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9-21 20:07: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 浙江省能源结构分布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
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
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我国太阳能资源储量与分布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到南澳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山东、辽东半岛、黄海之滨,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疆达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北部等地区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顶。
我国地热能的资源储量与分布 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
有255处,预计可获发电装机5800MW,现已利用的只有近30MW。 其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等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等,还有东南沿海福建、广东、赣南、湘南、海南岛等。目前开发利用量不到资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总体资源保证程度相当好。
我国海洋能的资源储量与分布 : 海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相对波浪而言,海流能的变化要平稳且有规律得多。潮流能随潮汐的涨落每天2次改变大小和方向。一般说来,最大流速在2m/s以上的水道,其海流能均有实际开发的价值。 我国沿岸潮流资源根据对130个水道的计算统计,理论平均功率为13948.52万kW。这些资源在全国沿岸的分布,以浙江为最多,有37个水道,理论平均功率为7090MW,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台湾、福建、辽宁等省份的沿岸也较多,约占全国总量的42%,其它省区较少。
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脱节无论从每一能源种类或能源总体看,其分布与消费区的分布都很不一致。尽管在能源相对贫乏地区努力进行资源勘探和加大开发强度,有的地区甚至在全国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已高于其资源比重,然而由于主要经济发达省市几乎都是能源相对贫乏区,随着经济
第3/7页
的不断快速增长,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如华东区三省一市,能源资源只占全国5.4%,通过加大两淮徐州等煤田的建井规模和较充分地开发浙江水电,一次能源生产的比重仍只占全国4.2%,而能源消费量却要占到全国的11.4%。华南的情况同样突出,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量分别占全国2.3%,
2.6%和7.0%。华中的能源消费量也超过生产量。以上三区合计要消费全国能源的1/3(见表),他们的供需缺口主要靠华北甚至东北(供油)解决,需长途运输,诸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及其周围等能源集中消费区均离北方和西部主要能源基地一二千公里以上。即使在能源富裕的东北与华北,主要消费区如辽中南、京津唐,由于能源消耗量十分集中,也需要由黑龙江、山西、内蒙古远途输入能源。因此,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运输将是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 中国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第4/7页
十分突出。往往只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加速,煤电油运就会出现紧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能源工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能源投入增加,煤炭、电力产能大幅度提高,油气进口增多,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很大缓解。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供求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一些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供需矛盾和资源环境制约将长
期存在。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又开始加大。中国达到较高水平的现代化社会还要走相当长的路。 从中国到全世界,煤炭是最切实可行的可以解决人类能源增长需求的能源。用储量巨大的煤炭来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量。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可以被归入新能源的范畴。研究煤炭的利用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煤炭转化过程的清洁化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资源化,而且最好能把两个问题结合并集成考虑。可再生能源对能源增量的贡献也不可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倾斜,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的份额会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可再生能源的新生产方式与传统能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区别,只有把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优势互补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二者均显现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第5/7页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第一,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完善并购环境,建立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在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当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并购整合我国高耗能产业,提高高耗能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技术水平。第二,引导外资向研发中心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环节发展。要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第三,利用外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公司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
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第一,努力开展跨国并购,有效提高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链,树立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第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动在资源富集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保障。第三,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去”,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可以有效释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充足生产能力,缓解国内能源供应压力,规避
第6/7页
贸易壁垒,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
第7/7页
上页
跳 贡献者:zuoanhuafeng19 加书签 收藏 下载
我的书签 阅读设置 回顶部↑
正在阅读:
2016年12月计算机统考真题-演示文稿06-29
法治伴我成长作文450字07-04
七年级英语辅导计划04-07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四川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10-15
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下册171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学案新版粤教沪版032826710-06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十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含解析)05-04
蓦然回首作文600字02-04
岗位工种分类汇总情况08-26
招商会邀约客户心得05-11
- 实验
- 排球主要规则与裁判法
- 合同管理制度
- 管道应急预案(最终版)
- 16春季福师《中国画论》在线作业2
- 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试题
- 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 常用SQL语言总结
- 2010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
- 数据库SQL实验操作答案
- 设执行董事、监事的公司章程参考文本 - 2007-03-21-10-44-40-562
- Lrjvrk公务员面试十大套路
- 第十四章-IS-LM模型试题答案新
- 机算计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扩展指令
- 关于《国际金融》的模拟试题和解析
- XXX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 化工工艺专业图面表示方法
- 小学数学扩展练习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