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溺爱型问题学生》

更新时间:2024-05-14 20: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溺爱型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张大伟(化名)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3年 二、问题简述

该生行为较之好动和懒散,上课不听讲,经常做小动作,向四周张望,有时还会发出怪声。常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打架。在校住宿期间喝酒,不按时就寝,有时还会私自离校,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帮助,脾气暴躁固执,总喜欢找出一些理由为自己所犯错误辩解。 三、资料收集

1、该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偶尔回来也不了解孩子情况,只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加之父子难得团聚总是高兴,渐渐地对孩子形成溺爱。2、该生由爷爷奶奶抚养,且与其一起生活,视其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加之爷爷奶奶不识字,隔代教育效果较低,造成了孩子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3、零花钱较多,攀比思想思想严重,尤其是奶奶的过分娇惯,使得孩子过于依赖,自理能力很差。 四、个案分析

1、缺乏父母严格教育,养成不良习惯。

该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总是多给零花钱,使其养成乱花钱,滋生孩子优越感。不比成绩比吃穿等不良现象。平时少教育,使孩子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固执且脾气大的性格

特点。而且不能明辨是非,常和社会上一些青年混在一起,不能真诚接受批评和教育。 2、隔代教育的不当

该生正常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溺爱现象较为严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由爷爷奶奶包办,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周末晚上,该生到了十一点还不肯睡觉,由着他性子让他玩耍或看电视,导致上学时晚上不睡觉,常与其他同学玩耍打闹,上课没精打采。而且老人平时常会夸赞孩子好,却看不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有时在言语上还流露出对老师教育的不耐烦和责怪之意。 3、不适应集体的环境

由于孩子习惯不良,加之不懂得与人交流,自理能力差,且在集体环境常有破坏性行为发生,其他同学对他有疏远现象,造成该生群体的归属和被接纳的需要和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失衡,对集体的环境产生不适应心理。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充分沟通,建立信任感

爱是一剂良方,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消除他的不良情绪。课间,我常常和他聊天,问长问短,给予一定的帮助,寻找他的点滴优点,给予肯定表扬。并征得他的同意,有目的选择一些同学与他交流融为小集体,锻炼他的能力,培养他适应集体环境。让他有进步的成就感。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与人相交、交流的快感。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他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和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识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他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尽量选择他喜欢的方式,让其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都要确定主题,设计问题,逐渐了解他的道德水平。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我们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过程中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三是,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要多创造和提供机会,激发他想学习,如这类学生往往喜欢动手且胆子大,可在化学实验方面多创造些条件,发掘他的潜能或特点,让他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3、与家长沟通

我觉得他的问题和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有着很大关系,孩子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z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