤离人员组织搜寻。

3.4失火及其它紧急情况的通知方式:发现紧急事件或潜在的紧急事件(如:失火、爆炸、化学品泄漏或溢出、 紧急医疗事件,工作场所的伤害及自然灾害等〕的现场员

7

工,现场职位最高的人员或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3.5人员撤离方式

3.5.1未受伤人员按疏散路线跑步撤离至安全地带(紧急集合点)。 3.5.2受伤人员由救护组以救护车辆或未受伤人员背、抬撤离至安全地带。 3.5.3现场总指挥最后撤离。

3.5.4隔离方法以警戒、保卫人员拉临时隔离绳为警示标志,专人警戒。 每个员工已经得到如何进行安全撤离的培训。 紧急撤离集合点的位置如下:

集合点: 各单位的车间外面和现场指挥指定的集合点。

员工应观察位于现场的风标,观察风向以便于从上风口撤离。当得到全部人员都到达集合点的汇报后,紧急事件处理协调员应亲自或指 定专人对所有员工、来访者及承包商按人头进行清点。在发生事故时,现场指挥、作业班长和抢救组负责人立即组织对在事故现场生产人员、参加抢救人员和在场外来人员的人数、性别、名字进行清点,经统计后并立即汇报总指挥。在现场总指挥发出撤离信号和命令时,立即按疏散线路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同时清点已撤离出人员人数、性别、名字,对未撤出人员立即汇报并组织搜寻。在紧急撤离中,紧急事件处理协调员应保证把以下物品带到应急集合点:

a.现行版本的紧急事故处理程序. b.外来人员的登记记录.. c.材料安全数据表 (MSDS). d.如果有手机, 带好手机.. e.撤离后的人员清点

注意事项:花名册上应有每个班次的人员名单以便于人员清点时使用;必须利用点名的方法进行人员的清点;如果有失踪人员应通知紧急事故处理协调员;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清点。

8

4.事故现场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4.1检测控制

4.1.1发生事故时由疏散负责人组织测定风向,并将风向及其变化及时报告现场抢救指挥。

4.1.2电器、仪表维修人员监控未发生事故场所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数据,有异常及时报告现场抢救指挥。

4.1.3请环保、气象、防疫部门在事故现场检测控制。

4.1.4事故抢救扑灭后由指挥部成员组织环保、气象、防疫部门和抢救组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相关区域检查是否存在危险隐患。

4.1.5事故抢救扑灭后由指挥部成员根据环保、气象、防疫部门指导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相关区域组织清洗、消毒。

4.2抢险、救援组织与控制

⑴根据义务消防队组成及现场参加抢险人员人数,确定断电、切断阀门、灭火负责人,按分工职责及现场指挥调度参战,直接灭火人员每组两人以上。

⑵现场灭火人员互相用水把身体所穿衣服喷湿保护。当抢救人员有伤、亡时,救护组立即将伤、亡人员撤离现场。

⑶参加抢险人员现场人员调度由现场指挥调动和下达抢险指令和要求。

⑷当险情在没有救援条件无法控制时,即将发生爆炸危险时(在国家消防、公安部门未到达前提下),由总指挥下达撤离指令,现场指挥立即发出信号,按预定路线迅速撤离。在国家消防、公安部门到达后,向其汇报后,由消防、公安等部门下达撤离指令,总指挥及现场指挥发出撤离信号,并组织撤离。

9

4.3伤亡人员转移路线及方法 ⑴伤亡人员转移路线

生产车间伤亡人员由救护组从生产车间两头安全通道撤离出厂大门外上风向。 仓库人员从仓库大门撤离出厂大门至安全地带。 ⑵伤亡人员转移方法:

①伤亡人员撤离时,轻伤者在护救组护送下跑步撤离,重伤者由救护人员背、抬至救护车辆上撤离,死亡人员由救护人员抬出安全警戒地带并专人看护。

②救护组负责统计、登记受伤人员名单及安置、救护方法。 ③救护组负责统计、记录受伤人员致伤内容。

10

5. 应急救援保障

5.1组织保障

⑴成立以许东俤队长的义务消防队,队员30人。 ⑵成立以卓明清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5.2抢救器材、物质保障 1.消防水设施

厂内设专用消防水管网,在生产厂房、办公室、仓库周围共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水枪和水带(见厂灭火器位置图)。

2.灭火器配置、配应急灯 (见厂灭火器位置图) 3.配置急救医药箱设于各单位办公室。 5.3制定以下安全保障制度

⑴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各抢险组责任制。 ⑵值班管理制度 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⑷应急救援装备、物质、药品检查制度 ⑸消防和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5.4外援协作保障

⑴在遇险时报火警119,向市消防大队求援,报110向公安部门请求支援。 ⑵向最近120求援。

11

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及关闭程序

6.1预案响应分级

本预案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响应分三级 6.1.1一级响应级别

在厂内发生机械、电气事故对设备造成单机严重损坏,有可能引发燃烧、火灾的倾向,人员轻伤和中毒。应急救援由厂分管领导现场组织指挥救护事故,部门负责人指挥实施。办公室安全负责人,救护组成员及救护人员,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按各自职责进行施救。义务消防队现场待命。同时报应急救援办公室。

6.1.2二级响应级别

在厂发生机械、电气设备事故造成设备多机严重损坏或报废,同时局部起火燃烧,暂未涉及整个作业场所或人员重伤,急性中毒。

在台风、暴雨等气候或周边单位发生较大火灾、爆炸险情时响应救援:应急救援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总指挥即任命现场总指挥,各应急救援小组进入事故现场开展救险。所有救援器材启用。并由指挥部办公室向各单位和相邻厂发出事故警报,向119、110、112单位通报。

6.1.3三级响应级别

在生产车间、储存区,发生较大火灾可能引起爆炸,和机械、电气有事故、有死亡和重伤人员。

台风、暴雨、雷击已造成工厂建筑物、生产、安全设施危害响应救援:总指挥启动应

12

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总指挥,各指挥部人员负责人和抢险、救护、警戒等,进入现场按各自职责开展救援,同时向119、110、112等有关部门报警求援,向互救单位求援。

6.2预案关闭程序 6.2.1一级响应关闭程序

当事故在厂内扑灭后各救险小组向在现场组织指挥厂分管领导报告后,由现场组织指挥厂分管领导下达关闭指令。

6.2.2二级响应关闭程序

当事故抢救结束后,经各小组对事故现场进一步检查确认事故已全部消除,由各救护组组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关闭。

6.2.3三级响应关闭程序

在消防、公安部门、环保、防疫等有关部门抢险结束撤离后,经现场指挥、现场检查复核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下达关闭预案指令。

13

7.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演练

7.1演练目的

事故应急演练其目的一是提高应急指挥部在工厂发生各类事故时紧急抢救组织指挥、协调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对各职责和现场抢救指挥技能以及实践,二是提高各救险组的应急救险技能和各救援组织之间的协调作成统一性。三是通过演练对预案检查同时找出预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对预案修正、完善、总之其目的就是在工厂万一发生事故时能合各救险组织,救援人员能有条有序、召之能来、来之则干,能及时有效地使各个发生的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7.2演练计划 7.2.1桌面模拟演练 (1)演练目的

桌面演练目的主要检验在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救援小组负责人反应程序、反应能力、反应速度和对各职责范围内熟悉熟练程度。

(2)演练方式

设定某种事故发生现场发现人员开始报警,总指挥启动紧急救援预案,指挥部成员集中,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模拟发出抢救指令和信号。主要以电话和口头说明为主。

(3)演练程序

模拟各单位现场报警→办公室接警并记录同时报总指挥→总指挥赶赴现场启动预案并同时通知各指挥部成员(会议室)→确定现场指挥→现场指挥发出指令各指挥部成员依次口头说明实施→各指挥部成员依次口头说明实施结果→现场指挥部向总指挥汇报→总指挥宣

14

布关闭预案→总结→调整修改预案。

整个过程由办公室主任记录 7.2.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在请示区政府安监部门和消防部门后另行制定。

8. 消防和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8.1消防演练 8.1.1演练目的

⑴灭火器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①灭火器类型:

我公司灭火器目前所配备灭火器为A、B型干粉灭火器。 注:灭火器分为A、B、C、D型四种 A型:用于含碳固体可燃物火灾扑救。 B型:用于甲、乙、丙类液体火灾扑救。 C型:用于可燃气体火灾扑救。 D型:用于可燃金属火灾扑救。 ②灭火器使用方法:

对准火源拔出限位插销一手持喷管、一手提起圈环干粉即喷出。 注意:

a.手持灭火器应斜放,不应使灭火器端部对着下巴和头部。 b.灭火时人员应在火源上风或侧风向。

⑵使义务消防队员和生产现场员工明确消防器材存放位置。 ⑶使义务消防队员懂得消防水系统及设施安装和使用方法。

15

⑷使义务消防队员懂得消防水在事故时使用要求。 8.1.2演练方法和参加人员 ⑴灭火器使用演练:

①在公司外工业区找一开阔安全地带各设一可燃桶装液体(甲苯或汽油、柴油等)和一包装纸箱、木材堆放点,分别点燃后由参加员以B型和A型灭火器按测定风向→选择灭火器型号→抢救人员进场→灭火→灭火后检查程序进行。

②参加人员

全体员工和义务消防队员,主要由义务消防队员和生产岗位人员操作。 ③演练时间安排:计划每季度演练一次。 ④演练要求

a.参加人员不得穿拖鞋、高根鞋,安排直接灭火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同时应听从指挥人员指挥。

b.演练前应事先报消防中队,并请其现场指导。 c.演练时应指派专门保卫人员维护现场周边安全。

d.演练后应检查演练现场是否有残火存在,应清理好演练现场。 ⑵消防水设施使用演练

①设定公司罐区发生着火,依程序进行测定风向→选择保护半径内消火栓→抢救人员进场→安装消防水龙带→水枪→水喷射冷却燃烧点周边建筑物和未着火成品→灭火→灭火后检查及清理现场。

②参加人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义务消防队员,主要由义务消防队员操作。 ③演练时间安排 计划每季度演练一次。 ④演练要求

16

a.参加人员不得穿拖鞋、高根鞋,安排直接灭火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同时应听从指挥人员指挥。

b.演练前应事先请消防中队现场指导。 c.演练时应指派专门保卫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d.演练后应检查演练现场是否有残火存在,应清理好演练现场。 8.2应急救援演练 8.2.1演练目的

⑴提高应急指挥部在工厂各类事故发生时紧急抢救组织指挥、协调能力,通过演练对各职责和现场抢救指挥技能以及实践。

⑵提高各救险组的应急救险技能和各救援组织之间的协调作战统一性。

⑶是通过演练对预案检查同时找出预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对预案修正、完善。 总之目的就是在工厂万一发生事故时能合各救险组织,救援人员能有条有序、召之能来、来之能干,能及时有效地使各个发生的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8.2.2演练方法和参加人员 ⑴单项演练

①发生事故时人员报告和通讯、报警演练:

设定生产车间某处发生火灾或电器、机械、人员中毒事故时,在现场作业班长指挥扑救或抢救同时,按作业人员向班长报告,班长向值班主任和车间主任、厂长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和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注意:

a.向外部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时应事先告知。 b.此演练仅为以电话和已规定的报警通讯设备进行。 (2)发生事故时指挥部成员应急救援演练:

设定公司某处发生火灾或电器、机械、人员中毒事故,按作业人员向班长报告,应急

17

救援办公室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和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后即到指挥部根据总指挥的指令以电话或口头按各自承担职责说明应急救援程序。

(3)发生事故时事故现场人员疏散演练

设定生产车间某处发生火灾,在发出警报后,事故在现场作业人员在现场总指挥指挥下,由疏散救护负责人的引导下按已确定的疏散路线撤离现场至安全地带。

注意:

①警戒人员应到位和设立警戒线。 ②应记录风向变化调整安全区。 (4)救护演练

设定公司某处发生火灾已有人员烧伤、人员中毒事故,救护组将受伤人员救护至安全地带救护过程。

注意:

①警戒人员应到位和设立警戒线。 ②应记录风向变化调整安全区。 ③有可能请协作医院派员指导。 2.综合演练

⑴设定公司某处发生火灾或电器、机械、人员中毒重大事故,按应急救援总指挥和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后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

具体演练程序另行制定。

⑵应将演练计划报市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

18

9.值班管理制度

1、公司设专门安全保卫人员负责公司日常安全保卫工作,24小时轮班值班。由安全员负责管理。

2、值班室设门卫,负责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的登记、安全检查和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

3、生产区域未经批准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经批准进入人员值班人员应交待进入生产车间安全注意事项并检查其携带物品、穿着是否合乎安全要求,保管禁入物品。

4、每4小时巡查工厂区一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中发现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和纠正、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负责现场保护。

5、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紧急情况除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负责现场保护和视情况报110或119、12O报警求助。

6、做好值班记录,保管好安全保卫器具。 应急救援装备、物质、药品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物质、药品的管理,保证其完好性,在万一发生产安全事故时能有效投入抢险救灾特规定如下;

1、所有备用于应急救援装备、物质、特殊药品均集中保管(定置于定置点的消防灭火器除外)保管室设于库房,由库房负责人负责保管。一般药品由各单位办公室保管。

2、定置于定置点的消防灭火器由办公室负责与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定期检查换药。平时检查由安全员负责组织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19

3、消火栓、水龙带、消防砂、消防水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由安全员组织检查。(消防水流量、水压检查由负责生产技术人员参加)并做好检查记录。

4、救援工器具应登记造册由生产负责人检查每星期检查一次,安全员参加并做好检查记录。

5、其他救援物资、药品由库房负责组织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安全员参加并做好检查记录。

6、每半年所有应急救援设施、器材、药品等由总经理组织全部检查一次。

7、对检查出的急救援设施、器材、药品有漏缺、变质、损坏应及时上报增补或更换

20

如果可燃气体的失火在关闭气源之前已经被关闭,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确认有足够的通风能力来驱散这些混合物。

即使配备有防护设备,紧急事故处理人员也不能进入易燃气体积聚区域。 控制局面.

在试图采取行动之前一定要发出火警.

在确保工厂人员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进行灭火. 如果有可能,在救火之前关闭供气源。 只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关闭供气源。

可用喷水的方法冷却并保护邻近可燃的设备及材料。 缓和局势.

根据涉及到的材料进一步灭火。

木材,纸张及纺织品失火应使用水及泡沫灭火器.

油,溶剂,油脂及油漆失火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 电气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如果不能扑灭或控制火势应停止灭火.如果这时你还没有发出警报,应发 出警报并撤离. 千万不要试图扑救你所不能扑灭的大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乙炔气瓶的顶部及底部具有可在2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F时熔化的保险塞,其用于保护气瓶爆破膜的破裂。当救火时涉及到乙炔 瓶应特别注意。如果保险塞失效,在顶部及底部喷出的火焰可达15英尺 。不要靠近失火处。在安全的距离外喷水。

11.3.7建筑物的失火初期 进行危害评估. 评估失火的程度。

如果不能扑灭或控制火势应停止灭火.如果这时你还没有发出警报,应发出警报并撤离. 如果不能控制火势,不要进入建筑物。 控制局面.

26

在试图采取行动前一定要发出警报.

在确保工厂人员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进行灭火. 缓和局势.

如果火势较小可以用灭火器扑灭,可以进行救火.

如果不能扑灭或控制火势应停止灭火.如果这时你还没有发出警报,应发 出警报并撤离. 千万不要试图扑救你所不能扑灭的大火. 11.4紧急医疗处理及人身伤害

当由于事故或身体原因而受伤或突然生病时,应立即通知你的主管领导。 只有当你经过紧急救护及人工呼吸的培训并拥有合格证时,方可提供救助 。

当发生死亡或严重人身伤害时,主管领导应立即通知业务员, 如果5分钟之内不能与专业经理联系上,主管领导应立即通报公司领导。

1.立即通知现场管理部门并对威胁作出评估。

2.如果不能通知到现场管理部门,通知保安部门详细说明情况并请求帮助。

11.5爆炸威胁

A.当收到爆炸威胁的电话后:

1..尽可能多的收集关于电话内容及打电话者的信息。 2.通知并撤离工厂内直接受威胁的区域。

3.立即通知现场管理部门对炸弹威胁作出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关闭工厂并撤离。 4.通知当地公安局或派出所。。 B.炸弹威胁-工厂的撤离:

1.如果炸弹威胁不确定在什么时间发生,或没有提供时间,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御行动。 撤离工厂到指定的集合点。

2.打开主大门。

3.清点所有的现场人员及来访者以确认所有人员已撤出。

27

4.不要使用对讲机,炸弹的引爆装置可能与对讲机的频率相同。

5.撤离后,是否返回现场及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定应由公司领导和当地执法部门作出。 C.炸弹威胁-工厂停产:

1.现场生产主管领导应决定工厂是 否需要紧急或正常停产。 D.炸弹威胁-搜查:

1.在任何情况下,搜索工作应由专业人员如:当地公安局或消防局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注意: 炸弹及爆炸爆炸装置的移动及或拆除应由专业人员在爆炸物处理厂进行。

2.如果在搜索过程中需要熟悉现场及设备的志愿人员提供帮助,志愿人员的数量应降到最低。

3.所有参与搜索的APCI人员必须认识到他们的任务搜索和报告可疑物体,并不是去移动、摇动或触摸这些物体,或作一些与此相关的动作。

11.6对员工的人身威胁或严重的威胁行为 A.直接威胁

当你受到直接威胁时,如:对人身或有关的人员造成危害,应保持平静,不要进行反击,利用常识思考并离开现场。

如果必要通知保安部门(如当地公安局等〕到现场。 通知现场管理部门。

事件过后,现场管理部门将通知保安部门以便采取进 一步行动。 B.潜在的威胁

当发生潜在的威胁时,如果不采取行动将随时间而严重时,应向现场管理部门报告。 现场管理部门将通知保安部门对事件进行评估。 11.7非法行为 A.闯入者:

不要试图与闯入者对抗

通知保安部门(如当地公安局等〕到现场。

28

通知现场管理部门。 利用电话寻求帮助。. B.故意破坏行为:

如果发现破坏人员正在搞破坏:

a.通知保安部门(如当地公安局等〕到现场。保安人员不要试图扮演警察的角色。 b.通知现场管理部门。 如果发现故意破坏行为: a.立即向现场管理部门报告。 b.保护现场。.

c.现场管理部门将评估破坏是否对人员及工厂安全生产构成危害。 d.现场管理部门将通知保安部门(如当地公安局等〕到现场. 11.8停电

本程序列出了停电时所应采取的特殊行动。 当停电对生命造成威胁时,可视其为对安全的危害。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转移到有照明的地方。如果不能保证安全,在原地等待直到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安全转移出该区域。

如果管理人员不知道停电,应通知管理人员。

即使电线没有放电现象也不要触摸。虽然暂时没有电,但可能随时自动来电。 值班电工应做的事:

关闭对电压敏感的电气设备,如: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及报警器等以防造成损坏。 关闭来电时可以自动启动的电气设备。

按照工厂操作程序做好停电期间的防护及来电后的设备的启动。

12.特殊危害物质紧急处理指导

29

12.1煤气、氢气,甲烷,乙烯及混合气体等易燃气体的释放 进行危害评估.

检查工厂区域以确定泄漏地点。 找到泄漏源后,远离泄漏源。 控制局面.

通知当班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将通知受影响区域的人员。

所有非必要的人员应集合于处于上风口的指定地点。可以通过现场的风标确定风向。 封锁该区域的交通。

警告-只有当保证你自己及工厂人员的安全时才能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可燃气体的浓度大于10%,没有合适的PPE或后备人员进行帮助,工厂人员绝 对禁止接近泄漏源。

缓解局势.

如果有必要,停止工厂受影响区域的设备的运行并对系统降压。 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氮气对设备进行吹扫。 清除所有的着火源。

如果必要而且可能,设置失火监视器并利用喷水来驱散气体并对非电气设备如:气动控制系统及仪表气管线进行降温。

如果不能封闭泄漏源,应停止工作。触发撤离的警报,撤离工厂。 12.2气瓶的泄漏 进行危害评估.

处理泄漏的钢瓶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确认泄漏源。

大多情况下泄漏发生于气瓶顶部的阀门。具体的泄漏点可能在阀门丝扣、阀杆及其密封、阀门出口或减压装置处。

绝对不要试图修理在阀门丝扣处或减压装置的泄漏。 控制局面.

30

如果含有易燃气体、惰性气体或氧化剂的气瓶发生泄漏,应确认通风是否能排出这些气体。

将气瓶移到隔离区(如果气瓶装有可燃气体或氧化剂,应远离可燃物质〕。

如果泄漏的气瓶处于通风不好的区域,在试图移动气瓶前应首先检查氧气的含量(如果是可燃性气体应同时检查可燃气体的含量〕。

缓和局势.

如果泄漏的气瓶已安装在汇流排上,在试图维修之前,关闭其他气瓶的阀门,通过汇流排的排空缓慢对泄漏的气瓶卸压。

在试图对处于室外的惰性气体的气瓶维修之前,应首先把气瓶固定,打开排放阀,以适当的速度进行卸压。

如果不能安全的控制或阻止泄漏或泄漏逐步升级,应及时通知紧急 事件处理中心 . 控制局面.

涉及到腐蚀或有毒性气体的泄漏必须进行撤离并在的紧急事 件处理协调员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撤离并封闭受影响的区域,观察现场的风标以确定烟雾或蒸汽的方向。 通知紧急事件处理中心 缓和局势.

紧急事故处理协调员将决定工厂人员是否能处理这次泄漏或请求经过培训的紧急事件处理人员进行帮助。

标出了相应的紧急事故处理设备。

13.附件

31

13.1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名 单 区质监局 区安监局 区环保局

13.2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名单及联络电话

联系人姓名 火警/ Fire Bureau 救护车 / Ambulance 总经理 安全生产部门

13.3公司内部工厂的联系:

联系人姓名 炼钢厂厂长----林忆 轧钢厂厂长-----叶广林 铁场主任----陈宝明

电话号码. 13060392889 13319289907 13572495597

电话号码 119 120 13609190077 15091090978 联系电话 029-83455430 029-83532764 029-84051652 备 注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u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