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表格版) -

更新时间:2024-04-05 06: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洋口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组:五年级品德 课 题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主 备 教 师 备 课 时 间 余赛金 2月 26 日 (第 1 周) 二次备课教师 主 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 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 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 教学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重 点 异。 教学难 点 教学流程: (一)祖国知识抢答赛 1.中国的哪座城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市)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 3.冰雕艺术节在哪个城市举行?(哈尔滨) 4.我国的哪座城市是文明中外的春城?(昆明) 5.教师简单小结评价。 (二)欣赏图片引入 1.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学生小组交流 2.师补充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故事。 3.放录音: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 4.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5.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6.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 (四)探究新知 1.了解祖国五种不同的地形以及面积比例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丘陵:百分之十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不平的丘陵,群山环抱的盆地,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山地面积大,对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有利,不利于大型的机械操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 2.学会看地形图 a.出示文字灯片 黄高蓝水绿平原 沙漠黑色一片片 棕色本是最高处 白色终年积雪寒 b.了解中国地形的地势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大约是3000米以上) 中部和北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1000-3000米) 东部以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 c.查找地形 小组合作,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和最大的沙漠。 (五)实践活动 1.写赞美家乡的小诗 . 2.查找保护动植物的感人故事一到两个,与同学交流. 3.建立资料库. 教学反思: 洋口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组:五年级品德 课 题 备 课 时 间 多种多样的住房 主 备 教 师 余赛金 3月 1 日 (第1 周) 二次备课教师 主 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重 点 异。教学难 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巴,可以吞活人。(房子)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会“走”的房子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背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学生回答) 在我们身边,你还见过哪些会“走”的房子?(房车) 房车是集具车与房于一身的现代时尚的会“走”的房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 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二、新授课 1.老北京的四合院 (1)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说起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2)四合院的特点?(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3)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乔家后院、图示) (4)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学生回答: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研究价值;能够发展旅游业,增加国民收入。) (5)师总结:北京四合院——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都北京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特点。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16页)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 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平顶、尖顶)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几种老房子,也请大家欣赏了代表民族特色各种各样的住房,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几幅图片,我们再来介绍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 (1)窑洞分布在哪?(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被称作“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窑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建起了新瓦房。” “我的家乡在延安,我们住的窑洞冬暖夏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3)结合你的体验,说说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 4.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填表) 三、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四、作业 同学们想当设计师吗?请你们来设计未来的理想住房,比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教学反思:

洋口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组:五年级品德 课 题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备 课 时 间 主 备 教 师 余赛金 3月 7 日 (第2 周) 二次备课教师 主 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让学生了解地域自然环境重 点 的差异;明白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教学难 点 教学流程: 一、南北方不同的交通工具 1.组织学生看图比较南北方的畜力和人力交通 2.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交通工具一般在什么地区使用?为什么人们仍在使用这种比较落后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什么特点?(青藏高原:牦牛 东北地区:狗拉爬犁 西北沙漠地区:骆驼 江南水乡:摆渡) 3.教师总结(由于地域的差异,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发明了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4.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交通工具?哪些交通工具在家乡看不到? 5.在中国政区图上明确南北方的划分。 明确:南方船多原因是河多,水资源丰富,马车多在北方平原或草原地区使用方便。 二、船的发展 1.小组讨论:船的发展过程。 (1)讨论:哪些仍在使用?今天的哪些交通工具是由他们发展而来的? (2)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资料,说明我国明朝造船业的发展。 (3)乌篷船的故事(没有污染,能源消耗小,简易方便) 三、自行车王国 1.角色扮演:自行车与汽车的对话。 2.辩论会:发展自行车还是轿车?人人拥有轿车好吗? 3.讨论会:轿车走进家庭的利与弊。 4.教师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辩论,老师真为你们的表达分析能力所折服。看来,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在发展交通工具的同时还要积极倡导环保、节能、安全的理念。我想聪明的人类既然能够发明出先进的交通工具就一定有能力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挽救我们的地球。这个艰巨的任务要靠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来完成。 四、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把你的设想画出来,写出来,说出来。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牦牛(青藏高原) 狗拉爬犁(东北地区) 骆驼(西北沙漠地区) 摆渡(江南水乡) 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船 自行车:体积小,灵巧方便,节约能源,锻炼身体 教学反思: 洋口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组:五年级品德 课 题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主 备 教 师 备 课 时 间 余赛金 3月 12日 (第 3 周) 二次备课教师 主 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南北方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使学生初步知道每个区域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体现了人类依赖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从中华民族丰富的美味食品中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重 点 系。 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难 点 教学流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美食》)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歌曲,看着这满眼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二、新授课 活动一:展示调查结果,小组进行统计 学生展示自己通过家庭走访和网络书籍调查后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美食名哪些地方人们喜这个地方的主要称 欢吃这种美食 农业产物 1.通过统计找出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出示物产分布图:请大家借助图例看图,动脑筋想一想: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有何关系?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北方盛产小麦,南方盛产大米,所以在饮食上出现了“南米北面”的差异。 2.了解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特点 a.(出示课件)指名读一读《口味歌》 b.以饺子为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差异。 c.齐读《口味歌》,加深认识。 d .教师小结:口味概况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虽然不太准确,但也反映出区域的饮食口味是有差异和区别的。 3.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继续谈) 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让我们看看影响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呢? 教师小结:影响我们饮食习惯的除了地域的物产外,还有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活动二:探究饮食文化,了解八大菜系 1.师:美食不仅能够充饥、还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呢。一道菜,一个故事;一道菜,一段历史。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呢?这些美食又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述自己了解的美食渊源,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刚才大家介绍的许多美食在我们山西也能尝到,我们的饮食习惯随着人口的流动,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融合。 4.过渡:我国的八大菜系可是美食中的精髓。请大家通过短片去了解其中流传省份最广的八大菜系。看完之后请大家为你喜欢的菜系设计一句广告语,比一比谁的广告更有创新能力哟。下面让我们一饱眼福吧! 5.视频播放《美食精髓》 a.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想一想你的广告创意,想好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b.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c.教师小结:美食也需要宣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美食,让我们的中华美食真正的名扬天下?? 教学反思: 洋口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组:五年级品德 课 题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主 备 教 师 备 课 时 间 余赛金 3月 20 日 (第 4 周) 二次备课教师 主 备 教 师 教 学 设 计 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通过了解我国不同区域人们服饰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祖国地域的辽阔和差异,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国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提高,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人们服饰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掌握服饰的不同变化及勇于向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宣 战。 教学流程: 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段服装模特表演)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看到,模特们的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你们想对服饰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二、新授课 (一)衣裳的传说 1.师:关于衣裳还有美丽的传说,你们想不想听?师讲述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 2.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衣裳的传说? 3.生简单介绍衣服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时代的穿树叶,披兽皮.发展到现在多姿多彩的服饰) 4.教师小结:是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服饰多姿多彩。现在,我们衣服的面料有棉麻丝腈纶等等。(拿出一件丝绸衣服)同学们猜猜我拿的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的?(丝绸)你们知道丝绸的故乡是哪里吗?(中国)丝绸是我国的所特有的。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那么对于丝绸你了解了它的哪些有关知识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u5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