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培优 - 文言文训练

更新时间:2023-09-08 17: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优训练——文言文训练

一、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济:帮助。 B、乡里咸称其善 咸:都。 ..C、母诫之 诫:劝阻。 D、乃为人之本 乃: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为之伐木建第 .

A、妻妾之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悉以咨之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寡妇刘氏勤劳善良、与人为善、济人之困,深受乡邻称赞 B、刘氏子忠厚孝道,尽管遭遇火患,终获邻居帮助

C、众乡邻知恩图报,感念刘家恩情,慷慨为刘氏子捐物建房 D、全文告诉世人:善良乃做人之本,吃亏是福,善有善报 4、翻译下面句子

(1)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2)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二、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伐:砍伐。 . B、君得中山 得:得到。 .

C、文侯怒,任座趋出 趋:快步走,疾走。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反:通:“返”,返回。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侯问于群臣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何以知之 吾欲之南海 ....C、以封其子击 以彰其咎 D、以为上客。 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下列对任座性格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直 B、敢于直言 C、不人云亦云 D、善于表达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座右,以昭炯戒。”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吾悉能志之 志:记住。 B、或谓君不善学 或:有人。 ..C、王生益愠 益:更加。 D、善学者不耻下问 耻:羞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与“李生故寻王生”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王问其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故为之说 D、过故人庄 ..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A、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 B、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 C、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D、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改正,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培优训练——文言文训练

培优训练一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①。暗②疏之,亦不甚失③。然负④此自放⑤,喜从饮酒滑稽⑥者游。旬朔⑦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⑧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⑨数年来,颇发愤惩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解: ①诵:记诵。②暗疏:默写。③失:错误,这里指“有错误”。④负:依仗。⑤放:放任自流。⑥滑稽:巧言善辩。⑦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⑧强记:记忆力很强。⑨比:近。⑩惩艾:惩戒。11殆:大概,几乎。12襄时:以往,从前。13寻绎:反复推求。14 败:损害。15 辄:就。16 废:荒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见辄即能诵 辄:就。 B、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从:跟随。 ..C、把卷无几日 把:给。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殆:大概。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暗疏之 故虽有强记之力 B、然负此自放 掩卷茫然 ....C、而常废于不勤 而聪明衰耗 D、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败吾业者 .... 3、“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一句中,“二物”指的是:( )

A、能诵、聪明 B、不勤、善忘 C、强记之力、勤苦之劳 D、聪明、善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暗疏之,亦不甚

(2)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培优训练二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庄王欲伐越 伐竹取道 B、臣患之,智如目也 如鸣佩环 ....B、 能见百步之外 见渔人,乃大惊 D、而欲伐越 欲穷其林 ....

2、下列加点的“于”与“庄跷为盗于境内”中的“于”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胡不见我于王 B、百里奚举于市 ..

C、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要伐越的原因是因为认为越国政治混乱,兵力也弱。 B、庄子劝楚庄王不要伐越是因为这样做是不正义的。

C、庄子用生动的比喻说理,从而打动了楚庄王,使其停止了伐越。 D、本文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

4、翻译下面句子

(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培优训练三

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先生。”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恃仰人而食 B、谓其可以盛也 ..

C、不可剖以盛物 D、谷将弃之 ..

2、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用法和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谷闻先生之义 C、然,谷将弃之 ..厚而无窍,献之先生 .B、谓其可以盛也 .其喜洋洋者也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D、则不可以剖而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仲有才的却隐居不仕,可见他对当时的国家政治很不满意。 B、 屈谷来见田仲是因为他很钦佩田仲的行为。 C、 屈谷送巨瓠给田仲是为了让田仲明白他的行为是“无益人之国”的。

D、 屈谷将田仲比喻为巨瓠,通过比喻说理,让田仲明白自己的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达到

劝说的目的。 E、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

(2)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s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