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4-27 03: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植物学考研知识点汇总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 . .
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
绪论
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一)、地球生命的起源
1-创世说;
2-自然发生说;
3-天外起源说。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期进化延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
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
1〉两界系统: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根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s)(能运动,异养);
植物界(Planta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
三界系统植物界
动物界
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
195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四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196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细菌和蓝藻从原生生物界中独立分出,而把生物界划分为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Monera)(蓝藻,细菌)
原生生物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4〉六界系统:
1979年陈世骧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六界的新系统。
病毒
细菌界
. .. . . w
. .. . .
六界系统蓝藻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三)、植物界的六大类群(二界系统)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现今世界上种类最多,形态构造最复杂,和人类经济生活最密切、最进化的一类植物。全部树木和绝大多数经济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本课程的形态解剖部分将着重讨论种子植物的结构。(四)、植物的多样性
(1)种类繁多,数量浩瀚
(2)分布广泛
(3)形态结构多种多样
(4)营养方式多样
光和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
(5)生命周期差别很大
细菌为20-30min;草本类型多为一年、两年生植物;多年生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如非洲的龙血树树龄可达8000年。
(五)、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仅记载过的高等植物就约3万种,占世界高等植物的1/8,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光合作用)
1)有物质生成2)有能量积蓄3)有O2放出: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的合成和矿化作用使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得以循环往复。
例如碳素循环(Carbon cycle)中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平衡;通过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维持氮素循环(nitrogen cycle )。
总之,在物质循环中,只有通过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使物质合成和分解、吸收和释放协调进行,维持生态上的平衡和正常发展。
(三)、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种质:决定植物“种性”并将其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大到一个遗传原种的集合体,小到控制个别遗传性状的某一基因片段。
全世界现有植物50多万种,高等植物23 万多种,经过人类驯化的约有2000多种。
值得一提的是种质资源的流失是很严重的。自地球形成至今90%以上的生物种类已经不存在了。(四)、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植物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
(2)植物对环境的监测(环保):通过利用某些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敏感性作为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
(3)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植被覆盖特别是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
三、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科
(一)、植物学发展简介
1、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a、早在四、五千年前就积累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春秋的《诗经》记载描述了200多种植物。
b、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植物志。
c、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1880种药物,其中一半以上是药用植物。
. .. . . w
. .. . .
d、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1714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e 、十九世纪中叶,李善兰(1811—1882)与外人合作编译《植物学》一书,该书是根据英国林德勒(J.Lindley 1799—1865)的《植物学纲要》中的重要篇章编译而成,共八卷,为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
2、国外植物学的发展:
a、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创欧洲的植物园和德奥弗拉斯(前370—前285)所著《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
b、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53)发表了植物种志,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c、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1808—1882)首次提出细胞学说,使生物学向微观世界推进。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引导生物学向宏观世界发展。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生物学正沿着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深入,形成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许多新的分枝学科。近20年来,生命科学突飞猛进,宏观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遥感技术,进一步揭示植物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微观方面分子水平上对生命活动本质进行研究。
(二)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
1、植物学定义: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植物学研究内容: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
3、植物学分科
a、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
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
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my
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
b、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c、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d、植物遗传学plant Genetics
e、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和地植物学geobotany
随着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激光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近年又形成许多新的分科。如,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分子植物学、分子遗传学。(三)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描述、比较、实验
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实验—考试。
(四)植物学与专业的关系
植物学是一切以植物为生产或研究对象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林学、森保、园林、环境等专业以后还要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植物学是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
第一章植物细胞
§1、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l)
. .. . . w
. .. . .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 —1898 )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1888)、线粒体(1894 )、高尔基体(1898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1953)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1924年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1934年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胞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现在)
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皮层细胞、髓);
起保护作用的细胞--- 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μm—数十个μm,多数15—30 μm。
最小细胞,如枝原体,直径0.1—0.15 μ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r大,介于100—3000?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着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 —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称)
. .. . . w
. .. . .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鲜重的10—14 %。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 、Mg—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三级结构)
组成:Pr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千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 。
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①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r :催化作用(专化性、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分子,
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功能作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lipid):甘油+脂肪酸
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①结构物质(如磷脂与Pr 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胞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
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类型:单糖:核糖(五碳糖)、脱氧核糖(五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纤维素、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重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l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2)是一种亲水胶体。
. .. . . w
. .. . .
(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57%)和蛋白质,厚约80?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4)有大量的酶,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持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 )发育而来。
A、白色体(l e u c o p l a s t):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 h r o m o p l a s 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 h l o r o p l a s 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 或m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2)合成自身的DNA 、RNA、Pr(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
形状:球形、棒形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r酶。
. .. . . w
. .. . .
生长点→突破皮层、表皮→形成侧根
③主根与侧根的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根切断促进侧根生长。
(2)侧根的分布规律:
二原型———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两侧
三、四原型———正对初生木质部放射角
多原型———正对初生韧皮部
四、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少数草本双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构造。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次生生长(增粗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
(一)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来源:结合组织形成层
中柱鞘(部分)
转化过程::片断--→波状环--→圆环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木射线
韧皮射线
(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来源:中柱鞘细胞
(三)根的次生构造:
维管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根的次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周皮
裸子植物根的特点:具树脂道、维管组织的简单性、原始性。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以禾本科植物为例说明:
共同点:初生结构也分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区别:(1)根只具初生结构,没有次生分生组织,因此无次生结构。
(2)内皮层细胞常呈五面加厚,横切面呈马蹄形,常具通道细胞。
(3)中柱鞘较双子叶植物不活跃,只能产生侧根等。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维管柱
中央具发达的髓。
五、根瘤与菌根
高等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共生(symbiosis)关系有两种类型:
(一)根瘤(root nodule):由固氮细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物。
根瘤细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根瘤菌迅速繁殖、皮层薄壁cell增生形成
(二)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部与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三种类型:
A 、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 )
B、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
C、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 mycorrhiza ):
六、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越冬植物的一种适应(贮藏物供来年生长发育用)。
根据来源分为: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由主根发育而成。如萝卜、胡萝卜、甜菜。
块根(root tuber):由不定根或侧根膨大而形成。如甘薯
(二)支柱根(p r o p r o o t):起支持作用的不定根。
. .. . . w
. .. . .
红树、玉米,榕树,四树木的板根。
(三)呼吸根(r e s p i r a t o r y r o o t):暴露于空气中,起呼吸作用的根(支根)向上生长,根外有呼吸的孔,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通气和贮存气体。如:红树、水松。
(四)气根(a e r i a l r o o t):生长在热带的兰科植物自茎部产生不定根悬垂在空气中称为气根。构造上缺乏根毛和表皮而由死cell构成的根被所代替。根被具吸水作用。
(五)攀援根(c l i m b i n g r o o t):常春藤、络石凌霄等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茎上产生不定根,攀援上升。
(六)寄生根(p a r a s i t i c r o o t):有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属、槲寄生属、菟丝子属的植物,借助于茎上形成的不定根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这种根称为寄生根,也称吸器
§4、2茎(s t e m)的功能与基本形态
(一)茎的功能:1)输导2)支持3)贮藏4)繁殖
(二)茎的基本形态和术语
(1)节(node)
(2)节间(internode)
(3)叶腋(leaf axil)
(4)顶芽(terminal bud)
(5)腋芽(axillary bud)
(6)叶痕(leaf scar)
(7)维管束痕(bundle scar)
(8)芽鳞痕(bud scale scar)
B、发育异形叶性:由于发育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异形叶性。
如桧柏:幼年叶→针形;蓝桉:嫩枝叶→卵形,无柄;
老年叶→鳞片状老枝叶→细长,披针形或镰形
二、叶的发生和生长
叶的各部分,在芽开放以前早已形成,它以各种方式折叠在芽内,随着芽的开放,由幼叶逐渐生长成成熟叶。
(1)叶的发生
(2)一般叶的生长期是有限的
三、叶的解剖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表皮上表皮气孔(stoma)少角质层厚、色深
下表皮气孔多角质层薄、色浅
一层生活的薄壁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形成蜡被,各种表皮毛。
2、叶肉(mesophyll)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海绵组织(spongy tissue)
异面叶(bifacial leaf):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isobilateral leaf):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3、叶脉(vein):分布于叶肉中,是叶中的维管束,成网状排列。
功能:支持、运输
传递细胞(t r a n s f e r c e l l):细脉中与筛管分子和管状分子相连的一些薄壁细胞。
特点:1)薄壁细胞;2)细胞壁内突
3)具浓厚的细胞质,正常发育的细胞器
. .. . . w
. .. . .
4)胞间连丝丰富,增加细胞间直接传递能力。
功能:对叶肉细胞与细脉之间水分蒸腾,溶质交换以及光合产物的短途运输有重要的作用。
(二)裸子植物的叶的构造
大多数常绿, 少数落叶如落叶松属、金线松属、银杏属
外形:针形、线形、鳞片状→针叶树
以松属叶的构造为例:
(1)外形:针状,2—5针成束生长在不发育的短枝上,整个束为圆柱形,单个针叶呈半圆形、三棱形。
(2)解剖结构:
A、表皮系统:表皮cell:一层、砖形、厚壁,腔小,外被发达的角质
下皮(hypodermis):一至多层,厚壁,转角处层数多。
气孔器:内陷气孔。由一对保卫cell及副卫cell组成,
B、叶肉:细胞壁内褶,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增加光合面积。
具树脂道(resin cannal)(外生、内生、中生、横生树脂道)
C、维管束:
内皮层:由厚壁组织组成,排列整齐,无胞间隙,成熟后细胞壁木化,径向壁上有明显的凯氏点。
维管束(1—2个)
木质部(近轴)管胞、薄壁细胞
韧皮部(远轴)筛胞、韧皮薄壁细胞。
转输组织:转输薄壁细胞、转输管胞
松柏类植物共性:有下皮、内陷气孔、内皮层、转输组织、内褶叶肉细胞。
(三)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表皮:分上、下表皮,
A、表皮细胞长细胞长径沿叶的纵轴方向排列。
短细胞栓细胞(suberized cell)
硅细胞(silica cell)外突成刺状
B、泡状细胞(b u l l i f o r m c e l l)
C、气孔:2保卫细胞:哑铃形+2副卫细胞:梭形
2、叶肉:形状不一,细胞壁内褶,
3、叶脉:平行脉
机械组织:厚壁纤维——增强叶片支持作用。
外层:薄壁细胞C4植物(高光效)。
内层:厚壁细胞C3植物(低光效)
维管束木质部,近轴面;韧皮部,远轴面
四、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一)、水分条件对叶的形态影响较大,水分适应分为:
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1、旱生植物(xerophyte)叶的特征:
A、硬叶类植物:夹竹桃、松树、铁树
1)叶片小而厚、硬,
2)角质层发达,表皮上常有腊被及各种表皮毛;或具副表皮
产生下皮层,气孔下陷,气孔窝。
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于叶两面,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或
叶肉细胞壁内褶;
4)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叶脉)发达,保证水分及时供应。
. .. . . w
. .. . .
B、肉质植物:翠宝、景天、芦荟、龙舌兰、马齿苋、猪毛菜
1)叶片肥厚,
2)叶肉细胞增多且肉质化、贮水,
3)叶肉细胞的细胞液度高,保水能力强。
仙人掌科植物:叶片退化成刺,茎肥厚多汁。
2、湿生植物叶结构特点:
1)叶片大而薄,
2)角质层不发达或没有,一般无蜡被和毛状物;
3)海绵组织发达或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区别;
4)叶脉的机械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大。
3、水生植物(hydrophyte)结构特点:
1)叶片大而薄,,沉水植物叶片成丝状细裂;
2)表皮上无角质层或很薄
3)叶肉层数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4)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退化。
阳地植物(sun plant):在充足的光照下才能生长好,不能忍受蔽荫的环境。
阳叶(sun leaf)→旱生结构特点,如松、桦、山杨等。
阴地植物(shade plant):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能忍受强光照射。
阴叶(shade leaf)→湿生结构特点:叶大、薄,栅栏与海绵组织分化,胞间隙发达。
五、叶的寿命与落叶
(一)叶的寿命:
因树种而异
1、落叶树(d e c i d u o u s t r e e):叶的寿命只有一个生长季。如、柳、槐、榆。
2、常绿树(e v e r g r e e n t r e e):叶的寿命为1年以上至多年。如松、柏、荔枝。
裸子植物多松属2—5年冷杉5—10年
双子叶植物少女贞—3年
(二)落叶
1、原因:①矿物质积累过多,引起生理机能的衰老而死亡;
②生理干旱,落叶是维持水分的平衡的一种适应。
2、过程:①离区(abscission layer)的产生
②形成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
六、叶的变态
(一)苞叶与总苞(有的可作为区别种属的特征)
苞叶(bracteal leaf) :一朵花下面的一种特殊的叶,保护花和果实。
总苞(involucre):一个花序下面由苞叶集生而成,如向日葵。
(二)鳞叶(s c a l e l e a f):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
A、鳞芽外的鳞叶,称芽鳞(bud scale)
两种B、地下茎:肉质:洋葱、百合的鳞叶
膜质:球茎(荸荠、慈菇)
(三)叶刺(l e a f t h o r n):叶的一部或全部变成刺,如小檗(三棵针)、洋槐。
叶刺发生于枝条的下方,叶刺腋中有腋芽,以后发展成短枝。
刺槐的托叶变成刺——→托叶刺。
仙人掌科植物叶——→刺。
. .. . . w
. .. . .
(四)叶卷须(l e a f t e n d r i l):由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用以攀援,常由复叶的叶轴、叶柄或托叶转变而成。
叶卷须——与枝条之腋间有腋芽。
茎卷须——与枝条之腋间无腋芽。
(五)叶状柄(p h y l l o d e):
叶柄转变成扁平的片状,并具叶的功能,称叶状柄。
如台湾相思树:幼苗→羽状复叶。后→小叶片退化,叶柄扁平→叶状柄。
澳大利亚干旱区的一些合欢属植物:初生叶→羽状复叶,后产生的叶→仅具叶状柄。
(六)捕虫叶(l e a f i n s e c t i v o r o u s a p p a r a t u s):
有些植物具有能捕食小虫的变态叶,称捕虫叶。捕虫叶有的呈瓶状(如猪笼草)、有的为囊状(如狸藻)、有的呈盘状(茅膏菜)。
(七)、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A、同功器官(a n a l o g o u s o r g a n):来源不同,但功能、形态构造相同的器官变态。如:茎刺与叶刺,茎卷须与叶卷须。
B、同源器官(h o m o l o g o u s o r g a n):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构造不同的器官变态。如叶卷须、叶刺、鳞叶、捕虫叶都是叶的变态。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繁殖(r e p r o d u c t i o n)有三种方式:A、营养繁殖(v e g e t a t i v e r e p r o d u c t i o n):自身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的方式。B、无性繁殖(孢子繁殖)(a s e x u a l r e p r o d u c t i o n):植物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的个体。C、有性繁殖(s e x u a l r e p r o d u c t i o n):形成特殊的生殖细胞——配子,配子融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的个体。同配异配卵式生殖
§5.1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一、花的形态结构及发育
(一)花的组成
1、花梗(pedicel):
2、花托(receptacle):
3、花被(perianth ):两被花(dichlamydeous flower)
单被花(monochlamydeous flower)
无被花(achlamydeous flower)
A、花萼(calyx):若干萼片(sepal)组成,常绿色(光合)
分离→离萼;连合→合萼;
B、花冠(corolla):若干花瓣(petal)组成,排成一轮或多轮,鲜艳.
离瓣花(choripetale):桃、梨,辐射对称
合瓣花(synpetal):牵牛、丁香。两侧对称
4、雄蕊群(androecium):雄蕊总称,花被内方,在花柱上呈螺旋或轮状排列。
花药(anther)——囊状物(里形成花粉粒)
花丝(filament)
根据花丝长短、雄蕊数目、分离、连合可分为: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冠生雄蕊。
花药成熟后开裂方式:纵裂、瓣裂、孔裂。
5、雌蕊群(gynoecium):所有雌蕊总称,位于花中央。
柱头(stigma) :
花柱(style) :
子房壁(ovary wall)
. .. . . w
. .. . .
子房子房室(locule)
胚珠(ovule)(着生在胎座上)
单雌蕊:单心皮构成。
离生雌蕊:多心皮构成,其中各个心皮分离。
合生雌蕊:多心皮连合组成一个雌蕊。
从起源上讲,雌蕊是一至数个变态的叶——心皮卷合而成
(二)花的组成部分的变化及花序
完全花(complete flower):
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如:无被花、单被花花
单生花(solitary flower):在枝顶或叶腋处只着生一朵花称为单生花
花序(inflorescence ):在枝顶或叶腋处着生许多花,并在花轴上按一定的顺序着生。
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
有限花序(definite inflorescence )
(三)花芽分化
A、分化顺序:
B、花芽形态:随植物而异,一般比叶芽肥大
C、分化时间:
落叶树:前一年夏季花芽分化→休眠→第二年春天继续发育至开花
春夏开花的常绿树:冬季或早春花芽分化如柑桔。
秋季开花的常绿树:当年夏天花芽分化,如油茶。
二、雄蕊的发育与构造
(一)花药的发育、构造与花粉粒的形成
a雄蕊的构造:
b、花药的发育(百合花药)
(二)花粉粒(p o l l e n g r a i n)的形成与构造
花粉粒细胞壁:外壁(exine):厚,具纹饰、萌发孔。
主要成份:孢粉素、纤维素、类胡萝卜素、Pr、类黄酮素、脂类、
内壁(intine):较薄
主要成份: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Pr
内外壁中的识别蛋白与雌蕊组织之间的识别反应决定花粉是否萌发以及亲和性和不亲和性。
(三)花粉生活力:大多数存活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花粉败育(a b o r t i o n):有些植物散出的花粉发育不正常不能起到生殖作用的现象。
雄性不育(m a l e s t e r i l i t y):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或外界环境的影响,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
三、雌蕊的发育与构造
(一)雌蕊的构造
(1)柱头:
(2)柱头:
(3)子房:子房壁:腹逢线:两个小维管束
背逢线:一较大维管束
胎座:腹缝线上胚珠着生的地方
珠心(nucellus)
珠被(integument)
胚珠珠孔(micropyle)
. .. . . w
. .. . .
合点(chalaza)
珠柄(funiculus)
(二)、胚珠发育过程:
蓼型(Polygonum type)胚囊(embryo-sac)的发育过程:
珠心→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八核胚囊四、开花与传粉(一)开花(a n t h e s i s):
1、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和花冠即行开放,露出雄蕊和雌蕊的现象。
2、开花的年龄:竹子、1-2年生植物几个月即可开花,一生只开一次。多年生植物到达开花年龄后,每年按时开花延续多年。
3、开花的季节:受环境(光周期、温度、水分)和植物内在因素影响。杨柳、连翘早春开花;山茶深秋或初冬开花。
4、开花期(b l o o m i n g s t a g e):一株植物从始花到末花所经历的时间。(每朵花开放时间长短各种植物亦不同)
(二)传粉(p o l l i n a t i o n):
1、传粉(授粉):成熟花粉粒借外力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2、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A、自花传粉(s e l f-p o l l i n a t i o n):成熟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生产上常将同株异花传粉或同品种异株传粉也称为自花传粉。
闭花受精(cleistogamy) :花尚未开放,已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B、异花传粉(c r o s s-p o l l i n a t i o n):一朵花的花粉粒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可发生在同株各花间,同一品种间和同种内不同品种间。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异花传粉有益,自花传粉有害。
3、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
A、适应方式:单性花:
雌雄蕊异熟:
雌雄蕊异长:
雌雄蕊异位:
自花不孕:
B、异花传粉媒介:
风媒植物(anemophilous flower)—风媒花:花被小,无颜色或无蜜腺及香味,花粉粒小、光滑、干燥而轻,早春开花。
虫媒植物(entomophilous flower)——虫媒花,具鲜艳美丽的花瓣,具蜜腺及香味,花粉粒大,粘集成块,以便粘附在昆虫体上。
五、受精(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一)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成1、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粒落在柱头上,经过识别(recognition),亲和的花粉粒则从柱头上吸水,内压增加,花粉粒的内壁穿过外壁上的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花粉管。
2、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穿过柱头组织,通过花柱,到达子房。从珠孔穿过珠心进入胚囊。
(二)被子植物的双受精(d o u b l e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精子+卵――→合子(zygot)(2N)
精子+2极核→初生胚乳核(3N)
(三)受精的选择性
. .. . . w
. .. . .
w 只有在遗传性上差异既不过大,也不过小的亲本之间才能实现受精。大多数植物广泛表现为种内异花
受精。
(四)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和实践意义
1、父母本具有差异遗传物质的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2、同时又出现新的遗传性,产生出有一定变异的后代。即遗传性的变异。
3、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产生三倍体的胚乳,作为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使子代变异性更强。
六、种子和果实
(一)种子的形成
(1)胚(e m b r y o)的发育(以荠菜为例)
双子叶植物的胚:顶端分裂分化形成两对称子叶
基细胞:膨大成泡状不再分裂或膨大成泡状分裂参加胚柄(suspensor)
合子
顶细胞: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胚→成熟胚
(2)多胚现象(p o l y e m b r y o n y)与无融合生殖(a p o m i x i s)
A、无融合生殖——不经受精而产生胚的生殖过程。
卵(n)---------------------→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胚(n)常不发育
反足细胞(n)/助细胞(n)-----→无配子生殖(apogamy)-------→胚(n)常不发育
珠心(2n)/珠被(2n)---------→无孢子生殖(apospory)------→胚(2n)可育
B、多胚现象:有些植物种子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
来源:
①经受精的细胞形成多胚如合子分裂产生多胚;裸子植物、百合助细胞受精形成多胚
②胚囊内的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不经受精发育形成胚,只具母体特性、不育。
③由珠心、珠被分裂形成多胚,称不定胚(adventive embryony),具母本特性。
(3)胚乳的发育
(二)果实的形成
果皮分为外、中、内果皮三层:
外果皮(e x o c a r p):一般薄,1—2层细胞,通常具角质层和气孔,有时还有蜡粉和毛。
中果皮(m e s o c a r p):很厚,占整个果皮的大部分,结构上着异很大。
肉质:苹果
革质:豌豆
维管束发达:柑桔
内果皮(e n d o c a r p):坚硬或浆状。
单性结实(p a r t h e n o c a r p y):不经受精,子房也能长大发育果实,所以成的果实无种子,称无子果实如香蕉、柑桔、柠檬。
营养单性结实:子房不需要传粉或任何刺激。
刺激单性结实:子房虽不需受精,但仍需受粉,需的刺激。
果实的类型
(一)单果(s i m p l e f r u i t),是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
干果:裂果(d e h i s c e n t f r u i t):蓇葖果(f o l l i c l e)、荚果(l e g u m e)、
角果(长s i l i q u e;短s i l i c l e)、蒴果(c a p s u l e)、
闭果(a c h e n o c a r p):瘦果(a c h e n e)、坚果(n u t)、颖果(c a r y o p s i s)、
翅果(s a m a r a)、分果(s c h i z o c a r p)
肉质果(f l e s h y f r u i t):浆果(b e r r y)、核果(d r u p e)、柑果(h e s p e r i d i u m)、
. .. . . . .. . .w 梨果(p o m e ) 、瓠果(p e p o )
(二)聚合果(a g g r e g a t e f r u i t ),由一朵花的若干离生心皮雌蕊形成,每个心皮形成一个小果。 聚合瘦果: 草莓 聚合坚果: 莲
聚合核果: 悬钩子 聚合蓇葖果果: 八角、 玉兰
(三)聚花果(c o l l e c t i v e f r u i t )(复果m u l t i p l e f r u i t ):整个花序形成果实,如桑椹、凤梨(菠萝)、无花果等。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播
(1)借风力传播
(2)借果实裂开时的弹力和自落传播
(3)借人和动物的活动传播
(4)借水传播
§5.2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其生殖过程
以松属植物为例:
一、 大、小孢子叶球的构造和发育
(一)小孢子叶球:春季,在当年生枝条的基部形成。 螺旋排列于 小孢子叶:下面并列两个小孢子囊(花粉囊)
囊壁:数层细胞
造孢细胞(核大、质浓)--→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 四个小孢子
(二)大孢子叶球:春季,在新枝顶端形成,由木质鳞片状的大孢子叶(珠鳞)和不
育的膜质苞片成对螺旋状排列在一长轴上组成。
中轴 珠被
大孢子叶(珠鳞、木质)-→大孢子囊-→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大孢子可育 苞片(膜质) 珠孔 (远离珠孔端)
二 、雌、雄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
(一)雄配子体: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发育形成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
单核小孢子--→第一原叶细胞(消失)
胚性细胞--→第二原叶细胞(消失)
精子器原始细胞--→粉管细胞
生殖细胞
(二)雌配子体:胚乳+颈卵器(archegonium)
近珠孔处
大孢子—→游离核—→雌配子体(胚乳)→形成3—5
个颈卵器--→中央细胞--→卵细胞
颈细胞 腹沟细胞
三 、传粉与受精
柄细胞——被吸收
生殖细胞 体细胞
破裂 颈细胞
释放 腹沟细胞 精子 卵细胞
. .. . . 裸子植物从传粉到受精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一般在第二年夏季完成受精过程。
四、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一)胚与胚乳的发育
多胚现象
(二)种子及球果的形成
大孢子叶球------------------------------------------→球果(c o n e)
珠鳞---------------------------------------------→种鳞(cone scale)←
颈卵器----------→胚(2N)裸露于
珠心-----→雌配子体种子---
大孢子囊胚乳------------→胚乳(N)
珠被------------------------------------→种皮
松属植物从开始产生大、小孢子叶球到种子形成,约需二年的时间。
引言
一、两种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
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
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三)植物命名法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缩写
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一致,开头字母小写。命名原则:
. .. . . w
. .. . .
1、优先律原则:植物新种名称的发表有优先权,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正确名词。
2、单一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名称。
第一章藻类植物Alage
第一节藻类概述
一、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1.具有进行光和作用的色素
2.原植体植物,形态差异较大
3.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4.合子不形成胚,直接发育为个体
5.主要生活于水中,适应性强;深海、高山、温泉、等均有分布
二、藻类的起源及演化:
藻类植物出现在35—33亿年前,最早出现蓝藻, 地球上大约有三万种藻类,一般分为八个门。
第二节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一)形态构造中央质(中心质):细胞中央,含有核质, 有遗传物质
原生质体
结周质(色素质):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在电镜下可见一些片层,是
光合作用场所。
构胶质鞘
细胞壁
内层:纤维素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异形胞(heterocyst):在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的细胞,由营养细胞形成,比营养细胞大,细胞内是空的,称异形胞。
(二)繁殖
营养繁殖:单细胞类型:分裂繁殖
丝状体:藻殖段(homogonium)
无性繁殖: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由营养细胞形成,营养物质积累,细胞壁加厚)萌发或休眠丝状体(三)分布:分布很广,从两极到赤道均有分布
水华:蓝藻在水面或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大量聚集。
二、蓝藻的代表植物
颤藻属:(Oscillatoria):颤藻念珠藻属:(Nostoc):丝状体,分布于胶质鞘内,细胞排列成念珠状,如:念珠藻,发菜,地木耳。
螺旋藻属(Spirulina):螺旋藻
三、作用:
固氮、食用、饲料
Euglenophyta一. 裸藻门的一般特征
形态构造:无细胞壁,有鞭毛,外部为质膜,膜内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周质体。其中有细胞核、载色体、眼点、伸缩泡等结构。
二. 繁殖方式:
细胞纵裂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着生鞭毛一端凹陷,核进行有丝分裂,鞭毛、眼点分裂,然后细胞本身纵裂,一个子细胞保留原来鞭毛,另一个生出新的鞭毛。
三分布:
. .. . . w
. .. . .
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第四节金藻门Chrysophyta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
1、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类型;
2、有或无鞭毛;
3、细胞壁由两个相互套合的半片组成,壁内有硅质沉淀,含有叶绿素a ,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藻体呈现黄色和金黄色。
二、繁殖: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静孢子
有性繁殖:同配、异配和卵式
第五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硅藻类(Diatoms)为例
1.形态结构:
细胞壁是两个套合半片组成,半片为瓣,外面半片为上壳,里面的半片为下壳,侧面为环带,上、下壳均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有的种类瓣面上有花纹。细胞中央有液泡,紧帖细胞壁有一层原生质,其中有数个载色体。有运动能力的硅藻背部有脊缝,运动方向是沿着纵轴的方向前进和后退。
2. 繁殖:分裂繁殖:分裂时,上、下壳分开,原生质体膨大,核进行有丝分裂,然后原生质体沿与瓣面平行方向分开,一个子原生质位于母体上壳内,另一个位于下壳内,最后,各自分泌出另一半细胞壁,新半片始终位于子细胞的下壳。子细胞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以形成复大孢子的方式来恢复大小。
第六节绿藻门Chlorophyta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结构:
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少数类型有鞭毛,多数类型只在繁殖期间产生带鞭毛的孢子或配子。
构造:
细胞壁: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粘液化
细胞核(一至多个)
原生质细胞质:有载色体,含有叶绿素a、液泡
(二)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三)分布:淡水和海水,其中淡水产量占90%,海水产量占10%
二、绿藻的代表植物
(一)衣藻属(Chlamydomonas):
单细胞,体前端有一条顶生鞭毛,细胞壁2层,厚底杯状载色体,基部有蛋白核,细胞中央一个核,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为排泄器官,体前端有红色眼点。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二)团藻属(Volvox)
由数百至上万个细胞排列成一层空心球体,球内充满胶质和水,细胞形态和衣藻相同,彼此间有原生质丝相连。
生殖胞:群体后端有些细胞失去鞭毛,比普通的营养细胞大十倍或十倍以上。
无性繁殖:生殖胞纵分裂形成。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由群体中少数生殖细胞产生卵子和精子。
团藻为多个细胞组成群体,细胞之间无分工,而且当环境恶劣时,群体可以分开为个体,因此团藻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中间类型。
(三)石莼属(Ulva)
植物体是大型多细胞片状体,两层细胞构成,大部分具有无色的假根丝。细胞间排列不规则但紧密,细胞单核。
石莼属有两种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
. .. . . w
. .. . . 异宗同配:两个配子在外形上相同,但来自不同的配子体,
孢子体世代:从结合的合子起,经孢子体到孢子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为双倍的,称孢子体世代.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替,称为世代交替。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叫同型世代交替。
(四)水绵属(Spirogyra)植物体为一系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壁两层,外为果胶质,内为纤维素,带状载色体螺旋状绕于原生质中,有多数蛋白核。有大液泡,单核。
接合生殖:生殖时,两条丝状体平行靠近,在两细胞相对的一侧相互发生突起,突起渐伸长而接触,壁消失,连接成管,称为接合管。细胞内原生质体放出部分水分,收缩形成配子,一条丝状体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动,通过结合管移至相对的另一条丝状体中,与细胞中配子结合成合子。梯状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和它们所形成的接合管,外观同梯子一样,这种接合叫梯状结合。侧面接合:同一条丝状
体上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接合管,或两个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开一孔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三、绿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绿藻和高等植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绿藻是高等植物的祖先。绿藻门在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居主干地位。
第七节红藻门Rhodophyta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构造:多数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丝状体和叶状体。
细胞壁两层外层果胶质
内层纤维素
原生质体细胞核
载色体(颗粒状):叶绿素a,d,?胡卜素、藻红素、藻蓝素、红藻淀粉
(二)繁殖:无性繁殖:静孢子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三) 分布: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
二、红藻的代表植物(生活史):
紫菜属(Porphyra):叶状体,边缘有皱褶,基部有固着器,藻体薄,紫红色、紫色或紫兰色。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红藻较为古老,和蓝藻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第八节褐藻门Phaeophyta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构造:形态: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分枝的丝状体相互结合形成假薄壁组织
结构细胞壁内层:纤维素
外层:藻胶、褐藻糖胶
原生质体细胞核
载色体:叶绿素a c ,?胡萝卜素,叶黄素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二)繁殖:营养繁殖:断裂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和静孢子
有性繁殖:卵式、同配、异配
(三)生活史:多数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第九节藻类植物小结
藻类植物各门之间和各门之内的进化关系,都是按着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演发展。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
(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
. .. . . w
. .. . .
(三)繁殖及生活史演化
(四)藻类的经济意义
(1)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2)固氮作用:已知固氮蓝藻约有150余种。
(3)赤潮与水华
(4)水质监测与水质净化
可根据藻类的存在和数量来鉴定水质,测定水源清洁的程度。
可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对重金属或N、P等的吸收富集作用净化水质。
(5)经济价值
有些藻类可食用、有些藻类是工业上和医药上的主要原料。
有些藻类可作饲料和绿肥。
第二章菌类植物F u n g i
菌类概述主要特点:
(1)、无根、茎、叶的分化;
(2)、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异养植物。
第一节细菌门Bacteriophyta
一、细菌的一般特征:
单细胞,原核生物,多数异养,分裂繁殖,分布广泛。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illum)
构造:细胞壁
细胞膜
核质
内含物
三、细菌的繁殖:
繁殖多为分裂繁殖:细菌中部凹入原生质,被向内生长的新壁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菌;繁殖速度快,20—30min分裂一次,形成新的一代。不良环境下,产生芽孢(gemma)。
四、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经济意义
1.分解者
2.农业方面:固氮
3.工业发酵:制革、造纸、炼糖等
4.医药卫生:大肠杆菌等
第二节粘菌门Myxomycota
一、粘菌的一般特征:
营养期为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繁殖期可产生具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所以粘菌兼有动、植物的特征。
二、生境:
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在腐木上、落叶上或其他湿润的有机物上。
三、常见种类:
发网菌(Stemonitis)
第三节真菌门Eumycota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细胞不含有叶绿素,也没有质体,异养生物,贮存养分是肝糖,少量蛋白质和脂肪,有细胞壁,多为丝状或多细胞的有机体。
. .. . . w
. .. . .
(一)真菌的营养体:
大多数真菌是菌丝(hyphae)构成,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叫菌丝体(mycelium)。
菌丝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chitin)
菌丝组织体:菌丝互相密结,菌丝体变态而成。
根状菌索(rhizomorph):菌丝体密结为绳索状,外形似根,外层色深为皮层, 内层为心层。
子座(stroma): 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如麦角。
菌核(sclerotium):菌丝密结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
(二)繁殖:
营养繁殖:分裂繁殖
芽生孢子:从细胞中出芽形成
厚壁孢子: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形成休眠孢子
节孢子:菌丝细胞断裂形成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水生菌类
孢囊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
分生孢子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藻状菌纲:无真正的菌丝体,菌丝不具横隔壁。
子囊菌纲: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担子菌纲: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有性生殖生担子和担孢子。
半知菌纲: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未发现有性生殖。
(一) 藻状菌纲(Phycomycete):
1.根霉菌(Rhizopus):
腐生菌,生于面包、馒头和富于淀粉质的食物上,使食物腐烂变质。最为常见的是匍枝根霉
无性繁殖:
孢子球形,萌发后形成菌丝体,菌丝体节处产生假根,深入基质吸养,在假根上方产生直立孢子囊梗、顶部膨大为孢子囊,囊中间有囊轴,囊内可以形成多核的子囊孢子,成熟后散出,孢子可以形成新的菌丝体。
有性繁殖:
不同宗的菌丝上发生配子囊,顶部相互接触,此处囊壁溶解,配子内原生质混合,细胞核成对融合。由2个配子囊接合成一个具有多个合子核的新细胞叫接合孢子,接合孢子在适宜条件长出孢子囊梗,形成孢子囊,其中双倍体核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孢子。
2.黑根霉(R h i z o p u s n i g r i c a n s)(面包霉)
营养体:菌丝发达,分枝极多,为多核无隔管状体,菌丝体分三种类型:葡匐菌丝、假根、孢子囊柄。无性繁殖: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新的菌丝体
有性繁殖:两个异型菌丝接触形成配子囊,两配子囊成熟后形成合子。合子休眠后经减数分裂,开始萌发,形成一直立不分枝的菌丝,顶端形成一孢子囊(内产孢子、孢子再发育成新的个体)。
(二)子囊菌纲(Ascomycetes):
1.火丝菌(Pyronema canfluens):出现于火烧后的土壤上,白色菌丝,上层形成子囊盘,小型,土红色或桔红色。
生活史:菌丝体顶端膨大形成精子囊和卵子囊(也叫产囊体),产囊体上部有弯管状的受精丝,2者结合后,精子囊内细胞质和雄核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质配,核成对,产囊体上产生产囊丝,成对的核进入其中,产生横壁,产囊丝顶端双核细胞伸长形成钩状体,双核分裂形成4核,钩状体隔成3个细胞,钩头细胞有2个核,形成子囊
. .. . . w
正在阅读:
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04-27
2016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06-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3篇09-12
商业网站流量统计分析系统04-22
学校教师2022年个人述职报告范文03-24
缤纷之秋作文500字06-22
2015年监理房建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09-26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06-08
2010版磁场和电磁感应01-0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植物学
- 知识点
- 必备
- 考研
- 核心
- 微型消防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1年下学期小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 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书
-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含物联网监测)
- 最新样品承认书 - 模板教程文件
- 班主任素质大赛笔试试题
- 【2019年度】精编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导学案(1)
- 牛各部位肉的英文名称
- AHAM 面包烤色标注T-1-1986 toaster standard
- 了望海岸钱的妈妈 眺望海岸线
- 第二章 食品分析得基本知识
- 2013新版自考英语(二)讲义完整版
- 灵巧的身体(体育).doc
- 四升五年级奥数秋季教案汇总完整版
-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和答案详解
-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 2013年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6天爱读才会赢1
- 万科玻璃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